国内节庆旅游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从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目的地居民和游客对节庆旅游的感知、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节庆旅游的运作方式等方面对目前国内节庆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国内节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节庆;节庆旅游;旅游节庆
在对节庆旅游进行综述前,首先要明晰节庆旅游的概念。通过CNKI检索发现,目前直接对节庆旅游概念探讨的文献只有一篇,张宏丽(2008)对节庆、旅游节庆和节庆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指出节庆旅游和旅游节庆是两个长期纠缠的概念,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节庆旅游是围绕旅游节庆,前后延伸的完整产业。节庆旅游是旅游业中的分支,而旅游节庆是节庆旅游的载体。从张宏丽的辨析来看,笔者认为节庆旅游涵盖了旅游节庆的范畴。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来看,对节庆旅游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有很大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事件旅游”、“节事旅游”、“节庆旅游”等概念的探讨上,国外相关研究中常把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合为一体进行研究,英文简称为FSE(Festivals & Special Events),国内学者翻译为“节事”,就相应的出现了事件旅游、节事旅游、节庆旅游等旅游形式(戴光全,保继刚,2003)。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对节庆旅游概念的理解主要是受到国外研究的束缚。
国内学者对节庆旅游概念的界定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如邹统钎(1999)认为节庆旅游是指以各种节日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吴必虎(2001)认为广义的旅游节庆等同于旅游节事,通常是指一些含有多种旅游项目的事件,包括节日、地方特色产品展览、轻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狭义的旅游节庆是指周期性举办的节日等活动,但不包括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文化、体育等一次性结束的事件。戴光全(2005)也把广义的节庆等同于节事、认为狭义的节庆专指各种节日。黄翔(2004)指出旅游节庆活动,指规模不等、有特定主题、在特定的时间和同一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能吸引区域内外大量的游客,不同于人们常规的生活路线、活动和节目的各种节日庆典、集会、交易会、博览会、运动会、文化生活等。徐舟(2005)从狭义节庆的角度来理解旅游节庆,认为旅游节庆只包括目的地根据其资源实际情况,人为策划举办的带有浓郁地方民族文化氛围的节庆活动,不包括传统节庆和特殊事件。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主要是对节庆旅游概念外延不确定性的探讨,目前尚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相互包含、混用的情况,这也造成了今后研究中的困扰。本文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节庆旅游,认为节庆旅游是由于各种节日引发的旅游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和人为策划的节日,不包括体育赛事、展览会、博览会等事件。以“节庆旅游”、“旅游节庆”为题名通过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重要数据库检索到文献144篇;对国外文献的检索主要是通过EBSCO数据库,以“festival”为主题进行检索。
一、对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部分学者主要是站在城市的角度上,对城市节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城市如何开发节庆旅游产品进行探讨。庄志民,赵春(2000)探讨了上海节庆旅游资源作为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就如何开发节庆旅游资源进行研究。陈文君(2002)指出节庆旅游是促进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有效方式,并从协调节庆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各环节、改善文化旅游商品的购物环境等方面就大力发展节庆旅游、促进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吕敏(2006)在对北京地区节庆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地区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品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开发策略。连建功,黄翔(2007)在对节庆旅游概念界定和湖北省节庆旅游概况分析的基础上,从精品打造、市场运作、分工协作、群众参与、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湖北省节庆旅游开发的策略。张洁,黄远水(2007)对节庆旅游产品开发主体实力、产品消费者-旅游者和产品竞争者进行分析,提出了市场导向下4种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一般途径。
在研究发展现状及对策时,不同学者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如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城市发展节庆旅游的优劣势进行研究,朱梅,汪德根(2007);薛秀芬,翟静,齐欣(2007);唐丽芳,汤茂林(2008);王雪芳(2008)。有的学者从旅游人类学、文化、专项节庆旅游产品的角度进行研究,如王茜(2008)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以成都龙泉桃花节为例,探讨四川节庆旅游市场开发的新思路。秦美玉(2004);孔旭红,辛儒(2007);郑丽(2008)等探讨了文化和节庆的关系。
二、目的地居民和游客对节庆旅游的感知研究
王宇(2007)针对民族节庆旅游社区参与现状,提出了民族节庆旅游的社区利益的保障措施与对策。张理东(2007)以实证调查为基础,从市场角度,分析上海旅游节项目的认知情况及认知渠道。陈方英(2008)就居民对泰山国际登山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如何提高旅游节庆的举办质量提出建议。宋振春,陈方英(2008)探讨了旅游地居民对不同类型日常重大节事的感知及其差异,指出要提高节事的举办质量和居民的积极性,应该在举办方式、政府及居民的参与方式和程度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李玉臻(2009)通过对彝族火把节游客期望和感知的实证分析,指出现代民族节庆旅游中的游客需求呈现文化探求、休闲娱乐、参与体验等特征日益显著的趋势。
三、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研究
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主要分为经济和社会影响两方面。李力,崔卫华(1999)把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概括为“兴奋要素”、“娱乐要素”、“炫耀要素”,并指出旅游节庆不仅能够吸引旅游者,而且能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玉新(2003)指出了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经济影响的测算方法及缺陷,并根据经济影响的若干细化目标,找出了各自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管理对策。陆凤英,王录仓(2007)通过甘肃省部分节庆旅游投入与产出的功效分析,指出节庆旅游的产出收益不能一概而论,资金投入与产出的比较,随节庆旅游的生命周期不同而不同。孟秋莉,刘住(2006)分析了旅游节庆活动对城市旅游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树
立、旅游资源的整合等的提升作用。季群华,许欣,朱睿(2006)探讨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目的地形象建设的推动作用。唐治元(2007)从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提出了张家界旅游节庆对城市形象塑造中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四、节庆旅游的运作方式研究
史铁华,何玲(2001)从组织运作、活动项目策划、投入与产出方面对旅游节庆的运作方式进行了探讨。任国才(2001)对我国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思路。郭胜(2005)指出市场化运作才是旅游节庆活动长远发展的根本战略,并对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提出了对策。王晓云,杨昇,姜鹏鹏(2007)通过对上海旅游节参与企业的类型、数量、方式、效益的分析,在归纳上海旅游节企业参与活动“四度”(集中度、关联度、自主度和广度)特点基础上,提出促进上海旅游节与企业参与互动发展新举措。曾杰丽,罗敏(2008)从文化产业开发的角度对广西蚂拐节的旅游运作方式进行论述,提出了民族节庆文化旅游产业化开发运作模式框架。江金波(2009)基于广州乞巧文化节旅游开发的实践,探讨了城市节庆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市场运作的关键是活动项目、传统工艺及其产品的市场化。
五、节庆旅游的策划与管理研究
吴忠军,陆军(2005)对龙胜的民族旅游节庆进行了策划,并对民族旅游节庆实施提出了实施模式与措施。张杨(2008)认为应从形象、营销、评估等方面对旅游节庆进行策划,使其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名片。李日欣(2008)指出要通过突出节庆的主题化、体验化和品牌化,开发节庆旅游纪念品,构建多元化促销模式,完善节庆旅游网络营销,以增强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李琛(2008)以洛阳牡丹花会为例,分析了花会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该从政府和旅游企业两个层面对游客进行分流管理,以实现花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节庆旅游影响因素的评估研究
吕镇,王艳红,李天恒(1995)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旅游节庆日的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并进而提出了旅游节庆日的一般设计原则。黄翔,连建功(2006)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多个旅游节庆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为选择区域标志性旅游节庆提供定量依据,并以湖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姚海琴(2007)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节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并对“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的大众参与度进行了实证调研。张杨(2008)利用AHP分析法对旅游节庆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潘娣,郑大宾,汪慧琴(2008)将AHP法运用于旅游节庆评估中,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旅游节庆评估中的准确性。并以武汉市国际旅游节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运作过程。
此外,在国内进行节庆旅游的研究时,借鉴了很多国外经验,如周永广(2005)通过介绍日本旅游节庆的重要性,进而对我国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发提出了建议。刘建峰(2007)分析了泰国水灯节策划和运营的理念,探讨了我国城市旅游节庆的发展方向。刘向楠(2008)对日本东京的川越祭和广州番禺的飘色活动的起源、文化展示、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吕敏.北京地区节庆旅游开发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
[2]陈建军.从山塘节会看苏州明清时期的节庆旅游[J].旅游学刊,2008(7),85-91.
[3]陆凤英.甘肃省节庆旅游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李玉新. 节庆旅游理论及青岛市节庆旅游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3.
作者简介:谢蕾(1985.10--),硕士研究生,现为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会展经济与管理、商务旅游。
下一篇:历史文化资源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