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二维码的专利是哪个国家的

二维码的专利是哪个国家的

发布时间:

二维码的专利是哪个国家的

这个应用完全是属于日本的,应该是免费开源的。

二维码的技术是属于日本的,不过是我们中国发扬光大的。

日本Denso Wave公司腾弘原。在二维码发明20周年之际,欧洲专利局甚至将2014“欧洲发明大奖”隆重颁发给腾弘原。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常见的二维码为QR Code,QR全称Quick Respons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 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中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几种常用的二维码PDF417、QRCCode、Data Matrix、Maxi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的技术规范进行了翻译和跟踪研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对二维码这一新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消化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二维码的国家标准:二维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二维码的研发。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二维码昌宏发明的,专利属于中国。说起来二维码也不算是新鲜事物,1994年日本人原昌宏发明了二维码,而发明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移动支付,而是便于对汽车零件的管理。有着二维码之父之称的原昌宏首次接受了中国媒体的采访,在采访中他坦言完全没想到二维码还能应用于移动支付领域。当时我感觉到自己开发出了很棒的东西,也预测到今后在工业方面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一般用户中得到普及使用,这一点是我始料未及的。作为支付手段被使用也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后续当二维码刚刚推出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日本的重视。虽然二维码的发明者当时申请了专利,却没有找到二维码里面蕴藏的商机,所以就主动放弃了使用权。二维码就这样被搁置了起来。没想到,二维码的巨大市场价值,却被一个中国人发现,这个人就是意锐新创公司的创始人王越。去日本工作了一年多,在接触到了二维码之后,在思考了15天时间后,王越决定回国创业。2002年,王越创办了意锐公司,并联合一批北大、清华、哈工大毕业的优秀工程师,共同研发世界上第一款手机二维码引擎;2003年就获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快速识读引擎,并申报了条码识读方法和装置的国家专利;2005年又参与了中国二维码标准的建立,现已成为ISO的国际标准。

微信二维码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专利

二维码是日本仔发明的

wo是哪个国家的专利

WO是PCT国际申请的公开号的开头两个字母,WO开头的专利属于PCT国际专利申请。

WO代表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EP代表的是欧洲专利局。WO是走PCT途径的专利申请,EP是直接向欧专局递交的欧洲专利申请,两者都要指定相应范围内的国家,进入国家阶段或国家生效阶段后,会再给号的。如果想进入国家,要再向各个国家提交进入国家阶段的申请。pct专利公开时有指定国,在优先权30个月内到指定国落地,落地后有一个国别如CN,US开头的专利公开,一般不会到所有指定国落地,除非是大公司的重要专利。看到WO开头的专利一定要看其落地情况。不知道我的回答有没有解决你的问题。

不是的,WO代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u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表示该专利经PCT条约,由WIPO进行登记,然后在多个国家进行专利申请了,标WO专利号,更多的是用于同族专利检索。凡是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途径进行的专利申请,国际公开后都是WO开头的。后续阶段中,该PCT申请可以根据申请人的选择进入各个国家阶段。扩展资料:专利号的查询——读懂专利申请编号的含义2003年以前专利申请号编号形式(8位数字加上一个小数点)申请年号+专利申请种类+申请顺序号前2位数字表示申请年号,第3位数字中:1= 发明专利申请2=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8= 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发明专利申请9= 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后5位数字为申请顺序号。小数点后面一位数是计算机的校验码,是用前8位数依次与2、3、4、5、6、7、8、9相乘,将它们的乘积相加所得之和,用11除后所得的余数。当余数大于等于10时,用x表示。例如,扬子冰箱液体排放装置的专利号为ZLX,即该专利是1988年申请的第1465件实用新型专利。01启用的最新专利申请号编号形式(共12位数字,加上一个小数点)申请年号+专利申请种类+申请顺序号+计算机校验位前4位数字表示申请年号,第5位数字表示申请种类:1= 发明专利申请2=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8= 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发明专利申请9= 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专利号

5g是哪个国家的专利

5G其实并不是哪个公司的专利,因为5G是一项技术,这里面涉及到了几万项专利。我们经常提的5G技术其实并不是一项技术,而是指几万项技术合在一起的一个结果,包括很多运营商的5G技术其实会有差异,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讲华为的5G技术具有性价比的原因之一。

5G技术最早是由韩国三星集团研发出来的。中国的5g是由华为集团公司研发出来的。

5G不是任何一家公司的,是很多家公司一起贡献出来的,所以关键的是看各家公司所掌握的5G技术核心价值所占比重,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全面垄断5G技术的,所以需要全球的科技公司共同推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是的。2021年3月,华为将收取5G专利费一事广受关注,这也是其首次公布相关细节。据了解,华为将从2021年开始对5G专利收取使用费,预计2019-2021年知识产权收入达12-13亿美元。同时,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宣布了5G多模手机的收费标准:对遵循5G标准的手机专利许可费,提供适用于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单台上限为5美元。如果专利不是华为的也不会收取专利费。时机恰当,费用合理ICT分析师孙永杰认为,专利是一个企业创新能力以及是否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回望这几年热门的创新话题,非通信领域的5G莫属,而这之中智能手机又是典型的代表。在目前以及未来的全球5G智能手机中,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无疑将会起到拉动和引领的先锋作用,也正基于此,在以专利为代表的5G智能手机创新方面的举措,不仅在国内,更在全球成为我们知识产权保护的一面镜子。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收取5G专利费,华为有何用意?

针灸是哪个国家的专利

贴针灸是专利产品,专利号3

废话,当然属于中国。

针灸的起源 针灸疗法历史悠久,可能在药物治疗以前,就己有了这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据后世文献对远古往事的记述和出土文物,一般是把针灸术的起始,定在新石器时代。其端绪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那时还没有专用的针刺工具,用作生产的刮削器、尖状器等,同时也被用来治病。新石器时代,人们制出种类较多而又比较精细的石器,这才有了适合医用的贬石。 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它作为后世刀针的前身,可谓最早的医疗工具。它主要被用来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为了适应穿刺或切割的需要,砭石的制作或有锋,或有刃,所以古代又称贬石为针石(有锋)或馋石(有刃)。考古发现的砭石呈各种形状,有剑形、刀形、针形等,多数出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 关于以石治病产生的具体过程,现已无从查考。有人认为,原始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由于环境和劳动条件的极端恶劣,常常会被尖石和荆棘碰撞了身体的某一部位,有时甚至被碰伤出血。而在劳动和与野兽搏斗中,为石块、碎石所击伤也是常有的。但有时在碰撞或流血之后,却因此而使某些原有的病痛减轻或消失(如一些经久不愈的头痛、筋骨酸痛等)。显然,这种出于偶然的经验,最初不可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在若干年、若干人次的相类似经历不断重现时,这种源于实践的经验,就会促使人们注意到身体的某些部位,通过人为的刺激或使之出血,可以收到医治疾病的效果。 今天人们使用的不锈钢银针,就是在古代砭石、石针、骨针、竹针等原始针具的基础上,历经铜针、金针等不同阶段,不断发展更新而来。 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这就是灸法。 灸法的出现,当在原始人知道用火之后。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的过程中,发现身体某些病痛能得到一些减轻或缓解,逐渐地又用兽皮或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砂土,贴附在身体的某一部位,用作局部取暖,既舒适又方便,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热感,其解除某些病痛的作用也更大,如对受凉引起的腹痛及寒湿造成的关节痛等,这就成了原始的热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改进,人们采用树枝或干草作燃料,进行局部固定的温热刺激,治愈了更多的疾病,从而形成了灸法。 但也有人设想,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煮食和篝火防兽时,难免不发生皮肤烧伤、烫伤等情况;甚至燃烧着的木材进出的火星,亦能的伤人体肌肤。可是就在长年累月的无数次火伤中,人们有时竟意外地发现某些原有疾病的痛苦,却因此而减轻或消失,于是积累了经验,产生了灸法。 刺法和灸法是两种不同的治病方法。刺法亦称针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灸法主要是用艾叶,点燃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烧灼或熏烤。两者虽然所用器材和操作方法不同,但同属于外治法,都是通过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针和灸在临床上常互相配合应用,故合称针灸。

针灸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刺的前身是"砭术",砭术的主要工具是砭石,萌芽于一万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针具已由石针、骨针、竹针而逐步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具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 索引序列
  • 二维码的专利是哪个国家的
  • 微信二维码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专利
  • wo是哪个国家的专利
  • 5g是哪个国家的专利
  • 针灸是哪个国家的专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