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怎么写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怎么写

发布时间: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怎么写

企业盈利能力是对公司的利润表中的财务畅据进行分析,主要几项指标可以在《财务管理》中找到,每个指标可能会涉及多个会计科目,请逐一分析。综合性越强的指标越要深入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扩展资料:注意事项:盈利的用途有两种,一种是向股东分红,一种就是作为资本金投入企业的经营当中,前者为企业所有者带来了收益,后者则为企业经营提供了更多的可使用资金。投入经营的资金可以用于偿还长期债务、扩大经营规模等经营活动,如果能够引起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盈利增长,就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使得盈利和营收互相促进一起增长。如果企业亏损,那么表示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大于收入,企业未来的资金储备可能不足,长期债务可能无法得到偿还,不但不能为股东带来收益,而且可能还会需要进行融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 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 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 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但这些指标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无法直接与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如果要将这些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则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比指标的构成含义并不改变,但有关数值应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值。这些指标的含义与应计制下的含义相近,只是数值转换为现金流量,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评价盈利质量指标的设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对比指标,其排列顺序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收益率(RQA)和销售利润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将其具体分成两类:第一类对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第二类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发布了现金流量表准则,但其具体构成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异。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而这些项目均反映在净利润中,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前四个指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了调整,将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和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加项,而将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凋项,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趋于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观地评价上市公盲的盈利质量,而后四个指标均未调整而直接计算。 盈利指标 现金制 应计制 对比指标(现金制-应计制)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I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2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3 销售利润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4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5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6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7 销售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8 相比较而言,前四个指标比较客观,而后四个指标便易懂。将这8个对比指标的差额分别定义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这样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时,如果指标为正,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如果指标为负,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差。但盈利质量不能仗凭一两个指标来评价,因此本文将盈利质量分为三个层次:(1)8个指标均为正值,盈利质量良好;(2)8个指标有正有负,盈利质量一般;(3)8个指标均为负值,盈利质量较差。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部分: (一)选择1998年中期报告第一次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虹桥机场巳月一6月)和杭钢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这两家公司后,最终确定264家上市公司作为正式样本。由于罚·渝钦白和引二农商社的净资产为负,同时净利润也为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不正常情况,因此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时取净资产绝对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报的812家上市公司的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经过审计,这样看来样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赖。 (二)选择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经公布年度 报告的8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现金流量表,其余861家公司均披露现金流量表,将861家公司作为正式样本,此时样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经过审计,其可信性较高。将引不白云山 (0522)净资产取其绝对值,以免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混乱。在现金流量表项目申,对于深发展(0001)和鞍山信托(600816)分别以收到的贷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长期贷款代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差额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占比(%) 7 7 7 1 7 3 3 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年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占比(%) 6 7 7 0 8 9 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从上述统计结果看,在1998年中期报告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确认和现金流入不同步的问题,占264家上市公司的59%。保守计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问题。在1998年报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占861家公司的60%,较中报的59%略有下降。从8个指标的比例来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余7个指标的负值比仍均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反映出我国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财政部的66号文件关于资产重组收益确认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统计分析 (1)比例分析 项目 指标全部为正 指标有正有负 指标全部为负 合计 1998中报 数量(家) 67 21 176 264 占比(%) 38 95 67 100 1998年报 数量(家) 216 122 523 861 占比(%) 09 17 74 100 上表说明1998年中报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38%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好,而居于中间的上市公司则较少,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1998年报与申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指标有正有负的比例由95%提高到17%,提高了22%,指标全部为负值的比例由67%下降为74%,下降了93%;指标全部为正值的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同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差,且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的1998年中报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89家公司的12%,占264家公司的67%,表明这8个指标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占861家公司的74%,较中报的67%有所下降,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但也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并不乐观,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现金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问题。 1998年中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们发现这样类型的上市公司比较少,只占264家公司的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这种情况:要么指标全部为负,要么指标全部为正,而有正有负的情况则较少,即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况。这同时也说明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盈利质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这122家公司占861家公 司的17%,比中报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1998年中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盈利质量较好,但这类公司只占264家公司的38%,比例较低,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低。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这216家公司占861家公司的09%,与中报的38%基本相当,进一步证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障,盈利质量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个指标的平均值情况: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0444 -1599 -0313 -4374 -0302 -1266 -0266 4938 1998年报 0011 -1853 -0355 -1417 0313 -1236 -0241 -1094 1998年中报中,CFlA4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80998,CH舱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124526。经过上述调整,我们发现8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入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盈利操纵问题。盈利的获得缺乏现金的保障,这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在1998年年报中,CHM和CH妨为正,其余为负,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看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别处理公司,在1998年报中THM指标前20名中有14家为特别处理公司。 (三)盈利质量与应收帐款关系的分析 应收帐款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纵的结果,应收帐款的增加有许多原因,如赊销政策的变化、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过应收帐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纵的结论。但如果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的增加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为正,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纵行为呢?本文对此做深人分析。将1998年年报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收人为负值的港澳实业)后的831家公司做为研究对象,其 中(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主营业务收入大于0的公司有540家,占831家公司的98%。这54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这540家公司的盈利质量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对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378家公司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378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97 96 09 135(540×216/861) -38 正负兼有 65 04 17 77(540×122/861) -12 均为负 378 00 74 328(540×523/861) 50 合计 540 100 100 540 0 计算)为35%,而样本总体83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为06%,可见这些公司存在着利用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虚增盈利的情况,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使得8个指标均为负值。在378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小于0的有3家公司,在0与6%之间的有47家公司,其余378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大于6%,占378家上市公司的77%。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占134家公司的97%)属于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见我国拟配股公司盈利操纵之严重。 (四)亏损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报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其进行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如下: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样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60 92 09 19(77×216/861) 41 正负兼有 12 59 17 11(77×122/861) 1 均为负 5 49 74 47(77×523/861) -42 合计 77 100 100 27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比较好。而从一般的角度看,亏损与盈利质量应成相反方向变动,但上述结果却成正方向变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发行股票采用额度制、社会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和大量企业急于改制上市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昂贵,但若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这一宝贵的\"壳\"资源将会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强的动机去管理盈利,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亏损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和处理。当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从而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一年或两年中,采用明显的调减盈利的应计制会计处理,彻底将以前年度的潜亏全部处理掉,并尽可能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计,使得后期的费用减少,为扭亏为盈利打下基础。这样的会计处理是现行会计准则和应计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推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产物,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减少了利润),但现金流量并不随之减少,因此有关现金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差额增加甚至为正。比如ST深华宝(0034)1998年亏损518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处理坏帐损失197357966,78元、存货跌价损失30元、长期投资损失38元、征地拆迁损失 35元、房改损失77元、其他损失78元,合计人民币36元。董事会认为上述帐目处理均遵循了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次处理掉24亿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据,如果是这样,那么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将如此之大的损失在1998年一次处理,使得当年不仅亏损而且还侵蚀了股本,因此被特别处理。如果不处理24亿元的损失,其利润仍为-2831亿元,但不会侵蚀股本。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如是处理是在有关规定保护下的一种盈利的逆向操纵:即在应计制下多计入一些费用或损失,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下基础。而这种处理很少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体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 我们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R哑)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每年不低于6%)是取得配股资格的主要条件。对于那些已经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尤为关键,三年平均是否达到10%是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但这也给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困难,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操纵利润,突破10%的生命线。 有部分上市公司经常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其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纵动机,因此相应的现金流量有可能并没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经统计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经审计中期报告的上市公司(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审计原因为配股,占212家上市公司的08%。这121 家公司的8个指标的有关情况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87 90 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负 8 61 95 2 均为正 26 49 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计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注:1998年报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为负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为正值 由上表可见,在121家因配股而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21家公司的90%。对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重要,CHA1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CHA5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二者均负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为负值的比例计算,121家公司中应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标为负,而实际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为负,多出6家公司。这样看来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HAl)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盈利质量不佳,而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90%的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这充分说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旦水平,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对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样分析,其结论与 前相同,具体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均为负 97 39 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负 13 70 17 9 均为正 24 91 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计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样本选择不够全面,只选择了1998年中期报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报告的861家公司,只有两期,其代表性并不十分全面; 因中国现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无法选择以前年度资料为样本,作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反映盈利的指标有多个,本文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比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虽经审计,但并不能排除企业在编报会计报表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差错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98年中报中平均有59%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人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264家公司的67%;1998年年年报中平均有60%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523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861家公司的74%,盈利质量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同样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值得引起关注。 由于盈利的确认缺乏现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现金缺乏,因此不顾股权稀释的压力而争取配股等融资手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 拟配股的上市公司为达到继续融资的目标,进行利润操纵,使得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亏损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纵(即过多转销费用或损失,以便于以后年度扭亏)行为应引起注意,需要加强有关监管; 配股条件的盈利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建议采用若干个指标或若干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同时体现现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利来获得配股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澎 论现金流且表、财会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后盈余管理与盈余资讯关系之研究·会计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杨莉、现金流量分析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会计研究、1998;6 4陆德民,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探讨审计研究1998;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陈志谷、张训苏,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

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回答 您好鸭!很高兴能认识你并能为您解决问题,因为找资料和分析答案需要一定时间的请您耐心等待好吗,有答案我会第一时间给您回复的呢,希望您理解,请您稍等一会儿 文献综述是指作者在确定论文选题时,结合其他文献的观点、研究及发展的方向,最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要根据自己对参考文献的认识,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文献综述的字数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第一,必须是最新几年的,第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综述引用不需要太多,根据各学院要求与自己的论文要求所定,一般为13篇左右。给大家看一下大概框架。 结尾部分也是总结部分,它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祝您生活愉快!同时觉得回复很满意的话可以给个赞,谢谢亲! 提问 一般结尾是多少个字 回答 结尾尽量控制在150个字左右差不多了呢 提问 一般这种参考文献在哪里找啊? 回答 知乎,还有各大回答的平台,浏览器,百度都可以找到 呢 提问 好的 拜拜 更多10条 

为什么写综述从一篇文献开始,看几篇相关文献整理出大致思路,找出一个切入点就开始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要看文献,针对不同问题有选择性的看。之后实验完成,整理成文章发表的时候,为了写前言部分而看一些文献。开题 - 实验 - 发表,每个步骤都要看文献,这是我的科研过程。但这些步骤里看文献是不全面的,从解决一个问题开始,到解决一个问题结束,涉及到的都是具体的文献。如果要对整个课题方向全面把握,写一篇综述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在做过较长时间的相关研究后,写综述文章有以下几个好处:大的方面,能够提高对整个课题方向的把握能力。通过详细的、全面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可以对这个课题方向的发展脉络、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其次,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升华。经过多年的相关研究,自己心中必定有不少思考和疑问,此时的大量阅读对自己的固有知识是一个归纳升华的过程。写完应该有顿悟之感。再次,对以后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写完综述后,通过对整个课题方向的了解,知道了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哪些问题是热点、哪些是难啃的骨头,是制约课题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样设计以后的实验时就能有的放矢。小的方面,综述也是一篇文章呢。现在国内评估要看个人成果,综述也是一种发文章的方法。另一个方面,能够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一般来讲,综述文章的引用次数相对研究文章高,因此也就扩大了自己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准备工作之文献检索在开始写综述之前,很重要的一个准备工作是文献检索。虽然经过 "开题 - 实验 - 发表" 三个阶段的阅读,可能存储有足够的知识点,这对你的实验有用,这还不够一个综述文章。综述文章要全面,要综合概况所评述的问题,因此,详尽的文献检索是十分有必要的。这里说的全面不是说把几十年的文章全部下载下来读一遍,这样工作量太大了,这是其一;其二,早期的文章可能已经被总结过了。因此,找几篇综述文章看看就可以了。此处的全面是指多换几个关键词检索和多换几个数据库检索。先说关键词,每个作者倾向的关键词不同,而且新兴领域还没有约定俗成的术语时,更需要多换几个关键词了。再说数据库,因为每个数据库收录的期刊都是不全面的,这里重要的检索工具必不可少。例如 Scopus、Pubmed、Web of Science 和 google Scholar,会收录比较全面的信息,但会比专门数据库晚(晚多长时间不清楚,Pubmed 会晚几个月,Scopus 更新快些)。还有两个小技巧来获得相关文献。一是所读文章中引用的文献,这个好理解,文后的参考文献就是。另一个是看哪篇文章引用了所读文章,这也是相关文献。像 Google Scholar 有一个引用次数,点开里面就可以看到哪篇文章引用了此篇文章。通过以上几个方法,才能找全相关的文献。准备工作之大量阅读找全文献后,下一步就开始读了。首先,没必要全部通读,这样耗时太长,工作量太大。但是,近两年的文章要通读。两年,对比较热的领域来说是一个合理的综述文章的时间点。这两年的文章要通读,重点读,也是综述的重点所在。不通读不足以知晓解决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不通读就写综述有点不负责任。两年前的文章没必要通读,因为,可以从近两年的文章中的前言部分读到对这些文章的评述,也可以从综述文章中获得相关信息。这些文章着重读摘要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对某一个问题针对性阅读。文献的阅读方法阅读上百篇文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仅仅是浏览一遍,就只能留下一个大概印象,过一段时间或者说随着阅读文献的增多,这个模糊的印象也失去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是写作和创作的基础,记不住怎么组织语言,即使是查,也不知道从几百篇文献上千页中哪里去查。我的导师教导我读书要辩证去读,在思考中记忆,不要在书上涂画。不否认这种方法适合聪明的大脑。我资质愚钝,试行几年之后,脑子里只有墨盒的味道,却没有文字,结果连我赖以凭借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写写划划也丢失了。对于我,更适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适合我的德国同事们。他们把文献用 A4 纸打印出来,在重要的语句上用高亮笔划出。读完之后抄录到 A5 纸上,订到原来的文献上,作为精选。这个摘录是对你真正有用的知识点,其他大部分文章都是铺垫,或者是已经在你记忆中了。“高亮笔划出 + 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记忆。这样读书虽然刚开始很慢,随着十几二十篇文献做下来,你的积累多了,后面的摘录就越来越少了。而且,你的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因为人都是基于旧有的知识去领悟新知识。刚开始的时候,你的知识储备少,一篇文章的知识点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或者大脑中不能浮出有效的实例去解释,所以接收起来非常困难。而随着积累的增加,理解越来越容易,也理解越来越充分,速度也越来越快。阅读速度的增加一定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这就是知识的马太效应。你的读书笔记需要分类,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这与其他知识的管理一样,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这得需要另辟一篇博文讨论,此处不再展开讨论。仅对文献的管理进行说明。文献的管理在下载了上百篇文献之后,文献的管路就成了一个问题。就像十个八个人的小公司,老板一个人可以兼职财务、人事、市场等多重角色,而上百上千人的大公司,其中任何一个角色,都足以让你忙的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专业人士能够轻松处理让你手忙脚乱的杂事。对于文献管理,Endnote 就是这样一个专业人士,能够有效地把庞大的文献有效地组织起来,给你提供全面的信息,作者、期刊、年份、题目、卷期页码,以及摘要等信息。有些期刊在投稿时要求提供 DOI,Endnote 也能做到。Endnote 在文章编排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综述写作、论文写作、书籍写作的必备(其他文献管理工具也不错,ReferenceManager,Biblioscape,NoteExpress 等)。它的使用方法见王超的《ENDNOTE 使用方法,常用!》。虽然电子版很方便,我还是倾向于阅读用纸版。一是看电脑屏幕时间长了,眼睛疼,大脑容易木化,陷于僵滞的状态;二是多动手,有助于记忆。在电脑屏幕上看时,仅仅使用一根手指头:是指双击打开或关闭和滚动滑轮翻页。除了食指,整个身体的其他部分都一动不动。眼睛慢慢变成像死鱼眼一样,拉直了视线,呈现出发呆的神态来。这种阅读方式不适合长时间大量阅读,偶尔查阅还行。我喜欢把文献打印出来,统一编号(跟 Endnote 一致,Endnote 中的 Label 可以添加编号)后打孔,放入活页文件夹。活页夹和打孔器见图片。这里也提一下活页文件夹。这种简单、灵活、有效的文件管理方式,我竟然在我整个求学过程中闻所未闻,未见任何同学使用过。大家都是打印出来,订书机一订就摞在桌头上。文件多了经常滑落下来洒一地。更难受的是管理,你不能把它码整齐,也不能随手取出想要的文献。直到在歌德学院学德语才第一次接触文件夹。当时报名时,一人发一个活页文件夹,教室里有打孔器。老师发下的材料自己打孔后放入。而且还可以用隔页分类存档不同内容的资料。方方正正的文件夹,往桌子上一放就能站住,文件再多也能排放整齐。在实验室里,导师应该给每个研究生配发活页夹供学生使用,方便学生。而且学生毕业后,可以把文件夹和打印的文件同时收回,留给后续的学生使用。从而,既利于科研又避免浪费。文章的架构文献的阅读是一个从“无可非议”、“似是而非”、“大是大非”到“无事生非”的过程。刚开始阅读,由于自己的知识有限,前几篇文章提出的方法和结果对自己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评判其中的观点。因而,刚开始阅读时会对文章中的所有内容全盘接受,很难产生质疑的观点出来,对看的任何内容都是“无可非议”。等看过十篇八篇的文献之后,所了解的方法和观点较多了,有些可能观点相左,这是怀疑会跳出来,对所阅读的论点进行挑剔,却又不能凭借一两篇文章而确定某种方法完全胜过另一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千秋,从而达到“似是而非”的境界。只有看过足够量的文章之后,才能够做出完整的评价,所获得的优劣比较结果也有充足的论据。这时候就达到了一种“大是大非”的境界。综述文章,一部分是综合别人的工作,另一部分,还在于论述自己的观点。大是大非也还只是综合的一步,应该更进一步,通过对“大是大非”的把握,要能发现新的问题、新的优点或者缺点、提出改进方法,以及对未来工作和发展前景的建议和设想,更有甚者,跳出对原有实验细枝末节的讨论,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从原理上、方法论上和系统性上加以评价。这当然很难,故而,多数综述文章综而不述,让读者看完之后,对过去有些了解,对未来仍是茫然。当然,论述的越多,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大。鲜明的例子是,赵立平历时两年增删二十多次才写出为未来 5-10 年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文章,方知“述”之不易。如果阅读完成之后,能够达到“大是大非”的经济,即可提笔写作了。写作,要先搭框架,对所要综述的内容分门别类,不断细分。分的越细越好,至少要三级,三级标题下还可能有四级五级标题。这样做有以下好处:@框定要综述的问题,缩小范围。不要让自己的写作“随兴所至”而偏离了方向,失了重点。也容易分清主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不是写书,没有太多的篇幅去展宽全面的讨论,所以要限定自己综述的范围。@写作压力小。想到写一篇文章时,会联想到“写下至少五千文字和阅读一百篇文献”,一霎那压力倍增,而且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而细分之后,所要想的仅仅是对某个方法的某个参数进行讨论,只需一个小段落的文字。这样简单的多,可以立即完成,没有太大压力。@有条不紊。所有要讨论的问题列在那里,就像一个 TO-DO LIST,完成一项划去一项,一件一件来,有条不紊,进度非常直观。写作的小细节文章细分成一个一个小节之后,就可以动手完成每个小段落了。在这里有几个小技巧,非常有效。@注重写作的连贯性:写作最好是一气呵成,不要在写 A 问题时去思考 B 的问题。这里有两层意思,写作 A 问题时发现了对 B 问题有用的材料;另一层意思是,写作 A 问题时发现了 B 问题存在的错误、疏漏或者其他。这个时候,不要停下来,只需要用便签备注一下(我习惯使用 ONENOTE 做备注还收集材料),备注完之后,继续对 A 问题的写作,直到完成。再回过头来,整理 B 问题。@二次文献:为了论证一个结论,可以需要引用文章主题之外的文献,或者需要从文献引用的文献里去找论据,是谓二次文献。对文献中引用他人的数据有必要去查证,避免错引文献和错引数据。@图片处理:一是图片的版权,这个不用担心。你投到期刊,期刊的编辑会去搞定;二是图片的质量。从其他文献中摘取图片时,不要使用截屏的方法,这样图片的分辨率不够。应该用 PHOTOSHOP 打开 PDF 文件,对所需的图片进行裁剪,再另存为 TIFF/JPEG 格式。在 PPT 中绘制的图,千万不要用 PPT 的“图片另存为”功能,那个分离度太弱了。应该讲 PPT 另存为 PDF,然后用 PHOTOSHOP 处理。@参考文献的修改。前期写作的时候,必须使用 ENDNOTE 对插入 WORD 中的文献进行索引。如果文章已经成型,ENDNOTE 已经导出参考文献了,经过其他作者修改后,要增删参考文献。增删一个文献,其他文献的索引号都要变更。这个时候容易出错。我使用以下方法:对每个要改动的文献索引后加“*”标注;“*”后加上新的参考文献索引号;使用查找功能确认每个需要改动的文献都与“*”相连(应该出现两次,比如增加一个参考文献 121,122 应该有两个,121*122,122*123,即是 121 变为 122,122 变为 123);删除“*”和前面的索引号。改变完成。@英语句子,短句比长句好。被理解最重要,短句子容易理解,定语从句太多,能把人给绕晕了。文章的亮点一个篇文章,要有一些“干货”才能被更多地引用。因此在写作之前,看看你所下载的文章的被引用次数。哪个文章被引用次数最高?为什么?从个人引用文章的习惯看来,以下文章会被引用:@第一篇文章:本领域的开山之作,不引用没天理;@里程碑式文章:文章达到一个之最,最高、最大、最快等,或者突出的进展,是要引用的;@讨论的是核心问题。除此之外,我还喜欢引用有总结性结论的句子,比如某个技术的优点是。。。;和量化的句子,比如目前 70% 的文章采用了某方法。如果你的综述里能提供这些内容,必定会增加他引次数。前面三个干货,是研究型文章干的事,后面这两个也不容易。第一个要你自己概况总结,第二个要统计大量的数据。备注:这里把自己的一点经验拿出来与大家讨论,希望有经验的朋友多加指正,以冀对初次写综述的科研人员做个参考。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 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 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 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但这些指标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无法直接与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如果要将这些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则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比指标的构成含义并不改变,但有关数值应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值。这些指标的含义与应计制下的含义相近,只是数值转换为现金流量,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评价盈利质量指标的设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对比指标,其排列顺序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收益率(RQA)和销售利润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将其具体分成两类:第一类对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第二类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发布了现金流量表准则,但其具体构成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异。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而这些项目均反映在净利润中,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前四个指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了调整,将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和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加项,而将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凋项,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趋于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观地评价上市公盲的盈利质量,而后四个指标均未调整而直接计算。 盈利指标 现金制 应计制 对比指标(现金制-应计制)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I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2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3 销售利润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4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5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6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7 销售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8 相比较而言,前四个指标比较客观,而后四个指标便易懂。将这8个对比指标的差额分别定义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这样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时,如果指标为正,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如果指标为负,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差。但盈利质量不能仗凭一两个指标来评价,因此本文将盈利质量分为三个层次:(1)8个指标均为正值,盈利质量良好;(2)8个指标有正有负,盈利质量一般;(3)8个指标均为负值,盈利质量较差。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部分: (一)选择1998年中期报告第一次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虹桥机场巳月一6月)和杭钢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这两家公司后,最终确定264家上市公司作为正式样本。由于罚·渝钦白和引二农商社的净资产为负,同时净利润也为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不正常情况,因此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时取净资产绝对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报的812家上市公司的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经过审计,这样看来样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赖。 (二)选择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经公布年度 报告的8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现金流量表,其余861家公司均披露现金流量表,将861家公司作为正式样本,此时样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经过审计,其可信性较高。将引不白云山 (0522)净资产取其绝对值,以免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混乱。在现金流量表项目申,对于深发展(0001)和鞍山信托(600816)分别以收到的贷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长期贷款代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差额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占比(%) 7 7 7 1 7 3 3 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年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占比(%) 6 7 7 0 8 9 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从上述统计结果看,在1998年中期报告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确认和现金流入不同步的问题,占264家上市公司的59%。保守计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问题。在1998年报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占861家公司的60%,较中报的59%略有下降。从8个指标的比例来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余7个指标的负值比仍均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反映出我国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财政部的66号文件关于资产重组收益确认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统计分析 (1)比例分析 项目 指标全部为正 指标有正有负 指标全部为负 合计 1998中报 数量(家) 67 21 176 264 占比(%) 38 95 67 100 1998年报 数量(家) 216 122 523 861 占比(%) 09 17 74 100 上表说明1998年中报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38%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好,而居于中间的上市公司则较少,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1998年报与申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指标有正有负的比例由95%提高到17%,提高了22%,指标全部为负值的比例由67%下降为74%,下降了93%;指标全部为正值的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同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差,且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的1998年中报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89家公司的12%,占264家公司的67%,表明这8个指标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占861家公司的74%,较中报的67%有所下降,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但也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并不乐观,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现金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问题。 1998年中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们发现这样类型的上市公司比较少,只占264家公司的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这种情况:要么指标全部为负,要么指标全部为正,而有正有负的情况则较少,即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况。这同时也说明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盈利质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这122家公司占861家公 司的17%,比中报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1998年中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盈利质量较好,但这类公司只占264家公司的38%,比例较低,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低。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这216家公司占861家公司的09%,与中报的38%基本相当,进一步证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障,盈利质量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个指标的平均值情况: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0444 -1599 -0313 -4374 -0302 -1266 -0266 4938 1998年报 0011 -1853 -0355 -1417 0313 -1236 -0241 -1094 1998年中报中,CFlA4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80998,CH舱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124526。经过上述调整,我们发现8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入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盈利操纵问题。盈利的获得缺乏现金的保障,这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在1998年年报中,CHM和CH妨为正,其余为负,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看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别处理公司,在1998年报中THM指标前20名中有14家为特别处理公司。 (三)盈利质量与应收帐款关系的分析 应收帐款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纵的结果,应收帐款的增加有许多原因,如赊销政策的变化、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过应收帐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纵的结论。但如果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的增加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为正,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纵行为呢?本文对此做深人分析。将1998年年报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收人为负值的港澳实业)后的831家公司做为研究对象,其 中(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主营业务收入大于0的公司有540家,占831家公司的98%。这54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这540家公司的盈利质量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对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378家公司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378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97 96 09 135(540×216/861) -38 正负兼有 65 04 17 77(540×122/861) -12 均为负 378 00 74 328(540×523/861) 50 合计 540 100 100 540 0 计算)为35%,而样本总体83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为06%,可见这些公司存在着利用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虚增盈利的情况,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使得8个指标均为负值。在378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小于0的有3家公司,在0与6%之间的有47家公司,其余378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大于6%,占378家上市公司的77%。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占134家公司的97%)属于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见我国拟配股公司盈利操纵之严重。 (四)亏损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报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其进行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如下: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样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60 92 09 19(77×216/861) 41 正负兼有 12 59 17 11(77×122/861) 1 均为负 5 49 74 47(77×523/861) -42 合计 77 100 100 27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比较好。而从一般的角度看,亏损与盈利质量应成相反方向变动,但上述结果却成正方向变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发行股票采用额度制、社会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和大量企业急于改制上市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昂贵,但若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这一宝贵的\"壳\"资源将会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强的动机去管理盈利,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亏损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和处理。当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从而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一年或两年中,采用明显的调减盈利的应计制会计处理,彻底将以前年度的潜亏全部处理掉,并尽可能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计,使得后期的费用减少,为扭亏为盈利打下基础。这样的会计处理是现行会计准则和应计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推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产物,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减少了利润),但现金流量并不随之减少,因此有关现金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差额增加甚至为正。比如ST深华宝(0034)1998年亏损518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处理坏帐损失197357966,78元、存货跌价损失30元、长期投资损失38元、征地拆迁损失 35元、房改损失77元、其他损失78元,合计人民币36元。董事会认为上述帐目处理均遵循了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次处理掉24亿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据,如果是这样,那么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将如此之大的损失在1998年一次处理,使得当年不仅亏损而且还侵蚀了股本,因此被特别处理。如果不处理24亿元的损失,其利润仍为-2831亿元,但不会侵蚀股本。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如是处理是在有关规定保护下的一种盈利的逆向操纵:即在应计制下多计入一些费用或损失,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下基础。而这种处理很少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体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 我们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R哑)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每年不低于6%)是取得配股资格的主要条件。对于那些已经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尤为关键,三年平均是否达到10%是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但这也给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困难,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操纵利润,突破10%的生命线。 有部分上市公司经常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其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纵动机,因此相应的现金流量有可能并没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经统计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经审计中期报告的上市公司(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审计原因为配股,占212家上市公司的08%。这121 家公司的8个指标的有关情况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87 90 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负 8 61 95 2 均为正 26 49 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计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注:1998年报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为负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为正值 由上表可见,在121家因配股而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21家公司的90%。对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重要,CHA1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CHA5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二者均负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为负值的比例计算,121家公司中应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标为负,而实际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为负,多出6家公司。这样看来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HAl)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盈利质量不佳,而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90%的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这充分说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旦水平,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对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样分析,其结论与 前相同,具体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均为负 97 39 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负 13 70 17 9 均为正 24 91 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计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样本选择不够全面,只选择了1998年中期报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报告的861家公司,只有两期,其代表性并不十分全面; 因中国现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无法选择以前年度资料为样本,作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反映盈利的指标有多个,本文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比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虽经审计,但并不能排除企业在编报会计报表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差错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98年中报中平均有59%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人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264家公司的67%;1998年年年报中平均有60%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523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861家公司的74%,盈利质量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同样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值得引起关注。 由于盈利的确认缺乏现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现金缺乏,因此不顾股权稀释的压力而争取配股等融资手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 拟配股的上市公司为达到继续融资的目标,进行利润操纵,使得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亏损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纵(即过多转销费用或损失,以便于以后年度扭亏)行为应引起注意,需要加强有关监管; 配股条件的盈利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建议采用若干个指标或若干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同时体现现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利来获得配股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澎 论现金流且表、财会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后盈余管理与盈余资讯关系之研究·会计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杨莉、现金流量分析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会计研究、1998;6 4陆德民,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探讨审计研究1998;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陈志谷、张训苏,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知网很多的。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 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 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 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但这些指标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无法直接与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如果要将这些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则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比指标的构成含义并不改变,但有关数值应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值。这些指标的含义与应计制下的含义相近,只是数值转换为现金流量,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评价盈利质量指标的设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对比指标,其排列顺序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收益率(RQA)和销售利润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将其具体分成两类:第一类对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第二类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发布了现金流量表准则,但其具体构成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异。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而这些项目均反映在净利润中,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前四个指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了调整,将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和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加项,而将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凋项,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趋于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观地评价上市公盲的盈利质量,而后四个指标均未调整而直接计算。 盈利指标 现金制 应计制 对比指标(现金制-应计制)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I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2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3 销售利润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4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5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6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7 销售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8 相比较而言,前四个指标比较客观,而后四个指标便易懂。将这8个对比指标的差额分别定义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这样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时,如果指标为正,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如果指标为负,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差。但盈利质量不能仗凭一两个指标来评价,因此本文将盈利质量分为三个层次:(1)8个指标均为正值,盈利质量良好;(2)8个指标有正有负,盈利质量一般;(3)8个指标均为负值,盈利质量较差。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部分: (一)选择1998年中期报告第一次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虹桥机场巳月一6月)和杭钢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这两家公司后,最终确定264家上市公司作为正式样本。由于罚·渝钦白和引二农商社的净资产为负,同时净利润也为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不正常情况,因此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时取净资产绝对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报的812家上市公司的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经过审计,这样看来样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赖。 (二)选择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经公布年度 报告的8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现金流量表,其余861家公司均披露现金流量表,将861家公司作为正式样本,此时样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经过审计,其可信性较高。将引不白云山 (0522)净资产取其绝对值,以免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混乱。在现金流量表项目申,对于深发展(0001)和鞍山信托(600816)分别以收到的贷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长期贷款代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差额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占比(%) 7 7 7 1 7 3 3 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年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占比(%) 6 7 7 0 8 9 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从上述统计结果看,在1998年中期报告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确认和现金流入不同步的问题,占264家上市公司的59%。保守计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问题。在1998年报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占861家公司的60%,较中报的59%略有下降。从8个指标的比例来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余7个指标的负值比仍均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反映出我国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财政部的66号文件关于资产重组收益确认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统计分析 (1)比例分析 项目 指标全部为正 指标有正有负 指标全部为负 合计 1998中报 数量(家) 67 21 176 264 占比(%) 38 95 67 100 1998年报 数量(家) 216 122 523 861 占比(%) 09 17 74 100 上表说明1998年中报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38%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好,而居于中间的上市公司则较少,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1998年报与申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指标有正有负的比例由95%提高到17%,提高了22%,指标全部为负值的比例由67%下降为74%,下降了93%;指标全部为正值的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同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差,且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的1998年中报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89家公司的12%,占264家公司的67%,表明这8个指标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占861家公司的74%,较中报的67%有所下降,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但也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并不乐观,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现金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问题。 1998年中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们发现这样类型的上市公司比较少,只占264家公司的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这种情况:要么指标全部为负,要么指标全部为正,而有正有负的情况则较少,即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况。这同时也说明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盈利质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这122家公司占861家公 司的17%,比中报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1998年中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盈利质量较好,但这类公司只占264家公司的38%,比例较低,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低。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这216家公司占861家公司的09%,与中报的38%基本相当,进一步证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障,盈利质量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个指标的平均值情况: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0444 -1599 -0313 -4374 -0302 -1266 -0266 4938 1998年报 0011 -1853 -0355 -1417 0313 -1236 -0241 -1094 1998年中报中,CFlA4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80998,CH舱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124526。经过上述调整,我们发现8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入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盈利操纵问题。盈利的获得缺乏现金的保障,这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在1998年年报中,CHM和CH妨为正,其余为负,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看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别处理公司,在1998年报中THM指标前20名中有14家为特别处理公司。 (三)盈利质量与应收帐款关系的分析 应收帐款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纵的结果,应收帐款的增加有许多原因,如赊销政策的变化、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过应收帐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纵的结论。但如果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的增加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为正,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纵行为呢?本文对此做深人分析。将1998年年报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收人为负值的港澳实业)后的831家公司做为研究对象,其 中(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主营业务收入大于0的公司有540家,占831家公司的98%。这54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这540家公司的盈利质量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对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378家公司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378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97 96 09 135(540×216/861) -38 正负兼有 65 04 17 77(540×122/861) -12 均为负 378 00 74 328(540×523/861) 50 合计 540 100 100 540 0 计算)为35%,而样本总体83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为06%,可见这些公司存在着利用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虚增盈利的情况,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使得8个指标均为负值。在378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小于0的有3家公司,在0与6%之间的有47家公司,其余378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大于6%,占378家上市公司的77%。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占134家公司的97%)属于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见我国拟配股公司盈利操纵之严重。 (四)亏损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报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其进行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如下: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样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60 92 09 19(77×216/861) 41 正负兼有 12 59 17 11(77×122/861) 1 均为负 5 49 74 47(77×523/861) -42 合计 77 100 100 27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比较好。而从一般的角度看,亏损与盈利质量应成相反方向变动,但上述结果却成正方向变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发行股票采用额度制、社会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和大量企业急于改制上市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昂贵,但若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这一宝贵的\"壳\"资源将会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强的动机去管理盈利,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亏损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和处理。当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从而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一年或两年中,采用明显的调减盈利的应计制会计处理,彻底将以前年度的潜亏全部处理掉,并尽可能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计,使得后期的费用减少,为扭亏为盈利打下基础。这样的会计处理是现行会计准则和应计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推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产物,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减少了利润),但现金流量并不随之减少,因此有关现金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差额增加甚至为正。比如ST深华宝(0034)1998年亏损518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处理坏帐损失197357966,78元、存货跌价损失30元、长期投资损失38元、征地拆迁损失 35元、房改损失77元、其他损失78元,合计人民币36元。董事会认为上述帐目处理均遵循了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次处理掉24亿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据,如果是这样,那么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将如此之大的损失在1998年一次处理,使得当年不仅亏损而且还侵蚀了股本,因此被特别处理。如果不处理24亿元的损失,其利润仍为-2831亿元,但不会侵蚀股本。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如是处理是在有关规定保护下的一种盈利的逆向操纵:即在应计制下多计入一些费用或损失,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下基础。而这种处理很少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体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 我们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R哑)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每年不低于6%)是取得配股资格的主要条件。对于那些已经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尤为关键,三年平均是否达到10%是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但这也给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困难,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操纵利润,突破10%的生命线。 有部分上市公司经常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其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纵动机,因此相应的现金流量有可能并没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经统计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经审计中期报告的上市公司(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审计原因为配股,占212家上市公司的08%。这121 家公司的8个指标的有关情况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87 90 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负 8 61 95 2 均为正 26 49 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计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注:1998年报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为负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为正值 由上表可见,在121家因配股而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21家公司的90%。对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重要,CHA1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CHA5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二者均负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为负值的比例计算,121家公司中应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标为负,而实际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为负,多出6家公司。这样看来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HAl)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盈利质量不佳,而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90%的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这充分说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旦水平,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对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样分析,其结论与 前相同,具体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均为负 97 39 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负 13 70 17 9 均为正 24 91 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计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样本选择不够全面,只选择了1998年中期报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报告的861家公司,只有两期,其代表性并不十分全面; 因中国现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无法选择以前年度资料为样本,作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反映盈利的指标有多个,本文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比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虽经审计,但并不能排除企业在编报会计报表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差错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98年中报中平均有59%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人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264家公司的67%;1998年年年报中平均有60%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523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861家公司的74%,盈利质量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同样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值得引起关注。 由于盈利的确认缺乏现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现金缺乏,因此不顾股权稀释的压力而争取配股等融资手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 拟配股的上市公司为达到继续融资的目标,进行利润操纵,使得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亏损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纵(即过多转销费用或损失,以便于以后年度扭亏)行为应引起注意,需要加强有关监管; 配股条件的盈利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建议采用若干个指标或若干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同时体现现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利来获得配股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澎 论现金流且表、财会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后盈余管理与盈余资讯关系之研究·会计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杨莉、现金流量分析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会计研究、1998;6 4陆德民,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探讨审计研究1998;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陈志谷、张训苏,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的重要部分,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必须有一个囊括论文各个关键词的国内外综述性概述。在各大高校均采用中国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后,文献综述就是很多同学的恶梦,因为文献引用的多,论文重复率过高,文献引用的少,论文字数不够。本经验就是本小姐 梁逸媛同学根据多年的论文写作经验写成的文献综述写作宝典。有任何论文检测及论文写作的问题都可以加我,我将尽力为大家解决论文相关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支持百度经验这个平台。1、 综述的定义和特点1文献综述的定义: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2文献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3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4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5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6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END2 、综述的内容要求1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2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3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4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5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6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END3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END注意事项文献综述是本人对您所阅读文献的一个理解和概括。强烈建议多读文献后,再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论文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加我好友,找我解决。我是百度经验的签约作者梁逸媛。。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论文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加我好友,找我解决。我是百度经验的签约作者梁逸媛。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2020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企业盈利能力是对公司的利润表中的财务畅据进行分析,主要几项指标可以在《财务管理》中找到,每个指标可能会涉及多个会计科目,请逐一分析。综合性越强的指标越要深入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扩展资料:注意事项:盈利的用途有两种,一种是向股东分红,一种就是作为资本金投入企业的经营当中,前者为企业所有者带来了收益,后者则为企业经营提供了更多的可使用资金。投入经营的资金可以用于偿还长期债务、扩大经营规模等经营活动,如果能够引起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盈利增长,就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使得盈利和营收互相促进一起增长。如果企业亏损,那么表示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大于收入,企业未来的资金储备可能不足,长期债务可能无法得到偿还,不但不能为股东带来收益,而且可能还会需要进行融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盈利能力分析

回答 企业盈利能力是对公司的利润表中的财务畅据进行分析,主要几项指标可以在《财务管理》中找到,每个指标可能会涉及多个会计科目,请逐一分析。综合性越强的指标越要深入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扩展: 注意事项: 盈利的用途有两种,一种是向股东分红,一种就是作为资本金投入企业的经营当中,前者为企业所有者带来了收益,后者则为企业经营了更多的可使用资金。 投入经营的资金可以用于偿还长期债务、扩大经营规模等经营活动,如果能够引起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盈利增长,就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使得盈利和营收互相促进一起增长。 如果企业亏损,那么表示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大于收入,企业未来的资金储备可能不足,长期债务可能无法得到偿还,不但不能为股东带来收益,而且可能还会需要进行融资。 亲,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对我的回答满意,记得给个赞哦亲 更多6条 

能把那篇文章转发给我吗?谢谢!!!!

  • 索引序列
  •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怎么写
  • 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 2020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