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中国工程院院刊是sci吗

中国工程院院刊是sci吗

发布时间:

中国工程院院刊是sci吗

是AMF。《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AMF)首期上线,《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的创办得到了全球增材制造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成立了由全球43位顶尖科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其中包括11位中国工程院、法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院士。由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担任主编,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法国工程院院士AlainBernard担任共同主编,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涤尘担任执行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第一期共出版1篇创刊词和8篇综述论文。作者分别来自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研究所、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首先你要弄明白3个名词的定义,也就是代表什么意思: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是供查阅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综合性情报检索刊物。简称EI,1884年创刊,年刊,1962年增出月刊本。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编辑出版。每年摘录世界工程技术期刊约3000种,还有会议文献、图书、技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等,报道文摘约15万条,内容包括全部工程学科和工程活动领域的研究成果。出版形式有印刷本、缩微胶卷、计算机磁带和CD-ROM光盘。文摘按标题词字顺编排,年刊配有著者、著者工作机构和主题等3种索引,以及引用出版物目录和会议目录;月刊只配有著者和主题这2种索引。另外,单独出版《工程标题词表》、《工程出版物目录》和多种专题文摘。主要特点是摘录质量较高,文摘直接按字顺排列,索引简便实用。期刊基本定位: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省级期刊:即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Engineering Sciences [1672-4178] 期刊详细信息 看看投稿指南? 哪里有全文?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1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106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111中国工程科学 [1009-1742] 期刊详细信息 看看投稿指南? 哪里有全文?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提示: CSCD扩展库(E)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301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518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467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 第46位主题分类:Engineering: General and Others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中国这些期刊属于sci:1、Acta Biochmica  et Biophysica Sinc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0582-9879 6789属于sci。 2、Acta Botanica Sinica 植物学报属于sci。3、Acta Ahimica Sinica 化学学报属于sci。4、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 US1000-9515 89属于sci。注意事项:1、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7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2、截止至2006年6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SCI期刊共收录30种,其中核心期刊(印刷版/光盘版)16种。3、被耳鼻喉科专业这30种SCI-E杂志收录都可以称作被SCI收录。4、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英文缩写 SCCI)是深圳地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文化企业发起成立的行业性、综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是深圳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唯一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刊是sci

那你就在知网上查,知网上有2008北大核心字样的就一定是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Hongliang Zhang , Shijie Li *, Qinglai Feng, Shitao Zhang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reconstructed from the sediment of Xingyun Lake, Yunnan Province, C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09, 1-(责任作者,SCI)李世杰,Bernd Wünnemann, 夏威岚,于守兵,沈德福,姜永见,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沉积记录的全新世水位变化事件及其原因初步研究。 地学前缘,2009,6期,162-167。李世杰,蔡德所,张宏亮,沈德福,赵湘桂,李春海,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环境变化沉积记录的初步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期,94-100。张宏亮,李世杰,于守兵,申慧彦,沈德福,青藏高原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兹格塘错元素地球化学沉积记录。山地学报,2009,27卷2期,248-256。(责任作者)张宏亮,李世杰,冯庆来,张世涛, 云南星云湖沉积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来自正构脂肪醇的证据。沉积学报,2009,27卷2期,352-359。(责任作者)舒卫先,李世杰,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DDT、HCH 的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土壤通报,2009,40卷 5期,1171-1175。(责任作者)舒卫先,李世杰, 江苏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卷,1 期,27-32。(责任作者)缪卫东,李世杰,王润华,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岩芯沉积特征及地层初步划分。第四纪研究,2009,29卷 1 期,126-134。(责任作者)成小英,姜勤超,李世杰,蔡德所,张宏亮,桂林会仙湿地沉积物摇蚊种群特征与环境变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期,107-110。史威,朱诚,李世杰,马春梅,长江三峡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古文化响应。地理学报,2009,64卷11期,1303-1318。2008年:李世杰,张宏亮,施雅风等,2008,青藏高原甜水海盆地MIS3阶段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第四纪研究, 28卷 1期。122-131。舒卫先,李世杰(责任作者),2008,北太湖沉积岩芯中有机氯农药HCH和DDT残留垂直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28卷 4期。683-689。张宏亮,李世杰(责任作者),冯庆来,2008,云南星云湖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第四纪研究, 28卷 4期。746-753。舒卫先,李世杰(责任作者),2008,太湖流域典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7卷 4期。1409-1414。刘吉峰,李世杰(责任作者),丁裕国,2008,基于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技术的未来青海湖水位变化预估。水科学进展,19卷 2期。184-191。舒卫先,李世杰(责任作者),刘吉峰,2008,青海湖水量变化模拟及原因分析。干旱区地理,31卷 2期。229-236。申慧彦,李世杰(责任作者),2008,湖泊沉积物中DNA提取与PCR扩增。地球科学进展,23卷 4期。 433-438。申慧彦,李世杰(责任作者),于守兵,2008,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沉积物中碳酸盐与可溶盐环境记录的研究。 山地学报,26卷 2期。189-195。缪卫东,李世杰(责任作者),王润华,2008,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揭示地层和古地磁特征。中国地质, 35卷 3期。489-495。舒卫先,李世杰,姚书春,2008,太湖ZS孔沉积记录的近50年来营养盐沉积通量变化。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8卷 3期。 67-72。Yao SC,Li SJ,Zhang HC, 2008,210Pb and 137Cs dating of sediments from Zigetang Lake, Tibetan P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 2008 (2) 1-李世杰,2008, 我国主要湖泊八成受到污染。中国经济报告,3期。 60-69。李世杰,2008,青海湖还有没有明天。新探索,第12期。44-51。2007年:Shijie Li,PGell, and SFritz, 2007, Salinity,Climate Change and S PAGES NShijie Li, 2007, Late Quaternary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in northwest China: evidences from geological record of glacial and lake XVII INQUA CONGRESS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V167-168 S 239-Shijie Li, Wanchun Li, Weilan Xia, Bernd Wunnemann, 2007, Abrupt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 events during Holocene period derived from Zigetang Lake sediment, Tibatan P XVII INQUA CONGRESS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V167-168 S Yanhong Wu, Liping Zhou, Andreas Lucke, Bernd Wunnemann, Sumin Wang, Shijie Li, 2007, Reservoir ag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A case study in Co Ngoin and Zige TXVII INQUA CONGRESS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V167-168 S 455-Wu Yanhong, Andreas Lucke, Bernd Wunnemann, Li Shijie & Wang Sumin, 2007,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eteau inferred by lacustrine sediment geochemical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V50,N10, 1548-CHENG Xiaoying, LI Shijie, SHEN Qing, XUE Jing,2007,Response of Cultural Lake Eutrophication to Hemp-retting in Quidenham Mere of England in Post-M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7 17(1) 069–吴艳宏,Andreas Lucke, Bernd Wunnemann, 李世杰,王苏民,2007,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记录。中国科学 D 辑,37卷9期,1185-1191。申慧彦,李世杰,舒卫先,2007,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7卷3期,37-42。申慧彦,李世杰(通讯作者),于守兵,姚书春,2007, 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环境记录的研究。第四纪研究,27卷4期,613-619。Jinglu Wu, Gerhard H Schleser, Andreas Lucke and Shijie Li, 2007, A stable istope record from freshwater lake shells of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 during the past two Boreas, 36(2007), Taylor &F 38-刘吉峰,霍世青,李世杰,杜宇,2007, SWAT模型在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径流变化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第2期,159-李世杰,2007,中国湖泊的变迁。森林与人类,第 7 期,1-28。2006年:Ulrike Herzschuha, Katja Winter, Bernd Wunnemann, Shijie Li,2006,A general cooling trend o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throughout the Holocene recorded by the Lake Zigetang pollen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154–155 (2006), 113–Wu Yanhong(吴艳宏),LI Shijie(李世杰),and XIA Weilan(夏威岚), 2006, Weathering and climate change since 1 8 20 AD in Hoh Xil,Qinghai-Xizang Plateau,China,Evidence from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lake sediments of Gulug Co L CHINESE J0URNAL 0F GE0CHEMISTRY, Vo1.25 No. 56-Cheng Xiaoying, Li Shijie, 2006, An analysis on the evolvement process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ical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51, N13, 1603- (责任作者)成小英, 李世杰,2006,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分析。 科学通报 ,51卷 7期,848-855。(责任作者)李世杰, 窦鸿身, 舒金华, 范云崎, 刘吉峰, 2006, 我国湖泊水环境问题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探讨。中国水利,2006(13),14-17。李世杰,2006, 应重视湖泊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 5 期,399-405。刘吉峰,李世杰,丁裕国,姚书春,2006,近几十年我国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区方法探讨。山地学报,24卷3期, 291—297页于守兵,李世杰,刘吉峰,2006,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研究及其进展。山地学报,24卷4期,480~488页。刘吉峰,李世杰,秦宁生,于守兵,2006,青海湖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干旱区地理,29卷3期,321-326页。胡东生,张华京,徐冰,张国伟,李世杰,彭渤,王伟铭,陈诗越,徐士进,田新洪,2006,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的地球卫星遥感监测及地球动力学分析。 中国工程科学,第8卷第5期,33-44页。成小英,李世杰,濮培民,2006,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 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工程试验。 湖泊科学,18卷3期:218—224页。CHENG XiaoYing, LI ShiJie,2006,Quantitative Rec0nstructi0n for Lake Environmental Changes Using the Diatom-pH Transfer FJournal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Vo1.23 No.3,357-363。姚书春,李世杰,刘吉峰,薛滨,夏威岚,2006,太湖THS孔现代沉积物137Cs和210Pb的分布及计年。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26卷第2期,79-83页。刘吉峰,李世杰,姚树春, 2006,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16卷,第 1 期,233-237页。李世杰,2006,冰川与冰缘地貌。 见:高抒,张捷 主编,现代地貌学 (第七章)。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北京。 171-285页。李世杰,郑本兴,2006,羌塘高原与冈底斯山系第四纪冰川。见:施雅风主编,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第九章)。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石家庄。282-308页。

1, Yue-Jun Zhang, Zhao Liu, Huan Zhang, Tai-De T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C Natural Hazards (in press), (SCI)2, Yue-Jun Z Speculative trading and WTI crude oil futures price movement: an empirical Applied Energy, 2013, 107: 394- (SCI&SSCI)3, Yue-Jun Zhang, Ya-Bin D Decomposing the changes of energy-relate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PDA Natural Hazards, 2013, 69(1): 1109- (SCI)4, Tian-Jian Yang, Yue-Jun Zhang, Jin Huang, Ruo-Hong P Estimating th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telecom operators in C Energy Policy, 2013, 61: 448- (SCI&SSCI)(通讯作者)5, Yue-Jun Zhang, Zi-Yi W Investigating the price discovery and risk transfer functions in the crude oil and gasoline futures markets: some empirical Applied Energy, 2013, 104: 220- (SCI&SSCI)6, Yue-Jun Zhang, Hao-Ran C The impact of acid rain on China's socio-economic Natural Hazards, 2012, 64(2): 1671- (SCI)7, Yue-Jun Z Interpreting the dynamic nexus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R Energy Policy, 2011, 39(5): 2265- (SCI&SSCI)8, Yue-Jun Z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arbon emiss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C Energy Policy, 2011, 39(4): 2197- (SCI&SSCI)9, Yue-Jun Zhang, Yi-Ming W The dynamic influence of advanced stock market risk on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return: an empirical Quantitative Finance, 2011, 11(7): 967- (SCI&SSCI)10, Yue-Jun Zhang, Yi-Ming W The crude oil market and the gold market: evidence for cointegration, causality and price Resources Policy, 2010, 35(3): 168- (SSCI)11, Yue-Jun Zhang, Yi-Ming W An overview of currentresearch on EU ETS: evidence from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economic Applied Energy, 2010,87(6): 1804-(SCI)12, Yue-Jun Zhang, Ying Fan, Hsien-Tang Tsai, Yi-Ming W Spillover effect of US dollar exchange rate on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8, 30(6): 973-(SSCI & EI)13, Ying Fan, Yue-Jun Zhang, Hsien-Tang Tsai, Yi-Ming W Estimating ‘Value at Risk’ of crude oil price and its spillover effect using GED Energy Economics, 2008, 30(6): 3156-(SSCI & EI)14, Yue-Jun Zhang, Jing-Li Fan, Hao-Ran C Impact of China’s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 empirical Energy Procedia, 2011, 5: 1927- (EI)15, Zhi-Fu Mi, Yue-Jun Z Estimating the 'Value at Risk' of EUA futures prices based on the Extreme Value 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 2011, 35(2/3/4): 145- (EI)(通讯作者)16, Yue-Jun Zhang, Hao-Ran C How can China properly allocate its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reduction target by 2020 among Energy Sources, Part B: Economics, Planning, and P (Accepted) (SCI)17, 张跃军, 魏一鸣 国际碳期货价格的均值回归研究:基于EU ETS的实证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31(2): 214- (EI)18, 张跃军, 魏一鸣 化石能源市场对国际碳市场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 管理评论, 2010, 21(6): 34-19, 张跃军, 王婧, 王姿懿, 张璐, 王小越 2013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1): 1-20, 张跃军, 周彬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北京市能源需求预测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3): 8-21, 张跃军, 王兆华 我国未来能源投资需求预测及特点分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1, 41(6): 83-22, 于晓勇, 张跃军, 杨瑞广, 尚赞娣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中国的煤炭投资需求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1(4): 489- (EI)23, 张跃军, 赵伟东, 王婧, 王姿懿, 刘萍 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中国能源, 2012, 34(2): 24-24, 张跃军, 赵伟东, 常昊然 两种基准国际原油价格的反常价差及对我国影响分析 中国能源, 2011, 33(5): 10-25, 张跃军, 赵伟东, 常昊然 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中国能源, 2011, 33(2): 17-26, 张跃军, 王琼 国内外碳交易所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能源, 2010, 32(10): 15-27, 樊静丽, 廖华, 梁巧梅, 张跃军 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特征研究中国能源, 2010, 32(8): 33-28, 张跃军, 魏一鸣 我国未来能源投资的效益与风险研究中国能源, 2010, 32(5): 29-29, 范英, 王恺, 张跃军, 廖华 2009年国际原油市场分析与价格预测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 24(1): 42-30, 陈徐梅, 张愉, 张跃军 低碳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 中国能源, 2008, 30(7): 21-31, 张跃军, 魏一鸣, 范英 基于GED-GARCH模型的中国原油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 26 (3): 398- (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32, 颜志军, 张跃军 基于聚类分析的决策表约简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6(3): 256-(EI)33, 颜志军, 张跃军 基于遗传算法的流程挖掘方法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 43(6): 77-

中国工程院杂志

这里的约稿很多,类型也多,粉红和蓝色都是比较有信誉的,如果编辑比较负责,友爱的,下面一定有回复的,你按照自己文章的类型风格参照约稿去投吧。网址打不上,你自己搜索吧,哎。百度里搜索,天使领域,第一个论坛,浮云殿版块。注册下就能看见,是一个写手编辑聚集的私人向交流论坛,网络小说类杂志约稿,这里的信息最及时了,分类也清楚。而且最重要的,不会稿。 稿费在标题上,兰色都是有信誉的。一个帖子就是一个约稿,宣传贴是编辑常驻浮云可以及时回答大家问题的,每个帖子的回贴反馈就会告诉你这家杂志大家探路的成果。如果你真的喜欢写作,相信一定有耐心在浮云翻看约稿,而且里面有些写手是经常出现在各个杂志目录上的。可以和他们多交流。投稿说实话,实力一方面,运气一方面,人际也是重要一方面。

因为就没有这个期刊。以下是中国记者网查询期刊的结果。

物理方面的你就找《物理通报》杂志,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

a

中国工程院学报

《爆炸与冲击》是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办刊宗旨为:报道爆炸力学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学术前沿进展及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创造本学科领域青年人才良好的成长环境,推进爆炸理论和应用、抗爆与爆炸安全技术的发展。二、征稿内容:爆炸、爆轰、燃烧、冲击波、冲击动力学、高速碰撞、动高压技术、激光与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动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爆炸驱动与爆炸加工、工程爆破、抗爆结构与设计、爆炸力学计算方法和实验测试技术、爆炸器材、爆炸安全技术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以及科技动态等。 《高压物理学报》创刊于1987年9月,是中国高压物理领域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它是由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物理学会协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承办的一份学术季刊。《高压物理学报》办刊宗旨是反映并刊登高压物理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科研及技术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发现与培养中国从事高压物理专业研究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推进中国高温高压物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发展。读者对象为从事高压物理专业以及相邻专业(如爆炸力学、地球物理、天物理、材料科学等)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等。《高压物理学报》主要刊登高压物理学科专家学者的最新科技成果,其内容主要有:动态及静态高压技术,人工合成新材料,高温高压下材料的力学、光、电、磁等特性,高温高压下物质的相变及微观结构研究,动态及静态高压研究中的测试技术,以及高温高压物态方程等。从1989年起,《高压物理学报》一直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选用的中文科技期刊之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把《高压物理学报》作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之一。《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中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共633种。《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把本刊作为引用的核心期刊。1996年,本刊首批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含能材料》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1993年创刊,199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董海山研究员历任本刊主编、名誉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为本刊题写了刊名。著名科学家王淦昌、朱光亚等为本刊题了词。本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所长黄辉研究员。《含能材料》旨在及时报道国内外火炸药、推进剂、烟火剂、火工药剂、武器弹药设计、实验及相关材料的研制、工艺技术、性能测试、爆炸技术及其应用、含能材料的库存可靠性、工业废水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促进含能材料学科领域的科技进步。时下,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EI》、《CA》、《CS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兵工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 《信息与电子工程》(双月刊)《信息与电子工程》是2003年创刊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子类学术期刊,主要围绕信息化新军事变革中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及时传播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重点报道内容:信息工程技术、无线电测控通信技术、雷达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天线技术、微波毫米波技术、高功率微波技术、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微电子与微机电技术、引信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技术、核电子学、高压电子学、高能电子学和计算机工程应用等。它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升华实践经验,发展相关理论,展示创新成果的交流平台,为高等院校的学者、教授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发表优秀论文的自由空间。本刊面向国内外所有专家、学者征稿,主要刊登学术及科研论文,并接收优秀的综述性论文。本刊已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网)、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网以及《电子科技文摘》、《书生》等的统计源期刊并被全文收录。本刊双月25日出版,版面为A4,每期内容约8万字,每期定价00 元,全年72 元。

中国科学院院刊是cssci刊吗

cssci、A类、B类、C类、核心期刊的区别如下:一、创刊单位不同。1、cssci 是南大核心,南京大学评选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每两年评一次。中文全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2、核心期刊,通常是指北大核心,也就是平常说的中文核心,北京大学评选的,4年一次。3、每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自己单位科研领先的专业相近的刊物,通常划归为A类,次之B类,再次之C类。二、认可度和数量不一样。1、CSSCI是南大版核心,是在各高校认可度最高的一个核心目录。2、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3、一般A类是最顶级的期刊,数量很少,比CSSCI目录中的还要少。B类次之。三、有没有被收录进CSSCI核心目录是A、B、C期刊的分类标准之一。A类、B类、C类这些刊物,多数都是从cssci 和中文核心期刊里面选择出来。1、A类一级:被SSCI、A&HCI收录的期刊。SSCI、A&HCI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术界通常会把SSCI、A&HCI论文放在最前边。2、A类二级:CSSCI期刊。CSSCI期刊的学术水平在国内教育界被认可和推崇,是统计“211工程”建设成效、申报各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的重要数据,部分CSSCI期刊是高校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顶尖期刊。3、A类三级:属二级学科的全国权威性专业期刊。比B类水平高的重要期刊,可以作为高校科研能力比较、博士论文、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申报、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通常都是某专业内的重要期刊。4、B类:其他被CSSCI收录的期刊,以及ISSHP收录的论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的论文都算是B类。5、C类:没有被CSSCI收录但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在学科内有重要影响,多为青年高校教师论文发表的期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心期刊百度百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cssci集刊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来源期刊经常更新,需要到南京大学网站查询都包含哪些期刊。如果你需要在CSSCI上发表文章,要注意发表的时间段内,该期刊被CSSCI所收录,否则无效——即不会被索引。

简单通俗的回答国内核心期刊就分为:北核、南核(CSSCI),科技核(CSCD)、武大核、其他核心等等核心期刊按照地域分为  国内核心  和国际核心

CSSCI是南大版核心,是在各高校认可度最高的一个核心目录。A类、B类、C类是不同高校自己对期刊的分类,一般A类是最顶级的期刊,数量很少,比CSSCI目录中的还要少。核心期刊就是笼统的说法,如果不说哪个版本的核心期刊,则不能确定核心期刊的范围。

  • 索引序列
  • 中国工程院院刊是sci吗
  • 中国科学院院刊是sci
  • 中国工程院杂志
  • 中国工程院学报
  • 中国科学院院刊是cssci刊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