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美国杂志的创始人

美国杂志的创始人

发布时间:

美国杂志的创始人

ouTube联合创始人陈士骏以下是他的简介:Steve Shih Chen 陈士俊,生于1978年8月,中华台北市,是大众视频网站YouTube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陈从小在台北生活,八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在John Hersey读完高中,然后在Illinois Math and Science Academy和University of Illinois完成大学学业。陈是PayPal的早期雇员,在那里工作期间他认识了Chad Hurley和Jawed Karim。在2005年,这3位共同创立了YouTube。陈也是Facebook的早期雇员,然而他工作了7个月即离开并去创建了YouTube。在2006年6月,陈被Business 0评为The 50 people who matter now之一。2006年10月26日,陈和Hurley将YouTube以65亿美金卖给了Google。陈收到了625,366 Google股份和一份附件的68,721销售股份。按2007年10月30日计,他所拥有的Google股份升级为350,000,000$。

亨利·鲁斯创办于1930年,刊登经济问题研究的文章。C

Steve Shih Chen 陈士俊,生于1978年8月,中华台北市,是大众视频网站YouTube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

美国十大杂志创始人

第一名:《Playboy》创刊50周年的老牌男性杂志《Playboy》的封面清一色丰乳肥臀的性感女郎。最早的一张封面是创始人赫夫纳仅花了500美元买到的一张玛丽莲·梦露的性感照片,这张照片成就了一本最知名的男性杂志。 第二名:《Men’s Health》男士健康全球发行量达353万册的著名男性时尚类杂志,引导包括时尚、健身、享乐在内的男人休闲娱乐生活方式。 2003 年中国最知名的时尚杂志社与美国Men’s Health签订版权合作协议,共同出版《时尚健康·男士》。该杂志封面以对比强烈的黑白上身半裸男子出现,诉求非常鲜明,提出创办全国第一本全面关爱男性的身体杂志,三点态度非常直接:“关爱男人、全面减压、享受欲望”。 第三名:《FHM》男人帮2001年4月号香港版《FHM》(男人帮)封面,刚刚走出《卧虎藏龙》剧组的章子怡惊艳变身,以及其性感撩人的姿态出现在男性杂志封面上。该期杂志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第四名:《Maxim》格言 比较温和的男性杂志,以更多的消遣内容为主。强调“啤酒与宝贝”的享乐原则,能够让男人揣回家边喝啤酒边看,即使被太太和女友看到,也没太大关系 2002年9月,小甜甜Britney Spears为俄罗斯版《Maxim》拍摄了一组性感封面,也成为其急于找出的长大证据之一。 第五名:《GQ》潇洒 著名的男性时尚杂志,封面多为男性明星或性感女明星。 2002年5月《GQ》英国版,万人迷贝克汉姆挑战自身最大性感限度,近乎全裸登上杂志封面,表现自然得连摄影师都要傻眼。第六名:《Men’s Uno》男人志 亚洲男性时尚类杂志。封面为清一色俊美男性照片。 第七名:《Esquire》君子 该杂志针对《GQ》杂志提出“决不在封面上表现比基尼女郎”的口号,并提出要专门为男人而不是男孩子提供一些可以阅读的东西。 第八名:《Penthouse》阁楼国际知名的成人裸体杂志。韩国著名变性女明星裸身登上韩国版《阁楼》封面。第九名:《Details》细节德国杂志,偏向设计细节、男性智慧的杂志。整体设计大气、干净,充分彰显杂志的个性魅力。第十名《Dazed》 英国著名杂志,封面多以另类、并不漂亮的女性影像出现。与FHM对现代生活现场感的要求具有一脉相承的诉求。

报纸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历史最长,影响最广的大众传媒。美国的新闻业是发展较早的,也是发展比较好的,在业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全世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纽约时报》有时简称为“时报”(The Times)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由于风格古典严肃,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它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是亨利·贾维斯·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在新闻报道方面《纽约时报》将自己看做是一份“报纸记录”,这个政策的结果是除纽约当地的新闻外,《纽约时报》很少首先报道一个事件。而假如它真的首先报道一个事件的话,那么这个报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它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在美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内都提供一份《纽约时报》索引,其内涵是《纽约时报》对时事的报道文章。 《纽约时报》享有可靠的新闻来源的声誉。它的社论一般被认为是比较开通的。不过实际上它的社论是由许多不同的作者撰写的,而他们的观点则从左到右各不相同。在1851年9月18日它的首刊中该报写到: “今天我们发行纽约每日时报的首刊,我们打算在今后无限期内每天早晨(周日除外)发行一刊。”1957年,该报也在周日发行。周日版是《纽约时报》每周篇幅最大的一版,除新闻报道外其中还包括许多专栏如食品、旅游、艺术和其它文化专题。

美国《福布斯》杂志是由苏格兰人B·C·福布于1917年创办的;B·C·福布斯,苏格兰人,《福布斯》杂志的创始人,37岁独立创办了美国第一本纯粹报道商业新闻的杂志。《福布斯》(Forbes)是美国一本福布斯公司商业杂志。该杂志每两周发行一次,以金融、工业、投资和营销等主题的原创文章著称。福布斯还报道技术、通信、科学和法律等领域的内容。福布斯杂志总部设于纽约市,该杂志因其提供的列表和排名而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国人列表(福布斯400)和世界顶级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福布斯杂志的座右铭是“资本家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

影响美国的十大媒体  1851年9月18日,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在一个没有窗户的阁楼上,点着蜡烛印出了4个版的《纽约时报》创刊号。该报在首刊中写道:“今天我们发行纽约每日时报的首刊,我们打算在今后无限期内每天早晨(周日除外)发行一刊。”  办报人的心态决定了《纽约时报》生命的长久。  NO1:《外交》杂志(Foreign Affairs)——“在离你最近的报摊上洞察世界”  今年是该杂志创刊83周年。《外交》杂志是美国重大对外和国际事务的权威观点发源地。杂志由独立研究机构——“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编辑出版,为双月刊。该杂志宁可刊登对一些观点的争执,也从不刊登任何已取得公众广泛认同的观点。  从1947年乔治·凯南向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提议的《遏制法案》,到 1967年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分析,在《外交》创办至今的历史上,它曾多次为美国的对外事务政策定下基调。  《外交》杂志还是美国很多大学专业的必读刊物。该杂志在新世纪内也延续了它的传统,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到全球化、艾滋病和气候变化,都是《外交》关注的内容。最近的由该杂志内容结集出版的畅销书有斐里德·扎卡里亚的《自由的未来》、肯尼思·鲍勒克的《危险的风暴》、斯蒂芬·弗林的《易受攻击的美国》。  2005年第一期,该杂志将推出对布什第二个任期内将面对的挑战的特别调查,该选题共邀请了6位知名作者分别撰写了重大政策、伊拉克问题、中东问题、亚洲问题、国际经济的相关文章。  在这个美国影响力巨大的世界,当美国的选择更具有影响力的时候,《外交》杂志具有比以往更加强大的力量。在主编詹姆士·F·霍格的领导下,即使面临杂志报摊销售普遍不景气的情况,该杂志在过去十年的报摊销售量仍上升了80%。杂志的总有效发行量近14万份。  该杂志的发行口号是:在离你最近的报摊上找到世界大事。在该杂志的网页上有专门的报摊搜索引擎,输入居住区的邮政编码,即可找到居住区内售卖《外交》杂志的报摊位置。  《外交》杂志网站:  淡蓝色封面,简约设计的《外交》  NO2:《国会(报道)周刊》(CQ Weekly: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从A—Z,国会信息无遗漏”  《CQ》的两个字母会根据每期封面图片的需要变换字号。这在国内杂志中并不多见。  1945年,纳尔逊·伯恩特与夫人亨瑞艾塔共同创办了《国会(报道)周刊》(简称CQ)。纳尔逊·伯恩特出生于一个新闻世家,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圣彼得斯堡时报》并把该报办成美国最优秀的地方报纸之一。后来,伯恩特想要创办一个报道国会新闻的私有出版物,《CQ》诞生了。夫妇俩打算把《CQ》办成一份介于国会和地方报纸之间的出版物,以帮助人们理解政府行为。  “联合政府永远不会建立一个恰当的机构去检视自身。所以这需要私人企业去做这件事。”伯恩特在1965年这样说。  开始,杂志“名不副实”——每年发行4期。后来,伯恩特发现这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于是杂志发行得更加频繁,现今已升级为周刊。  杂志刊登国会日常的计划和新闻,对每周国会事务进行分析。编辑部已经积累了50年的“精确、综合和无党派成见”的报道声誉。该杂志的网站对国会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为正式订户提供自定义信息查询。  “从A—Z,国会信息无遗漏”是该刊的发行口号。  该杂志拥有超过100名专门报道国会信息的记者、编辑。95%的国会成员、商业领袖、高校、媒体、非赢利组织、政府管理层构成了杂志的主要订户。  伯恩特还创办了一家全美著名的培训新闻从业者的学校,该校以创办者纳尔逊·伯恩特命名。与之相适应,杂志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提高政府报道的质量,帮助官员和公民更好地理解和改善民主政治。  《国会(报道)周刊》网站:,伯恩特新闻学校网站:   NO3:《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所登新闻,皆宜刊登”  2001年9月12日的《纽约时报》。头版头条用的是特大字号:“美国遭受攻击。”这是《纽约时报》历史上第三次使用特大字号。第一次是人类登上月球,第二次是尼克松辞职。  该报有时被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或被简称为“时报”(The Times)。《纽约时报》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  1851年,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在一个没有窗户的阁楼上,点着蜡烛印出了4块版的《纽约时报》创刊号。  如今《纽约时报》已经成为北美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之一,并成为全美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年收入达30多亿美元。在《财富》杂志的“最值得羡慕的美国公司”排行榜上,《纽约时报》名列出版业首位。  《纽约时报》的版本分平日版和周日版两种,读者可以分开订阅。 2003年3月,《纽约时报》周日版的日平均发行量为68万份,平日版的日平均发行量为8万份。  《纽约时报》分为纽约地区版和美国国内版两种版本,还出版《时报文传》,内容是各版新闻的摘要,一共是8页,用文传发送。《时报文传》在全球各地拥有大约10万多读者,即便是在北京,只要订阅文传,也可以读到当天缩写本的《纽约时报》。另外,《纽约时报》还出版简写本和大字本两个版本:简写本为双周刊,专供中小学生阅读;大字本为周刊,主要读者是老年人。《纽约时报》是一家媒体“辛迪加”,它向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新闻机构供稿。  在新闻报道方面《纽约时报》将自己看作是一份“报纸记录”,除纽约当地的新闻外,《纽约时报》很少率先报道一个事件。而假如它首先报道一个事件的话,那么这个报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它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  《纽约时报》网站:  NO4:《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让报道比颜色更出彩”  改版后除了图片和一些分栏的底纹为彩色,版面风格依旧  《华尔街日报》延续了近60年的黑白版面。美国人常说,他们有几样东西50年来不曾改变,那就是绿色的美元、“莫顿牌”食盐的包装以及《华尔街日报》的头版  1882年,两位记者查尔斯·道和爱德华·琼创办了道·琼斯公司,他们编印了一份名叫《客户晚函》(Customer's Afternoon Letter)的金融布告向外发售。由于信息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及时更可靠,该印刷品很受欢迎,订户迅速增多。1889年,两人将《客户晚函》扩容,注册出版《华尔街日报》。出版该报的同时,他们编制了12类主要股票的指数,用以表现股票市场的变化。这些指数后来扩大到20种,到上世纪90 年代后期进一步发展至30种。它们被习惯称为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迄今仍是世界股票市场的重要指标。  1976年,该报在全美率先采用卫星传版技术,将在纽约排好的版面通过卫星送往全国各地18个分印点。1980年,该报的发行量首次超过纽约《每日新闻》(Daily News),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83年首次突破200万的发行量,此发行量保持至今。美国版《华尔街日报》的读者平均年龄在55岁,多为中产阶级以上人士。  《华尔街日报》共有美国、欧洲、亚洲3个不同版本,亚洲版的总部设在香港、欧洲版的设在布鲁塞尔、美国版的设在纽约,每个版块都有独立的编辑班子和记者队伍,也仅仅分别在各自特定的区域市场上发行。  该报一般每日出3叠。A板块通常18页左右,主要是新闻和综合内容,除了财经要闻、国内国际新闻外,还有政策、来信、艺术、休闲等内容;B板块是市场板块,通常16页,包括市场要闻、重要兼并或交易、合作经营、行业日志、外汇交易、经济简讯等内容;C板块即金钱与投资,通常18页,包含金融市场日记、道.琼斯等各类股票指数、股市数据库、股票行情、基金行情、债券行情、期货行情、货币利率、世界各国股市动态等。  《华尔街日报》延续了近60年的版面风格:黑白印刷、除手工制作的人物头像外几乎没有图片。该报甚至不设自己的摄影记者。2002年4月 9日,报纸终于改为彩版,加入了一些图片,但简约的风格仍未改变。  《华尔街日报》的电子版是美国唯一向读者收阅读费的报纸网站,现有订户近60万个。该网站连同其它一些网上收费项目,年收入超过3 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网站:  NO5:《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在文章中提出的任何争论和主张必须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  The Economist字体和鲜红的底色,秉承了刊物创始人James Wilson一贯倡导的朴实无华的作风  1843年创刊于英国。是一份包含新闻、政治经济观点和深度分析的周刊。该杂志所有的文章都不署名,皆由集体创作。  《经济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发行量仅有3700份,直到1970还未能突破10万大关。如今,杂志分别在7个国家印刷,其发行量已超过70万,其中有4/5的发行是在英国本土以外,单独在美国的发行量占总量的1/3。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始终恪守创始人James Wilson的办刊思想:“在文章中提出的任何争论和主张必须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  《经济学家》读者定位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与此相适应,文章始终保持了一种独特的格调:不拘一格、叙述朴实、用词准确和忠于事实。  《经济学家》网站:  NO6:《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提高全球的管理标准”  2004年最后一期《哈佛商业评论》,这也是该杂志的传统设计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创刊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80多年来,《哈佛商业评论》一直致力于创造和传播工商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帮助管理者们不断更新理念,领导变革。如今,《哈佛商业评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级管理论坛。  主编汤姆·斯图尔特(Tom Stewart)说:“《哈佛商业评论》是一份提供理念的杂志,以研究为主,读者群为企业界的从业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不是学术期刊, 也不是商业新闻刊物。”  在它创刊的前二十多年中,《哈佛商业评论》一直是一本学术刊物。上面刊登的大都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的一些学术文章。直到40年代末,哈佛商学院才决定把《哈佛商业评论》变成一本商业刊物。它的办刊宗旨同时转变为“提高全球的管理标准”。而刊物的供稿人也从单一的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变为了三类人群:所有商学院的学者、管理顾问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哈佛商业评论》的女主编韦特劳弗曾访问66岁的通用电气前行政总裁杰克·韦尔奇,当访问稿在最后编辑阶段时,她突然建议把稿件“撤回”。这是因为她“与韦尔奇的私人关系已变得密切”,撤下该稿是为了避免文章的不客观,也是为了维护该刊客观和中立的声誉。  《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对《哈佛商业评论》的评价是:“引领全球管理实践。” “《哈佛商业评论》独立承载了管理史上所有的争论”。  《哈佛商业评论》网站:  NO7:《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美国国会和白宫官员案头必备的报纸”  2004年圣诞当天的《华盛顿邮报》头版,头条为美军在伊拉克度过圣诞的报道。左下角报道为《快餐渗透入中国文化》  《华盛顿邮报》创刊于1877年,为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报纸,以调查性报道见长,其对水门事件的揭露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对五角大楼文件的报道促成了越战的结束。这两组著名报道使该报声名大振,成为全国瞩目的大型日报。《华盛顿邮报》是美国联邦政府动态报道的权威。  2004年,《华盛顿邮报》日平均发行量为709,500份。  《华盛顿邮报》网址:  NO8:《纽约时报·星期日刊》(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Edition)  《纽约时报》的版本分平日版和周日版两种,读者可以分开订阅。周日版的订数要高于平日版。2003年3月,《纽约时报》周日版的日平均发行量为68万份,平日版的日平均发行量为8万份。  通常周日版有一两公斤重,夹有旅游、汽车、就业等各类周刊、专版和广告。近年来《纽约时报》还出现了杂志化的倾向,新开了不少周刊,比如“在家吃/出去吃”、“房与屋”等。  1987年9月13日的周日版共1672版,重达15公斤,为《纽约时报》历史之最。由于报社75%的收入来自广告,那一天的广告收入也达到了创纪录的1700万美元。  NO9:《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该杂志的封面便是目录,设计可谓简单朴素至极。  创刊于1812年,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每年发行 52期,每周四出版,年页码数为3400页。杂志隶属于马萨诸塞州医学会。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文章多为指导临床实践。  杂志有非常严格的审稿程序,稿件的处理流程通常需10—12周。来稿的刊用率约为7%。  177个国家超过50万名的医师、学生、研究人士、以及其他医学专家构成了该杂志的读者群体。在美发行量为20万册,其中约有29万名在校生订户。69%的订户年龄在50岁以下。  美国科技信息所(ISI)2004年发布了2003年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数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在主要医学期刊中保持首位,影响因子高通常表明该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对以后的观点影响大。  因此,该杂志也吸引了在数量上居全美第一的医师招聘广告,200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杂志每年刊登医师招聘广告4万多条。分类广告按照刊登次数的多少给予价格优惠,如果想让字体加粗以变得更醒目,则需要额外付费。如果按现有标准平均每字5美元计算,光杂志的分类广告收入就是相当可观的。  该杂志要求,为保证内容的精确性,所有的广告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供内容。招聘广告的内容不得有对性别、年龄、种族、地域、婚姻状况、生理缺陷的歧视性条款。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址:  NO10:《科学杂志》(Science Magazine):“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2003年12月5日出版的一期《科学杂志》,封面为果蝇的蛋白质排列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科学杂志》网址:

美国大时代杂志创始人

1924年9月8日号 应该是吴佩孚

1924年9月8日号 吴佩孚 直系军阀

1923年3月3日由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每周出版一次,又名:时代周刊

美国广告之父和杂志的创始人是

是的,他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美国广告兴起于十八世纪初,而当时近代广告的发展仍然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近代广告的繁荣才开始由英国逐渐转移到美国。美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报纸广告的兴起;第二阶段是广告公司的诞生;第三阶段是广播广告的繁荣;第四阶段是电视广告的时代,以五十年代电视的逐渐普及为标志;第五阶段是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的采用和电脑网络的普及,广告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关键词:美国广告产业广告广告业广告公司媒体产品消费 尽管广告无处不在,但用准确的术语来定义广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广告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劝说的艺术”,威廉·伯恩巴克如是说。而当我们提及广告产业的发展历程,不得不从美国广告业说起。 美国的广告业是全球最发达、最典型的,这除了和美国的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外,同美国的消费文化发展历程也密切相关。因此,要探讨、透视美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历程,必须考虑到当时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美国广告兴起于十八世纪初,而当时广告的发展仍然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近代广告的繁荣才开始由英国逐渐转移到美国。美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报纸广告的兴起;第二阶段是广告公司的诞生;第三阶段是广播广告的繁荣;第四阶段是电视广告的时代,以五十年代电视的逐渐普及为标志;第五阶段是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的采用和电脑网络的普及,广告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一、早期的报纸广告 1704年,美国第一份报纸《波士顿新闻报》创刊,并在创刊号上发了一份广告,这是美国的第一份报纸广告。在18世纪殖民时期的美国,许多的美国殖民者拥有英国进口的消费产品,如瓷器,家具,乐器,但也担心对进口制成品形成依赖,所以当时最频繁的广告要数推销手头上的货物了。但在这个早期阶段的广告,只有干燥的描述,没有具有说服力的呼吁。1729年,美国广告之父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创刊号头版刊 登了一条肥皂广告。从此,美国广告开始运用新的模式,如头条,插图和简洁生动的广告词,以飨读者。 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报纸广告得到空前发展。据统计,到1840年全美已有报社1631家,几乎所有报纸的主要收入都来自广告。广告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成为左右报纸前途的重要因素。 二、广告公司的诞生 1841年,伏而尼·帕尔默在美国费城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公司,并自称是“报纸广告代理人”,从而宣告了广告代理业的诞生。开始只是为客户购买报纸广告版面,并从中抽取25%的酬金。由于这项工作有助于增加报纸的收入和提高报纸本身的效率,广告代理工作受到报业的欢迎。1865年,乔治·路维尔在波士顿成立了一个划时代的广告代理公司——“广告批发代理”,版面的销售员开始蜕变成版面掮客他和100家报社订了每周一栏目的合同,为期一年,然后再把它零卖给广告主,以赚取差价。 1875年,艾尔父子广告公司创立了与广告主“公开合同”的方案,从中充当广告主的代理人的角色,并为满足客户需求而提供广告,取得基于广告篇幅大小的固定佣金。在这种广告代理体制下,广告公司通过为广告主和广告媒体提供双重服务,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到1918年,已经出现了提供包括研究广告主的产品、分析广告主的市场、检查公司的销售方法、研究媒介、制定广告计划、测量广告果等全方位服务的广告公司。从此,广告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广告也起到了行销商品的先驱作用。 三、广播广告的繁荣 1922年,美国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WEA正式开展广播广告业务。自19世纪80年代起,肥皂、香烟、罐头食品等行业,已经通过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制使产品达到前所未闻的数量,生产者急需找到并说服买家对他们的产品进行消费,而此时广播广告的出现,及时地为这些产品提供了一个更新颖更广阔的宣传平台。 由于电子媒介的出现,30年代期间,在其它媒体沉闷的时候,广播广告成长迅速。品牌商品的广告也是在这一时期的商业环境应运而生,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到1928年,全美国通过无线电广播广告的费用已达1050万美元。 四、电视广告的时代 20世纪中叶,因为永不满足的消费者对各种产品无休止的需求,广告业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直到七十年代,消费和广告一直呈现着同步增长的态势。 电视和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是这期间的两项最重要的发展。电视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和广告的世界。早在1920年,美国就开始使用电视,1941年7月1日开始播放电视广告。由于电视的普及,观看电视逐渐代替了人们下班后打桥牌、看电影以及社交的习惯,电视广告费也用迅速上升。到了五十年代,美国又首创彩电,电视广告又获进展。六十年代后,由于录像机、彩电和较好的制作节目等原因,电视成为广告业的主要媒介。数据处理系统使信息管理更趋完善,它与研究服务结合在一起,改变了整个市场营销方法和广告媒体的操作。 五、新技术引领的广告新时代 广告是时代的晴雨表。八十年代后的广告随着商业环境、技术、社会文化的改变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新媒体来提供商业信息,如广播,电视,互联网,在80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方式,为广告打开了重要的市场,也对广告行业的调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媒体和观众的增加,美国广告行业的竞争和淘汰愈加激烈。到19世纪末,拥有品牌的企业、广告公司、媒体都逐渐合并成了几家大公司。大企业为数十种、甚至数百种品牌提供了共同的保护伞,广告公司也合并成专为那些巨大的联合企业提供更大规模服务的大广告公司,媒介越来越被少数几家大传播公司控制。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细分、信息的爆炸和传播沟通的困难,定位的观念以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八十年代后的市场细分,迫使公司在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广告制作等方面发生实质性改变,并对广告行业提出了广告史上从未有过的独特要求:通讯和创意。 六、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广告业 1999年,美国一家杂志为互联网做了一个广告。该广告是黑色背景下一堆燃烧的柴火,旁白文字写道:“互联网是人类发明火以来第二项最重大发明。”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已经对传播信息的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开始将这种影响渗透到了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乃至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果说广告就是找对人,说对话,那么互联网就必将为广告如何“找对人”提供巨大的契机和挑战。 在美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广告一直随着业务需求,媒体技术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正是这种因时而变的特点,让美国广告业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古时的广告纯粹只是靠口碑。口碑以外的首则广告,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于庞贝城遗址内发掘到的广告。 当15世纪至16世纪出版业开始发展,成为了广告真正开始成长的时刻。到了17世纪,英国的报纸已经开始有广告出现。随后的一个世纪,广告发展得十分蓬勃。19世纪当世界经济开始急速扩张,对广告的需求亦以同步增长。1843年,美国费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广告代理公司,由Volney Palmer创办。早期的广告代理只不过是报章的广告分销商。但到了20世纪,广告代理开始为广告的内容负责。扩展资料:二十世纪早期哈尔滨的俄式广告柱中国不是现代广告的发源地,但有广告性质的宣传方式很早就出现了。《诗经》的《周颂·有瞽》一章里已有“萧管备举”的诗句,据汉代郑玄注说:“萧,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吹也。”唐代孔颖达也疏解说:“其时卖饧之人,吹萧以自表也。”可见西周时,卖糖食的小贩就已经懂得以吹萧管之声招徕生意。而春秋末期孔子的周游列国也可以说就是一种个人广告的形式。除了口头广告,中国古代最常出现的是悬挂式广告。北宋时期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写了北宋东京繁华的街市景象,里面的悬挂式广告随处可见。在当时的广告,主要是商品为了突显其品质而制作,以产品及品牌宣传为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争夺消费者和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告手段日益科学化现代化,运用广告来开拓市场,争取消费者,成为企业开发市场、扩大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由于广告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广告活动的形式日趋丰富多彩,广告业务不断增加,专业广告组织也开始出现,对广告理论和广告策略的研究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加强对广告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加强对广告理论的研究,高等学府增设了广告专业或开设广告课程。广告学是一门科学。广告学反映了广告活动的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就有科学性。所谓科学,它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总和。科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和正确地解释各种现象。它的任务是透过偶然的、杂乱的现象去发掘和研究表面上看不出的规律,并以这些客观规律去指导实践。很多科学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未知的空白区和不完善的地方。广告学是新生科学,自然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和未知空白区,但绝不能因此而否定它是科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广告史

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始人

陈独秀

萧楚女(1891—1927),原名萧秋,字树烈,乳名朝富,笔名萧楚女、丑侣、野马、匪石等。湖北省汉阳镇(今属武汉市)人。民 国时期的人物,一位伟大的革 命 家!

萧楚女,中国清末民初时期人物。共产党员,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

1923年10月20日,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上海南市一条小里弄的一幢老房子里,一本薄薄的小杂志在他们手里散发出油墨的清香。在这几个激动的年轻人中,就有在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恽代英,那一年他28岁,已是老资格的社会活动家。作为主编,恽代英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刚刚创刊的《中国青年》。这是直至今天已出版了一千多期的《中国青年》的源头。 《中国青年》一开始就有它的红色背景,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它的战斗色彩几乎是一种天然。它最强烈的鼓动是对祖国的拯救,因此它对自己使命的阐述格外明确而主动:“救中国是一般青年的使命。我们要为这些青年扫除一切陈腐邪恶的空气,指点他们最经济最有效力的途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对另一位传奇英雄萧楚女的怀念中找到佐证。萧楚女与他的朋友恽代英曾一同在《中国青年》最初的日子里共同战斗,成为辉映在《中国青年》上的灿烂双星。他文如刀剑,为《中国青年》这本杂志留下了鲜明的印痕。“不要装聋,不要躲闪。”“硬刀硬枪,摆事实,讲道理,才是角色。”“进攻,进攻,不断进攻!”萧楚女的激烈壮怀,可以说正是《中国青年》的真实色彩。 《中国青年》创刊时期对革命的号召源自这些革命者的本能,《中国青年》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职业编辑,他们的身份其实都是职业的革命家,而且异常年轻。在《中国青年》早期的创办者中,林育南、邓中夏、李求实及张太雷,也都早已是“身经百战”的青年英杰,他们在进入《中国青年》之后,他们同样注定一般走上了一条牺牲之路。萧楚女在病中被敌人拖赴刑场时才34岁,林育南、李求实等二十几个青年一同在上海龙华被敌人集体屠杀。鲁迅在龙华惨案发生后,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看一看这些抛头洒血的青年志士,发刊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是何等风骨,根本不需要更多的文字来说明。 《中国青年》发起于革命初期,随着革命浪潮的起伏时而公开发行,时而秘密传递。从1923年10月到1927年10月,四年中,《中国青年》共出刊170期。它以惊世骇俗好战斗的激情度过了四年的创业历程,真可谓极一时之盛。随着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青年》终于沉寂。它起于黑暗,沉静于黑暗,但它在黑暗中留下了一道电光,这便是一颗终要燃烧起来的种子。

  • 索引序列
  • 美国杂志的创始人
  • 美国十大杂志创始人
  • 美国大时代杂志创始人
  • 美国广告之父和杂志的创始人是
  • 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始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