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摘 要:描述了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重要意义和现状,并通过对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关于政治环境、信用环境、保险体系、金融产品和人员任用上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影响因素;对策
1.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意义和现状
“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业银行对服务三农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为乡镇大中型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农行对农村信贷投放、农电网完善工程、农村通讯设施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农村信息网络和文化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农业银行可为农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以其开展各种金融服务的经验和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可以为农户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转型是否成功。目前来讲,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作为资金供给者的正规金融机构仅仅是农信社而已,而农信社作为合作性金融机构,其资金规模很难满足乡镇大中型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的资金需求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农业银行重返农村势在必行。农业银行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面对农村金融市场高风险、低收益、弱补偿性的经营条件,实现其“服务三农,商业运作”的市场定位是当前其正确的选择路径
2.外部环境对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约束分析
2.1政治环境的约束分析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后盾作用。就目前而言,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在整个金融领域里属于比较弱势的一部分。要实现通过农信社扶植农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比较集中的市场,以期实现农业的发展,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效果上都不会太理想。
而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银行之一,有能力且有责任扶持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商业性银行的商业目标与农村金融市场回报状况必然存在矛盾。作为政府应该提供切实可行的帮扶政策,政府应该实施多种优惠政策,支持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商业化经营。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杜绝再度出现农业银行施行战略大转移,大力收缩县乡机构的局面。可以说,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政府适当的政策支持和好的政策环境,才是农业银行在农村金
2.2.当前法律缺失对“信用”的呵护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信用缺失,企业和个人逃废债行为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行的法律制度缺乏对债权人的有力保护,导致银行债权得不到清偿,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大开了方便之门。这需要通过农行自身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和国家提供法律支持来得以根本解决,通过法律来惩罚违约者来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当前法律并没有将“信用”作为一个特殊对象来呵护的现状需要改变。
2.3农村保险市场支持力薄弱
农业生受限于自然条件,导致了农业生产具有不确定性。例如洪涝灾害,禽流感、狂犬病等灾害都会直接影响农业,农户的生产收益很难得到保证,也会给农业银行“三农”方面的贷款带来损害。农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危害性灾难会是成片发生的,需要有风险的分散机制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农户的经营损失和农业银行的违约风险,降低农业贷款死账率,提高农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减少不良贷款数量。
3.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战略分析
3.1政治环境的支持: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风险分担作用
针对农业银行这样一个大型商业银行,要想平衡其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的市场定位之间的矛盾,必然需要国家公共财政给予支持,在以往不良贷款剥离上公共财政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农业生产固有的风险性和预期收益的不稳定性,常常使农业银行在面向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三农的同时承担巨大的风险,由于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最终造成巨额亏损,这也是导致农业银行撤出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之一。所以农行在实现其“服务三农,商业运作”的市场定位过程中一定要分两方面管理其业务,国家也要通过区分两方面业务承担其责任,发挥公共财政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中的作用。一方面,对于农业银行在农业产业化发达地区,所从事的商业性金融业务,由其管理者按市场规律对所经营金融产品进行定价,提供适应当地金融需求的高端金融产品,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共同竞争。另一方面,对于农业银行因从事的政策性金融业务所面临亏损的风险,应由政府来负担,并且也尽量保证获得平均利润。
3.2金融产品的设置和人员的任用策略
针对于我国目前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因地制宜的设计金融产品和对工作人员的选拔是必要的。
1.金融产品设计要符合当地市场需求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导致不同的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必然要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才能实现“服务三农,商业运作”的市场定位,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2.对农业银行人员聘用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在用人方面,要改变以往用人制度上崇尚高学历的用人方案,可以减少因为信心不对称产生的为题。早期的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是通过民间金融市场进行的,依靠的信贷网络也主要集中于邻里、亲人。这些人对于农村各个农户的信息非常了解,拥有相对完全的信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贷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人更有利于农业银行在这一地区的业务拓展,而且加之一定的责任制对这类工作人员的约束,为保住现有工作,他们会利用自身在农村中的威信来减少违约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申维娜,孟彦军.我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改革思路浅析[J],当代经济.2009.
[2]夏登峰,彭玉风.关于新时期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调研报告[J],经济论坛.200.
[3]张锐平,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关键:突破信贷瓶颈[J],金融研究.2008(9).
[4]贾留华,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对策研究[J],现代金融.2007(12).
上一篇:论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的控制
下一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