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审审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审审查

发布时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审审查

本刊1913年创刊,是我国高校办刊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学报之一。本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核心期刊,获首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陕西省一级期刊、陕西省高校十佳学报,在新建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本刊位列全国社科学报被引次数第14名。本刊主要发表具有高理论价值和学术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旨在促进科学文化发展和交流。 邓小平理论西部大开发公共管理法学研究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史古典文学书评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首届)陕西省一级社科期刊陕西省高等学校“十佳”学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西北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1913年7月1日创 刊,原名《学丛》,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综合性大学学报之一。其间,经历了《西大校刊》(1 924)、《西安临大校刊》(1937?12)、《西大学报》(1936?03)、《西北学术》(1943?11) 等刊物的发展,大多系文、理合刊。1957年9月正式分为《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 然科学版两种版本,季刊。其间于1959年底停刊。1962年校庆期间出版了校庆专辑系列后再 度停刊。1974年元月再度复刊后,一直延续至今。

是一般的本科学报,属于省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是一般的本科学报,属于省级。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就是普通期刊了。不是中文核心。理工科学校的社科版一般都不是中文核心。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经济学、金融学。已公开出版经济学和金融学学术专著2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重点权威学术期刊、国家级学术刊物以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共计发表学术论文200 多篇。发表的论文曾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著作转载引用。1991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为国家“86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重大专项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省科委项目等30多项,目前在研项目(正在完成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有6项,先后获得重大优秀科研成果奖10 项,其中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著作奖)2项;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著作奖)2项;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出版的部分学术专著《市场价格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伦理经济引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价格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中国金融市场创新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中国资本形成与金融市场证券化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1999-2000)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货币银行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修订本)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11.《伦理经济学再论:经济选择与人的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12.《国际金融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13.《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0-2001)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4.《中国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5.《银行信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6.《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1-2002)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18.《区域货币一体化:欧元与国际资本市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19.《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20.《中国金融市场创新再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21.《货币银行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2.《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23.《人的发展经济学概论》 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24.《中国金融大趋势》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25.《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在期刊或报纸上公开发表的部分专业学术论文1.“论春秋战国大变革的原因——兼论生产力发展在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77年第2期2.“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 许崇正 《安徽日报》1977年9月3.“农民经商势在必行” 许崇正 《新华社内参》1982年3月、《理论战线》1982年第12期(此文被收录入中国科学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第一辑)4.“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5.“滁县地区专业户发展的调查” 许崇正、陈道奎 《理论战线》1983年3月“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必然性——滁县地区农民经商情况的调查” 许崇正 新华社《内部参考》第4期(被《商业研究》全文转载于1983年第9期)“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也是当代和未来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许崇正 《理论战线》1984年4月“首先要疏通信息渠道” 许崇正 《安徽日报》1984年6月“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趋势的讨探”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当前三个服务的主要任务” 许崇正 《工人日报》1985年3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二题” 许崇正 《理论战线》1985年4月“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关系的考察——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 许崇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经济学》1986年第3期转载;《科学社会主义》1986年第3期)“马恩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86年第2期“对圭亚那合作社会主义的分析” 许崇正、周多礼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6第4期“劳动者合理流动的必要性” 许崇正 《开发》1986年第4期“论价格的基本职能” 许崇正 《江淮论坛》1986年第5期“试论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许崇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 (被《新华文摘》1988年第1期摘载)“试论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内含” 许崇正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论建立合理的价格目标模式的条件” 许崇正 《学术界》1988年第3期“论价值理论和价格形成” 许崇正 《价格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7期“价格学研究对象问题探讨” 许崇正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92年第1期22.“论价格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 许崇正 《学术界》1992年第2期“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在于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 许崇正 《学术界》1992年第6期“我国商品流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许崇正 《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论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许崇正 《经济改革》1994年第3期“陕西省商品流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何炼成、许崇正、和春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陕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何炼成、许崇正、张兴茂 《人文杂志》 1994年第4期“论我国银行体制的改革” 许崇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目标管理” 许崇正 《理论研究》1994年第7期“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金融体制创新” 许崇正 《特区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3期“中国准备金制度改革的探讨” 许崇正 《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32.“中央银行应定期公布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许崇正 《经济研究参考》1996第1期“中国拆借市场规范化探讨” 许崇正 《银行家》1996年第1期“如何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2期“大力发展短期企业债券” 许崇正 《安徽金融》1996年第2期“发展短期债券的再探讨” 许崇正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3期“如何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 许崇正 《经济与金融》1996年第3期38.“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探讨” 许崇正 《银行家》1996年第3期“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第4期“论中国金融市场创新与金融呆滞” 许崇正 《学术界》1996年第4期“金融自由理论的否定之否定” 许崇正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论金融市场创新与经济增长” 许崇正 《经济纵横》1996年第5期“论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 许崇正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5期“论中国金融中介机构创新” 许崇正 《金融体制改革》1996年第5期“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许崇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6期46.“论当代西方金融自由理论复归学派”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6第6期“论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供给机制创新的设想” 许崇正 《金融研究》1996年第6期“加快建设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许崇正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鼓励和发展民营银行的思考”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7期“论发展中国股市的途径和对策──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探讨” 许崇正 《财贸经济》1996第10期(被《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看创建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许崇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11期52“论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被收录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的《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文集》一书中“关于资本范畴的重新认识”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发展资本市场对企业资产重组的作用” 许崇正 《经济纵横》1998年第7期“再论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8期“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第8期“资产重组与发展资本市场关系的探讨” 许崇正 《学术界》1998年第8期“中国资本形成范畴的探讨” 许崇正 《经济问题》1998年第8期“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利用外资方式探讨”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8年第9期“中国资本形成范畴探讨” 许崇正 《经济学家》1998年第9期“发展和规范中国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对策” 许崇正 《新金融》1998年第10期“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1期“关于发展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几个问题” 许崇正 《金融研究》1998年11月“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9年第1期“论中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3期“中国的直接融资探析”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5期“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直接融资的探讨” 许崇正 《经济问题》1999年第6期“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7期“中国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许崇正 《新金融》1999年第7期“中国金融市场七大潜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许崇正 《中国城市金融》1999第9期“论发展中国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问题”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9第9期“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许崇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9期“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0年第1期“论中国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6期“论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策略选择” 许崇正 《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加快实现我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许崇正 《经济研究资料》2000年第7期“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许崇正 《中国城市金融》2000年第8期“论中国利率市场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期“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思路” 许崇正 《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6期“伦理经济学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1第6期“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思路” 许崇正 《经济纵横》2001第9期“论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潮流和趋势”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10期“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的现状分析”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1年第10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2期“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许崇正、刘雪梅 《经济问题》2002年第2期“论日元贬值的效应分析” 许崇正 《安徽经济工作》2002年第2期“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加入WTO的八点对策” 许崇正 《证券日报》2002年4月“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论推进分配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论加快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2第9期9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许崇正、刘雪梅 《金融论坛》2002第9期“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对策” 许崇正 《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0期“加快金融市场证券化进程” 许崇正 《证券日报》2003年2月“论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 许崇正 《财经科学》2003年第3期“论我国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策略选择”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5期“中国保险基金的困境及其出路” 许崇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论保险基金加快进入资本市场”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许崇正 《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6期100.“论中国的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3第11期101.“中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低效原因分析”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3年第12 期 “扭转中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低效的对策” 许崇正、陈建新 《改革》2003年第6期 “论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时机选择” 许崇正、王先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2期 “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兼论人民币走向浮动并实行自由兑换的最佳时机”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105.“再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许崇正 《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许崇正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04年 6月107.“关于江苏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探讨“ 许崇正、别超 《江苏商论》2004年第8期“论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 许崇正、官秀黎 《金融研究》2004年第9期109.“论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与中国三农的出路”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三农”出路:加快发展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5年第1期“关于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及研究方法的四个问题” 许崇正 《经济评论》2005年第3期“重温亚当·斯密: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5年第8期“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 许崇正、高希武 《金融研究》2005年第9期“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许崇正、柳荫成 《经济学家》2006年第7期“论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6年第10期“论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 许崇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许崇正 《光明日报》2007年7月“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许崇正 《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7期“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许崇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7年第9期121.“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增长” 许崇正 《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22.“基于资本特征的银行公司治理分析” 龚澄、许崇正 《南京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许崇正 《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7期“马克思智慧生产力理论和生产力概念的反思”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人的发展经济学基本框架探讨” 许崇正 《光明日报》2009年9月8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 许崇正、焦未然 《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0期“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其意义” 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9年第12期“生产力增长、智慧生产力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许崇正 《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5期

1.[日]三辻利一主编,王世和、王维坤等著:《东アジア古代陶器の传播·流通に関にする研究》,奈良教育大学共同研究报告书,1991年。2.王维坤著:《西安案内》(日文版),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年。3.张永禄主编,段浩然、王维坤等著:《唐代长安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湖北省博物馆编,王维坤等译:《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文物出版社、古代学研究会,1988年。5.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一)》(参编) 三秦出版社 1996年。6.王维坤著:《中日の古代都城と文物交流の研究》,(日本)同志社国际主义教育委员会,1997年。7.王维坤著:《中日の古代都城と文物交流の研究》,(日本)朋友书店,1997年。8.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二)》(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9.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百年学府聚珍》(参编) 文物出版社 2002年。10.王维坤著:《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四、论文与译文1.戴彤心、王维坤、张洲:《宝鸡石咀头东区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2期。2.戴彤心、张洲、王维坤:《陕西华县、扶风和宝鸡古遗址调查简报》,《文博》1987年第2期。3.王维坤、冉万里:《唐长安城崇化坊遗址》,载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1997年。4.王维坤:《隋唐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的比较研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一》,《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5.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中国都城原型探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二》,《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6.王维坤:《中日出土的唐三彩工艺技术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第4期。7.王维坤:《试论孔子学说的东传及其影响》,《孔子研究》1992年第3期。8.王维坤:《中国唐三彩与日本出土的唐三彩研究综述》,《考古》1992年第12期。9.王维坤:《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辨析》,《考古》1996年第1期。另载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墓壁画研究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10.王维坤:《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二》,《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王维坤:《沙河古桥的新发现与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王维坤:《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再析》,载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室编:《陈直先生纪念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铃木重治、王维坤:《坦桑尼亚出土的中国陶瓷器》,《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1期。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隋唐长安城原型初探》,《文博》1992年第3期。王维坤:《试论日本正仓院珍藏的镀金鹿纹三足银盘》,《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5期。17.王维坤:《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一》,载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三秦出版社,1996年。18.王维坤:《武则天造字的分期》,《文博》1998年第4期。19.王维坤:《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构造与里坊制的起源》,载史念海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0.王维坤:《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演变与定型研究》,载《远望集》编委会编:《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21.王维坤:《关于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几个问题》,载黄留珠主编:《西北大学史学丛刊1·周秦汉唐研究》,三秦出版社,1998年。22.王维坤:《略论日本出土武则天造字的历史意义》,载黄留珠主编:《西北大学史学丛刊2·周秦汉唐研究》,三秦出版社,2001年。23.王维坤:《再论汉唐时代的长安渭河三桥》,载史念海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增刊·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中日历史地理合作研究论文集第二辑,1999年 。24.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25.王维坤:《隋唐墓葬出土的死者口中含币习俗溯源》,《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5期。26.王维坤:《科学的考古发掘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调研与决策》)2001年第10期。27.王维坤:《长安の都と平城京から探る日中文化の交流》,(日本)《富山市日本文化研究所报》第14号,1995年。28.[日]太田进著,郭笃信、王维坤译:《我在中国的经历——与阿六有关的事情》,《西北大学校刊》第105期,1984年12月13日。29.王维坤:《漫话元宵节》,载西安市历史学会、西安市地方志馆:《西安今古》1985年第2期。30.王维坤:《虞世南及其书法艺术》,载西安市历史学会、西安市地方志馆:《西安今古》1985年第6期。31.王维坤:《漫谈昭陵》,载张铭洽主编:《长安史话·隋唐分册》,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年。32.王维坤:《正仓院超す大量の唐代织物》,《毎日新闻》1987年7月2日。33.王维坤:《中国の秦始皇帝の兵马俑》,《同志社国际学生》,(日本),1986年第2号。34.王维坤:《中国陕西法门寺の歴史と考古発掘记》,《同志社国际学生》,(日本),1987年第3号。35.王维坤:《龙生九子の传说につぃて——考古学の立场からみる》,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Ⅲ·考古学と地域文化》,(日本),1987年。36.王维坤:《古代中日文化交涉史の一考察——日本の遣唐使のルートを中心に》,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Ⅳ·考古学と技术》,(日本),1988年。37.王维坤:《古代中日の都城に関にする研究——长安城と平城京を中心として》,(日本)同志社大学大学院修士论文,1988年。38.王维坤:《平城京の模仿原型》,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东アジア》,(日本东京)小学馆,1991年。39.[日]吉川忠夫著,王维坤译:《五、六世纪东方沿海地域与佛教——摄山栖霞寺的历史》,《敦煌学集刊》1992年第2期。40.王维坤:《唐代耀州窑の考古学的新发见》,载同志社大学文化史学会:《文化史学》第49号,(日本),1993年。41.王维坤:《シルクロードと死者の口に货币を含ませる习俗》,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Ⅵ·考古学と信仰》,(日本),1994年。42.王维坤:《长安の都と平城京から探る日中文化の交流》,《富山市日本海文化研究所报》第14号,(日本),1995年。43.王维坤:《考古学から见た孔子学说の东传とその影响》,(日本)佛教大学综合研究所编:《佛教大学综合研究所纪要·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第2号,1995年。44.王维坤著、气货泽保规訳:《长安城のプランニング》,《月刊しにか》1996年第9号。45.王维坤:《则天造字と日本における“则天文字”の受容》,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渡来の文化》,(日本)小学馆,1997年。46.王维坤:《中国陕西の古代陵墓出土の文字瓦当》,载森浩一编:《古代探求》,(日本)中央公论社,1998年。47.王维坤:《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构造与里坊制的起源》,载(韩国)汉城大学地理教育科编:《’97首届韩中日古代都市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1997年。48.王维坤:《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演变与定型研究》,载(韩国)韩中考古学研究所编:《韩·中考古学研究5》,1998年。49.王维坤:《隋·唐长安城の総设计プランと平城京におけるその受容》,(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化史学会编:《文化学年报》第48辑,1999年。50.王维坤:《唐长安城における 大明宫含元殿の発掘と新认识》,载森浩一、松藤和人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Ⅶ·考古学に学ぶ 遗构と遗物》,(日本),1999年。51.王维坤:《汉·唐代の桥》,载(日本)春日井市教育委员会、春日井シンポジウム実行委员会编:《第六回春日井シンポジウム 古代を 步く 旅と 道——道路、桥、駅、渡し、布施屋》,1998年11月13日—14日。52.王维坤:《日本の三角缘神兽镜は日本の工人が 制作した》,载(日本)古代研究编辑室编:《古代研究》(隔月刊),1999年9月、10月。53.王维坤:《汉·唐代の桥》,载森浩一、门胁祯二编:《旅の古代史― 道·桥·関をめぐって》,(日本)大巧社,1999年。54.[日]大泽正昭著,王维坤译:《唐代的蔬菜生产与经营》,《文博》1985年第4期。55.王维坤:《日本的“曲江池”和“西内苑” 》,《陕西日报》1990年3月4日第4版。56.[日]成家彻郎著,王维坤译:《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文博》1991年第3期。57.张岂之著,王维坤译:《孔子の文化と日本の文化》,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东アジア》,小学馆,1991年。58.[日]镰川茂雄著,王维坤译:《贤首大师法藏与法门寺》,载张岂之、韩金科主编:《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59.[日]小谷仲男著,王维坤、刘勇译:《关于死者口中含币的习俗——汉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一)》,《人文杂志》1991年第5期。60.[日]小谷仲男著,王维坤、刘勇译:《关于死者口中含币的习俗——汉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二)》,《人文杂志》1993年第2期。王士伦著,王维坤译:《后汉“屋舍人物画像镜”の图像に関する研究》,《古代学研究》第129号,1993年。62.[日]气贺泽保规著,王维坤译:《试论法门寺出土的唐代文物与“衣物帐” 》,《文博》1996年第1期。63.[日]上田正昭著、王维坤译:《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问题点——以隋、唐、渤海的交流为中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64.[日]气贺泽保规著,王维坤译:《法门寺的起源与拓跋育》,《文博》1997年2期。65.[日]岸俊男著,王维坤、李自智译:《探寻日本古代都城的源流》,《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4期。66.[日]杉本宪司著,王维坤译:《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67.王维坤《科学的考古发掘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调研与决策》2001年第10期。68.王维坤《唐代乾陵应为“寿陵”之蠡测》黄留珠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二集、三秦出版社 2003年。69.王维坤《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死者口中含币习俗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70.王维坤《死者の口に货币を含ませる习俗の再研究》松藤和人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リーズⅧ 考古学に学ぶ(Ⅱ)考古学研究室开设五十周年记念》2003年。71.王维坤《中国の死者の口に玉を含ませる习俗の研究》敬和学园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环日本海の玉文化の始源と展开》富山県民会馆 2003年12月13日。72.王维坤、张小丽:《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西北大学学校报》2004年第4期。73.王维坤:《关于中日古代都城的最新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空海入唐1200周年纪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4年。74.王维坤:《唐代乾陵陵寝制度的初步探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第76册,明文舍,2005年。75.王维坤:《关于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之我见》,《西北大学学校报》2005年第2期。76.王维坤:《井真成墓志に関する诸问题》,《东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23号,2005年。77.王维坤:《唐の日本留学生の井真成墓志に関する私见》,《东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24号,2005年。78.王维坤:《遣唐留学生の井真成の渡唐の歴史的背景と改名の问题》,专修大学·西北大学共同プロジュクト:《井真成墓志研讨会资料》,专修大学·朝日新闻社,2005年。79.王维坤:《遣唐留学生の井真成の渡唐の背景と改名の问题》,专修大学·西北大学共同プロジュクト:《遣唐使の见た中国と日本》,朝日新闻社,2005年。80.王维坤、杜辉远:《日本关于井真成墓志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1.铃木靖民撰、王维坤译:《中国西安的日本遣唐使墓志与墓主井真成》,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2.石见清裕撰,王维坤、杨洁译:《关于入唐日本人井真成墓志的性质——从中国唐代史的角度来看》,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3.王维坤:《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改名新证》,《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15日第7版。84.王维坤:《再论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的两个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代壁画研究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85.王维坤:《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的初步考释》,西北大学考古学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西部考古——纪念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成立五十周年专刊》第一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6.王维坤:《乾陵的陵寝制度似为前后双室墓之蠡测》,樊英峰主编:《乾陵文化研究》(二),三秦出版社,2006年。87.王维坤:《遣日使になりたい》,《奈良新闻》2006年11月14日第8版。88.王维坤:《古代からアジアは一つ》,《奈良新闻》2006年10月25日第9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 索引序列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审审查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