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0免费版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0免费版

发布时间: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0免费版

“两会”学习总结“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一年一度的“两会”在阳光明媚的三月如期举行,这次全国“两会”是在党的十七大之后召开的特别重要的会议,是换届的大阿会,也是在我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并将首次举办奥运会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特别重要的会议。今年的“两会” 恰逢“十二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得到怎样解决,新五年的“民生蓝图”又将如何就此展开,给“两会”注入了更深内涵,寄予了更多期待。民生问题是最大焦点。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已经从GDP、财政收入转到普通个体如何得到更多实惠,如何实实在在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来。面对这样的诉求,执政者兑现“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将是未来更多、更大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的开端。“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两会”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和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两会”的召开和运作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因为“两会”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此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论是总结去年工作,还是布置今年以及“十一五”时期任务,都全面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政府的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中,我们看到此次“两会”体现了两个着力点: 着力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着力解决触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扩大消费需求、解决群众看病难和上学难问题既触及群众切身利益,也是关系经济社会全局发展的大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详细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既有思路、观点,又有政策、措施来加以保证落实,体现了执政为民、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  每年的提案议案都是每次“两会”的一大重要内容,今年提案议案内容大至国防外交、经济教育,小至房贷婚姻、储蓄养老,无所不包,再次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由人民代表提出的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提案,大部分都在“两会”上通过,并得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很多搁置已久的问题也因此得到解决,因为党一直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一直代表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放向,一直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下,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发展过程中因利益诉求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了民生问题,社会矛盾很大程度上也就迎刃而解。要把民生问题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就是要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下功夫。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绩。惠民生方能顺民心,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从根本和长远来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两会”只有不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才能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久动力,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关于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关于"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然后提出了很多很明确、很具体且数字化的发展目标。譬如: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报告》中提出的这些指标,看来很有底气,而这个底气应该不是盲目乐观,是建立在对国际国内的大局审慎地审时度势,然后再对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之上的,因此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关于2011年的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无论是总结过去一年还是布局新的一年,无论是回顾“十一五”还是谋划“十二五”,在“两会”议题中,“民生”二字的分量越来越重。“期待物价不再涨”,“期待住房有保障”,“期待就业更充分”,“期待上学不再难”,“期待分配更合理”。当前,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但是,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行动中,从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努力中,人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在灾难中挺立起不屈的中国,在危机中挺立起强大的中国,在辉煌中挺立起清醒的中国,党和政府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世界的赞叹,更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促进着人们对“两会”的持续关注,更汇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认真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精神,不断把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加新本领,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准确的观念投身到高校改革浪潮中去。

形势与政策1000字论文20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标准不断提高。20世纪末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党的十九大,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时间没有变,但现代化的标准提高了。首先是把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第一个阶段目标提前到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第二个阶段目标则从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从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而且现代化的内容更加全面,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又加上美丽这一要求。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于引领地位。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聚焦于这一目标,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新中国70年何等辉煌!综观世界,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高速增长奇迹。从1952年至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20亿元增至30516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970倍,年均增长11%;国内生产总值从679亿元增至90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174倍,年均增长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9元增至64644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70倍。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亿万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书写“中国故事”、创造“中国奇迹”,构筑起通向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坚实路基,描绘了一个文明古国再创辉煌的壮美画卷。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中国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过去40年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殷实宽裕的生活,这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全面小康即将如期实现,百年梦想即将成为现实,这都是辛辛苦苦干出来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唯有奋斗,别无他途。中国的发展,靠的是实干精神、担当精神和探索精神。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全面小康也是干出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就越重要。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从淮海战役的小推车,到涌动神州的改革春潮,再到“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实现全面小康,尤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真抓实干、精益求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在发展中国家的起点上,通过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走出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站上历史新起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我们同样追求利益,但与其他国家不同,我们坚持的是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永远不干涉他国内政。可惜,霸权从不会在意这些,他在意的只有金钱和拳头。这或许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坚持道义的人,要么无人在意,要么万人欺凌。或许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懂,曾经作为弱国的无奈。我们关心叙利亚、关系非洲,更像是关心100年前的我们。其实,霸权的国家是懦弱的。在大马士革上空狂轰滥炸的美国,远比叙利亚这片被战火烧焦的土地脆弱;在联合国大会上一脸不屑提前离场的英法代表,远不如孤独的贾法里勇敢;一句话就可以号令数万核武器的美国总统,远比那些在防空洞中抱着孩子颤抖的母亲弱小。 愿以后的世界,外交只关乎道义,不在乎强弱。

中国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根本原知道,碧绿,这样才能形成,肯定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论文1000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件对于每个国家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大学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件对于每个国家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

  • 索引序列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0免费版
  • 形势与政策1000字论文2020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论文1000字
  •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大学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