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旅游客体文化的构成及其开发--以韶关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5-07-14 09:25

摘 要: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作为知名旅游城市,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发展文化旅游当是建设旅游强市的重要战略。本文首先详细介绍韶关市的具体情况,然后探讨旅游资源的文化构成及其相应的行为层次,从文化构成视角将旅游客体文化解构为物质的文化景观、制度与行为的文化风情和意识的文化艺术三个层面,进而阐述了韶关市旅游文化资源的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韶关市的旅游客体文化的开发战略。

关键词:旅游客体;文化构成;韶关市

1.引言
凡是文化开发先进的城市,无不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是,从旅游文化开发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的旅游仅有旅游客体和旅游资源是不够的,要提高地区旅游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要在其旅游客体文化个性上做文章还要在其文化深度即文化内涵上做文章。过去有人曾经评价粤北文化开发之前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研究、三流的规划、四流的宣传,现在许多地方存在类似的问题。克服这一问题,当然要强化规划、宣传和研究,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进行资源整合,从更广的角度来审视地方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探索更多的开发方式,并以此来推进文化产品的开发,促进历史文化更好地为今天的建设服务。本文试以广东省韶关市为例,就旅游客体文化构成和开发形式选择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2.韶关市的简要介绍 
韶关市是一个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城市。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是中国北方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从空间上看,韶关市区域文化特色鲜明,且丰富多彩。同时,境内还拥有独特的地域风情,现代化的工业、交通和商贸经济,以及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除此之外,它还是广东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岭南有名重镇。源远流长的历史造就了韶关良好的人文环境,民风淳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所有这些,为韶关市进行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构筑了坚实基础。
3.韶关旅游客体文化的构成与评价
3.1韶关市的旅游客体的文化构成
从文化构成的视角来解构旅游资源,由内向外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面的文化景观、制度与行为层面的文化风情、意识层面的文化艺术。基础层面的文化景观是静态或物化的文化形态,如文物、古迹、建筑等。它既是人类文化的集聚、积累和表征,也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景观层面的文化资源开发多形成观赏型的初级旅游产品,主要满足大众化旅游观光的需要。中间层面的文化风情是动态文化或活文化。由于它们具有鲜明的地域性,通常是地域文化的历史性、地理性、文化性和美学价值的动态体现,并能动态地整合地域文化诸因子。核心层面的文化艺术是将民俗提高到了一个理论层次。文化艺术是旅游文化开发的高级形态,更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原动力,它规定着旅游文化资源的品位与质量。它是构成专项旅游产品的素材[3]。
任何文化的产生、发展都与特定的时间、空间不可分离。它由简约到丰富,不断传承汇聚,在一定时空中嗣续,构成了文化时空系统的基本要素。本人意从时空共同组合而成的旅游文化系、旅游文化丛、旅游文化因子三个层次分析中,得出韶关市旅游资源的文化构成情况(表1)如下。

韶关市旅游客体文化构成

 

文化景观

文化风情

文化艺术

古人类文化

“马坝人”遗址、“石峡文化”遗址

马坝人博物馆

鲶鱼

转、马蹄坪、走马岗、骑马石、梅花寨、拱桥岭、阴阳墟、大涌泉等众多古代人类活动遗迹遗址。

节庆活动:建立博物馆,有宣讲活动和纪念活动

文化艺术:古人留下的刻画

少数名族文化

瑶寨建筑

瑶族人民居住地的美丽山水,美丽的瑶族姑娘等

 

瑶族节日:极度重视节日,如盘王节。

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民风:淳朴,和谐

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

 

建筑艺术:瑶寨建筑风格

服饰文化:精美的瑶锦、瑶服。瑶族女子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 花纹。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华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等。
歌曲艺术:瑶族人民创作的山歌,舞曲等
古老传说:古老的传说

客家文化

南雄的珠玑巷 “祖宗故居”。

客家民居土楼、围龙屋、围屋、古村落等等

祖宗崇拜与民间信仰、庙会与节庆活动

粤北地区,粤北人的节日饮食种目繁非常之多

客家山歌、

口传文学

传统工艺

戏剧艺术:采茶戏、

师公戏,花鼓戏、采茶戏等,还有师公戏、围桌戏、祁剧

宗教类文化

佛教人文景观六十三处

有“岭南禅林之冠”“岭南第一山”和“禅宗祖庭”之称的韶关南华寺

唐六祖,慧能“真身”塑像唐千佛袈裟和历代圣旨

乳源云门寺

丹霞山别传寺、丹霞山开山祖师

今释澹归和尚墓塔等

浈江区大鉴寺大鉴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方丈楼、功德堂和香积厨等历史遗迹。还有相传是印度高僧智药三藏引种的两株菩提树

武江区芙蓉山寺

 

节庆活动:佛诞,观音诞,斋戒节,素食日

风俗习惯:初一十五上寺庙烧香拜佛,保佑全家平安;姻缘石;月老求姻缘等

办学:云门寺佛学院

名人名流:六祖慧能-“唐六组”

建筑艺术:寺庙建筑艺术,寺庙高僧墓塔

艺术:书画,神像雕塑,和历代圣旨

文学艺术:寺庙内有古人留下的诗歌,楹联佳文

如:传说是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峦奇秀”,“宛如西天宝林之地”

文物资料:《澹归大师年谱》、《丹霞日记》、《彳扁行堂集》等许多散佚在珠江三角洲甚至港台的有关文物资料

山水生态文化

广东最高的山峰石坑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丹霞山,大峡谷等众多的峡谷、古佛岩等熔岩、车八岭,八卦岭等原始森林和乳源温泉瀑布以及许多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

等。

节日:韶关市旅游文化节,丹霞山旅游文化节,饮食文化节等

 

 

 

 

文学艺术:许多山水诗歌,文章

 

歌曲艺术:客家山水歌曲

 

 

 

历史名人文化

有“自古南天第一人”的开元名相张九龄,南陈开国元勋、征北与征南大将军侯安都,北宋“庆历新政”的著名谏官余靖,清初享有国际盛誉的布衣学者廖燕。在韶关留有业绩、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古代名人,除南禅佛祖惠能之外,还有“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中唐“诗豪”刘禹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以及一位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洋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

 

主题公园:中山公园

 

文学艺术:
张九龄对韶关曲江所做诗,《初发曲江溪中》“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余靖《山馆》等

 

战争与革命文化

韶关“湖湘唇齿,交广咽喉”的

地理位置是这里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秦皇汉武到清咸丰年

间,这里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战争革命文化浓厚: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德怀、聂荣臻、叶剑英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韶关一带浴血奋

战。

主题公园:中山公园

文学艺术:陈毅,《梅岭三张》

矿产冶炼文化

韶关钢铁冶炼厂

韶关钢铁冶炼遗迹

重工业文化

历史:《汉书·地理志》载桂阳郡有铁官,元嘉元年置银场,宋建岑水铜场和“永通监”,明置铁冶所,清代、民国则已具有近代意义的矿冶开发,建国以来则是现代意义的矿冶开发,

茶文化

韶关是茶的故乡,年产优质绿茶2000吨乐昌沿溪山毛尖、仁化红山银毫、乳源瑶山白毛茶等都是上好的有机保健茶

茶禅文化节

茶道艺术

3 .3.旅游客体的综合评价
①类型丰富,数量众多。依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韶关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比较齐全,包含了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艺术、民间习俗等9个亚类,涉及人类活动遗址、历史事件发生地、佛塔、传统与乡土建筑、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宗教活动等20多个基本类型。每个基本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都有相当的数量。
②资源综合,开发潜力大。在韶关文化旅游资源中,丹霞山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特质。曲江区南华寺、石峡文化遗址等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九龄家族墓地、珠玑巷胡妃塔等均属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述资源中,三级以上的文化旅游资源有9项,其中丹霞山已经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禅宗祖庭”南华寺自古就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南雄市珠玑古巷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最美街巷”和“最美乡村”。因此,韶关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
③.文化开发尚浅,宣传力度欠佳,文化品位急需提升。
有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纵观韶关的旅游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问题。其一,客体文化开发尚浅,许多深度的文化未挖掘出来。据调查,旅客对韶关深厚的文化背景并未有深刻认知,对其有特色的客家文化鲜有了解,并未能像了解北京,西安等城市一样深入了解其特色。其二,客体文化特色不突出,宣传遇障碍。据相关调查,许多去韶关旅游的游客大多慕名丹霞山,而对韶关特有的客家文化和瑶族文化鲜有接触。可见韶关除了在开发和规划上忘记了重要的旅游客体文化外,更加明显的问题是其特色不够突出。其三,文化品位急需提升。要发展市区文化旅游,重点在于提高文化品味, 解决韶关景点比较单一的特点,使之成为文化旅游业的集散地,并成为旅游地呈放射状分布的人文景点中心。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丰富韶关的历史文化内函,形成山水茶禅等文化交相映衬的格局。

4.韶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与布局
4.1.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方向和主题
4.1.1开发导向
以山水文化为主格调,禅文化和客家民俗文化做支撑,树立一个“和谐恬静”旅游形象。
4.1.2开发思路和模式
笔者认为韶关旅游客体文化开发的总体思路是: 山水文化为主格调,禅文化和客家民俗文化做支撑,树立一个“和谐恬静”旅游形象。以三维文化—价值观、国民性、宗教、民俗等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做到旅游文化开发的传统继承、主题白化、要素整合、产品创新相融合。
4.1.3开发重点
 传统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由于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地域信息是非再生遗产,突出文化的继承性则是形成区域间文化“势差”、培植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开发特色地域文化资源要以区域风情、历史等为基础,以主题为中心内涵为桥段外延,让文化要素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层面。
 塑造个性鲜明文化形象,规划和构建特色创新型旅游文化区。文化是旅游名城的标志。除了通过建筑风格与空间设计来表现地域文化;也可以通过实体建设来整合城镇的文化与实体空间。
 主题性动态旅游文化要注重挖掘。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是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升华为文化的一些具体形态,是鲜活的旅游文化资源。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性节事活动。
 4.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布局
根据韶关文化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和聚集程度,韶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总体布局应呈现“一个中心,三条主线,三大文化支柱区和三大文化辅助区”的基本格局。
①文化旅游中心。未来韶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以“丹霞山———韶关市区———南华寺”为核心区域,因为这一区域既包括了最典型、最具市场吸引力的韶关文化旅游资源,同时也是能为游客提供最丰富、最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
②文化旅游主干道。除了旅游客体本身的品位度以外,韶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布局严重依赖于本地区的交通状况,特别是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可以预见,韶关区域内已经开通的京珠高速公路将是未来较长时期内该区域的主要公路运输干线。因此,韶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当主要以这些高速公路为轴线进行沿线开发,形成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旅行游览的主轴线。
③三大支柱性文化区和三大辅助文化区:
 依托丹霞山、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内的文化旅游资源要素,开发山水生态文化区;依托南华寺、云门寺等禅宗寺院,通过深度发掘禅宗文化,开发宗教朝觐文化旅游区;依托乳源瑶族风情和始兴、南雄的客家风情,开发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
 辅助性文化区。依托马坝人遗址、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珠玑巷、满堂客家大围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修学科考文化区;依托张九龄等名人故里、建筑、游踪等文化载体开发名人文化区;依托孙中山、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韶关一带浴血奋战的历史和大革命时期农民自卫军在仁化双峰寨坚持斗争的历史等,深度开发革命战争文化区。

5.结语
文化是旅游的魅力之源。旅游因文化而璀璨,因文化而留存。对文化、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知,已经成为今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11]旅游是韶关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更好地发展韶关的旅游,提升韶关旅游品位,科学地分析韶关旅游客体文化的构成及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韶关已经具备又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从文化功能上下手,作好旅游客体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宣传工作。这样,韶关旅游文化的影响将逐渐提升,必定会为粤北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滕春惠,马晓冬,沈正平, 江苏省旅游资源的文化构成及其开发,[J],人文地理2006,(06).
[2]李兵,高维忠,韶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J],旅游经济.
[3] 马晓冬,翟仁祥.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6):89-92.
[4] 罗俊华,发展韶关市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之一:基础优势,[J],决策参考.
[5] 杨志坚.“马坝人”与“石峡文化”[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03).
[6]赵文彬.乳源瑶族风情录[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7.
[7]刘小毅.粤北文化的彰显与韶关经济的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6,(02).
[8]许树辉.对韶关市矿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07,(02).
[9]刘永生.论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模式[J].学术论坛,2009,(03).
[10] 罗千人,韶关佛教文化旅游及其开发策略[J],2000,10,(05),韶关大学学报.

上一篇:旅游“零团费”、“负团费”现象的危害性及对

下一篇:《太平广记》中佛教故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