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鲜的时候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当做是菜品,也可以榨汁作为饮料来吃,也可以制作成茶叶泡水来喝,也可以放入补汤中,炖煮吃了。
石斛可以泡水喝,做汤的时候也可以放一点,经常吃石斛对我们身体特别好,尤其是女性朋友要多吃。
在当前特殊时期下,我们既要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也不能忽视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提升免疫力,食补是关键,吃什么,怎么吃是大家所关心的。有着“健康软黄金”之称的石斛是当下非常热门的健康食品,那么到底石斛有什么功效?在食补方面,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在大众高度关注的预防方面,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远离人群,权威中医机构和专家在预防方面,也开出了相关组方,目的便是强化人体的脾胃功能、肺功能,从而抵御病毒侵袭。当下关头,中医在防控和治疗方面都及早地介入治疗并取得了很好效果。在大家所关注的增强免疫力方面,中医认为人体的正气是由脾胃而生的,是用来保护护人体的健康,脾胃功能强大,也可以强化肺功能,这便是中医上讲的“培土生金”,意思就是,通过增强脾胃功能来强化肺功能。石斛有什么功效——强化肺功能,增强免疫力近日陕西和贵州等权威中医机构和国医大师,开出了预防组方,方子紧紧围绕脾胃和肺,通过补脾、补肺、宣肺来达到强正气和肺气的目的。在这些权威专家开的预防组方中,我们都看到了石斛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石斛可以清肺护肺,而正宗、道地石斛——霍山米斛,除了清肺护肺,还可以补五脏、厚肠胃,也就是说,霍山米斛既可以补脾胃强正气,还可以补肺清肺护肺,一味药材,脾肺双补,既可以增强免疫力,还可以强化肺功能,正气充盈、邪不可干!石斛有什么功效——强人正气,由来已久2300年前的首部医学巨著《神农本草经》记载霍山米斛:“味甘平,主伤中,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霍山米斛补五脏、厚肠胃,可强人正气、抵御外邪。明代中医药巨著《药品化义》记载霍山米斛:“气味轻清,合肺之性,性凉而清,得肺之宜。肺为娇脏,独此最为相配。主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霍山米斛补肺清肺,能很好地强化肺功能。作为非常珍贵的药材,石斛市场也面临着鱼龙混杂的现状,不同产区生产出的石斛品质也不一样,选购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学会识别一些以此充好的劣质产品,选择像九仙尊这样的正规品牌。另外也要注意勤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这样坚持下来才能更好地提升免疫力!
铁皮石斛,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石斛可分为黄草、金钗、马鞭等数十种,铁皮石斛为石斛之极品,它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铁皮石斛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以其茎入药,中药名:石斛,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中国药典》: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铁皮石斛等少数品种之嫩茎,还可以进行特殊加工,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晒干,商品称为耳环石斛,又名枫斗。
金钗,系兰科石斛属植物之一,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肿瘤、补五脏虚劳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民间有“救命仙草”之称。
前言概述1、石斛的本草历史及其植物来源考证2、近100年来,各重要文记载的石斛药材类别及其原植物来源3、问题对策各论1、石斛2、细茎石斛3、铁皮石斛4、霍山石斛5、美花石斛6、束花石斛7、叠鞘石斛8、流苏石斛9、密花石斛10、球花石斛11、短棒石斛12、鼓槌石斛13、齿瓣石斛14、黄石斛15、曲茎石斛16、河南石斛17、聚石斛18、小黄花石斛19、重唇石斛20、梳唇石斛21、藏南石斛22、玫瑰石斛23、晶帽石斛24、报春石斛25、兜唇石斛26、杯鞘石斛27、黄花石斛28、串珠石斛29、疏花石斛30、长距石斛……参考文献拉丁文学名索引
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去看一看。中华学术院印度研究所去看一看。
01 资料准备 在进行申请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所需资料准备好,尽量全面,一步到位,免得到申请时因资料缺乏而耽搁时间。 ①生产用药品原料(药材)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并提供对照品及资料(留作初审单位审核用)。 ②药品的稳定性试验资料、结论和该药品使用期限的有关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③连续生产的样品至少3批(中试产品)及其质量检验和卫生标准检验报告书(样品每批数量至少应为全检需要量的3倍)。 ④临床研究负责单位整理的临床研究总结资料,并附各临床研究单位的临床报告等资料。 ⑤药品包装材料的性能、规格及标签的设计样稿和说明。产品使用(试用)说明书样稿,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主要组分(成分)、中医药理论或基础实验阐述、功能与主治、用法和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贮藏、使用期限、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特殊药品和外用药品的标志必须在包装及使用说明书上明显表示。从第一类至第五类新药(制剂)要求申报以上全部资料。 02 专利申请前检索 为了以防万一,在专利申请前,我们需要做的关键一步是进行专利查询。以便确定哪些发明内容属于“现有技术”。如果待申请的内容在检索到的专利文献或者其他公开出版物上已有记载,则有可能影响申请的授权前景。此外,即使没有文献记载,如果他人能够确定这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也会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 03 准备中药专利申请文件 结合交底资料检索后,认为该技术或药品具有专利所要具备的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则可着手进行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04 提交申请 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可再次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提交申请。将申请文件递交给国家专利局,拿到受理通知书,确认申请日和申请号。 05 审查阶段 自申请日起大概4-6个月,通过初审并公开。进入实质审查,专利局会发审查意见通知书,需要写答复意见。如果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就会发授权通知书,通知缴纳授权登记费和年费。 06 缴纳费用 缴费授权登记费和年费后大概2个月拿到证书。整个过程大概1年半时间。
中药中医的研发和理论传承需要继续跟进同时需要上级下级同时发力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适应科技、经济配套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和中医药科技交流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及其《专利法实施细则》、《企业专利工作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中医药事业的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的发明创造活动。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中医药发明创造,包括:中药制剂及制备工艺、方法(含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的有效化学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各种制剂);中医药医疗器械、设备及制造工艺;含有中药的保健品、化妆美容品、食品、饮料、调味品及制备方法;中医用检测试剂、卫生材料及制备方法;各种中成药的包装设计及图案;以及其它与中医药有关的发明创造。第二章 专利管理第四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的专利管理任务是: (一)宣传贯彻《专利法》; (二)培训中医药的专利人才; (三)促进中医药专利的申请、实施及许可贸易; (四)监督、协调各企事业单位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五)开展专利咨询、服务。第五条 中医药行业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工作的任务是: (一)制定开展专利工作的计划和管理制度; (二)负责本单位人员的专利法和专利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为职工提供有关专利事宜的咨询服务; (三)办理本单位专利申请事宜,管理本单位拥有的专利(包括交纳本单位职务发明人的专利申请费及年费); (四)组织、管理本单位专利技术的实施、许可,负责技术产品进出口中涉及专利的工作; (五)了解与本单位有关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情况和市场动向,保护本单位的专利权和防止侵犯他人专利权; (六)办理对职务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奖励与报酬,鼓励和支持单位职工的发明创造活动; (七)管理与本单位有关的专利文献,并协助本单位重大课题设立前的专利文献的检索,提供本领域的专利技术情况和法律状态,以避免重复投资、研究或侵犯他人专利。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及中医药行业企事业单位指定一名领导主管专利工作,配备专职或兼职专利管理工作人员,并酌情设立相应的专利管理部门,建立专利管理职能,加强已有专利管理部门的建设。第七条 各级中医药专利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健全与《专利法》相配套的、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专利管理规章或办法。第八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不定期对全行业各级中医药专利管理部门进行专利工作考核。第三章 专利申请第九条 中医药行业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合作等活动中做出的发明创造,要在向社会公开之前及时申请专利。第十条 涉及中医药行业关键技术(炮制技术、传统中药的专有技术等)和产品申请专利,需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第十一条 中医药行业企事业单位在国内完成的发明创造在向外国申请专利之前,须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申请;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指定的涉外专利代理机构为其代理。第十二条 凡在本职工作中或利用本单位名义做出的发明创造成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资金、设备、原材料、对外保密的技术资料等)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离退休或因各种原因离开本职工作一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工作相关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 中医药行业企事业单位职工完成的职务发明,其专利申请权属于单位。专利申请人为法人。 中医药行业企事业单位接收外来的学习、进修或合作研究人员、研究生、进修生等,其在接收单位学习或工作期间完成的发明创造,其专利申请权归接收单位持有或由协议明确所有权者持有。 中医药行业企事业单位派出的出国人员(访问学者、进修人员、公派留学生等)在国外完成的发明创造,其专利申请权归派出单位持有或由协议明确的所有权者持有。 在国内、国外科技合作研究开发项目时必须明确其专利申请权的归属,并在合同书中签定专利权归属的条款。 中医药行业企事业单位职工完成的职务发明,其专利申请费用及与其有关的费用由专利申请单位支付;专利批准后的年费由持有单位支付。第十三条 中医药行业企事业单位职工完成的职务发明,其专利申请程序为: (一)由发明项目负责人或发明人向本单位专利管理部门提出专利申请(申报书);申报书要写明发明创造内容,说明申请专利或作为技术秘密的理由,并附文献检索报告; (二)单位专利管理部门负责对申请专利的技术内容、条件进行研究评审,提出初步意见后报单位主管专利工作的领导; (三)经专利主管领导审批后,由单位专利管理部门办理专利申请手续,或委托专利服务机构进行专利代理。
你好,国家发明专利是专利的一种。我国专利法规定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发明专利是最主要的一种。1、产品发明 (包括物质发明)是人们通过研究开发出来的关于各种新产品、新材料、新物质等的技术方案。专利法上的产品,可以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产品,也可以是一个设备或仪器中的零部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制造品,如机器、设备以及各种用品材料,如化学物质、组合物等具有新用途的产品。2、方法发明 是指人们为制造产品或解决某个技术课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操作方法,制造方法以及工艺流程等技术方案。方法可以是由一系列步骤构成的一个完整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步骤,它主要包括:制造方法,即制造特定产品的方法;以及其他方法,如测量方法、分析方法、通信方法等;产品的新用途。首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申请文件,发明专利需要包括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需要提交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外观设计专利需要提交请求书、简要说明、产品照片或图片。申请受理后,缴纳审查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经过初审没有发现驳回理由后,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在申请人缴纳年费等费用后,及公告授权并发出专利证书。发明专利申请受理后,经过初审合格,可以前公布或者按时公布,此后在申请日起三年内申请实质审查或者要求提前实质审查,经过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即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在缴纳必要费用后,知识产权局发出授权公告并发出专利证书。
可以让自闭症患者带来很好的治疗,自闭症患者其实非常痛苦,自闭症患者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所以这款药给自闭症患者带来了很好的治疗。
这样就能治好自闭症患儿,让自闭患儿可以得到一个希望,通过药物治疗来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药物停止后,患儿的表现是否更稳定是未知。服用药物的儿童是否还在进其它康复训练没表述。这两点对于只是41个儿童来讲,数量大少,不具真实效应,但却实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又多了一条路
中医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近几十年来,不去发展了,反而去宣传什么传统古方,古法。医学要不断进步才行,李时珍当年写本草纲目,也是修正了大量古法古方,直到近代,中医仍在不断进步,建国初期,也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去研究,发展,想想屠呦呦的青蒿素是什么时候研发的?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医学要不断投入不断研发的,要整合现代医学的内容,融汇贯通的,现在的中医在中国的研发,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中药中医的研发和理论传承需要继续跟进同时需要上级下级同时发力
可以让自闭症患者带来很好的治疗,自闭症患者其实非常痛苦,自闭症患者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所以这款药给自闭症患者带来了很好的治疗。
说实话 我不想 说出来 在中国,作为国粹的中医药却日渐式微。统计资料也对中医药市场的衰退作了注脚:10年前,中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上所占比例约为28%~30%,而去年,中国2500亿元左右的医药市场中,中药仅占450亿、约18%的市场份额。" 大家在读下面的文章时一定要弄清楚一个基本概念,中药在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药”,是保健品。为什么国外保健品市场这样大,因为有多余的钱,有对现代医学失望和绝望的病人,和数以亿计的愚昧的人。 洋中药攻占中国市场,就是要让说假话的中国政府吃哑巴亏。在国外用先进设备和技术以及(保健品)政策和规范的低门槛生产外国政府规定的保健品,拿到中国来当药卖,卖出“药”价钱。谁会不积极?美国政府要求保健品说出成分是什么就可以生产,不问生产者说的用途是否真实。 日前,瑞士药企诺华制药在中国高调宣布,将针对中国市场研发中草药,并欲以5亿元并购中国药企。 据预测,中药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空间的产业之一。目前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这对在中医药方面拥有大量独特资源的中国而言,是绝好的机遇。 然而,近年来外资药企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中国中药知识产权;同时,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将“洋中药”返销中国市场,赚取巨大利润。这无疑敲响了中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警钟。 有关专家指出,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要守住中医药大国地位,必须尽快出台专门用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避免以后再发生中医药知识产权被不当占有的事件。同时,将传统优势与现代医学理论和高新科技结合,提高传统中成药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成分。 “洋中药”在中国盛行 随着人们对药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天然植物药正备受青睐。而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是亚洲,特别在中医、中药发源地的中国,是全球天然植物药企业的必争之地。 近日,刚刚上任的诺华中国非处方药(OTC)部总裁江华在广州高调宣布,未来诺华将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中草药,并将有条件并购和销售在5亿以上的本土药企。 诺华制药在国际非处方药(OTC)市场份额位居第四。因其进入中国较晚,目前在华OTC市场的销售份额并不高,因此希望通过中药业务提升在华销售业绩。 其实,觊觎中药以及中国医药市场的不仅仅是诺华,众多的外资药企对于中药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80多家公司和40多个研究机构正在从事天然药物的新药开发。 美国已开始进行中药复方与制剂的临床试验,德国则打算在现行医疗保险法中将中药列入传统疗法范畴,俄罗斯、瑞士等亦看好中药。 过去数年来,外资中药企业正悄悄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国的中药市场,并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内地。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在中药制剂年出口仅有1亿美元左右。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每年天然植物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中国中成药市场的进口量已远远超过出口量,这种势头还在不断增长。 据广东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企业共出口中成药价值747万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而广东省进口中成药价值达3817万美元,增长6%,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幅,中成药的进口都远远大于出口,进口与出口之比已经扩大至5倍。 中国民间常见的“六神丸”配方,加上道地中药原材料制成的“救心丹”,立即成为“洋中药”畅销国内,为日本某中药企业带来达1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在日本,中药生产原料75%从中国进口。日本一家中药企业以中国中成药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售到中国。 牛黄清心丸,同样是中国传统的中成药,但中国要生产牛黄清心丸的口服液或者胶囊的改进型产品,却必须看韩国人的脸色,因为他们已经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这两项产品的专利。 美国人利用手中8项中药材薄荷的专利,在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上,大把大把地收银子;而作为薄荷之乡的中国,只能靠着薄荷藕、薄荷茶水赚一点小钱。 德国人则干脆把工厂搬到中国,把银杏叶粗加工后运回本国深加工,而后返销到中国市场……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竟将中国同类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 在一家中国药店里,一位顾客在柜台前看着五六种不同包装、不同生产厂家的六味地黄丸,犹豫不定。更让这位顾客为难的是,售货员竟然向他推荐一种所谓“比纯中药还好”的“洋中药”。 随着医药市场逐步开放,中国的中医药产业非但没有走出去的迹象,反而呈现出“引狼入室”的态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国的“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无情的市场竞争令“正宗”的中药国度真正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 事实上,全球性的中医药热正在升温,而在中国,作为国粹的中医药却日渐式微。统计资料也对中医药市场的衰退作了注脚:10年前,中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上所占比例约为28%~30%,而去年,中国2500亿元左右的医药市场中,中药仅占450亿、约18%的市场份额。 曾任美国总统府顾问、美国参议院核心成员的美籍华裔知名学者和名医、美国明道大学校长张绪通博士曾对媒体说:“西方国家的决策者们认为,以中药为主的天然药物将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把‘中医药国际化’看成一场对中国的商战。” “洋中药”在国内的盛行令许多业内人士担忧,有关专家表示,中国是一个中药资源大国,有近5000家中药企业,但在中医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越来越多中国人却开始吃“洋中药”,这不能不令人警醒。 外资疯抢中药配方 近年来,日韩、东南亚及欧洲一些国家从中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再行提炼加工后高价返销中国市场。同时,外商加紧收集研究民间的中药秘方、偏方并申请专利。如牛黄清心丸是我国传统中成药,但若要生产其口服液和微胶囊的改进剂型产品,却要取得韩国人的同意,因为其早就在中国申请了发明专利。 从1994年后,国外制药企业来华申请专利保护的数量逐年增长,包括日、韩、美、德、法、意、英、加等国,体现了他们的专利意识和医药战略的先导性和超前性。 今年7月初世界治疗糖尿病的龙头老大诺和诺德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在中关村生命科学院落成。紧随其后,跨国制药企业罗氏的中国研发中心也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 业内人士一语道破玄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瞄上的不仅是中国“物美价廉”的科研人才,还有中药国自身的科技研发存在的优势和漏洞,更重要的则是盯上中药缺少“专利”这一天然屏障。 作为中国医药的“国粹”,中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所以中国在中药领域本应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然而,自1985年以来,中国中药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始终未见明显增长,一直徘徊在1700件左右。迄今为止包括华佗再造丸在内的5个国家一级保密处方无一有专利。中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却高达10000多项,“洋专利”已经占中国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80%以上。 据称,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外制药企业对中药专利申请却不断升温。去年,诺华大张旗鼓地与中国中药研究所合作,以独特方式进军中国中药产业。其他一些外资药企也不断利用合作、并购、兼并等方式“疯抢”中国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 近几年来,已有来自10个国家的40个植物药品种在中国注册成功,而中国却无一例植物药品种在海外正式注册,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让人心酸的悲哀。 据介绍,西药是从成分开始研究的,所以它完全能够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保护;而中药最开始是验方,这种验方在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下难以真正得到保护,所以很多传统中药企业不愿申请专利。 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很难证明其疗效,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并且很多中药都是作为秘方存在,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是什么却说不清楚。另一方面,中药尚待标准化,这是打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阻力之一。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中国的中药配方大量流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传统医药企业的重要难题。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我国生产的青蒿素,作为中国民间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它是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一类新药。虽然中国在复方制剂的研发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却将该项知识产权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权卖给了诺华。即所有中国企业的青蒿素必须通过诺华公司才能变现价值,诺华公司仅用知识产权就卡住了中国药企的脖子。 据称,同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包括日本在中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救心丸,韩国在“牛黄救心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的“牛黄清心液”,江苏地道的传统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这些本属于中国的产品,被外国申请了专利后再返销中国市场,而同样的事情每天还在继续。 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个别中国中医药企业为了吸引境外资金,不惜将自主知识产权——中药处方拱手交给外商。这种“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做法,只会使中国的中药生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大量“洋中药”之所以在中国攻城略地,一方面在于中国中药产业基础研究落后,技术水平低;另一方面就是中药专利制度的不完善。 事实上,中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晚,专利法颁布至今也仅20年的时间,我们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美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因此中国的专利制度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和缺失。 守住防线刻不容缓 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门类。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起步较晚,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中药的宝贵财富流失惨重,形成“洋中药”占据主要中药国际市场的局面。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国中药走向世界的知识产权问题,如今已经演变成为保卫本土市场的重要战场。 中国本是中草药的发祥地,而这些年“洋中药”抢滩中国的架势却愈演愈烈。一种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洋中药”,一种是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土中药”,这样竞争的结果必定是本国内部地位摇摇欲坠,国际市场上本应属于中国的行业龙头地位易主他国。那么,如何面对来自“洋中药”的挑战,守住“家”门口? 近年来,发达国家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中国中药知识产权,其结果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和祖传秘方被外商以低价掠走。 同时,国外企业利用中国申请专利,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将产品返销中国市场,或者通过侵权赔偿打垮中国企业。国外众多的医药企业就是通过无偿侵占中药方剂资源而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土中药”很难抵御“洋中药”的冲击,中国在中药市场上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弄不好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知识产权无疑是民族中药产业面对挑战时必须紧紧抓住的利器,这已成为共识。目前中国中药界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把中药的资源优势和专利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中国严峻的中药形势,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使人们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和重要价值。对于中药企业而言要抢先申请专利,运用专利把我国传统的中药自然资源保护起来,再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和经济优势。 据称,中药在知识产权领域需要保护的内容很多,包括专利、商标、处方、制剂工艺、药物有效成分、文献及信息资源、中药材、饮片等,都要尽可能地采取专利的方式进行保护。尤其是要以专利保护中医药核心技术、地道药材及中医药传统知识。 除此之外,还要对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加大保护范围,增加保护内容,尽快建立一个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从制度上激励开发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积极性,从法律上保护中国中医药的珍贵资源和传统优势。 有关专家表示,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要守住中医药大国地位。而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医药已刻不容缓,并且要急起直追。中医药为什么如此受到国内外民众的欢迎?因为它是科学,它能看好病,指导人们养生长寿,病后康复。但是无论哪一个学科,没有发展,不和时代同步前进,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学科就没有生命力。虽说中医是传统、古老的,但从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来看,它也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应该要爱护它、扶持它,多给它投入,多用先进的手段来研究它。否则,传统的中医药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分析人士认为,中药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单是一个剂型的改进,也不在于研制出一两种新药。应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中药的资源管理,到中药种植、加工、炮制、制药设备、工艺、创新药物等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现代化。比如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药基本都是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药”,虽然名称和外包装在不断变化,但是仍沿用张仲景时代的生产工艺,创新能力低下已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实践证明,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中药产业链上应用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对于提高现代中药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大有裨益的。国内有许多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一些药业集团从改变传统的方剂研究入手,在药材种植、生产工艺流程、剂型改革以及控制标准等领域进行全面创新,使传统中药达到了“体积小、剂量小、毒副作用小”和“高效、速效、长效”的现代制剂要求。
1、中医和汉方的渊源公元五世纪,也就是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日本允恭天皇患病,难受好几天,大臣们想尽了办法,可还是咋整都不好使。结果几服中药下去,天皇就好了。就这么地,日本开始对中医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决定来中国学习中医,他们管中医叫“汉医”,管中药为“汉药”。日本对中医的崇拜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末。后来,荷兰的解刨学和商船走进了日本,日本人对兰方医的医术相当认可,兰方医的地位开始超过中医。紧接着到了十九世纪中的时候,日本西医实力强大,屡屡与汉医发生冲突,甚至有要废除汉医的想法。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身体受之父母,西医这种在人身上动不动就拉个口子开个刀,终归不是太好,注重日常身体保养的日本人还是继续崇拜中医。日本曾经掀起了研究张仲景医学的浪潮,形成了学术上的古方派,就是运用张仲景古医方的离宗学,随后在日本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医在日本迅速发展。到今天,日本汉方药店遍地开花,也就不足为奇了。据统计:1、80%的日本医师会给病人开具汉方药,从事汉方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的药房售卖汉方药的占74%(妇科占7%)。2、汉方药可在健康保险中报销,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3、与40年前相比,日本人服用汉方药的比例由19%增加到72%。4、大量中国中医古籍在过去传到日本,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2、汉方垄断70%以上的中药专利《世界专利数据库》统计资料显示,在世界中草药和植物药专利申请中,中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仅占3%,日本已抢占国际中成药7成以上的中药专利。比方说,最火爆的救心丹,很早就成为日本的专利药。国人也都知道它就是中药,一个个疯狂追捧,去趟日本每人不带几瓶都觉得自己徒劳往返。乘法君并不是要评判什么,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出现国人疯狂跑去日本买中药自然有其原因。我国在中药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像汉方制剂那样得到明确的成分标准、药理性质和临床功效数据。此外,我国的知识产权意识太薄弱,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才导致如今如此尴尬的局面。据某研究报告显示,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划拨近72万亿日元的研究经费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使得汉方药的研究由过去自发、无政府支持、无计划地进行逐步转向有组织、有支持、有计划的政府行为。此外,企业本身也一直有强大的研发动力。以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为例,其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3、中医的未来在哪?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日本生产的中药已经占据了全世界中药产量的90%,而我们只有2%的份额!国内,中医黑越来越多,各种质疑甚至取缔中医药的声音。大学里的中医专业越来越不受国内学生待见,让人尴尬的是,来中国学中医药专业的外国学生倒是越来越多。日本医学权威大眆敬节弥留之际嘱其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曾警告: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