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里的一篇文章 《好日子的理想含量》,带给了我一次不论是精神还是观念上的巨大洗礼。 作者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成长历程:她曾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曾经刻苦学习过“女科学家修瑞娟”,励志努力要做一个像法拉奇那样采访美国总统英国首相的记者,但都失败了,她很沮丧。直到有一天,她和一个领导谈话,领导告诉她,他年轻的时候想当一位侠客,现在还是没当成,但是他现在不还是好好的活着吗?她做了一个普通人,而且也生活得很快乐,很滋味。 以前,我一直认为从小就该定一个目标,不论大小,都要为之努力,总会有回报的。现在,我说,我错了。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好日子”不是拒绝理想,但是理想太多,给你带来过大的压力,过多的欲望,一旦追求不到,就会令你很沮丧,这样带来的就只会有痛苦;而理想太少,便会很庸俗,一个个简单的理想实现了,对你会有多大的帮助?让你整天无所事事,还会过上“传说中的好日子”吗?理想太少,庸俗;理想太多,痛苦。文中的一段话使我深深折服了:我选择了生活,选择了过日子,并且努力把日子过好。其实我还是有理想的,只不过以前我的生活完全被理想占满了,以至于没有时间过日子,享受生活的美好……现在的人们何尝不是这样?每天都想着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忽视身边的家人、朋友等等,他忽视了身边的幸福。好日子,只要你过得好,我过得好,大家都过得好,这不也叫好日子吗?把理想当做天边的月亮,在深夜里抬头的时候,能够看到她,感受她的美好。月亮落下,太阳升起,不论你是谁,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该好好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在艳阳高照的时候,为看不到月亮而痛苦。 我相信,这样的事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每个人都是最好的例子。 不要让你的生活完全被理想占满,好好去关心身边的人,平凡但却快乐的日子,也叫好日子。理想,它只不过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笔点缀,人必然要有理想,但是,生活在理想中的人们,永远生活在人生的黑夜里。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训练是把范文讲读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就从读后感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读是基础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
回答 在“大语文”时代,阅读和写作可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大量的阅读必不可少。于是,我坚持订阅《十月少年文学》的杂志。 它有着文艺、唯美有质感的封面和非常丰富的内容。全年12期读下来,不仅可以读到如曹文轩、殷建灵、黄蓓佳、管家琪、彭学军、董宏猷、葛翠琳、王宜振、叶广芩、毛芦芦等重量级文学作家的精华作品,还可以读到诸多新锐儿童文学作家的时鲜散文、幻想童话、美诗…… 比如小说《丑婆》秉承《边城》传统,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抒情色彩。山地小镇有传奇,故事里有真生命。 作者将故事写得那样素朴又那样妖娆,那样平实又那样情深。文字清洌天真,细节生动,塑造了叫人过目不忘的人物形象。 作文是语文无论如何也绕不开。但现在我却提笔词穷,不知道要写什么。研究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写作的基础。我觉得这本杂志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也会把它推荐给我别的同学的,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进步。 《十月少年文学》这本杂志囊括了四大文学体裁,选取优秀的儿童作品,有奇幻的想象、温情的叙述,或者平淡日常中的诗意,这么丰富的阅读就是孩子们最好的素材库。 看看描写歌声的语句:清冷缠绵的稚嫩和音飘扬在风中,随着风筝往天空更高处飘荡着。 请在一起进步后直接结束就好了 字数也够了 下面的内容可以直接忽略 希望对你有帮助 更多9条
2323554542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青年文摘里的一篇文章 《好日子的理想含量》,带给了我一次不论是精神还是观念上的巨大洗礼。 作者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成长历程:她曾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曾经刻苦学习过“女科学家修瑞娟”,励志努力要做一个像法拉奇那样采访美国总统英国首相的记者,但都失败了,她很沮丧。直到有一天,她和一个领导谈话,领导告诉她,他年轻的时候想当一位侠客,现在还是没当成,但是他现在不还是好好的活着吗?她做了一个普通人,而且也生活得很快乐,很滋味。 以前,我一直认为从小就该定一个目标,不论大小,都要为之努力,总会有回报的。现在,我说,我错了。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好日子”不是拒绝理想,但是理想太多,给你带来过大的压力,过多的欲望,一旦追求不到,就会令你很沮丧,这样带来的就只会有痛苦;而理想太少,便会很庸俗,一个个简单的理想实现了,对你会有多大的帮助?让你整天无所事事,还会过上“传说中的好日子”吗?理想太少,庸俗;理想太多,痛苦。文中的一段话使我深深折服了:我选择了生活,选择了过日子,并且努力把日子过好。其实我还是有理想的,只不过以前我的生活完全被理想占满了,以至于没有时间过日子,享受生活的美好……现在的人们何尝不是这样?每天都想着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忽视身边的家人、朋友等等,他忽视了身边的幸福。好日子,只要你过得好,我过得好,大家都过得好,这不也叫好日子吗?把理想当做天边的月亮,在深夜里抬头的时候,能够看到她,感受她的美好。月亮落下,太阳升起,不论你是谁,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该好好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在艳阳高照的时候,为看不到月亮而痛苦。 我相信,这样的事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每个人都是最好的例子。 不要让你的生活完全被理想占满,好好去关心身边的人,平凡但却快乐的日子,也叫好日子。理想,它只不过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笔点缀,人必然要有理想,但是,生活在理想中的人们,永远生活在人生的黑夜里。
觉得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就是“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是呀,我们做什么事之前都必须考虑清楚有什么细节部分。像造房子,如果地基打的不好,工人们即使造最好看的房子,以后它还是会倒塌;再者说,连一只小小的老鼠都可以搞死一头大象,可要是在细节问题上出了差错,就可以导致你、我或者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踢出局。反之,就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成功。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士。 他曾经开了一家米店,可生意一直不好,可他就是通过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并且努力去做好,这才使他成为了今天的台湾首富。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普通的事做好就是不普通。中国人不缺勤劳,不缺智慧,我们最缺的就是做细节的精神!”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古人有云:“没有泉水浇灌的土地,注定会寸草不生,没有感动滋润的人,心灵注定是会干涸枯竭。” 也许,繁忙的生活节奏让我们的感情愈来愈麻木,愈来愈让人感觉你铁石心肠。当我们闭上眼睛可以看不见,我们堵上耳朵可以听不见,闭上嘴巴可以不发声,但我们的心灵总是有善良的一面,正可谓“人之初,性本善”。在这本书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的面前,我们能听见心中的天使和恶魔的争辩,因为总会有一份“情”、“爱”、“义”能感动你。 我认为,在人生中一个人最坏的处境,不是贫穷,不是厄运,而是当你的心不再受感动的时候。 朋友,如果你好久没有被感动过了,那就请你翻开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能让你满面流泪 看读者,其实已经是我的一种习惯。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在那一个个一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解。它像长者,指引年轻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得到些许人生感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你懂得去关注亲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你鼓励,看那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让你开心,启迪心灵,给人以爱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它就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与《读者》交往久了的过程中,我发现:是它让我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像一位热心的邻居,为我端来暖暖的红茶,鼓励我:“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打开《读者》,我真的有一种远离了浮躁和喧嚣世界的感觉,到了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的是一片净土、阳光和干净的空气,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时的去处,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够美好和使我快乐。 快节奏的生活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太多的匆忙,我不经意间的没有了那份朴实与纯真的生活感悟,于是少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品位,多了些盲从与世故。一点点的智慧,一则小小的故事会让人感动许久,于是我就有了翻阅的习惯,直到现在也是。小小的心灵世界顿时觉得这么一本薄薄的杂志分量不浅,它包罗万象,可以成为我们的心灵导师,生活的调剂师。随着时间的流逝,简单的小道理,一句话就会温暖人心让人品味好久。一片精美的哲理性的文章渗透到我们的心里,就像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笑一笑也就过去了。想让平淡的生活荡起涟漪,认真点幸运就来了;是啊,对生活,别奢望太多,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勇气,生命的花朵总会在春天的某个角落悄然绽放。让我们学会去爱,去感恩,去用和平的心对待周围的人。更懂得,无所为而为,便不会计较;不计较便没有得失之心,不会耿耿于怀。我们的生活目标无一不朝“钱”看,汽车越来越多,蓝天越来越少,高楼越来越多,植被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忙,亲情越来越少,我们在向发达国家追赶物质水平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丧失自我,也许有一天我们真能醒悟的时候3代人都过去了,我们再用5代人找回,也许一个国家的成长和一个人的成长是一样的,总得允许他犯错误、走弯路,真希望不要等到垂死的时候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无力回天。 《读者》是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
古人有云:“没有泉水浇灌的土地,注定会寸草不生,没有感动滋润的人,心灵注定是会干涸枯竭。” 也许,繁忙的生活节奏让我们的感情愈来愈麻木,愈来愈让人感觉你铁石心肠。当我们闭上眼睛可以看不见,我们堵上耳朵可以听不见,闭上嘴巴可以不发声,但我们的心灵总是有善良的一面,正可谓“人之初,性本善”。在这本书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的面前,我们能听见心中的天使和恶魔的争辩,因为总会有一份“情”、“爱”、“义”能感动你。 我认为,在人生中一个人最坏的处境,不是贫穷,不是厄运,而是当你的心不再受感动的时候。 朋友,如果你好久没有被感动过了,那就请你翻开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能让你满面流泪 看读者,其实已经是我的一种习惯。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在那一个个一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解。它像长者,指引年轻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得到些许人生感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你懂得去关注亲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你鼓励,看那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让你开心,启迪心灵,给人以爱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它就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与《读者》交往久了的过程中,我发现:是它让我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像一位热心的邻居,为我端来暖暖的红茶,鼓励我:“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打开《读者》,我真的有一种远离了浮躁和喧嚣世界的感觉,到了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的是一片净土、阳光和干净的空气,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时的去处,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够美好和使我快乐。 快节奏的生活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太多的匆忙,我不经意间的没有了那份朴实与纯真的生活感悟,于是少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品位,多了些盲从与世故。一点点的智慧,一则小小的故事会让人感动许久,于是我就有了翻阅的习惯,直到现在也是。小小的心灵世界顿时觉得这么一本薄薄的杂志分量不浅,它包罗万象,可以成为我们的心灵导师,生活的调剂师。随着时间的流逝,简单的小道理,一句话就会温暖人心让人品味好久。一片精美的哲理性的文章渗透到我们的心里,就像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笑一笑也就过去了。想让平淡的生活荡起涟漪,认真点幸运就来了;是啊,对生活,别奢望太多,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勇气,生命的花朵总会在春天的某个角落悄然绽放。让我们学会去爱,去感恩,去用和平的心对待周围的人。更懂得,无所为而为,便不会计较;不计较便没有得失之心,不会耿耿于怀。我们的生活目标无一不朝“钱”看,汽车越来越多,蓝天越来越少,高楼越来越多,植被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忙,亲情越来越少,我们在向发达国家追赶物质水平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丧失自我,也许有一天我们真能醒悟的时候3代人都过去了,我们再用5代人找回,也许一个国家的成长和一个人的成长是一样的,总得允许他犯错误、走弯路,真希望不要等到垂死的时候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无力回天。 《读者》是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
看读者,其实已经是我的一种习惯。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在那一个个一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理解。它像长者,指引年轻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得到些许人生感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你懂得去关注亲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你鼓励,看那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让你开心,启迪心灵,给人以爱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 在《读者》中,我看到了《火车6年不到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亲的途中,弟弟刚下火车就被车撞了。在医生的抢救下,弟弟终于醒了。可是醒来后的弟弟却走不了路,记性也变差了。在医院里,弟弟却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就快到家了。经常一便又一便问哥哥:“哥哥,还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总是回答:“快了,快了。”弟弟在“火车”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边陪着他。从哥哥25岁到现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医院里。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泪留满面了。我为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感到震撼!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它就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与《读者》交往久了的过程中,我发现:是它让我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像一位热心的邻居,为我端来暖暖的红茶,鼓励我:“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打开《读者》,我真的有一种远离了浮躁和喧嚣世界的感觉,到了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的是一片净土、阳光和干净的空气,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时的去处,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够美好和使我快乐。 《读者》是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