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浅谈如何解决幼儿小学化倾向?论文就要通过实践调查了解一些纠正小学倾向的那些案例,真正的采取实践

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成长中影响最为深刻的环境之一,它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教育“小学化”则像是一颗隐形毒瘤存在于幼儿教育中,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刻不容缓。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其具体体现在:一是行为规范要求上,如上课要注意听讲,坐姿端正,精神集中,不许交头接耳,对老师的话要听从,不许插嘴,不经报告不能随意上厕所、喝水,教师摆设陈列基本仿照小学模式,定期按照小学生的标准对幼儿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总之就是按照小学生规范来要求幼儿,使得幼儿少玩少动、老气横秋、缺失幼儿应有的天真活泼。 二是学习的内容上,幼儿的世界是全新的、无规则的,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培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方面,要求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当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不需要额外的为幼儿添加不适应的内容,然而“小学化”的标准却是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分科教学,忽视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规规矩矩的听课、写作业忽视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更谓之甚的是开设幼儿技能特色班、兴趣班,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这种做法违反了《纲要》的规定。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由来的原因一种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园自身问题。由于现在的幼儿教育未被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政府权力下放,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许多幼儿园在利益的驱使下一切“向钱看”,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不顾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味的增加幼儿的学习量,在幼儿所取得的成绩中获取社会的认可、增强自身在同行业的竞争力。2、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幼教是幼儿在幼儿园直接、间接都必须接触到的,幼教的素质则关乎整个幼儿园幼儿教育的成败。今年来,“虐童”、幼教说弹唱跳画能力较低、幼儿园安全故障等问题层出不穷,幼教的素质提高已是刻不容缓。首先,幼儿教师的编制体制不完善,现在的幼儿园大多属于个体私立办园、集体办承包给个人的形式。这种体制的幼儿园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在幼儿教师的选任中会出现家庭包干、任人唯亲的状况,中国是个礼尚往来的国家,“凡事大不过一个情字”更是会导致幼教师资水平降低。而对于幼教的聘用、调配、管理、工资待遇、退养等问题都无法很好解决,幼教的素质能力提高岂非妄谈?其次,幼儿教师素质偏低。据了解,我市的大部分乡镇集体、私人办的幼儿园教师为小学教师或者经过简单的幼教培训而速成的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担任幼儿教师虽然在知识水平、教学经验、看顾孩子的责任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小学教师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能很好地区分小学生和幼儿之间的区别。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曾近我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上个世纪,教育水平较为低下,大部分的学校一个教室可以兼容一个高年级和一个学前班(即现在的幼儿班),完全不同年龄状况的孩子竟融于一室,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难免会多了一点老气横秋少了一点活泼开朗。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的今天,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幼儿教育也被提上良性发展的规划中,却仍是只有小部分转变为幼儿教师的小学教师得到一定的专业培训,大部分在从业幼教都只是凭借多年的中小学教育经验就进入幼教大军,所以一部分的教师说、唱、弹、跳、画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另外一部分的经过简单学习的新生的幼教队伍,年轻的一代说唱弹跳等方面的能力较好,可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导向其知识水平和教育幼儿的能力不足。再次,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幼教队伍组成单一化。由于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虐童”事件、幼儿教师上班期间一心两用、高材生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不愿从事幼教事业。近年来,教师队伍以女性为主,大部分学校呈现出“阴盛阳衰”的现象,特别是幼儿园,男性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男孩失去应有的“野性”、男孩倾向“女性化”。社会的正常发展需要注意男女比例,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应重视男女比例。我曾经查阅新家坡的幼儿教育资料,尊师重教、广纳教育人才,社会认可度高相应取得的成绩也就较好。幼儿教师素质问题的由来是复杂的,是众多因素相互影响导致的恶性循环。3、家长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几千年来每个父母的期望,这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可是这些过早的期望却束缚了孩子们的天性、过早的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从某种程度而言,家长就是幼儿教师的大Boss,所以幼儿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家长分忧、为家长服务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上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家长也渐渐陷入了一个误区,片面的认为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对孩子进行识字、算术以及特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此外,家长对孩子的特长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全然不考虑儿童自身兴趣和需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钢琴家”、“舞蹈家”、“画家”。于是,各幼儿园就争相开展识字教学、算术教学、奥数班等特长教学,并且家长还会以此为评价幼儿园师资的根据。就这样相互影响,“小学化”的现象日益突出。当然,还有一种来自家长的问题就是,家长之间以孩子为媒介的攀比。在现在的一些家庭、友人、商业等聚会上,不经意间你可能就会听见张三在夸自己的孩子聪明、李四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又考了第一名,有时你也会看见一些家长、孩子羞赧的低下头。有调查证明,大部分的人成为父母以后,相互之间的话题就是“宝宝今天长高了没”、“宝宝会独自拼图了”“宝宝聪不聪明”之类的,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本来是一件充满温馨和爱的事,可是当这种关注被放大了之后,却是成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限制。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这恰好反应了每个阶段的孩子都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同样,著名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自然教育的思想,要尊重儿童天性发展。他认为幼儿的智力处于感性阶段,还没有理智,还不能形成概念,因此,对于幼儿不应当急于向儿童灌输知识。他认为儿童好动、好奇,不仅通过感觉,而且通过接触实物或事物的活动,通过做、思考与探索来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能更有效地发展自身的能力与情操。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对于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这样会将儿童本身所具备的广阔的发展空间龟缩为单一的、无活力的狭小空间。幼儿的生长发育将会受到威胁,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是两个至关重要又相互联系不可缺少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则忽略了对幼儿的保育,幼儿每天在教室规规矩矩的坐几个小时,容易导致幼儿的疲劳,这就会严重阻碍幼儿骨骼、视力等机能的发育,容易造成幼儿身体发育上的潜在危机。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将会受到束缚,3~6岁的儿童思维个性属于未定型的、最为活跃、全新的状态,如果此时对其加以遏制,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养成而培养出千篇一律的考试机器;幼儿园时幼儿社会学初步形成的时期,“小学化”使幼儿局限于小小的教室,严格的规定则又使幼儿无法得到正常的交流、交往,这样会导致幼儿逐渐走向孤僻、自闭的状态。儿童智力的发展将会被制约,幼儿时期思维主要靠表象来进行,于是就需要幼儿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去接触实物,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然而,“小学化”制度下,幼儿局限在无趣味的算术和拼写中,逐渐的儿童对外界新奇事物的好奇就会被消磨掉,对事物的接触期望也就可能越来越低,幼儿的思维会逐步走向僵化,儿童对未来学习的兴趣也可能会因此而降低。四、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想法1、强化幼儿园的管理,加大监督和评估的力度。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对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幼儿园内部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化,并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幼儿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考察、培训。通过政策鼓励部分男性进入幼教大军、充溢幼教队伍、引进专业幼教师资。2、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相当的认可度。士为知己者死,幼教是社会的一部分,若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心理压力会相对减少、会对这个职业报以更大的热情。并且由于社会给予了幼儿教师认可度,也就是幼儿教师的使命公开化,这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利于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增强其责任心。3、改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家长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向导,大多数孩子都想做爸爸妈妈的乖孩子,都想博得爸爸妈妈的夸奖,只有家长给予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孩子来自外界的压力才会减小,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天性发展,为孩子留下一个创建童年美好回忆的机会。4、幼儿园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设计相应的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0期甄丽娜仇晓春[2]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10期郑三元[3]完整经验的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5期陈纳[4]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期张玉敏许卓娅[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6期周榕[6]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2期王春燕林静峰[7]"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9期赵南[8]试论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新课程·上旬》2016年2期赵彩丽[9]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12期顾荣芳[1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6期刘慧二、幼儿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范元涛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学前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赵楠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9作者:何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作者:吴婵学前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7]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邵小佩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作者:魏婷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作者:陈曼丽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学前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幼儿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oblemsolvingby56yearsoldkindergartenchildreninacomputerprogrammingenvironment:AGFessakisEGouliEMavroudi《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A[2]InquiryEventsasaToolforChangingScienceTeachingEfficacyBeliefofKindergartenandElementarySchoolTHaimEshach《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SCI20034[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BringingElementaryEducationTechniquestoUndergraduateComputerScienceCShannonPollardRobertCDuvall《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AnICTMusicalApproachforTeachingtheConceptoftheAngleinKBratitsis,TharrenosTatsis,KonstantinosAmanatidou,Anna2012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一帮望子成龙的2B家长,疯了一样的不看清现实状况,把自己最亲近的人给害了,美滋滋的说道,我这是为了他。然后一帮食心财黑外带有一个证明的老师们,趁着这个机会一个个疯狂的搂钱! 总之,一句话来解释,2B与2B激情对撞!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 ,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 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有一个孩,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小学化”方式教育的孩子和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的孩子其智力上表现有十分明显的不同。有一年,县里举办“黄河花蕾”幼儿选拔赛,当时,私立幼儿园没有现在多,生源的竞争没有现在激烈,集体幼儿园不存在生源不足的压力,所以还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这次比赛中,有一道智力题是一副图画,画面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生的、家养的等等许多动物,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观察画面,然后,不看图给画面上的动物分类,要求说出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哪些动物属于兽类?哪些动物属于家禽?哪些动物属于家畜?哪些动物属于野兽?要正确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孩子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灵敏的思维能力、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同时还要有平时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储备。教育局、县直等经过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观察准确、思维灵敏、思路清晰、反应迅速、答题准确条理,确让评委们赞叹不已!而那些“小学化”教育方式下选拔来的孩子,只是一双大眼睛瞪着画面,小脑瓜根本不知到怎样思考,移开画面让其回答时,孩子显得目光呆滞、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尽管评委一再启发,最后还是不得不摇头叹息。请问:孩子在智力上的残缺是谁的错?只有教育的错!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是老师的错!是家长的错!没有残缺的孩子,只有残缺的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学会写字、学会算术,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要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反而抑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论文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 ,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 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有一个孩,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小学化”方式教育的孩子和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的孩子其智力上表现有十分明显的不同。有一年,县里举办“黄河花蕾”幼儿选拔赛,当时,私立幼儿园没有现在多,生源的竞争没有现在激烈,集体幼儿园不存在生源不足的压力,所以还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这次比赛中,有一道智力题是一副图画,画面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生的、家养的等等许多动物,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观察画面,然后,不看图给画面上的动物分类,要求说出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哪些动物属于兽类?哪些动物属于家禽?哪些动物属于家畜?哪些动物属于野兽?要正确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孩子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灵敏的思维能力、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同时还要有平时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储备。教育局、县直等经过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观察准确、思维灵敏、思路清晰、反应迅速、答题准确条理,确让评委们赞叹不已!而那些“小学化”教育方式下选拔来的孩子,只是一双大眼睛瞪着画面,小脑瓜根本不知到怎样思考,移开画面让其回答时,孩子显得目光呆滞、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尽管评委一再启发,最后还是不得不摇头叹息。请问:孩子在智力上的残缺是谁的错?只有教育的错!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是老师的错!是家长的错!没有残缺的孩子,只有残缺的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学会写字、学会算术,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要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反而抑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 索引序列
  • 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 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参考文献
  •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