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国际遥感学报是几区

国际遥感学报是几区

发布时间:

国际遥感学报是几区

2015年12月5日《遥感学报》收到EI Compendex评估办公室的正式通知,经过评估中心的严格评审,《遥感学报》自2016年起被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成为迄今国内唯一一本被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的遥感类期刊,专业认可度很高!

肯定是了, 中文核心没问题了。学报级别的都比较牛啦 。

1984年,获南京大学陆地水文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198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并兼任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遥感学报》、《地理研究》、《地球信息科学》、 《国际地理信息科学》(IJGIS)[4]等杂志编委。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GIS协会第一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863海洋领域专家组专家、国家遥感中心专家、国土资源部特邀名誉专员。2008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空间数据的知识挖掘、地学智能计算、洪水灾害的数值模拟分析与评估信息系统、遥感影像的地学分析与应用等。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发展了智能化遥感影像分析与离散地理系统模拟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和建立了适用于空间复杂系统模拟和分析的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所建立的基于微分几何原理的全球地理格网模型及其地理格网分析体系, 为原创性成果。在应用方面,研究和发展了洪水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的技术方法,开拓了我国海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领域。 主持和参加“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运行系统”、“香港环境遥感综合研究”、 “Multi-resolution Land Use & Land Cover”等国家九五攻关、863计划和国际合作等项目。 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主持承担了国家973、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图集2册;获国家、中国科学院、省市等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成果奖7项, 各种荣誉奖11项。 编著出版了《地理信息系统概要》、《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研究》、《遥感影像的地学理解与分析》、《香港揽胜》等专著与图集9卷册,发表“Flood damag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A new conceptual model for network analysis”、“对地球信息科学认识”等论文 60余篇。任《遥感学报》、《地理研究》、《地球信息科学》等杂志编委、副主编。

国际: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国学术期刊文摘Chinese Science Abstracts(A辑)中国电子科学文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遥感学报是几区

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应用生态学报

08北大期刊排行 1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A +2 测绘学报A3 遥感学报A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A5 测绘科学AB + 等(8 种) :测绘通报、遥感信息、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球信息科学、测绘信息与工程、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地理信息世界、测控技术。B 等(8 种) :测绘工程、海洋测绘、四川测绘、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现代测绘、全球定位系统、北京测绘、遥测遥控。C 等(5 种) :测绘技术装备、中国测绘、测绘标准化、江西测绘、江苏测绘。

重点核心:《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一般核心:《生态学杂志》、《生物多样性》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这个计算机专业的也可以投,遥感学报针对的是遥感领域的。

国际遥感杂志几区

太多了,列一部分主要的供你参考 顶级刊物GeoInformatica(国际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进展杂志)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国际地理信息科学)英国国际期刊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国际摄影测量遥感杂志)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计算机、环境与城市系统)(英国)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制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The Cartographic Journal(制图学杂志), UKCartographica(加拿大地图学国际期刊), CanadaCartography,Australia(澳大利亚地图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Computers & Geosciences(计算机与地学)Spatial Cognition and Computation(空间认知和计算)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汇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环境遥感)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国际遥感杂志)顶级会议COSIT(Conference on Spatial Information Theory)(空间信息理论会议)

请查看《 JCR 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按照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投稿难度和影响力,分为1~4区: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二区是高水平期刊,三区次之,四区则更普通~~

地学类Top期刊,JCR地学大类1区、遥感小类2区该期刊的前身是荷兰ITC Journal, 2002年改由Elsevier出版发行, 2020年改为open access journal。该刊被中科院列为地学类Top期刊,JCR地学大类1区、遥感小类2区。2020年的影响因子为650, 在遥感类期刊排行榜中仅次于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IF=085),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F=319) 和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IF=855), 但高于同为open access journals的遥感类期刊Remote Sensing (IF= 509)和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IF=827)。投稿重点在激光雷达遥感、大规模点云处理、GeoAI、时空大数据解析、时间序列地球观测数据理解与变化检测等研究方向组织special issues。

GoingPub 最新SCI期刊查询及分析系统(2018-2019年)整理了最新SCI收录的详细信息,分属领域,研究方向,中科院SCI期刊分区等。可在这查 /journal/

国际遥感学报是sci吗

《遥感学报》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分会主办的专业学术性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3-2014)收录。属于高层次的核心期刊。

眼下,随着我国学术的发展,以及个人职业晋升要求的不断提高,发表国际学术论文的要求越来越常见,但发表国际学术论文对国内很多普通作者来说似乎有些难,很多人对国际学术论文的类别都不是很清楚,有作者问到SCI 、SSCI、CSCD、CSSCI、EI、ISTP分别是什么?可以说这几类都是目前认可度很高的学术检索工具,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SCI 、SSCI、EI、ISTP是国际通用的检索工具,CSCD、CSSCI属于国内核心期刊中的两大类,也是国内非常权威的学术检索工具。SCI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科学资讯研究所于1960年上线投入使用的一部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最著名的检索性刊物之一,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SCI偏理科,SSCI则偏文科,侧重人文社科领域。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在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课题研究、人才选拔中有广泛应用与认可度,CSCD主要是理工科方向的,适合理工科的专业人员发表。CSSCI南大核心期刊,以北大核心期刊并驾齐驱,可以说是国内核心期刊体系中学术价值最高的核心期刊,发表难度在国内核心期刊中也是最大的,很多对作者的学历职务都有较高的要求。EI工程索引,由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研发,主要检索的类型有工程类期刊、会议论文和技术报告,EI是很多国内作者发表会议论文的首选,专业侧重工程技术领域。ISTP国内很多作者对ISTP还是比较陌生的,ISTP是科技会议录索引,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研发,主要检索的就是学术会议和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近些年ISTP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广泛,认可度也随之升高。以上就是对这几种检索工具的简单介绍,这几类检索工具无论是在个人晋升还是在毕业升学中认可度都是非常高的,当然,发表难度也都是比较大的,毕竟不是核心期刊就是国际学术期刊或者国际学术会议,具体哪一种适合自己发表,作者需要做个认真的考量,重点关注单位和学校的具体要求。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physics国际地球物理杂志geophysics英[ˌdʒi:əʊˈfɪzɪks]美[ˌdʒi:oʊˈfɪzɪks] 地球物理学;[网络] 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学; 地质物理学;[例句]It is concerned with basic research on all fields related to geophysics and 它致力于与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有关的所有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其他] 形近词: microphysics stereophysics paraphysics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CSSCI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

2008年1534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  名 次 期刊名称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1 WORLD J OF GASTROENTEROLOG 1633 579  2 冰川冻土 674 426  3 地理学报 1204 301  4 地质学报 935 133  5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4151 926  6 中华肝脏病杂志 767 858  7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638 708  8 草业学报 32 676  9 中国科学D 1020 453  10 地理研究 559 418  11 中华传染病杂志 763 416  12 物理学报 2870 397  1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649 37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362 349  15 CHIN PHYS 563 277  16 地理科学进展 276 245  1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812 239  18 生态学报 2257 206  19 高原气象 536 203  20 岩石学报 711 197  21 中国沙漠 657 182  22 中华肾脏病杂志 721 119  23 中华内科杂志 1902 117  24 海洋与湖沼 1061 1  25 中华护理杂志 1761 098  26 水土保持学报 713 078  27 中华儿科杂志 1863 052  28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932 025  29 力学进展 423 024  30 地理科学 587 02  31 中国内镜杂志 764 992  3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44 989  33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186 983  34 中华放射学杂志 2241 975  35 植物生态学报 1045 968  36 第四纪研究 642 958  37 新型炭材料 282 953  38 测绘学报 376 951  39 中华消化杂志 1180 944  40 地学前缘 634 938  41 管理科学学报 263 937  42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652 933  43 自然资源学报 579 931  44 中国临床康复 1984 927  45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21 924  45 中华精神科杂志 432 924  47 摩擦学学报 530 915  48 无机化学学报 743 913  49 植物学报 2927 904  50 地球物理学报 1051 894  51 计算机学报 1024 891  52 遗传学报 983 888  53 环境科学 1453 883  5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758 873  55 地球化学 640 871  56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926 863  57 中华肿瘤杂志 1249 857  58 中华创伤杂志 1072 851  59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159 845  6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514 843  60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741 843  62 生物多样性 333 842  63 中华神经科杂志 893 835  64 中华骨科杂志 2463 834  答案补充  65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048 833  6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801 83  67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702 822  68 地质论评 850 821  69 CHIN PHYS LETT 1263 817  70 高分子通报 364 812  71 电力系统自动化 1324 807  72 极地研究 125 806  73 中华妇产科杂志 1838 8  74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704 79  75 护理研究 549 788  答案补充  76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763 787  77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707 782  77 土壤学报 1094 782  79 地层学杂志 311 78  80 地球科学进展 473 771  81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25 769  81 矿床地质 392 769  83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939 768  84 环境科学学报 885 761  84 系统工程学报 267 761  86 古地理学报 92 759  87 沉积学报 622 751  88 营养学报 1140 49  89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424 735  89 作物学报 1268 735  9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63 732  92 煤气与热力 741 731  93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832 728  94 中华手外科杂志 476 727  95 高分子学报 863 726  96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577 72  98 遥感学报 271 719  99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430 717  100 科学通报  答案补充  表4. 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较高的前20名  期刊名称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World J  Gastroenteorl 1633 2.579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4151 1.926  中华肝脏病杂志 767 1.85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638 1.708  中华传染病杂志 763 1.416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649 1.37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362 1.349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812 1.239  中华肾脏病杂志 721 1.119  中华内科杂志 1902 1.117  中华护理杂志 1761 1.098  中华儿科杂志 1863 1.052  中国内镜杂志 764 0.99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44 0.989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186 0.983  中华放射学杂志 2241 0.975  中华消化杂志 1180 0.94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652 0.933  中国临床康复 1984 0.927  中华精神科杂志 432 0.924

徐斌研究员主要承担草原植被生态遥感监测、草原沙化和退化遥感监测 、草地资源规划评价和草原沙化治理等多方面的任务。主持项目和课题等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级课题、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农业部等课题。课题任务主要集中在草原生产力、草畜平衡、草原长势、返青、草原沙漠化、草原水热旱情等遥感监测等方面。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等奖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申报国家专利2项,主编和参编著作7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中国科学》、《生态学报》、《地理研究》、《中国草地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至今培养了博士后2人,博士生6人和硕士生5人。此外,从1999年起每年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专题讲座”。 ①“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2009年度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②“基于MODIS的中国草原植被遥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200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③“冬牧70黑麦种养殖与农业结构调整技术示范”,获2003年农业部丰收计划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④“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示范研究与应用”,获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2完成人。⑤“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获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8完成人。⑥“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示范研究与应用”,获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 [1] 徐斌(主编) 草原保护建设与饲料生产加工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 徐斌,杨修等编著 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天然林资源与保护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3] 徐斌(副主编) 中国重点生态建设地带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北京:气象出版社,[4] 徐斌,杨秀春,金云翔等,2011,第四章,青藏高寒牧区草原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价(59-89);第五章,青藏高寒牧区冬虫夏草资源评价研究(90-118)(约10万字);范小建主编,2011,扶贫开发与青藏高原减灾避灾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1]B Xu, X C Yang, W G Tao, Z Qin, H Q Liu, J M Miao, YY Bi, 2008, MODIS-bas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 Production in 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9(17-18): 5313- [SCI][2] Qin Zhihao, Xu B, Xin X, Zhou Q, Zhang H, Liu J, 2004,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to evaluate grassland ecosystem health in North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 4034-4037,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EI][3] Qin Zhihao, XuBin, Liu J, Zhang W, Zhang H, 2004, Monitoring land use dynamics for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ssessment in the rim zone of North China using MODIS and Land TM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 4021-4024,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 [EI][4] Qin Zhihao, Xu B, Zhang W, Li W, Zhang H, 2004, Comparison of split window algorithms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from NOAA-AVHRR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3740-3743,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 [EI][5] Yuxia Zhu; Zhihao Qin; Bin Xu; Maofang Gao; Huan Pei, 2007, An approach for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in Hulun Buir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s Paper), Proceedings V 6752, Geoinformatics 2007: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Weimin Ju; Shuhe Zhao, Editors, Date: 26 July 2007, DOI: 1117/ [EI][6] Lu Liping, Qin Zhihao, XU Bin, Tao Weiguo, Jianglipeng, 2007,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 growing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of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7,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May 25-27, Nanjing, C Proceedings of SPIE, 0277-786X, 6752 675225-1- [EI][7] Ruijie Wang, Zhihao Qin, Bin Xu, Xiaoyong Zhang, Maofang Gao, 2007, Using 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 to estimate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rangeland eco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7,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May 25-27, Nanjing, C Proceedings of SPIE, 0277-786X, 6753 67532S-1- [EI][8] Kebiao Mao, Zhihao Qin, Manchun Li, Lixin Zhang, Bin Xu, Lingmei Jiang, 2006, An Algorithm for Surfac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Using the Microwave Polarization Difference Index,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06) [EI][9] Kebiao Mao, Zhihao Qin, Bin Xu, Manchun Li, Jianming Wang Shengli Wu, The Influence Analysis of Water Content for the Accuracy of Practical Split-window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05), 5: 3266 - [EI][10] Zhihao Qin, Yuxia Zhu, Wenjuan Li, Bin Xu, 2008, Mapping vegetation cover of grassland ecosystem for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in Hulun Buir of Inner Mongolia, C Proceedings of SPIE, (7104): 71040C-1~71040C- 16-18 September 2008, Cardiff Wales, United K [EI][11] Maofang Gao, Sanchao Liu, Zhihao Qin, Jianjun Qiu, Bin Xu, Wenjuan Li, Xiuchun Yang, Jingjing Li, 2008,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with GIS for grassland snow cover monitoring and snow disaster evaluating in T Remote Sensing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IS Applications, and Geology VIII, Ulrich Michel; Daniel L Civco; Manfred Ehlers; Hermann J Kaufmann, Editors, 13 October 2008, DOI: 1117/ [EI][12] Lei Gao, Zhihao Qin, Bin Xu, Liping Lu, Huan Pei, 2007, Mapping drought status of winter wheat from MODIS data in North China P Proceedings of SPIE, (6752): 675229-1~675229- 25-27 May 2007, Nanjing, C [EI][13]Bin Xu, Zhongxin Chen, Zhihao Qin, Jia Liu, Guixia Yang, et 2005,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to build climatic scene in 2036 and 2056 in C 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J, 2005, Soul, South Korea,5110- [EI][14]Bin Xu, Zhihao Qin, Jia Liu, Zhongchao Shi,Xiuchun Yang, Guixia Yang, 2005,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land in Key region of North C 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J, Soul, South Korea,3266- [EI][15] Xu Bin, Yang Xiuchun, Tao Weiguo, Qin Zhihao, et , 2006, MODIS-bas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upon the Grass Production in C Second Recent Advances in Quantitative Rremote S ISBN: 84-370-6533-X Printed in Spain by Guada I698- [EI][16]Xu Bin, Tao Weiguo, Yang Xiuchun, Qin Zhihao, et , 2006, Vegetation Growth Monitoring in the Grassland of China Using MODIS Remote Sensing D Second Recent Advances in Quantitative Rremote S ISBN: 84-370-6533-X Printed in Spain by Guada I704- [EI][17]B Xu, Z Chen, et , 2002, Hydrothermal Background Data Layer and Planting System of China,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115- [EI][18] B Xu, Z Chen et , 2002,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ssland in Restoration and C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20- [EI][19]Xu Bin, Yang Xiuchun, Tao Weiguo, Qin Zhihao, et 2007,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upon the grass production in CAvailable online Acta Ecologica Sinica, 27(2): 405−[20]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李金亚,王道龙,马海龙,201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动态遥感估算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12(41):1185-(通讯作者) [21] 徐斌,杨秀春,2009,东北草原区产草量和载畜平衡的遥感估算 地理研究,28(2):402-[22]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覃志豪,高懋芳,吕海燕,朱立博,2010,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分布空间分析方法 生态学报,30(6):1532-(通讯作者)[23] 李亚云,杨秀春,朱晓华,徐斌, 2009,遥感技术在中国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28(1):55-[24] 李金亚,杨秀春,徐斌,曹云刚,覃志豪,金云翔,赵莉娜, 2011, 基于MODIS与AMSR-E数据的中国6大牧区草原积雪遥感监测研究 地理科学,9(31):1097-[25] 李金亚,徐斌,杨秀春,金云翔,李亚云,张济,赵莉娜,李润林, 2011,锡林郭勒盟草原沙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正蓝旗为例 地理研究,9(30):1669- (通讯作者)[26] 杨秀春,曹云刚,徐斌,朱晓华, 2008, 中国北方草原积雪遥感监测:10-3期间 地理研究,27(5):1109-[27] 杨秀春,朱晓华,徐斌,李亚云, 2008,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研究及其进展 灾害学,23(2):117-[28] 朱玉霞,覃志豪,徐斌, 2007,基于MODIS数据的草原荒漠化年季动态变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中国草地学报,29(4):2-[29] 白可喻,徐斌,邱建军, 2007,基于GIS的中国苜蓿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29(4):15-[30] 陶伟国,徐斌,杨秀春, 2007,草原产草量遥感估算方法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草业学报,16(2):1- (通讯作者)[31] 杨秀春,徐斌,朱晓华,陶伟国,刘天科, 2007,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 地理研究,26(2):213-[32] 陶伟国,徐斌,缪建明,杨秀春,覃志豪,2006,草地遥感估产中不同尺度信息源关联方法对比及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28(4):68- (通讯作者)[33] 覃志豪,高懋芳,秦晓敏,李文娟,徐斌,2005,农业旱灾监测中的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以MODIS数据为例 自然灾害学报,14(4):64-71[34] 覃志豪, 李文娟, 徐斌, 陈仲新, 刘佳, 2004, 陆地卫星TM6波段范围内地表比辐射率的估计 国土资源遥感, 9: 28-[35] 毛克彪, 覃志豪, 徐斌, 2005, 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研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8(5):12-[36] 姜立鹏, 覃志豪, 谢雯, 徐斌, 2006, 基于MODIS数据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探讨中国草地学报, 28(6): 72-[37] 毛克彪, 施建成, 覃志豪, 宫鹏, 徐斌, 蒋玲梅, 2006, 一个针对ASTER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四通道算法遥感学报, 10(4): 593-[38] 毛克彪, 施建成, 李召良, 覃志豪, 李满春, 徐斌, 2006,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AMSR-E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6(12): 1170-[39]徐斌, 陶伟国, 杨秀春, 覃志豪, 刘海启, 缪建明, 2006, 中国草原植被长势MODIS遥感监测 草地学报, 14(3):242-[40]徐斌,杨秀春,侯向阳,陶伟国,覃志豪, 2007, 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 25(9): 5-[41] 陶伟国,徐斌,刘丽军,杨秀春,覃志豪, 2007, 不同利用状况下草原遥感估产模型 生态学杂志, 26(3): 332- (通讯作者)[42] 徐斌,辛晓平,陶伟国,覃志豪, 2005, 草地超载状况该如何应对 中国牧业通讯,(21):48-[43]徐斌,侯向阳,王道龙, 2004,沙尘暴的危害及农业防治措施 生态科学,23(1):60-[44] 曹云刚,杨秀春,徐斌,朱晓华,2007,MODIS在青藏高原大范围积雪制图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科技导报,25(21):51-[45] 杨秀春,徐斌,2007,土壤风蚀农业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策略研究 科技导报,25(19):65-[46] Qin Zhihao, Xu B, Liu J, Zhang W, 2004, Applications of GIS and RS for land use dynamics monitoring in the Rim Zone of North C G P 12th I on Geoinformatics-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avle ,Sweden, 7-9 June [47]B Xu, X Xin, Z Qin, H Liu, Z Chen, G Yang, W Wu, Q Zhou, and X Wu, 2004, Development of spatial GIS database for monitoring on dynamic state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animal loading balance in north C Geoinformatics 2004–P 12th I C on Geoinformatic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ävle, Sweden, 7-9 June 2004, Gävle University Press, 2, 585-[48] Z Qin, B Xu, W Li, W Zhang and J Liu, 2004, Integration of ground sampling with satellite imaging through GIS database to monitor rangeland productivity for grazing in north C Geoinformatics 2004–P 12th I C on Geoinformatic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ävle, Sweden, 7-9 June 2004, Gävle University Press, 2, 715-[49]徐斌,杨秀春,陶伟国,覃志豪,刘海启,缪建明中国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生态学报,2007,27(2):405-[50] 袁平,徐斌,张力建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生态足迹动态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中国农业科学,2007,40(4):7730-781[51] 姜立鹏, 覃志豪, 谢雯, 王瑞杰, 徐斌, 卢琦, 2007,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遥感估算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2(2): 161-[52]徐斌, 陶伟国, 杨秀春, 覃志豪, 高懋芳, 2007, 我国退牧还草工程重点县草原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草业学报, 16(5):13-[53] 高懋芳,覃志豪,徐斌, 2007, 用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基本参数估计方法 干旱区研究, 24(1): 113-[54]徐斌,杨秀春,白可喻,陈仲新,覃志豪,邱建军, 2007, 中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研究 草地学报, 15(4): 316-[55]徐斌,刘佳,陈仲新,等, 2004, 中国草原分布与气候关系及西部草原建设问题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0-[56] 郭守平,杨秀春,徐斌, 2006,中子水分仪在流动沙丘上的标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4(4):72-[57] 杨秀春,严平,刘连友,徐斌, 2005,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土壤学报,42(5):737-[58]徐斌,杨秀春,等, 2005, 内蒙古沙漠化地区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路明,赵明主编 见:土地沙漠化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44-48[59] 杨秀春,徐斌, 2005,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模式对农田近地面风况影响的试验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路明,赵明主编 见:土地沙漠化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105-109[60] 杨秀春,徐斌,严平,刘连友,色布力玛, 2005,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19(2):125-[61] 王道龙,毕于运,徐斌,周旭英,张小川, 2003, 西北地区利用冬闲田种植冬牧70黑麦的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4(5):1-[62] 徐斌,辛晓平,大黑俊哉, 2002, 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过程及物种丧失机制放牧试验 生态科学,2002,21(1):1-[63]徐斌,杨秀春,金云翔,等, 2012, 中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 地理研究(已接受)[64]徐斌等,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过程及物种丧失机制放牧试验,生态科学,2002,21(1):1-[65] 黄治平,徐斌2008,规模化猪场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及影响评价分析土壤通报 39(3): 641-[66] 黄治平,徐斌 规模化猪场废水污灌农田的土壤Zn和Cu空间变异分析,生态环境,2008,27(1):0126-0132[67] 黄志平,徐斌,张克强,杨秀春 连续四年施用规模化猪场猪粪温室土壤重金属积累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11,239-244(通讯作者)[EI][68] 黄治平,徐斌,涂德浴, 张克强2008, 规模化猪场废水灌溉农田土壤Pb,Cd,和As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24 (2):77-[EI][69]徐斌等,湖北利川市的草地资源特征及评价利用,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唐华俊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2003[70]徐斌等,中国北方草地的超载状况和对策,《中国西部发展论坛》第五届论文集,2004[71] 白可喻,徐斌,政府决策和管理体制在草地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2004论文集,2004[72]徐斌,覃志豪,白可玉,2004, 草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建设。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317-322,2004年9月,北京[73] 徐斌,辛晓平,刘海启,刘佳,陈仲新,杨佳霞,吴文斌,周清波,吴晓天,覃志豪,2004, 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和载畜平衡动态监测。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469-472,2004年9月,北京[74] 覃志豪,徐斌等,我国北方草原产草量遥感测算模型,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2004论文集,2004年9月,北京 [1] 徐斌、赵哈林、徐浩、刘寅虓 ,沙地草场放牧试验植物群落的TWINSPAN数量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0, 24(2) 252-[2] 徐斌、赵永平科尔沁沙地典型区景观要素动态过程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1), 40-[3] 辛晓平、徐斌、王秀山、杨正宇、高琼,碱化草地群落演潜空间格局动态分析,生态学报,2001,21(6)878-[4] 辛晓平,徐斌,单保庆,李建东,杨允菲恢复演替中草地斑块动态及尺度转换分析。生态学报 20(4):587-[5] 徐斌等,2000,“三北”风沙区生态建设与综合治理,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年第2期[6] 辛晓平,李向林、徐斌,放牧和刈割条件下草山草坡群落空间格异质性分析等,应用生态学报,2002,13(4):449-[7] 陈佑启,PHVerburg,徐斌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空间建模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0,19(2):116-[8] 周清波,徐斌,王秀山未来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与全球变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1): 29-[9] 徐斌、辛晓平、唐华俊、周清波、陈佑启,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地理科学进展,1999, 18(4):316-[10] 徐斌,21世纪中国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999,新世纪周刊(约稿)[11] 赵永平、徐斌等,基于沙漠化的图形库方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V12 N1 ,14-20[12] 陈仲新、徐斌等,2001,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格局,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划所论文集)[13] 赵永平、徐斌等,基于专题图形库系统的科尔沁沙地动态研究,地理科学,1998年第1期,14—20。[14] 徐斌,科尔沁沙地土壤风蚀过程及其防治措施,1997,中国沙漠,V17 S 1,7-14。[15] 徐斌、刘新民等,风沙流击打作物幼苗和土壤风蚀的野外研究,1997,中国沙漠,V 17 S 1,78-84。[16]徐斌,数量生态方法的评述和TWINSPAN分析技术,中国沙漠,1997,V 17,S1,64-69。[17] 赵永平、徐斌,专题图形库研究方法,干旱区地理,1997年第3期,36—42。[18] 徐斌、赵松龄,不同放牧梯度下天然沙质草场群落分异特征及沙漠化发生机理试验研究,1994,兰州大学学报,30(4),137-142。[19] 徐斌,科尔沁沙丘植物群落TWINSPAN数量分析,1995,中国沙漠,V15 N 3 233-236。[20] 徐斌等,科尔沁沙丘植物群落围封条件下的动态过程研究,1995,西北植物学报,15(8)89-97。[21] 徐斌,沙地培肥改土技术规程,1995,中国沙漠,V15 S3, 42-51。[22] 徐斌、刘新民,风沙危害监测技术规程,1995,中国沙漠,V15 S3, 42-51。[23] 徐斌等,科尔沁沙质草甸草场不同牧压条件下植物群落分异数量分析,1995,西北植物学报,15(5),134-139。[24] Bin Xu, Xinmin Lu, Soil Erosion and its Control in the Farming-pastoral transitional Belt in Horqin Sandy L Inner Mongolia, Chines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 1995,V 8 N [25] 徐斌,刘新民,赵学勇,内蒙古奈曼旗中部农田土壤风蚀及防治,水土保持学报,1993,V 7 N2 75-80。[26] Xu Bin, M Nemoto et al,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es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in Northen Naiman B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 of Japan-Chin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Desertification, 1993:500-508 [27] 徐斌,刘新民,尧勒甸子试区土壤性状及其改良利用,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年,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65-72。[28] 徐斌,黄学文,杨泰运等,沙土上沙打旺产量和土壤动态变化研究,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82-288[29] 刘新民,赵哈林,徐斌,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与恢复机制,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2-26。[30] 杨泰运,徐斌,奈曼旗沙漠化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浅析及其调整利用研究,中国沙漠,1989,V 9 N 2 32-37。[31] 徐斌,沙漠化土地围封后土壤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8,N 4 65-70。[32] 徐斌,杜明武,沙漠化土地围封后植被和土壤的变化,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N 6, 45-48。[33] 张继贤,徐斌,科尔沁草原南部不同类型沙丘水分研究,中国沙漠,1985,V 5 N 33-39。[34] 徐斌参加统稿、组织校对、讨论修改等工作,《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5] 徐斌参加合著,科尔沁风沙环境与植被,科学出版社,1996,页码分别为18-31,50-56,230-241(徐斌承担约5万字)。[36] 徐斌参加编写,《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1999,中国农业出版社,69-93,承担第五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 索引序列
  • 国际遥感学报是几区
  • 遥感学报是几区
  • 国际遥感杂志几区
  • 国际遥感学报是sci吗
  •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