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

发布时间: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AFM , 影响因子38 Advanced Materials , AM , 影响因子96

国际上权威杂志及其影响因子排名(仅列前十):1、杂志名称: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译:自然评论材料;影响因子:4492、杂志名称:Nature Energy;译:自然能源;影响因子:543、杂志名称:NATURE MATERIALS;译:自然材料;影响因子:8874、杂志名称:Nature Nanotechnology;译:自然纳米技术;影响因子:4075、杂志名称:ADVANCED MATERIALS;译:新材料;影响因子:8096、杂志名称: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译:先进能源材料;影响因子:8847、杂志名称:Materials Today;译:今日材料;影响因子:3728、杂志名称: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译:材料科学进展;影响因子:7259、杂志名称: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译:材料科学与工程 -报告;影响因子:2510、杂志名称: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译:国际材料评审;影响因子:086AFM全称为:Atomic Force MicroscopeAM全称为:Advanced Materials扩展资料:AFM的分类:AFM可分为以下几类:(1) 接触式﹕利用探针和待测物表面之原子力交互作用(一定要接触),此作用力(原子间的排斥力)很小,但由于接触面积很小,因此过大的作用力仍会损坏样品,不过较大的作用力可得较佳分辨率,所以选择较适当的作用力便十分的重要。(2) 非接触式﹕为了解决接触式之AFM 可能破坏样品的缺点,便有非接触式之AFM 被发展出来,这是利用原子间的长距离吸引力来运作,由于探针和样品没有接触,因此样品没有被破坏的问题,不过此力对距离的变化非常小,所以必须使用调变技术来增加讯号对噪声比。(3) 轻敲式﹕将非接触式AFM 改良,将探针和样品表面距离拉近,增大振福,使探针再振荡至波谷时接触样品由于样品的表面高低起伏,使的振幅改变,再利用接触式的回馈控制方式,便能取得高度影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FM

如果可以实现普及,就能够放在家里面或者治理沙漠

纳米技术(纳米科技nanotechnology) 迄今为止的研究状况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未取得重大进展。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的为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纳米科技现在已经包括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等学科。从包括微电子等在内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详细介绍】《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456。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

都是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和发行的。《自然》则是英国的。两者都是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没有中文版,英文版可以网上看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09年4月3日0 来源:生物通------------------------------------------------------------------------------------------------------------------------------------ 摘要: 4月2日Nature封面故事:天然气田封存CO2的机制 减小人为产生CO2对气候影响的多种选择方案之一是,将来自发电厂和其他工业源头的排放物埋掉。但埋藏方法有多安全、效率有多高?一个埋藏地点的设计及长期可行性关键取决于CO2是怎样存放的和在哪里存放的。天然气田能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对人为产生的CO2进行安全的地质存放,而现在,利用惰性气体和碳同位素示踪剂所做的一项研究,对在北美、中国和欧洲九个天然气田的CO2清除中所涉及的过程完成了定性。该研究发现,居主导地位的CO2汇是地层水中的溶解,而碳酸盐矿中的固定作用只扮演一个小角色。这表明,CO2废弃物在类似地质系统中的长期存放模型需要将水中所溶CO2的潜在流动性考虑进去。针对HIV的多种记忆抗体血清记忆(Serologic memory)是长期免疫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对由被HIV等重要人类病原体感染的人体中记忆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却几乎不了解。为了对HIV的记忆抗体反应进行研究,Scheid等人从来自具有高血清值的广谱中和抗体的6个HIV感染者的HIV-特异性记忆B细胞中克隆出了超过500个抗体。这些患者体内B细胞对HIV的记忆反应由多达50个独立的、扩展的B-克隆组成,这些B-克隆表达一组针对不同病毒表位(抗原决定部位)的不同抗体,其中几个对于广谱HIV中和及有效免疫可能有重要作用。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Lamda-like dsDNA噬菌体”HK97,是研究病毒衣壳成熟过程的一个有利体系,因为它在大肠杆菌中从仅仅两个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中就可以组装成,并且其成熟过程可以很容易在体外触发和分析。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不同的成熟病毒衣壳的结构,但此前尚未获得噬菌体的双链DNA病毒的原壳体。现在,Gertsman等人报告了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从而为导致感染性病毒颗粒(virion)的衣壳组装过程提供了线索。从这一结构中获得的知识对于如人疱疹病毒等相关病毒的研究也有参照性。3D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方式大脑在编码深度(或3D)信息时为什么不会将其与环境中的其他视觉提示混淆?采用双目看东西的动物对深度的感觉,是通过对比每只眼睛所接收到的图像之间的差别来实现的。视觉皮层中的一些神经元会对这种偏差做出反应,而其他神经元则对来自一只眼睛或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信号有偏好(这种现象称之为“眼优势”)。采用双光子钙成像,Prakash Kara 和Jamie Boyd得以能够对猫视觉皮层一个小区域中几乎每个神经元的反应进行比对,他们发现,对“眼优势”和双目偏差的反应存在于大脑内确定的轴上:编码3D信息的功能图与给出到达每只眼睛的视觉输入的相对强度信号的另一个功能图成直角排列。 这两个功能图的相对排列方式,为了解大脑中的局部回路何以能够同时地、无缝地处理环境中的多种感官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大脑为什么能同时记住多个目标的不同细节虽然我们能够在工作视觉记忆中记住几个不同目标,但我们是怎样记住每个目标的特定细节及视觉特征的仍是一个谜。对工作记忆负责的高级区域中的神经元似乎对视觉细节并没有选择性,大脑皮层的早期视觉区域具有能够处理来自眼睛的输入视觉信号的独特能力,但过去人们认为它不能执行如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Stephanie Harrison 和 Frank Tong等人,利用对来自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数据进行解码的一种新方法,发现早期视觉区域能够保持关于存放在工作记忆中的相关特征的特定信息。研究人员向志愿者出示了两个不同取向的条纹图案,要他们在被fMRI扫描时记住其中一个取向。从对扫描结果所做的分析,研究人员有可能预测,在两个取向的图案中的哪一个中,一个目标在超过80%的测试中都会被保留。4月3日Science人类会长出新的心肌细胞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我们在一生中是否能够产生新的心脏细胞或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固定数量的心肌细胞现在终于得到了解答。 Olaf Bergmann及其同僚利用大气中的放射性污染发现,在人的生长过程中,人类实际上确实会再生一些心脏细胞(或称心肌细胞)。 由于大气中的碳-14水平在1950年代因为进行地面上核弹爆炸而增加,这导致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细胞中的该种同位素的水平都可能增加。 当地上核试验被禁止之后,我们的DNA中的碳-14水平开始慢慢地下降。因此,研究人员能够用该同位素作为一种细胞出生时的日期标记。 研究人员用碳来标记在核试验前后的不同时期出生的人的心脏细胞以建立在这些细胞中DNA合成时的年代。 他们的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确实会在我们一生的过程中缓慢地更新,而其更新率在缓慢地下降,即在25岁时,心肌的年度更新率为1%,而到75岁的时候,该更新率下降至45%。 研究人员测定,在这些心肌细胞中,那些在人的正常的一生中被更新的细胞不到50%。 这一发现提示,人们有必要研究刺激心肌更新过程的治疗策略以治疗损害的人类心脏细胞。 在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中,Charles Murry 和 Richard Lee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应用生物学原理来安全制备电池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本周的《科学》期刊中有一则经过同行审议的有关新电池技术的描述。这一话题最近在2009年3月23日在白宫被重点介绍过。这一重要的研究对结合应用化学和生物系统来创制对环境友善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描述。Yun Jung Lee及其同僚研发了一种技术:将M13病毒进行基因编程,使其能够作为一种脚手架。人们可以在其上搭建可用于高功率电池的高度导电的电极。这种用遗传工程所设计的病毒可以沿着其表面长出无定形磷酸铁。这种材料一般来说并非良好的导体,但它在纳米尺度的情况下则成为一种有用的电池材料。这些病毒的末端被设计成与碳纳米管联结,从而形成一种可在电池内增进导电性能的网络结构。研究人员观察到,那些克隆出的对碳纳米管具有最强亲和力的病毒可以使磷酸铁的充放电率与最尖端的(但也更为昂贵并具有毒性)结晶状磷酸锂铁电极相媲美Lee及其同僚通过应用基本的生物原理发现了一种对生态友善、在低温下能够将低导电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效电极的脚手架。将来,这些电极也许可以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混合动力电气汽车的高功率电池中。机器人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思考吗?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机器人也许至少可以在实验室中在某种程度上取代研究人员。 这是本期《科学》杂志的2篇报告所得出的结论。这2篇报告都预想着机器人能与科学家共同工作,而非同时取代他们。 Ross King及其同僚创建了一个取名叫ADAM的机器人,它不但能够做酵母菌代谢的试验(无需或很少需要人对该实验进行干预),而且它还能对那些实验的结果进行思考并计划下一步要做的实验。 设计该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填补那些未知酵素的空白,人们需要用这些酶来进行代谢和基因组学的生物化学及生物资讯学的有关描述。 文章的作者证实,ADAM确实发现了那些在酵母菌代谢中具有功能的各种酶。在第2项研究中,Michael Schmidt和Hod Lipson运用一种运算法则(它本身并非建立在物理学、运动学或几何学的知识基础之上)来搜寻可解释诸如钟摆运动等物理系统行为的数学公式。 但是,科学家们仍然需要介入并识别那些以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物理定律并对其含义进行解释。 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对这两项研究进行了讨论。 覆盖我们的恐惧感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最近在大鼠中所取得的覆盖其恐惧记忆的成功可能在某一天能够将这种方法与当前的治疗手段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克服他们的恐惧,而且无需使用药物或创伤性的手术。 Marie Monfils及其同僚发现,在大鼠回忆恐惧的记忆之后不久运用一种标准的“削弱”疗法(这种疗法有时也用在病人身上)可以有覆盖原先的恐惧性记忆的效果。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他们通过发出某种声调并在此后对大鼠施予电击来诱导大鼠的恐惧。 此后,该音调的出现就会使大鼠回忆起对电击的恐惧的联想。 研究人员注意到,尽管音调和电击的恐惧联想在大鼠的脑子中仍然记忆犹新,但当人们发出很长系列的音调但又不给予电击时可以有效地动摇大鼠的恐惧记忆,并将其代之于一种良性的记忆。 用这种技术治疗过的大鼠显示了较低的对声音本身所诱导的恐惧程度,而且它们原先的恐惧记忆自动重现的机率也较小。 这种技术似乎能够永久性地覆盖恐惧记忆,而且无需使用药物。 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可以将这种技术用在人的身上来治疗精神性的疾病并克服我们的恐惧性联想。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详细介绍】《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456。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09年4月3日0 来源:生物通------------------------------------------------------------------------------------------------------------------------------------ 摘要: 4月2日Nature封面故事:天然气田封存CO2的机制 减小人为产生CO2对气候影响的多种选择方案之一是,将来自发电厂和其他工业源头的排放物埋掉。但埋藏方法有多安全、效率有多高?一个埋藏地点的设计及长期可行性关键取决于CO2是怎样存放的和在哪里存放的。天然气田能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对人为产生的CO2进行安全的地质存放,而现在,利用惰性气体和碳同位素示踪剂所做的一项研究,对在北美、中国和欧洲九个天然气田的CO2清除中所涉及的过程完成了定性。该研究发现,居主导地位的CO2汇是地层水中的溶解,而碳酸盐矿中的固定作用只扮演一个小角色。这表明,CO2废弃物在类似地质系统中的长期存放模型需要将水中所溶CO2的潜在流动性考虑进去。针对HIV的多种记忆抗体血清记忆(Serologic memory)是长期免疫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对由被HIV等重要人类病原体感染的人体中记忆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却几乎不了解。为了对HIV的记忆抗体反应进行研究,Scheid等人从来自具有高血清值的广谱中和抗体的6个HIV感染者的HIV-特异性记忆B细胞中克隆出了超过500个抗体。这些患者体内B细胞对HIV的记忆反应由多达50个独立的、扩展的B-克隆组成,这些B-克隆表达一组针对不同病毒表位(抗原决定部位)的不同抗体,其中几个对于广谱HIV中和及有效免疫可能有重要作用。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Lamda-like dsDNA噬菌体”HK97,是研究病毒衣壳成熟过程的一个有利体系,因为它在大肠杆菌中从仅仅两个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中就可以组装成,并且其成熟过程可以很容易在体外触发和分析。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不同的成熟病毒衣壳的结构,但此前尚未获得噬菌体的双链DNA病毒的原壳体。现在,Gertsman等人报告了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从而为导致感染性病毒颗粒(virion)的衣壳组装过程提供了线索。从这一结构中获得的知识对于如人疱疹病毒等相关病毒的研究也有参照性。3D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方式大脑在编码深度(或3D)信息时为什么不会将其与环境中的其他视觉提示混淆?采用双目看东西的动物对深度的感觉,是通过对比每只眼睛所接收到的图像之间的差别来实现的。视觉皮层中的一些神经元会对这种偏差做出反应,而其他神经元则对来自一只眼睛或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信号有偏好(这种现象称之为“眼优势”)。采用双光子钙成像,Prakash Kara 和Jamie Boyd得以能够对猫视觉皮层一个小区域中几乎每个神经元的反应进行比对,他们发现,对“眼优势”和双目偏差的反应存在于大脑内确定的轴上:编码3D信息的功能图与给出到达每只眼睛的视觉输入的相对强度信号的另一个功能图成直角排列。 这两个功能图的相对排列方式,为了解大脑中的局部回路何以能够同时地、无缝地处理环境中的多种感官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大脑为什么能同时记住多个目标的不同细节虽然我们能够在工作视觉记忆中记住几个不同目标,但我们是怎样记住每个目标的特定细节及视觉特征的仍是一个谜。对工作记忆负责的高级区域中的神经元似乎对视觉细节并没有选择性,大脑皮层的早期视觉区域具有能够处理来自眼睛的输入视觉信号的独特能力,但过去人们认为它不能执行如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Stephanie Harrison 和 Frank Tong等人,利用对来自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数据进行解码的一种新方法,发现早期视觉区域能够保持关于存放在工作记忆中的相关特征的特定信息。研究人员向志愿者出示了两个不同取向的条纹图案,要他们在被fMRI扫描时记住其中一个取向。从对扫描结果所做的分析,研究人员有可能预测,在两个取向的图案中的哪一个中,一个目标在超过80%的测试中都会被保留。4月3日Science人类会长出新的心肌细胞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我们在一生中是否能够产生新的心脏细胞或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固定数量的心肌细胞现在终于得到了解答。 Olaf Bergmann及其同僚利用大气中的放射性污染发现,在人的生长过程中,人类实际上确实会再生一些心脏细胞(或称心肌细胞)。 由于大气中的碳-14水平在1950年代因为进行地面上核弹爆炸而增加,这导致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细胞中的该种同位素的水平都可能增加。 当地上核试验被禁止之后,我们的DNA中的碳-14水平开始慢慢地下降。因此,研究人员能够用该同位素作为一种细胞出生时的日期标记。 研究人员用碳来标记在核试验前后的不同时期出生的人的心脏细胞以建立在这些细胞中DNA合成时的年代。 他们的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确实会在我们一生的过程中缓慢地更新,而其更新率在缓慢地下降,即在25岁时,心肌的年度更新率为1%,而到75岁的时候,该更新率下降至45%。 研究人员测定,在这些心肌细胞中,那些在人的正常的一生中被更新的细胞不到50%。 这一发现提示,人们有必要研究刺激心肌更新过程的治疗策略以治疗损害的人类心脏细胞。 在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中,Charles Murry 和 Richard Lee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应用生物学原理来安全制备电池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本周的《科学》期刊中有一则经过同行审议的有关新电池技术的描述。这一话题最近在2009年3月23日在白宫被重点介绍过。这一重要的研究对结合应用化学和生物系统来创制对环境友善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描述。Yun Jung Lee及其同僚研发了一种技术:将M13病毒进行基因编程,使其能够作为一种脚手架。人们可以在其上搭建可用于高功率电池的高度导电的电极。这种用遗传工程所设计的病毒可以沿着其表面长出无定形磷酸铁。这种材料一般来说并非良好的导体,但它在纳米尺度的情况下则成为一种有用的电池材料。这些病毒的末端被设计成与碳纳米管联结,从而形成一种可在电池内增进导电性能的网络结构。研究人员观察到,那些克隆出的对碳纳米管具有最强亲和力的病毒可以使磷酸铁的充放电率与最尖端的(但也更为昂贵并具有毒性)结晶状磷酸锂铁电极相媲美Lee及其同僚通过应用基本的生物原理发现了一种对生态友善、在低温下能够将低导电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效电极的脚手架。将来,这些电极也许可以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混合动力电气汽车的高功率电池中。机器人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思考吗?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机器人也许至少可以在实验室中在某种程度上取代研究人员。 这是本期《科学》杂志的2篇报告所得出的结论。这2篇报告都预想着机器人能与科学家共同工作,而非同时取代他们。 Ross King及其同僚创建了一个取名叫ADAM的机器人,它不但能够做酵母菌代谢的试验(无需或很少需要人对该实验进行干预),而且它还能对那些实验的结果进行思考并计划下一步要做的实验。 设计该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填补那些未知酵素的空白,人们需要用这些酶来进行代谢和基因组学的生物化学及生物资讯学的有关描述。 文章的作者证实,ADAM确实发现了那些在酵母菌代谢中具有功能的各种酶。在第2项研究中,Michael Schmidt和Hod Lipson运用一种运算法则(它本身并非建立在物理学、运动学或几何学的知识基础之上)来搜寻可解释诸如钟摆运动等物理系统行为的数学公式。 但是,科学家们仍然需要介入并识别那些以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物理定律并对其含义进行解释。 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对这两项研究进行了讨论。 覆盖我们的恐惧感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最近在大鼠中所取得的覆盖其恐惧记忆的成功可能在某一天能够将这种方法与当前的治疗手段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克服他们的恐惧,而且无需使用药物或创伤性的手术。 Marie Monfils及其同僚发现,在大鼠回忆恐惧的记忆之后不久运用一种标准的“削弱”疗法(这种疗法有时也用在病人身上)可以有覆盖原先的恐惧性记忆的效果。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他们通过发出某种声调并在此后对大鼠施予电击来诱导大鼠的恐惧。 此后,该音调的出现就会使大鼠回忆起对电击的恐惧的联想。 研究人员注意到,尽管音调和电击的恐惧联想在大鼠的脑子中仍然记忆犹新,但当人们发出很长系列的音调但又不给予电击时可以有效地动摇大鼠的恐惧记忆,并将其代之于一种良性的记忆。 用这种技术治疗过的大鼠显示了较低的对声音本身所诱导的恐惧程度,而且它们原先的恐惧记忆自动重现的机率也较小。 这种技术似乎能够永久性地覆盖恐惧记忆,而且无需使用药物。 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可以将这种技术用在人的身上来治疗精神性的疾病并克服我们的恐惧性联想。

都是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和发行的。《自然》则是英国的。两者都是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没有中文版,英文版可以网上看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09年4月3日0 来源:生物通------------------------------------------------------------------------------------------------------------------------------------ 摘要: 4月2日Nature封面故事:天然气田封存CO2的机制 减小人为产生CO2对气候影响的多种选择方案之一是,将来自发电厂和其他工业源头的排放物埋掉。但埋藏方法有多安全、效率有多高?一个埋藏地点的设计及长期可行性关键取决于CO2是怎样存放的和在哪里存放的。天然气田能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对人为产生的CO2进行安全的地质存放,而现在,利用惰性气体和碳同位素示踪剂所做的一项研究,对在北美、中国和欧洲九个天然气田的CO2清除中所涉及的过程完成了定性。该研究发现,居主导地位的CO2汇是地层水中的溶解,而碳酸盐矿中的固定作用只扮演一个小角色。这表明,CO2废弃物在类似地质系统中的长期存放模型需要将水中所溶CO2的潜在流动性考虑进去。针对HIV的多种记忆抗体血清记忆(Serologic memory)是长期免疫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对由被HIV等重要人类病原体感染的人体中记忆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却几乎不了解。为了对HIV的记忆抗体反应进行研究,Scheid等人从来自具有高血清值的广谱中和抗体的6个HIV感染者的HIV-特异性记忆B细胞中克隆出了超过500个抗体。这些患者体内B细胞对HIV的记忆反应由多达50个独立的、扩展的B-克隆组成,这些B-克隆表达一组针对不同病毒表位(抗原决定部位)的不同抗体,其中几个对于广谱HIV中和及有效免疫可能有重要作用。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Lamda-like dsDNA噬菌体”HK97,是研究病毒衣壳成熟过程的一个有利体系,因为它在大肠杆菌中从仅仅两个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中就可以组装成,并且其成熟过程可以很容易在体外触发和分析。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不同的成熟病毒衣壳的结构,但此前尚未获得噬菌体的双链DNA病毒的原壳体。现在,Gertsman等人报告了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从而为导致感染性病毒颗粒(virion)的衣壳组装过程提供了线索。从这一结构中获得的知识对于如人疱疹病毒等相关病毒的研究也有参照性。3D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方式大脑在编码深度(或3D)信息时为什么不会将其与环境中的其他视觉提示混淆?采用双目看东西的动物对深度的感觉,是通过对比每只眼睛所接收到的图像之间的差别来实现的。视觉皮层中的一些神经元会对这种偏差做出反应,而其他神经元则对来自一只眼睛或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信号有偏好(这种现象称之为“眼优势”)。采用双光子钙成像,Prakash Kara 和Jamie Boyd得以能够对猫视觉皮层一个小区域中几乎每个神经元的反应进行比对,他们发现,对“眼优势”和双目偏差的反应存在于大脑内确定的轴上:编码3D信息的功能图与给出到达每只眼睛的视觉输入的相对强度信号的另一个功能图成直角排列。 这两个功能图的相对排列方式,为了解大脑中的局部回路何以能够同时地、无缝地处理环境中的多种感官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大脑为什么能同时记住多个目标的不同细节虽然我们能够在工作视觉记忆中记住几个不同目标,但我们是怎样记住每个目标的特定细节及视觉特征的仍是一个谜。对工作记忆负责的高级区域中的神经元似乎对视觉细节并没有选择性,大脑皮层的早期视觉区域具有能够处理来自眼睛的输入视觉信号的独特能力,但过去人们认为它不能执行如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Stephanie Harrison 和 Frank Tong等人,利用对来自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数据进行解码的一种新方法,发现早期视觉区域能够保持关于存放在工作记忆中的相关特征的特定信息。研究人员向志愿者出示了两个不同取向的条纹图案,要他们在被fMRI扫描时记住其中一个取向。从对扫描结果所做的分析,研究人员有可能预测,在两个取向的图案中的哪一个中,一个目标在超过80%的测试中都会被保留。4月3日Science人类会长出新的心肌细胞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我们在一生中是否能够产生新的心脏细胞或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固定数量的心肌细胞现在终于得到了解答。 Olaf Bergmann及其同僚利用大气中的放射性污染发现,在人的生长过程中,人类实际上确实会再生一些心脏细胞(或称心肌细胞)。 由于大气中的碳-14水平在1950年代因为进行地面上核弹爆炸而增加,这导致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细胞中的该种同位素的水平都可能增加。 当地上核试验被禁止之后,我们的DNA中的碳-14水平开始慢慢地下降。因此,研究人员能够用该同位素作为一种细胞出生时的日期标记。 研究人员用碳来标记在核试验前后的不同时期出生的人的心脏细胞以建立在这些细胞中DNA合成时的年代。 他们的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确实会在我们一生的过程中缓慢地更新,而其更新率在缓慢地下降,即在25岁时,心肌的年度更新率为1%,而到75岁的时候,该更新率下降至45%。 研究人员测定,在这些心肌细胞中,那些在人的正常的一生中被更新的细胞不到50%。 这一发现提示,人们有必要研究刺激心肌更新过程的治疗策略以治疗损害的人类心脏细胞。 在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中,Charles Murry 和 Richard Lee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应用生物学原理来安全制备电池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本周的《科学》期刊中有一则经过同行审议的有关新电池技术的描述。这一话题最近在2009年3月23日在白宫被重点介绍过。这一重要的研究对结合应用化学和生物系统来创制对环境友善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描述。Yun Jung Lee及其同僚研发了一种技术:将M13病毒进行基因编程,使其能够作为一种脚手架。人们可以在其上搭建可用于高功率电池的高度导电的电极。这种用遗传工程所设计的病毒可以沿着其表面长出无定形磷酸铁。这种材料一般来说并非良好的导体,但它在纳米尺度的情况下则成为一种有用的电池材料。这些病毒的末端被设计成与碳纳米管联结,从而形成一种可在电池内增进导电性能的网络结构。研究人员观察到,那些克隆出的对碳纳米管具有最强亲和力的病毒可以使磷酸铁的充放电率与最尖端的(但也更为昂贵并具有毒性)结晶状磷酸锂铁电极相媲美Lee及其同僚通过应用基本的生物原理发现了一种对生态友善、在低温下能够将低导电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效电极的脚手架。将来,这些电极也许可以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混合动力电气汽车的高功率电池中。机器人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思考吗?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机器人也许至少可以在实验室中在某种程度上取代研究人员。 这是本期《科学》杂志的2篇报告所得出的结论。这2篇报告都预想着机器人能与科学家共同工作,而非同时取代他们。 Ross King及其同僚创建了一个取名叫ADAM的机器人,它不但能够做酵母菌代谢的试验(无需或很少需要人对该实验进行干预),而且它还能对那些实验的结果进行思考并计划下一步要做的实验。 设计该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填补那些未知酵素的空白,人们需要用这些酶来进行代谢和基因组学的生物化学及生物资讯学的有关描述。 文章的作者证实,ADAM确实发现了那些在酵母菌代谢中具有功能的各种酶。在第2项研究中,Michael Schmidt和Hod Lipson运用一种运算法则(它本身并非建立在物理学、运动学或几何学的知识基础之上)来搜寻可解释诸如钟摆运动等物理系统行为的数学公式。 但是,科学家们仍然需要介入并识别那些以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物理定律并对其含义进行解释。 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对这两项研究进行了讨论。 覆盖我们的恐惧感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最近在大鼠中所取得的覆盖其恐惧记忆的成功可能在某一天能够将这种方法与当前的治疗手段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克服他们的恐惧,而且无需使用药物或创伤性的手术。 Marie Monfils及其同僚发现,在大鼠回忆恐惧的记忆之后不久运用一种标准的“削弱”疗法(这种疗法有时也用在病人身上)可以有覆盖原先的恐惧性记忆的效果。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他们通过发出某种声调并在此后对大鼠施予电击来诱导大鼠的恐惧。 此后,该音调的出现就会使大鼠回忆起对电击的恐惧的联想。 研究人员注意到,尽管音调和电击的恐惧联想在大鼠的脑子中仍然记忆犹新,但当人们发出很长系列的音调但又不给予电击时可以有效地动摇大鼠的恐惧记忆,并将其代之于一种良性的记忆。 用这种技术治疗过的大鼠显示了较低的对声音本身所诱导的恐惧程度,而且它们原先的恐惧记忆自动重现的机率也较小。 这种技术似乎能够永久性地覆盖恐惧记忆,而且无需使用药物。 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可以将这种技术用在人的身上来治疗精神性的疾病并克服我们的恐惧性联想。

科学 和自然是两个专业权威杂志 只是各个的戴白领域不同 国内应该可以订购 不过看的懂不懂是个问题 因为都很专业化 可以去邮局查找订阅编号

  • 索引序列
  •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
  •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
  •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