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管理科学刊物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管理科学刊物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发布时间:

管理科学刊物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是为了人类自己

飞飞

海洋科技的应用重点是

开发与保护并举发挥海洋资源最大值——访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大洪 记者: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起的责任。这也是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许多委员共同关注的话题。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发海洋对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邱大洪院士: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一个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资源宝库,除了丰富的水资源与生物资源外,海洋石油及其它矿物资源不仅种类与陆地资源相媲美,而且数量巨大;此外,海洋空间也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资源。在陆上可用地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海洋空间的作用将更显重要。海洋正在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21世纪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将面临一个空前的迅猛发展时代,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对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关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我国是通过立法程序批准加入这一重要的国际条约的沿海国家之一。 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域,所属海域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海岸线全长1000多公里,并有6500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可主张管辖的海域有近300万平方公里。中国要解决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在21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一条重要出路就是走向海洋。但我国现阶段总体上海洋开发程度低,并存在着对某些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就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的13万平方公里浅海和滩涂面积而言,目前只利用了5%左右。因此我国新世纪在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前景广阔、任务艰巨。 记者:我注意到,刚才您强调了我们对待海洋必须两项任务并举,也就是既要搞好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要注重海洋环境的保护。但是,当前的情况却是,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多,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少,造成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并造成海洋环境的破坏。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发海洋资源? 邱大洪院士: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科学地开发海洋资源。要调查清楚各类资源的蕴藏量及其分布地区和范围,了解资源分布地区的海岸带和海域的各种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条件。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综合开发,需要把以往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进一步开发的需要进行有目标的勘查,特别是海洋水文和工程地质的勘查尤为重要。 由于海上勘查耗资巨大,一般都需结合具体工程才能进行,但如果有一个综合部门关心此事,在有关单位进行此类勘查时,提供适当的指导,使其适当地加大勘查范围和增加勘查内容,既不给建设单位增加过多的投资,又可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开发积累更多技术基础资料。此外,在某些资源丰富的地区,中央和当地的地方财政应有计划地提供一部分勘查资金作为前期费用,为综合部门制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供更为科学的基础资料。 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要根据各地的海岸和海岛的各类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所处环境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从国家和各地所在省的高度,综合各部门的利益,做好沿海各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这是指导沿海各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文件。这个文件应经过各地省委讨论,由省人大立法,经由省政府执行。各部门、各城镇、各地区在开发各类海洋资源时,所进行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海域是国有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应根据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规定,对占据海域空间的工程建设都要依法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书和缴纳海域使用金。要特别注意开发与保护并举,使海洋资源开发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以免海洋资源被破坏和日趋枯竭。 二是有计划地开发海洋资源。由于海洋资源种类多样,分布地区广阔,因此开发海洋资源的单位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和不同的地方政府,各方的出发点不同,且利益相互交叉甚至矛盾。因此,如何使各类资源和各地区资源的开发能协调一致,是当前海洋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需要解决的突出课题。如不及时有计划地进行综合开发,势必引起用海秩序混乱,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此,建议在沿海各地省政府下设立一个有权威的省级统筹协调机构,如××省海洋资源开发委员会,以协调全省的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保证海洋资源开发得以有序地进行,并使各方利益均衡,使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此外,还可在其下设立一个专项基金,立项进行一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的前期工作。 三是充分地开发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有些是一次性不可再生的,如油气资源,如何提高其资源的可采收率,采用先进的海上钻井技术和采油技术是一大关键。有些是可再生的,如大部分海洋生物资源,这就要开发与生养相结合,不能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有些是一旦开发,可长期使用,如港口、临海工业和旅游景观及设施,它们需要维护和保持环境免遭污染。因此,海洋经济的发展,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必须协调一致,互补互养。而尤其重要的是海洋资源开发必须与海洋环境保护相结合。这是一条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具有长海岸线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港口、海岸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油、气田的开发,以及预测和处理海岸带和近海海域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后效问题的需要,我国及时地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将进一步为依法管海用海、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因此,如何在各地贯彻实施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不但需要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还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在这个问题上,我在上面建议在各省设立海洋资源开发委员会是否也可以作为一个协调和仲裁机构协助执法部门进行一些协调和必要的仲裁工作。 记者:您的观点非常深刻,意见也非常中肯,特别是您关于在沿海各省设立”省海洋资源开发委员会”设想,对于创新我国的海洋管理体制很有意义。以记者之愚见,如果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设立一个海洋资源开发委员会,那么,是不是设立一个”国家海洋资源开发委员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邱大洪院士: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设想,是否符合实际,有待大家深入调查研究再做决定。记者:衷心感谢您接受采访。

海洋开发与管理算C类期刊吗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海洋开发与管理是核心期刊吗

海洋学研究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期刊 : 核心期刊 RMB:9 主管部门 国家海洋局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6、《中国核心期刊目录》7、《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这两种半衰期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来源文献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心期刊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此核心目录目前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最大众化的核心,以至于现在一说核心期刊,就是指它了。每4年评一次,下一次公布具体目录,正常应该是在2012年。 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此核心目前是国内比较好的高等院校公认的权威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地位比中文核心要高。但是因为这里面的多数期刊要求太高,比如说作者必须是博士或者副教授,才有资格发表文章,所以在二类高等院校,知名度不高。此核心两年评一次。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核心主要涉及自然科学,现在主要是医学行业认可,其他行业认可这个核心的极少,所以地位比中文核心低,但是在医疗行业,使用率却颇高。此核心每年都会有小变化,两年一次大变化。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正常来说,这个核心级别比cssci还要高,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因为级别太高,普通作者根本没有机会在上面发表文章,尤其是在二类本科以下的院校,知名度却很一般。目录两年一变 另外还有几个核心,比如 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主要涉及学报,认可度一般 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级别也是极高,知名度一般。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虽然他也算一个核心数据库,但是现在认可度极低,多数不认为他是核心。

不属于中文核心期刊,但是属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海洋科学与工程期刊

南京水科院在上海是没有工作处,是不是搞错了。

这要看你具体需要哪方面的东西多少了?如果是有关海洋新闻、新规等看通报,如果是有关技术、科研领域的当然是科学的好些。

sci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海洋学报英文版,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英文版),海洋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台湾)。 ei: 有很多吧。具体不是很清楚,大概有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水科学进展,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

海洋科学与工程期刊是sci

在知网有sci分类栏目。栏目下就显示名字和影响因子。多了去了

SCI是一个索引,其下分很多学科门类,不同学科有各自的刊物,具可分类查询,每个刊物都有其侧重。

  • 索引序列
  • 管理科学刊物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 海洋开发与管理算C类期刊吗
  • 海洋开发与管理是核心期刊吗
  • 海洋科学与工程期刊
  • 海洋科学与工程期刊是sci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