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新青年杂志后改名什么杂志

新青年杂志后改名什么杂志

发布时间:

新青年杂志后改名什么杂志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而北京的《国故月刊》、《公言报》、上海的《新申报》等报刊, 则发表文章攻击新文化运动,于是在各种报刊上出现了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

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刊物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3、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5、《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

青年杂志后改名什么

是陈独秀创立的《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伊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而北京的《国故月刊》、《公言报》、上海的《新申报》等报刊, 则发表文章攻击新文化运动,于是在各种报刊上出现了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

青年杂志为什么改名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不是

《新青年》

陈独秀更名或与妻子高君曼有关(作者:李明福,来源:香港周刊)陈独秀原名陈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他一生使用过多个名字,而最终使用且最有名的则为陈独秀,据章士钊所说,陈独秀启用“独秀”之名可能并不是自恃优秀,而是与自由恋爱的妻子高君曼有关。1909年,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高君曼回到安庆,与陈独秀住在一起。次年,高君曼悄悄生下一子,这是陈独秀与高君曼反抗封建礼教,可以说是“暴风骤雨”般爱情的结晶,陈独秀为表达对高君曼的挚爱,以“盛大美好”,为孩子取名“陈光美”。彼时,陈独秀并未启用陈独秀之名,也没有与高晓岚正式离婚,正好远在四川的陈氏兄弟陈大成夫妇来到安庆,为逃避陈高两家长辈责难,陈独秀决定让陈大成夫妇将孩子带到四川去餵养。此后,陈独秀和高君曼实在忍受不了陈高两家压力,只好去了杭州和上海,在那里正式结为夫妻。1913年,陈独秀因参加讨伐袁世凯被捕入狱,出狱后於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远在四川的孩子陈光美已经四岁了,高君曼每每看见同龄小孩就会伤感。此时的陈独秀也启用与儿子“光美”对应的“独秀”之名,而繁体独字恰好暗喻“犬子在蜀”,当时无人知道陈独秀的更名用意。

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原名青年杂志,出至第二卷时改名为新青年,月刊,六号为一卷,由陈独秀创办。其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危难时局中,毅然回国创办青年杂志,作为救国救民的舆论基地。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创刊

1、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2、《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3、《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新青年》在上海创办,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民主和新文学。《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青年杂志改名后叫什么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伊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家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聘请了陈独秀为北大文科长新青年迁至北京新青年。杂志和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社会引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五四之后的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运动。

倒过来 新青年 是 青年杂志的前身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而北京的《国故月刊》、《公言报》、上海的《新申报》等报刊, 则发表文章攻击新文化运动,于是在各种报刊上出现了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

  • 索引序列
  • 新青年杂志后改名什么杂志
  • 青年杂志后改名什么
  • 青年杂志为什么改名新青年
  • 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
  • 青年杂志改名后叫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