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业城市的全面创新改革
路口的抉择:“德阳绝不能落伍掉队”
春寒料峭,德阳再次以创新改革者的形象引起关注。
春节前的德阳“两会”期间,德阳市科技与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朱红已经感知到这次改革的步履之急:“市上马上要筹备建立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面推进创新改革试点工作。这一步,证明了市上的决心。”作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重点部门,她感到肩上担子一下重了起来。
将时间退回到早一点的2015年9月,中央将四川列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工业技术试验区域,四川将依托成德绵地区开展先行先试。
对四川而言,再次跻身国家级重大试点范围,意味着迎来又一个重大历史机遇。而对德阳来讲,这是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机遇。
对于德阳来说,“创新”“改革”并不陌生,但一如气候的更迭,在经济新常态和区域经济格局快速变幻的今天,德阳主政者将这次“全面创新改革”,视作德阳行至路口的抉择。
从产业发展历史上看,10多年前,德阳工业在历经乡镇企业处处开花的红火后,一度踌躇不前。困境中,德阳提出建设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机械行业率先发力,拉动德阳迎来最大发展时期。10多年后,德阳工业再次面临宏观经济下行、中国制造业深度调整、重大装备产业升级的困境。此刻,重装机械行业已占据德阳经济半壁江山,德阳能否在这一次产业深度调整中走出困境,登上开往“智能装备”、“德阳创造”的头等舱?
从区域经济的竞争格局观察:2011年,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后,德阳与绵阳、宜宾、达州一同跻身四川省“千亿俱乐部”。行至“十二五”末,我省已有14个市州GDP超过千亿,德阳虽以1605亿的成绩继续占据全省第三位,但身后的宜宾与之相差仅76亿元,德阳正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迫近”的严峻形势。
在成都之南,似有“风景这边独好”的另一番景象。2014年10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标志着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受益于天府新区的开发热力,资阳、眉山乘势而上,后劲凶猛。
“德阳不能落伍掉队,也绝对不会落伍掉队。”多重背景下,跻身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犹如一缕曙光,一扇对德阳洞开的机遇窗口已经开启。
“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2015年,德阳制定了全面创新改革《决定》和《方案》,具体的50条政策举措针对性、操作性强,将转型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春节前,有关德阳形象识别的热词,一再刷新着人们对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惯性认知。
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一高两率先”目标。
新的“两张名片”: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把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引领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新的城市定位:推进成德同城化,加快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推动形成以成都主城区为核心,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的“一核两中心”格局……
开局之年的步履:敢想敢为、破立并举
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德阳市委书记蒲波一口气走访了9个部门,“要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切实在创新环境营造、创新载体培育、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德阳科知局,蒲波对干部职工如是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不仅是节令的规律,更是对开创德阳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新的一年辛勤劳动的催促。
春节后,德阳市人社局又开始加紧调研各行业人才需求,起草相关政策、完成机构编制报批……因为在不久后,一个全新的人才平台——德阳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将在这里诞生。
改革创新,关键在敢想敢为,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对牵头部门而言,“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德阳市人社局副局长黄辉坦言:“这是德阳建市以来力度最大的人才引进计划、运行机制最新的人才使用平台。”
“柔性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唯名头,唯其实用”……在全面创新改革工作对人才的渴求背后,是德阳理性务实的人才观。依托该平台,德阳计划首期引进100名以上“长江学者”“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等高层次领军人才,由市县两级筹集人才引进专项基金4亿元,主要涉及科技创新、教育和卫生三个行业领域。
引进一个领军人才或团队,就可能产生一次产业核变。东汽从德国引进国际上著名的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专家马德新,带领团队加快了东汽的燃气轮机完全国产化攻关;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专家团队的到来,使得德阳在布局石墨烯产业发展上取得先机。目前,国内唯一的高品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在德阳即将建成投产,下游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功能性涂料等6个应用产品的研发正在加速推进,一个全产业链的石墨烯产业正在兴起。
人才引领,带动产业“无中生有”升级,明日宇航更是一个传奇。来自中关村的韩华团队,几年时间在什邡打造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航空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什邡也由此调整和布局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制造与燃机产业,将发展为超百亿元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离不开“大国工匠”等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5.36万名高技能人才,支撑起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26所各类职业院校,在校生14万人,每年培养技能型人才4万余人,使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的名片熠熠生辉。德阳是国家高等职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向“十三五”,该市将着力把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引领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这是德阳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谋篇布局,由此推动德阳产业“升级”,在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对接“中国制造2025”,德阳实施高端产业“331”战略,力争到2020年形成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重装的涅槃:如何挤进“头等舱”、抢位“第一集团”?
2015年12月11日上午9点,由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研制的大型火电机组——土耳其卡拉加(Karabiga)项目2×660MW机组1号机凝汽器及低压加热器移交付业主,启程发运。
该项目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东汽取得的首个订单,也为东汽瞄准国家战略机遇,精准“走出去”,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打下了基础。
土耳其卡拉比加电站1号机组项目包含了东汽多个“首次”,即:首次签订“一带一路”沿线国重大能源设备辅机项目;首次在厂内完成模块化设计制造;首次实现向欧洲地区出口压力容器产品,并获得欧共体PED认证。(注:PED是承压设备指令的意思)
在东汽电站辅机事业部技术部副部长米沛看来,装备“走出去”是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为全国重装产业基地,德阳除东汽、东电、二重、东锅、宏华等龙头企业外,还有1000多家民营中小型企业,从业人数超过10万。
他们身上,背负的是德阳工业的荣耀:德阳以工业立市兴市,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50%的大型轧钢设备、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均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产量全球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
在钢铁、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的全国背景下,德阳重装产业面临的形势也显得紧张、冷峻。这一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想搭乘这趟“高铁”,挤进“头等舱”、第一集团。对德阳而言,和10多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它要思考的不是工业转型何去何从,而是占工业大半壁江山的重装行业,能不能在这次产业深度调整中再次涅槃,引领德阳抢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节能化之路?
唯有主动作为,方能出奇制胜。“十三五”,德阳率先拉开工业转型升级大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项发展机遇。
“抓住一条主线、实施一个转变、创建一个中心、打造五个基地”——这是“十三五”时期德阳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抓住一条主线为:以率先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实施一个转变为:推动工业增长由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不断增强德阳工业经济内生增长能力。创建一个中心为:创建装备技术智能制造创新示范中心。打造五个基地为:打造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新能源装备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现代制造服务业基地。
拨开产业调整的迷雾,创新转变其实已悄然发生。2015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德阳藉此成为继成都、绵阳之后,我省第三个既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城市。
在这里,“探地飞天”产业集群已成为高新区新的名片。两大支柱型产业——以宏华石油为依托的高端油气装备产业,以依科制药、益海粮油为龙头的医药食品产业,而“通航产业”的发展更是向着千亿产业的方向迈进。
在这里, 2015年5月,东汽拿下巴基斯坦卡西姆港两台66万千瓦汽轮发电机设备供货合同,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首个项目正式启动。而同在德阳的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目前共有47个火电项目、20个水电项目,163台机组在“一带一路”所在国家和地区。“走出去”,不仅仅是产品,优势产能“走出去”、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德阳都已在谋篇布局。
“十三五”,这里划出了一条由“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转变的清晰轨迹。
“双创”的温度:“德阳创客”激发创新新活力
2015年12月,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命名第二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的决定》,全国37个园区获评,德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上榜,成为本批四川省唯一获评的园区。
2015年6月,德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正式投入使用。 揭牌仅半个月,就有92家企业顺利实现工商登记入驻孵化园。“放在以往,这么快的登记速度难以想象。”超常规的效率如何做到?德阳市通过试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明确放宽住所(经营场所)产权证明要求,允许“一址多照”,为在一个地址办公的多个企业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扫清了政策障碍。
“一址多照”新规催生“众创空间”,为创客降低了创业成本。同时,实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管理、放宽企业名称登记限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川蔚蓝海岸文化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倪志华对此深有感触,“入园后第一个感受就是公司的成本节约了,可享受减免房租等各类费用。其次是对扶持政策更加清楚了,入园后才知道政府出台了如此多的扶持政策帮助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第三就是办事更加方便了,由过去跑部门变成了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孵化园是创业者温暖的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智慧和力量,在德阳正在激发和凝聚。2015年8月,德阳开始实施德阳“创客计划”,着力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促进经济增长“新引擎”。
目前,德阳构建起“7+1”创客空间体系,即六个县(市、区)、德阳经开区+一个市本级,全部建设孵化器,给创客以空间,每一个大学或高职院校也都建立创客空间。
其中,什邡通过政府建设、政企合作等方式,打造各类青年创业基地6个,还成立了创业活动平台“青年创业联盟”;地处罗江的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启动不久,首批3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已经入驻;中江在各类创业创新孵化园中,还特意成立了“返乡民工创业”,为返乡民工创业、就业搭建平台……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德阳始终将其与推动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等发展大计融合在一起。
谋在长远、变在当下。眺望前方,德阳目标明确: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转变取得重要进展。
“德阳‘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是,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改革开放、全面小康等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着力实现‘“一高两率先’”,即发展增速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走在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980年,广汉向阳乡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由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精神高地”,对于德阳而言,当又一场全面创新改革的大幕开启时,一座老牌工业城市对“十三五”的作答更加值得期待。
作者:龙腾飞 来源:新城乡 2016年3期
上一篇:工业4.0及相应商业模式创新
下一篇:加快发展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