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复旦大学学报官网

复旦大学学报官网

发布时间:

复旦大学学报官网

请问复旦大学《新闻大学》杂志社的官网是什么?搜复旦大学网站,打开后往下看找学术科研那一栏,有个复旦学报,点开它后看左侧有个学术刊物,打开后就有新闻大学杂志了,点开就是他新闻大学杂志的网站了

自然科学与工程&医学研究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医学科研的经费和项目数,已从两校合并初期的25%左右,增长到全校总量的一半。 科研经费&项目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共获得各类项目1393项,到款总经费108186万元。其中纵向项目1045项,到款经费93660万元;横向项目348项,到款经费14526万元。获得“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6项。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45项,获资助项目482项,获资助经费17465.9万元。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54项,青年科学基金159项,重点项目10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得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资助20项,新教师类项目资助37项,资助经费为253.2万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39项,经费128.5万元。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立项3项。获得财政部、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4357万元。 论文发表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申请中国专利671项,数量较2009年增长近30%。授权专利数量164项,全校累计有效专利(维持中)841项。已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为历年最高。全校2009年发表SCI论文1958篇,比上一年增长12.98%。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历年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学校2004—2008年共发表SCI论文7269篇。其中有2419篇论文在2009年被引用,共被引用9106次,平均被引次数1.25次,位列全国高校第一。被引用达10次以上的论文有26篇,也居全国高校之首。被引用论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33%,位居全国第二。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被《自然》于2010 年2 月以连续两篇研究论文的方式发表,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科技获奖2014年度,该校医科共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1项。2013年度,该校医科共有1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外周良辅院士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该校理工科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2012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2011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0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 从2003年到2007年,该校文科研究和发展费用累计达到6亿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46项、教育部课题19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36项。出版各类著作2200部,发表论文5万篇,研究报告2300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2项。 复旦大学获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类奖32项、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各类奖79项、获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各类奖17项、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各类奖80项。 馆藏资源 复旦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戊午阅览室,1922年正式建馆。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李兆基图书馆)、古籍部(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组成。截至2014年底,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源约500余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40万册(包括善本6万册),民国时期图书10万册。订购中西文纸质期刊6124种,订购中外文数据库271个,电子图书93万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52万种,特色馆藏包括古籍、民国时期文献、外文图书、复旦人著作以及各类专题赠书。其中复旦医科图书馆藏书刊40余万册,重点收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护理学等领域的中英文书刊。拥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Knowledge、EMBase、Proquest、OVID医学全文数据库、EBSCO的Academic Search Elite、Elsevier 的ScienceDirect、Kluwer等200多种数据库。 学术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等学科论文。创刊于1935年6月,1978年复刊,并为此组成了直接由校党委领导的文科学报编辑部。《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混版):创刊于1935年6月30日,主要刊登数学、化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等。《复旦学报(医学版)》:其前身是《上海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6月。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以原创性研究为主的论文。《数学年刊》:2008年,该刊出版《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6期,《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6期,以及A辑中译英版C辑(英文版)4期(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 《中国当代数学》,由美国阿伦顿出版公司在美国出版发行)。《复旦教育论坛》: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且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核心期刊。《新闻大学》: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首批来源期刊,并被许多名牌大学在学术评审时内定为权威刊物。《当代修辞学》:为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世界经济文汇》:属于CSSCI来源期刊,经CSSCI社会科学评价中心2008年的评审,杂志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在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72种经济学刊物中名列第十,是排名前十的杂志中唯一一份来自北京之外的经济学学术杂志。《研究与发展管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中国管理科学类重要期刊之一。《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获得2007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经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复旦大学核心期刊,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重庆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微生物与感染》:2008年,共发表述评3篇,论著25篇(其中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著5篇,国家“973”和“863”计划资助的论著5篇,其他项目资助的论著3篇),综述21篇,其他文章34篇。《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全年共发7期(包括增刊1期)。刊发论著42篇,专家对谈录7篇,讲座2篇,综述10篇,病例讨论2篇,病案报告7篇。《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年起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5家期刊数据库收入并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为中国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核心期刊)。《中华手外科杂志》:已加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临床医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JFD)、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全文收录。《中国癌症杂志》: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入选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被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官网

《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正补编)》《中国文化史要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孔子思想体系》《蔡元培》《王船山思想体系》《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中国礼教思想史》《周易思想要论》《蔡尚思自传》《论语导读》《墨子思想要论》《蔡尚思选集》《蔡尚思全集》(共8册)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的大争论(《学术月刊》1961年第5期)梁启超在政治上学术上和思想上的不同地位——再论梁启超后期的思想体系问题(《学术月刊》1961年第6期)四论梁启超后期的思想体系问题——读陈旭麓同志的“辛亥革命后的梁启超思想”(《学术月刊》1961年第12期)论章炳麟的思想面貌及其变化原因——章炳麟思想研究之二(《学术月刊》1962年第6期)谈谈过去、现在和今后对于孔学问题的争论(《学术月刊》1962年第7期)康有为黄金时代的思想体系和评价(《学术月刊》1963年第9期)论孔子中庸及其变革思想的实质(《学术月刊》1963年第11期)论宋恕的思想(蔡尚思、金冲及合撰,《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第1期)辞书建设是当务之急(《辞书研究》1979年第1期)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2期)对几种有关孔子思想评价的看法(《历史教学》1979年第2期)论佛教的三纲思想(《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3期)我苦学的一些经历(1979年10月)陈垣同志的学术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6期)论清末佛学思想的特点(《学术月刊》1981年第3期)顾颉刚创建的新疑古派——《古史辨》派作用的具体分析(《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4期)顾颉刚先生治学的几个特点(《文史哲》1981年第6期)论公孙龙的违反辩证法——与冯友兰先生论“白马非马”(《哲学研究》1981年第7期)辛亥革命时期的新思想运动——资产阶级各派主要的反孔反封建思想(《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1年》我和词典(《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孔子思想问题的百家争鸣(《哲学研究》1983年第2期)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编辑之友》1983年第2期)我的一种治学方法——以《王船山思想体系》为例(《文史哲》1983年第6期)关于文化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84年第1期)研究船山思想应当实事求是(《船山学刊》1984年第1期)上海大教联与信史实录(《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傅山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晋阳学刊》1984年第5期)回顾 总结 探索——我对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些看法(《教育发展研究》1985年第2期)嵇文甫同志的治学和为人(《文史哲》1985年第6期)我党系统传播列宁建党学说的第一人——论蔡和森建党理论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贡献(《湘潮》1985年第6期)孙中山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研究述评(《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5年)孔子思想体系属于哪种类型?(《孔子研究》1986年第1期)中国现代文化与向西方求真理——谈谈中国文化应走的道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对孔学的争鸣是发展中国文化的关键——孔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哲学研究》1986年第3期)孔子一生都尚礼(《哲学研究》1986年第6期)朱熹的书院教育与礼教思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黄宗羲学术思想的独特地位——纪念他逝世二百九十周年(《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6年第S1期)王国维在学术上的独特地位(《探索与争鸣》1986年第6期)孙中山的中心思想和历史地位(《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黄宗羲反君权思想的历史地位(《文史哲》1987年第2期)朱熹思想的来源、核心和评价(《哲学研究》1988年第4期)一位被冷落的大思想家——袁枚(《文史哲》1988年第5期)司马迁是寓思想于历史的模范——表面尊孔实则反儒(《学术月刊》1988年第9期)朱子学研究的新方向(《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1988年)我对杜国庠同志的回忆与评价——纪念杜老诞辰一百周年(《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孔子的礼学体系——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四十周年(《孔子研究》1989年第3期)朱子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0年)孔子论“仁”的重点和范围——析孔子宗法名分性的仁学(《孔子研究》1991年第1期)墨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文史哲》1991年第5期)中国思想文化形成儒墨两大系统(《中国哲学史》1992年第1期)天人合一论即各家的托天立论——读钱穆先生最后一篇文章有感(《中国文化》1993年第1期)中华文化的过去与今后(《哲学研究》1993年第12期)我要为中国大思想家李贽呼冤──李贽的批孔堪称天下第一(《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5期)中国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读三篇有关文化的大文章有同感(《江海学刊》1995年第3期)我的四点看法──关于“天人合一”及其他(《瞭望》1995年第9期)我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河北学刊》1995年第4期)今后新文化应当是“辩证发展”(《文史哲》1996年第1期)儒学非宗教而起了宗教的作用(《文史哲》1998年第3期)辩证发展的新世纪学术(《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我的学术之路(《学术界》2000年第6期)杨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纪念杨时诞辰950周年专集》,2003年)儒教是宗教(《文汇报》2001年7月28日)中国礼教思想之我见(《学术界》2008年第4期)

不说多看它! / a> 毕业条件的申请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家统一高考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品德优良,纪律;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国家承认的学历的应届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研究生学术人员; / a>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毕业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大学研究生学历(已毕业的学生的入学是9月1日,下同)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学生和成人高校毕业的本科生达到相同的,高校毕业生,并符合招生单位工作人员的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单位的培养目标; 毕业生申请研究生当量。身份证明; (4)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申请研究生,但只能报考硕士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生; 3是年龄超过40岁,考生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无关; 4。符合招生单位身体健康规定的医疗需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教育部批准的招生单位单独考试自我组织: 1。符合资格的申请人(一)1,3,4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的,优秀的企业,已发表研究论文(技术报告)已经成为业务骨干,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同意,和两名专家推荐的单位定向培养单位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工作2年或2年以上,优秀的企业单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意,两位专家建议我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c)在根据(a)或(b)本条件适用,您可以报名参加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考试或单一的测试。 41所学校: 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沉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国中部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新疆师范大学。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全国联考硕士法律学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称“法律硕士高考。 /> 1。遵守的规定(一); 2。非法律专业的高校专业学习;(13个专业不得适用于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律,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38所学校招聘毕业生法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南开大学,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大学硕士程度,中国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政治与法律研究所,兰州大学。 大学录取专业的考生,只能选择法律硕士高考的考生参加。每个试点学校的专业组织考试不再是或单个测试。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全国联考MBA学位研究生的学校,简称“MBA联考。 1。符合(一)1,3,4,要求 从大学毕业后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并一直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88所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学院中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科技大学和技术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省,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福州,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经济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中国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财经,海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四川,贵州,云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宁夏,新疆财经学院。 高校,录取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考生只从参加“MBA联考的考生选择学校不再组织的专业考试或单一的测试。 (F)的部分高校,研究生在??教育部批准的招生单位,可以推荐少数优秀大学毕业生首次测试10月25日,申请单位参加重新检查和处理接收手续。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的学生由学校推荐的方法,都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程序申请登记确认,也没有参加检查的推荐免试生不再接收招生单位尚未落实10月25日保留资格。

卓越

不要看多了吧! / A> 毕业要求的应用程序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家统一高考,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 >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品德优良,纪律; 2。候选人的资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国家承认的学历应届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 / A>; BR />(3)国家承认的大学毕业后两年或两年以上的高校研究生学位研究生入学(9月1日,下同)国家承认学历毕业生和本科达到成人高校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并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单位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由招生单位人员的候选人; 毕业生申请毕业等效的。鉴定; (4)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重新申请研究生,但只能报考硕士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生; 岁以上,40岁,考生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无论年龄; 4。符合规定的医疗招生单位的健康需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教育部的招生单位的自组织批准单独考试: 1。合资格的申请人(一)1,3,4的要求; 2。大学毕业后4年或4年的企业,连续工作,已发表研究论文(技术报告)已经成为业务骨干,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定向培训单位和两名专家推荐单位或委托文化的在职人员; 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工作2年或2年以上,优秀的企业单位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意,两位专家建议,我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三)根据(a)或(b)本条件适用,您可以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或一个单一的测试。 招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沉阳师范大学,41所学校:渤海大学,东北???福建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扬州,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中部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新疆师范大学。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法律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研究生招生,被称为“在高考法律硕士。 > / 1(A); 2。非法律专业大学本科专业学习遵守的规定(13个专业不得申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律,经济法律,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38所学校招聘毕业生法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经济学中国大学政法,中国人民公开的安全性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杂志南开大学大学,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大学,硕士,中国复旦大学大学学报,东中国大学,华东政法学院,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和经济学,山东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财经,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兰州大学。 大学录取专业的考生,只能选择一个法律硕士招生考试的考生参加的专业组织检查每个试点学校或一个单一的测试。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全国联考MBA研究生院,简称“MBA联考考试。 1。按照(一)1,3,4 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大专以上人员毕业后,大学毕业生五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年或2年的工作经验,并拥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招收MBA学位研究生88所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大学,大学国际商业和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邮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大学财经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和经济学,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省,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福州,厦门,合肥工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经济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科学技术科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中国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财经,海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西南财经大学,四川,贵州,云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宁夏,新疆财经。 大学,专业考试或单入场MBA学位的候选人组织选择的考生不再参加“MBA联考学校测试。 (F)一些高校,毕业的?招生单位经教育部批准,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先测试10月25日,已收到申请单位参加复验和接收程序。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由学校推荐的方法,推荐免试的学生必须申请在国内注册程序登记确认下,没有参加在检查中推荐免试生不再接收招生单位,但10月25日敲定保留资格。

复旦大学学报主编

在海外发表或已获通知发表论文15篇,其中英文论文7篇,SSCI论文3篇,相当于国内一级核心期刊论文1篇,国内发表论文和专著34篇,商务印书馆专著1册,译著一册,一类核心期刊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1篇I. 海外出版论文2010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green communities: Mobilizing memories and structuring incentives,” (with Boland A the second author), Geoforum,A (SSCI)2009 “Boundaries and Belonging in Guangzhou: Changing the Nature of Residential Space in Urban China” (with Alana Boland), in Amrita Daniel and Mike Douglass, Building Urban Communities: The Politics of Civic Space in AUS: Routledge P2009“建设本土公民社会:以ICS为个案”,澳门:《神州交流》2009年10月第六卷第四期2009 “大陆公民社会的能力建设:话语与实践”,台北:《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74期。2009 “抗震救灾,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契机?”,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陈建民)香港:《二十一世纪》第114期。2008“White-collar Work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Identity: Women in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in Guangdong” In Women of South China: gender in tradition and Edited by Siumi Maria T New York: Sharp I F“转型过程中的政府与NGO关系----三个案例的分析”,«第三部门与政府跨部门治理» 台湾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32007 “Strategy and culture in the collective action:A Case Study of Lijiang Gardenat Canton” (with Wang Chao), China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V p5-(SSCI)2007 “Space, Pow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Identity: Case Study of Residents Movement at a ShanghaiNeighborhood”, ChinaSociology & Anthropology, V p65- (SSCI)2007 “Not against the State, Just Protect the Residents’ Interests: An Urban Movement in a Shanghai Neighborhood” (with Peter Ho), in Peter Ho and Richard Esmonds, China’s Embedded Activism: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of a Social M2006 “Chinese NGOs strive to survive” (with Chan Kin-Man, Qiu Haixiong), Leiden: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ese SocietiesV 1,2006 “和平、进步与相互联结的东亚公民社会”,台湾:台湾社会科学季刊2006年第2期。2004“空间、权力和社区认同的建构:上海一个社区地邻里运动的个案研究”,台北:《第三部门学刊》2004年第2期。“权力与街区空间:当代中国街区权力研究导论”,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年第26期和第27期(被收入《中国社会学文选》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998 “文化主权:一种新的主权观念”(与张来治合写),香港:《亚洲论坛》1998年第1期II. 国内出版论文与专著“旅游景区生产与族群文化的再造——对一个布依族村寨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国与家之间:关于上海邻里的民族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论基层治理中政社分离的趋势、挑战与方向,《中国行政管理》,4译著(和王超合译):Sidney Mintz著《甜与权力》,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社区组织化参与中的公民性养成——以上海一个社区为个案,《思想战线》,2主编:《社区、空间与行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NGO合作,能否成为主流?”,《中国社会工作》,9上期“汶川地震救灾中的NGO合作方式”,《中国社会工作》,9上期“绿色社区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与吴桐雨共为作者),《现代物业》2009年8期上旬刊(总第124期)“Civil society 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人类学关键词:辨析与表述(一)导言”,《西北民族研究》(第二作者,陈志明为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总第62期)《责任·行动·合作:512抗震救灾中的NGO合作研究》(第一作者,与王超、胡明为共同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冀南乡村的物物交换——地方经济的人类学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与羡晓曼共为作者)2009年第2期“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载张曙光主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11《行动的力量:对民间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的个案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3月出版。“公众参与与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对绿色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北京:《社会学研究》(一类核心期刊)(和阿兰图特纳共为作者)2007年第4期“国际NGO与中国地方治理创新——以珠三角为例”,广州:《开放时代》(核心期刊)2007年第5期。“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创新”,上海:《探索与争鸣》(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水边人家——一个布依族村寨的发展描述》(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第11期“草根NGO与公民社会的成长“,广东:《开放时代》(核心期刊)2004年第6期“工作、权力与女性”,北京:《清华社会学评论》2002年第11期“革命后政治思潮”,《新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九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城市社区建设:在实践中反思理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增刊1999年版“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与张运藩合写),《百科知识》(核心期刊),1999年第1期“志愿服务是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与徐中振合写),上海:《解放日报》理论版1998年5月19号副主编:《五里桥:一个发展中的城市新型社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志愿服务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结构因素和价值追求”(与徐中振合写),《志愿服务与社区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要重视培育和发挥群众性志愿组织的作用”,《志愿服务与社区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文化主权:主权斗争的新焦点”(朱健刚、张来治),《复旦大学学报》(核心期刊)1998年第1期“城市基层政权结构的变迁”(朱健刚、张来治),《新华文摘》1998年第8期,初登于《探索与争鸣》(核心期刊)1998年第3期,转载于“城市街区的权力结构: 强国家与强社会”,北京:《战略与管理》(核心期刊)1997年第5期“城市街区的权力变迁”,北京:《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7年第3期“城市社区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与人合写),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1997年第5期“社区行政框架研究报告”(与张来治等合写),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1997年第5期“基督教与东方宗教的对话”(合译), 《复旦大学学报》(核心期刊)1997年第1期“中庸思想的历史变迁及其现代意义”,湖南:《求索》(核心期刊)1996年第1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双月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35年6月,由复旦大学出版委员会编辑发行,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创刊初期刊发的文章包括学术论文与文艺作品两类,以后又分别出版“文史哲号”、“科学号”等。1945年后停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于1954年8月成立“复旦大学学报编委会”,1955年重新正式出版《复旦大学学报》,内容分别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1966年停刊。1978年8 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同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批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并公开发行。学报自复刊以来,积极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推动复旦师生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服务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报贯彻党的“双百”方针,为繁荣我国的学术探讨而努力。学报鼓励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经常发表具有新鲜见解、材料、方法的学术论文;注意评述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介绍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新成就,还十分重视对国内学派和国外思潮、流派的评价工作,因而常以其新颖的内容而吸引广大读者。学报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思路开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复旦学报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也是全国首家成功创办英文刊的高校文科学报。坚持正确办刊方向,遵循基本学术规范,近年来推出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代表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复旦大学学报投稿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双月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35年6月,由复旦大学出版委员会编辑发行,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创刊初期刊发的文章包括学术论文与文艺作品两类,以后又分别出版“文史哲号”、“科学号”等。1945年后停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于1954年8月成立“复旦大学学报编委会”,1955年重新正式出版《复旦大学学报》,内容分别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1966年停刊。1978年8 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同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批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并公开发行。学报自复刊以来,积极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推动复旦师生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服务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报贯彻党的“双百”方针,为繁荣我国的学术探讨而努力。学报鼓励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经常发表具有新鲜见解、材料、方法的学术论文;注意评述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介绍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新成就,还十分重视对国内学派和国外思潮、流派的评价工作,因而常以其新颖的内容而吸引广大读者。学报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思路开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复旦学报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也是全国首家成功创办英文刊的高校文科学报。坚持正确办刊方向,遵循基本学术规范,近年来推出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代表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

没有

  • 索引序列
  • 复旦大学学报官网
  • 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官网
  • 复旦大学学报主编
  • 复旦大学学报投稿
  • 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