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发育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育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发育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选能无忧任务网

什么时候要呢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致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有增无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初中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 立足课本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应对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生态环境知识及“生物与环境”一章给予充分的重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概念,点拨指导训练学生说概念、比较概念、识记概念和运用概念;运用示意图和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点;通过识记、理解、综合应用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训练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客观求实、崇高理性、崇尚实验的科学精神,最终达到“课本奠基”的目标。略加延伸生物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叙述往往十分简约,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学中对有关叙述略加延伸,会取得较好效果。 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时,可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作如下延伸:通常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50kg氧气,如果以成人每天呼吸需要消耗0 75kg氧气,排出0 9kg二氧化碳计算,城市居民每人平均有10m2的林木面积,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足以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 又如对“青蛙捕食”可作如下延伸:据测定,1只泽蛙1天可食虫266只,如按每天平均吃虫量50只统计,每亩稻田有1000只泽蛙,每天可消灭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达5万多只。延伸是对教材叙述的“展开”或“例说”,恰当运用可使生态环境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但在运用中不可“画蛇添足”或“本末倒置”。适当引入教学中,一些抽象或复杂的环境问题初中生不易接受,成为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环境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成为教学的“盲点”。将课外一些环境知识适当引入,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重视“盲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扩视野,丰富知识。如在讲授“合理灌溉”时,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可引入: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据在华北地区调查,种1亩蔬菜大约需水5×104kg~5×104kg,每亩小麦需水4×104kg~5×104kg,1亩棉花需水5×104kg~5×104kg。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不应采取“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浪费。 又如讲授“呼吸卫生”时可引入: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量达15m3~20m3,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如果吸入的空气不清洁或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讲述人口问题时,可引入:地球上的食物充其量只能养活80亿人。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国土资源、人口增长、生活资料增长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适度人口总数为6 5亿~7亿,按照这个目标,我国现有人口已超出5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适当引入是对教材环境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应防止牵强附会或引入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讲座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而环境问题却每日每时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植树节(3月12日)、水日(3月22日)、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人口日(6月11日)、荒漠化日(6月17日)、土地日(6月25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座,如在讲过“探索生物的奥秘”后可以“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为专题进行讲座;在讲过“预防食物中毒”后可以“食物污染”为专题进行讲座;也可结合突发的重大生态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1998年七八月份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可及时向学生作“生态平衡不容破坏”的专题讲座。 积极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城镇或居民点的环境状况,观察小型冶炼厂、葡萄酒厂等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注入河流后引起河段的变化,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周围空气的污染及蚊蝇的可怕孳生等,组织学生清理“白色污染”、调查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学用结合,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严的说,生物学论文作业,还需不需要发表呢

植物发育生物学论文

这个,还是自己多看看哲学书,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很好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是与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的这些思想其实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好好看看,很好写的。

好严的说,生物学论文作业,还需不需要发表呢

自己写

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我这有这个论文~~前几天看过的···

论文网站里面学嘛

答案是:B。B项是错误的,田鼠的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即为同化量。D项是正确的,田鼠的同化量是7乘以10的9次方,下一营养级最多得到它20%的能量,也就是40乘以10的9次方。

有没有主题啊 有主题的话 就很简单的格式如下: 题目作者关键词:摘要: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这就是论文的格式啊。你可以去搜索一片论文 下载下来模仿下。你也可以吧主题告诉我 我帮你看看

生物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生物学、生物过程、微生物前沿这些,你可以看看

有没有主题啊 有主题的话 就很简单的格式如下: 题目作者关键词:摘要: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这就是论文的格式啊。你可以去搜索一片论文 下载下来模仿下。你也可以吧主题告诉我 我帮你看看

回答适用于生物科学领域的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是?A CSE BAMA C ACS D AlP

你看下(微生物前沿)上的文献吧,

进化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无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与进化作者:阮玉辉 03221080 ,彭丽琴 03221076 ;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03级;摘要: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无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进化,消化系统主要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又可分为:口,胃,肠,及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肝脏和胰脏关键词:消化系统,进化消化系统的进化直接关系着生物的进化水平,随着生物进化程度越来越复杂,消化系统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很多器官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劣到完善的过程,是消化机能逐渐加强,各器官分工越来越明显本文简单对各门动物消化系统进行总结,希望从中窥视消化系统进化的一些过程一 材料与方法:(一) 原生动物门本门动物大多是单细胞动物,少数聚合群体也是相互独立的其消化,排泄都是由细胞不同的部分完成1- 大草履虫 纤毛纲 水流中的食物经胞口在胞咽下端形成食物泡食物泡按固定路线在虫体内流动时可在溶酶体的作用下消化成残渣由动物后部的胞肛排出1-大变形虫 肉足纲 食物由伪足包围以后通过吞噬作用形成食物泡,随内质流动,与溶酶体作用,在食物泡内完成整个消化过程已消化的进入周围细胞质中被吸收,不能消化的留在后端经质膜排出体外(二)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本门动物最大的特征是具水沟系水流中的食物颗粒(微小藻类,细菌及有机碎屑)附在领上,落入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在领细胞内消化或将食物传给变形细胞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变形细胞排到水流中(三) 腔肠动物门从本门动物开始出现了最原始的消化循环腔,这是一个由内外胚层所围成的腔,不仅具有消化功能,行细胞内外消化,还具有循环作用,因而得名有口,没有肛门,因此口有摄食和排渣的功能3-水螅 水螅纲 有口,消化循环腔与触手相通,食物入口进消化循环腔,腔内腺细胞分泌酶进行细胞外消化,且消化后的食物可储存在内胚层细胞或扩散到其他细胞不能消化的残渣再经口排出体外位于基部的反口孔具部分肛门生理功能3-海葵 珊瑚纲 食物入口经口道沟入消化循环腔,腔内由宽窄不同的隔膜隔成小室在隔膜游离的边缘有隔膜丝,到达消化循环腔底部的丝还可形成游离的毒丝,其富含刺细胞,能杀死食物并且其上还有腺细胞,可分泌消化液,行细胞内,细胞外消化此时隔膜上已有了肌肉(四)扁形动物门本门动物有一体外开孔,既是口又是肛门除了内胚层形成的盲管——肠以外没有扩大的体腔4-三角涡虫 涡虫纲 口后有可伸出的咽,紧接着是分三支的肠,每一支末端都是封闭的盲管无肛门,不能消化的食物仍由口排出既可行细胞内消化又可行细胞外消化4-华枝睾吸虫 吸虫纲 口后有富肌肉的咽,用以吸吮食物食物经食道到二肠支,这两肠支沿虫体两侧直达后端,无肛门,以细胞外消化为主(五)线形动物门(原腔动物)本门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它们都有原体腔,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消化管分前,中,后肠前,后肠由外胚层内陷形成前肠又分化为口,口腔口腔内有齿,口针等咽外有单细胞腺分泌消化酶行细胞外消化后肠分直肠和肛门而由内胚层发育来的中肠为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食物由口摄入在中肠内进行细胞外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由肛门排出但寄生性线虫消化管较简单(六)环节动物门本门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开始,体分节,出现次体腔6-环毛蚓 寡毛纲 食物由口经肌肉质的咽进入食道和砂囔,咽可分泌粘液和蛋白酶然后在腺体丰富的胃里被消化,最后进入肠在肠背部还形成了盲道,可增大吸收面积,,肠后端有一对盲肠可分泌消化酶 ,帮助消化,最后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6-医蛭 蛭纲 食物由口入咽经食道到达嗉囔,而嗉囊非常发达,两侧有十一对盲囊可储存食物,然后在胃肠内消化吸收,残渣由肛门排出(七)软体动物门齿舌是本门动物特有的器官,可辅助捕食,消化管发达7-无齿蚌 瓣鳃纲 食物由口经食道入胃,在胃周围有肝脏可分泌淀粉酶,且肠胃间有晶杆,可储存食物,也可以分泌酶对食物进行消化,然后经过直肠由出水管排出食物残渣7-乌贼 头足纲 有发达肌肉质口球除齿舌外还有鹦鹉颚,用以捕捉食物而且胃盲囊增加了消化吸收面积,食物残渣也由肛门排出,此时的三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和胰脏可分泌各种消化酶入胃助消化,并且后唾液腺还可以分泌毒素毒杀或麻醉猎物(八)节肢动物门8-日本沼虾 甲壳纲 口外由大,小颚等各种口器,咀嚼食物,胃分研磨食物的贲门胃和过滤食物的幽门胃,中肠有肝管开口,其分泌的消化酶注入其中,不但有助于消化还为主要吸收部位,虽有一对盲肠,但不发达8-东亚飞蝗 昆虫纲 消化系统发达,腔肠分为口,咽,食道,嗉囔和砂囔口内有舌,可咀嚼搅拌中肠为胃,可吞咽食物嗉囔可暂时保存食物,而砂囔则用以磨碎食物胃是主要的消化吸收的地方,其上还有三对胃盲囊,食物残渣同样由肛门排出()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的胚孔发育为肛门,在胚孔的相对侧内外胚层相贴形成口,称为后口动物海盘车 海星纲 食物由口入食道经胃(包括贲门胃,幽门胃,幽门盲囊)入肠,残渣由肛门排出二,讨论伴随着动物从单细胞向多细胞的发展,消化系统越来越完善,无论是取食还是消化机能都越来越强,各器官分工上越来越明显,对食物的利用率也越来越高消化的过程经历了从细胞内消化向细胞外消化的过渡这样使捕食范围得以扩大,从原生动物门的有机小颗粒发展到了软体动物门的甲壳虫其间伴随着腔肠动物门中有些动物胃内出现刺细胞,可猎杀活体动物,并且软体动物出现齿舌,甚至乌贼还出现鹦鹉喙,可锉食食物甚至是一些贝类,捕食性能越来越主动,捕食对象越来越丰富捕食对象的丰富又进一步促使了消化系统的进化肠的进化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原生动物如草履虫中的食物泡只是按一定的路线在体内运输,在腔肠动物中虽然出现了消化循环腔,但还是没有肠,只有到了扁形动物门才出现了原始的肠,它不仅扩大了消化吸收的面积而且进一步进化出现了盲肠,嗉囔等储存食物的器官从原腔动物开始,管中套管的形式将食物和残渣第一次分开,且在以后所有高等动物的进化过程中这种套管形式都保存这样的消化更完善,与胃循环相比是个飞跃的进步消化腺经历了由原始的溶酶体到后来各种腺体的进化过程从原生动物的溶酶体到腔肠动物及线性动物单个的腺细胞,再进化到环节动物的多细胞咽腺及软体动物的肝胰脏,各门动物消化腺的进化很明显的体现了生物进化过程中向多样化,专一化进化的特点同时它与细胞外消化互相补充使之更趋于完善化肛门的进化从无到有,趋于完善从线形动物开始,肛门才在真正意义上出现,它第一次将食物与残渣分开使生物体对食物的利用更加充分,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口的负担,促使了口的再进化,其后出现了齿牙及大小颚等各种咀嚼及取食器官,使消化系统真正的完善参考文献:邓道贵,马海艘,郭生林 锯齿米虾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淮北煤师学报,2000,12,第21卷第4期郑光美,刘凌云 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顾福康,倪兵 似旋草履虫的光镜和扫镜电镜观察 华东师范大学报 1995,第3期李安萍 三角涡虫的生物学研究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谭竹钧,韩雅莉,张福仁 直隶环毛蚓消化道扫描电镜观察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年,第二十五卷第7期涂序堂 背角无齿蚌消化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研究 江西教育学报 第15卷第5期

这只有靠自己!自己上网找找资料,在抒发一下感情,我也不会加油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 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研究内容包括各种生命过程如光合作用、发育的分子机制、神经活动的机理、癌的发生等。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 (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近30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是用化学的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整体水平乃至群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的生物学问题。而分子生物学则着重在分子(包括多分子体系)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普遍规律;②在分子水平上,分子生物学着重研究的是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脂质体系以及部分多糖及其复合体系。而一些小分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则属生物化学的范围;③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整个生物界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即生命现象的本质;而研究某一特定生物体或某一种生物体内的某一特定器官的物理、化学现象或变化,则属于生物物理学或生物化学的范畴。 发展简史 结构分析和遗传物质的研究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结构分析的中心内容是通过阐明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来解释细胞的生理功能。1912年英国 WH布喇格和WL布喇格建立了X射线晶体学,成功地测定了一些相当复杂的分子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以后布喇格的学生WT阿斯特伯里和JD贝尔纳又分别对毛发、肌肉等纤维蛋白以及胃蛋白酶、烟草花叶病毒等进行了初步的结构分析。他们的工作为后来生物大分子结晶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5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脱颖而出并迅速发展的年代。首先是在蛋白质结构分析方面,1951年LC波林等提出了 α-螺旋结构,描述了蛋白质分子中肽链的一种构象。1955年F桑格完成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的测定。接着 JC肯德鲁和MF佩鲁茨在X射线分析中应用重原子同晶置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分别于1957和1959年阐明了鲸肌红蛋白和马血红蛋白的立体结构。1965年中国科学家合成了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首先实现了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另一方面,M德尔布吕克小组从1938年起选择噬菌体为对象开始探索基因之谜。噬菌体感染寄主后半小时内就复制出几百个同样的子代噬菌体颗粒,因此是研究生物体自我复制的理想材料。1940年GW比德尔和EL塔特姆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设,即基因的功能在于决定酶的结构,且一个基因仅决定一个酶的结构。但在当时基因的本质并不清楚。1944年OT埃弗里等研究细菌中的转化现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JD沃森和FHC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从基因到蛋白质结构的流动。遗传密码的阐明则揭示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贮存方式。1961年F雅各布和J莫诺提出了操纵子的概念,解释了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关于DNA自我复制和转录生成RNA的一般性质已基本清楚,基因的奥秘也随之而开始解开了。 仅仅30年左右的时间,分子生物学经历了从大胆的科学假说,到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从而建立了本学科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由于重组DNA研究的突破,基因工程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开花结果,根据人的意愿改造蛋白质结构的蛋白质工程也已经成为现实。 基本内容 蛋白质体系 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是α-氨基酸。常见的氨基酸共20种。它们以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为生命世界提供天文数字的各种各样的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组织形式可分为 4个主要的层次。一级结构,也叫化学结构,是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首尾相连的氨基酸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形成链状结构,称为肽链。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为二级结构。二级结构在空间的各种盘绕和卷曲为三级结构。有些蛋白质分子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亚单位组装成的,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叫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特殊性质和生理功能与其分子的特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形形色色的蛋白质所以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结构分析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有几千个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和几百个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得到了阐明。70年代末以来,采用测定互补DNA顺序反推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分析效率,而且使一些氨基酸序列分析条件不易得到满足的蛋白质化学结构分析得以实现。 发现和鉴定具有新功能的蛋白质,仍是蛋白质研究的内容。例如与基因调控和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蛋白质的研究现在很受重视。 蛋白质-核酸体系 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主要由核酸决定。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都由 DNA构成。简单的病毒,如λ噬菌体的基因组是由 46000个核苷酸按一定顺序组成的一条双股DNA(由于是双股DNA,通常以碱基对计算其长度)。细菌,如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含4×106碱基对。人体细胞染色体上所含DNA为3×109碱基对。 遗传信息要在子代的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需要通过复制、转录和转译。复制是以亲代 DNA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分子。转录是根据D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一类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后者又进一步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序列,就是转译。因为这一类RNA起着信息传递作用,故称信使核糖核酸(mRNA)。由于构成RNA的核苷酸是4种,而蛋白质中却有20种氨基酸,它们的对应关系是由mRNA分子中以一定顺序相连的 3个核苷酸来决定一种氨基酸,这就是三联体遗传密码。 基因在表达其性状的过程中贯串着核酸与核酸、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DNA复制时,双股螺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被拆开,然后DNA聚合酶以亲代DNA链为模板,复制出子代 DNA链。转录是在 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完成的。转译的场所核糖核蛋白体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根据mRNA的编码,在酶的催化下,把氨基酸连接成完整的肽链。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也是通过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如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上的操纵基因通过与阻遏蛋白的相互作用控制基因的开关。真核细胞染色质所含的非组蛋白在转录的调控中具有特殊作用。正常情况下,真核细胞中仅2~15%基因被表达。这种选择性的转录与转译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蛋白质-脂质体系 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膜结构,统称为生物膜。它包括细胞外周膜和细胞内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器膜。从化学组成看,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构成的体系。很多膜还含少量糖类,以糖蛋白或糖脂形式存在。 1972年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基本特征:其基本骨架是脂双层结构。膜蛋白分为表在蛋白质和嵌入蛋白质。膜脂和膜蛋白均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 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都具有两侧不对称性。以物质传送为例,某些物质能以很高速度通过膜,另一些则不能。象海带能从海水中把碘浓缩 3万倍。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使细胞内pH和离子组成相对稳定,保持了产生神经、肌肉兴奋所必需的离子梯度,保证了细胞浓缩营养物和排除废物的功能。 生物体的能量转换主要在膜上进行。生物体取得能量的方式,或是像植物那样利用太阳能在叶绿体膜上进行光合磷酸化反应;或是像动物那样利用食物在线粒体膜上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这二者能量来源虽不同,但基本过程非常相似,最后都合成腺苷三磷酸。对于这两种能量转换的机制,P米切尔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生物体利用食物氧化所释放能量的效率可达70%左右,而从煤或石油的燃烧获取能量的效率通常为20~40%,所以生物力能学的研究很受重视。对生物膜能量转换的深入了解和模拟将会对人类更有效地利用能量作出贡献。 生物膜的另一重要功能是细胞间或细胞膜内外的信息传递。在细胞表面,广泛地存在着一类称为受体的蛋白质。激素和药物的作用都需通过与受体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而实现。癌变细胞表面受体物质的分布有明显变化。细胞膜的表面性质还对细胞分裂繁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对细胞表面性质的研究带动了糖类的研究。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发展趋势看,寡糖与蛋白质或脂质形成的体系将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领域。 理论意义和应用 分子生物学的成就说明:生命活动的根本规律在形形色色的生物体中都是统一的。例如,不论在何种生物体中,都由同样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分别组成其蛋白质和核酸。遗传物质,除某些病毒外,都是DNA,并且在所有的细胞中都以同样的生化机制进行复制。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和遗传密码,除个别例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通用的。 物理学的成就证明,一切物质的原子都由为数不多的基本粒子根据相同的规律所组成,说明了物质世界结构上的高度一致,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从而带动了整个物理学科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则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生命世界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根本规律的高度一致,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过去基本粒子的研究带动物理学的发展一样,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观点也已经渗入到基础和应用生物学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带动了整个生物学的发展,使之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过去生物进化的研究,主要依靠对不同种属间形态和解剖方面的比较来决定亲缘关系。随着蛋白质和核酸结构测定方法的进展,比较不同种属的蛋白质或核酸的化学结构,即可根据差异的程度,来断定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此得出的系统进化树,与用经典方法得到的是基本符合的。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分类与进化有特别的优越性。首先,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反映了生命活动中更为本质的方面。其次,根据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可以对亲缘关系给出一个定量的,因而也是更准确的概念。第三,对于形态结构非常简单的微生物的进化,则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得到可靠结果。 高等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极其复杂的生命现象,过去多是在细胞乃至整体水平上研究,近年来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的结果充分说明高级神经活动也同样是以生物大分子的活动为基础的。例如,在高等动物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大脑中RNA和蛋白质的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一些影响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药物也显著地影响学习与记忆的能力。又如,“生物钟”是一种熟知的生物现象。用鸡进行的实验发现,有一种重要的神经传递介质(5-羟色胺)和一种激素(褪黑激素)以及控制它们变化的一种酶,在鸡脑中的含量呈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正是这种变化构成了鸡的“生物钟”的物质基础。 在应用方面,生物膜能量转换原理的阐明,将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能源问题。了解酶的催化原理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酶的人工模拟,设计出化学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新催化剂,从而给化学工业带来一场革命。 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工程技术中也起了巨大的作用,1973年重组DNA技术的成功,为基因工程的发展铺平了道路。80年代以来,已经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把高等动物的一些基因引入单细胞生物,用发酵方法生产干扰素、多种多肽激素和疫苗等。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将为定向培育动、植物和微生物良种以及有效地控制和治疗一些人类遗传性疾病提供根本性的解决途径。 从基因调控的角度研究细胞癌变也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分子生物学将为人类最终征服癌症做出重要的贡献。[编辑本段]分子生物学的应用 1,亲子鉴定 近几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法医学上,STR位点和单核苷酸(SNP)位点检测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DNA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继RFLP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VNTRs(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作为最前沿的刑事生物技术,DNA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科学、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使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了可以作同一认定的水平,DNA检验能直接认定犯罪、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碎尸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

虽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已经发表了一百多年,而且自本世纪中叶以来,无论达尔文及达尔文主义的研究,还是进化生物学本身,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不少国人在对进化的认识上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有些误解源自恩格斯关于进化的论述。例如将进化视作进步,以及依然认为生物进化是生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变化等等。这种看法并非真正的达尔文主义,也与现代的进化观相去甚远。

  • 索引序列
  • 发育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 植物发育生物学论文
  • 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 生物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 进化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