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技术改革问题措施探讨论文(共6篇)
第1篇:智慧渔业技术初探
2015年抚州市黎川县建成了江西省首家智慧渔业示范基地,该套智慧渔业系统集成了养殖信息管理、水质在线监测、自动控制、视频显示及多平台终端控制等诸多功能,经过1年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项目技术总结如下。
1智慧渔业系统的硬件组成
目前智慧渔业系统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养殖机械设备、信号传输设备、控制中心设备和备用电源设备等。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水质感应测量设备。目前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一般是用一个集成探头,感应测量包括鱼池水温、水深、溶解氧、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等水质参数。未来还可集成电导率传感器、氨氮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盐度和氨氮的浓度。一般面积2hm2以下的单个鱼池只需安装一个探头,6.7hm2以上的单个池塘需要安装2个以上的探头。养殖设备包括饲料投喂机械、鱼池增氧机械、捕捞机械、水泵、照明设备等养殖设备;信号传输设备可以根据养殖池塘的具体情况选择光线或者无线传输设备;控制中心设备主要包括中心电脑服务器、显示器(显示屏)、报警系统等
2智慧渔业系统的软件系统特点
智慧渔业系统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生产信息记录管理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养殖视频监控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等
生产信息记录管理系统负责记录管理水产企业养殖生产中的各类信息,包括养殖企业的基本情况、苗种管理信息、饲料管理信息、鱼药管理信息、日常管理信息和产品销售信息等。
养殖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记录养殖企业的名称、法人及股东情况、企业资质、奖惩情况、地址、技术人员、养殖面积、品种、产量等企业基本信息和养殖基础设施信息。
养殖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实时24小时监控养殖场的增氧机、投饲机等设备运行情况,养殖鱼类的摄食等情况,以及养殖场内各类人员、动物的活动等安保情况。未来视频监控系统还将集成水下视频监测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养殖鱼类的水下图像,实现对养殖鱼类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对鱼类养殖全过程的实时监控。
智能管理系统实时处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养殖视频监控系统等系统发送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激发设定的动作,例如报警、自动开启或关闭增氧机、投饲机等。目前的报警功能不仅限于养殖场内报警,还可以向设定的养殖相关人员包括技术人员、管理者的手机及电脑发出报警信号,提示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当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检测到某个养殖池的水中溶解氧低于正常值时,智能管理系统会及时激发开启该池塘增氧机的动作,并激发控制中心的警报装置,同时系统还会及时向设定的技术人员、管理者发送短信报警,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远程控制增氧机的开关动作,查看该池塘增氧机的运行状态。
智慧渔业系统的软件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相互交集和联系,在其中任意子系统中输入数据后,其他子系统可以任意调用。同时该套系统接口丰富,可以任意扩展。例如未来可以接入水产养殖病害预报系统、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疗系统,可以使养殖企业及时掌握水产养殖病虫害的发病趋势、防治方法,对发生的较难解决的疾病可以通过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疗系统向国家、省、市、县各级远程诊疗系统的专家求助,邀请专家进行网上会诊,由专家提出解决方法。
3智慧渔业系统的应用效果
3.1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采用智慧渔业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水产养殖生产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过去水产养殖企业一个人最多只能管理数十亩鱼池,如今采用智慧渔业技术后,增氧机、投饲机、捕捞抬网等养殖机械设备全部实行自动控制,养殖池塘也不用人工巡塘,现在一人可以管理数百亩鱼池,以抚州市黎川聚龙湾现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养殖水面为200hm2,过去需要二十多名劳动力,如今日常管理全部实现自动化,增氧机、投料机全部采取自动控制,实现无人化管理,饲料输送、投放采用机械化作业,只需要2个人即可完成,只是在投苗和收成时,需要其他兼职人员协助,管理人员减少到8人,减少用工量80%以上。同时智慧渔业技术也为养殖鱼类创造了最适宜的生长水环境,减少了人为的干扰,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加快了鱼类的生长,提高了养殖产量,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3.2节能减排
据统计,采用智慧渔业技术后用电量减少30%以上,同时饲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3.3降低劳动强度、有益劳动者身心健康
过去水产养殖是个较难招工的工种,因为水产养殖工不仅白天要逐个鱼池运送饲料、开启和关闭增氧机、投饲机,晚上还要防盗,凌晨还要巡塘、拉网捕鱼,不仅技术性强而且劳动强度大,采用智慧渔业技术后大部分工作可以由机器自动操作,水产养殖大部分工作可以在办公室的控制中心完成,极大地降低了水产养殖工作的劳动强度。
3.4有利于开展水产品质量溯源工作
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已日益受到重视,采用智慧渔业技术后,水产养殖企业的水产品养殖全过程全部记录在系统内,只要接入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系统,各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单位均可以实时查看养殖要求水产品的质量管理措施,甚至消费者也可以进行水产品质量溯源。
3.5提高渔业经济档次、易于复制和推广
采用智慧渔业技术后,水产养殖企业可以将企业建成集休闲、观光、旅游一体的农庄、家庭农场甚至风景名胜点(图4),并且这种模式易于复制和推广。
作者:童水明等
第2篇: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海渔专业)是上海海洋大学的传统核心专业,具有百年的悠久历史,该专业在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天津农学院、集美大学等均有开设,但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海洋科学、水产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海洋生物资源评估与管理、高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养护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可持续开发、养护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专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海渔专业的学生也在择业和就业方面存在很多困惑。本文根据海渔专业近十年的毕业生就业资料,结合调查信息和咨询,拟对海渔专业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合理设置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等提供参考。
一、海渔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海渔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不像计算机与金融专业可广泛适用于各种行业和企业,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需要会计,也没有哪一家公司会不需要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而海渔专业则不同,并不是各行各业都需要,所以就业范围肯定比金融、计算机等专业要窄。但事实上,海渔专业的就业范围也不像大众理解的那样狭窄,仅仅是养鱼、捕鱼、出海等。也正由于海渔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学生不仅接受航海技术、海洋渔业调查与评估和海洋渔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训练,还强化学习数学、物理、海洋科学、水产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所需掌握学习的知识非常多,因而海渔专业的就业范围也相对宽泛。根据上海海洋大学2001~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可大致分“升学深造”、“专业对口就业”、“其他就业途径”三大类。
1.升学深造。由前述可知,海渔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强,能在海洋渔业科学研究部门、水产部门和企业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新技术推广与新产品开发、懂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通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就能达到这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并不多,这时候继续升学深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据统计,每年有20%~30%的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其中约有10%~15%的学生选择在本专业深造。在升学深造时可以考虑国内高校,诸如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这些学校的海渔专业开设时间早,师资力量强,海渔专业的博士生在毕业后大多选择留在本校或应聘到其他海洋类学校从事教研工作,即便是不能留校,应聘到其他海洋类高校或研究所也是很好的选择。在升学深造时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海渔专业或者选择相关涉海专业诸如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等,因为本科期间海渔专业学的知识比较多,为攻读相关涉海专业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今研究生推免面向全国招生,如果本科阶段表现足够优秀的话,保研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近几届海渔学生就有顺利保研到厦门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如果确实发现自己对海渔专业不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尽早决定跨专业考研,对往届的毕业生毕业去向进行统计时,发现有不少人跨专业考研考上诸如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也许四年的海渔专业学习并没有增长很多的专业知识,但一定培养了能吃苦、能坚持的品质,据了解这些学生大多自大二开始就为考研而做准备,毕业时,在拿到学位证书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己心仪学校理想专业的硕士生录取通知书。而跨专业考研成功自然也就跳出了海渔专业相对狭窄的就业范围。
2.专业对口就业。进入相关的渔业部门、公司工作可以说是海渔专业最佳的对口就业方向。每年海渔专业的毕业生中都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参加有关部门的选拔考试,以公务员等形式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浙江省象山县海洋技术研究所,以及各省、市、县级别的海洋渔业局或海洋水产研究所等事业单位工作。另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进入一些远洋渔业公司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一些相关行业的公司,例如海洋渔业仪器和装备的采购销售、海洋水产食品的物流和营销等。据统计,专业对口就业的学生每年约占10%~20%,但这个比例近几年还在减少。
3.其他就业途径。除却升学深造和进入对口专业工作的,就剩下从事其他行业的选择了,而这个比例很大,要占到50%~65%。如今这个时代,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已经是常事,所从事工作与就业岗位毫无关联的比比皆是。所以对于海渔专业学生来说就业时从事其他行业也是很普遍的,海渔专业学习的课程非常多,因而几乎各行各业的知识都有牵涉到,也为海渔专业的学生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往届海渔毕业生中有进入航空公司工作的,有进入软件公司、食品公司的,也有进入房地产行业、物流行业的。如今是数字时代,有人仅仅是利用一门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分析技术,对这门技术进行渗透,毕业后就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二、影响海渔专业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分析
由上可知,选择对口就业的学生比例一般在10%~20%,即便将选择在本专业读研究生的学生也纳入对口就业,该比例约为20%~35%,相对还是较低的。通过调查和分析,认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大众对海渔专业的误解、学校对海渔专业未能有效导读,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对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冲击。
1.大众对于海渔专业普遍存在误解。海渔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当时报考这个专业时并不清楚这个专业是要学什么的以及以后毕业了是做什么的,报考本专业以及被本专业录取纯属阴差阳错、误打误撞。而学生家长大多教育程度不高,对专业的个人理解较为狭隘、片面,在得知自己的子女被本专业录取时,因为其非热门专业,认定不会有前途、没有好出路,对海渔专业本身的理解存在非常大的误解。而学生在学校未对此专业进行正确解读时,受家长影响,先入为主的意识也对专业本身产生了误解。
2.学校未能对海渔专业进行有效的导读。大众对于海渔专业普遍存在误解,而学校也未能进行科学的普及以及正确的导读。大学承担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而在海渔专业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并没有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专业。虽然也开展了专业老师见面会,但老师有可能只是照本宣科,因为老师在面对了大众长期的误解可能心理上已经疲倦了;或者是老师从某种程度上认可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于海渔专业的误解,他们想做的也就只是适当地减轻或矫正那些误解,而没有想过抛开那些误解与偏见不论,为学生重新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认知。校方未能对海渔专业学生进行正确的专业导读,这也是导致学生误解海渔专业的一个原因。
3.现代社会不良风气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90后”群体,他们身上被贴了很多标签,诸如“眼高手低”,喜欢“坐享其成”,遇到困难就放弃,怕吃苦,与崇尚“实干”、“务实”的“70后”、“80后”不同。“90后”的海渔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遇到难度较大的课程时就会害怕畏惧,在心理上产生抗拒,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不脚踏实地,在校没有形成较好的专业素养,到了找工作时,需要出海的辛苦工作不愿意做,而其他要求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工作又因自身专业素养不高无法胜任,在就业时自然就成了就业难的一个群体,更谈不上或不具备去从事相对来说较为艰苦,专业技能却要求颇高的对口专业。
三、对策与建议
1.正确引导,积极加强管理。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海洋知识的推广,对学生开展有效、正确的专业认知导读,教师应当积极乐观地面对来自社会的误解,努力地探索如何为大家建立科学系统的认知,不能放弃,不能懈怠。学校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也应积极探索,寻求让学生真正对海渔专业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了,才有可能热爱以后将要从事专业对口的行业。
2.端正心态,客观正确对待。海渔专业学生要从旁人以及自己对海渔专业的根深蒂固的误解中跳出来,对海渔专业进行全面科学的认识,要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渔专业在21世纪是一个朝阳专业,发展前景远阔,国家急需海渔专业的人才,而学生自己要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最好能做到学一行爱一行,从心底里喜欢这个专业。
3.努力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大学是可以将一个人变得优秀的最好的时光,一定不能荒废这段时光。海渔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文化课程,积极参与课程实习实践。在重视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不能轻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应当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总结、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统筹规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自己。
4.积极就业,了解多方信息。在毕业季、求职季正式到来之前,就应该提前为就业做准备。应当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关注相关的求职网站。对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感兴趣时,可以凭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客观评估,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应积极就业,应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
作者:许莎莎等
第3篇:浅谈水库渔业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
一、引言
适度的水产养殖也是保护水质环境的重要举措。水库水体环境优质,发展水库渔业可以生产出优质鱼类,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态的、所需的鱼产品,与此同时还能够为渔业养殖者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水库渔业至关重要。
二、水库渔业健康养殖技术发展方向
1.水库渔业养殖应该挑选在环境优美、没有污染的优良水质中,并且主打健康的优质的水库鱼类品牌,以此提升水库渔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必须建立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这样才能产出优质的健康的绿色水产品以及有机水产品,走环境渔业发展道路。
2.为了推举水库渔业发展,应该结合市场以及水库渔业的发展情况,积极采用成熟的操作技术,提高水库渔业的效益,来创造水库渔业的效益。
3.充分发挥水库鱼类资源丰富的优势,走特色渔业之路。过去为了发展水库渔业,很多地方都是想尽办法去除凶猛性鱼类,如翘嘴鲌、鳜鱼、鲶鱼等,而且不关注鱼类种群的分布和增殖。新时期,应该合理选择鱼类品种,促进水库生态发展建设。
4.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走休闲渔业、旅游渔业之路。目前我国不少水库垂钓业发展也很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水库山水资源的优势开发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进行旅游开发也是一个发展方向。
三、水库渔业健康养殖实例
1.水库养殖概况。自从2007年某水电站下闸蓄水后,已经形成78万平方公里的宽阔水域,为充分利用好水域资源优势、有效解决失地(农)移民后期发展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县境内水域实施大型的放牧式不投饵生态网箱养殖鳙鱼项目,不投饵生态网箱由初时的6m×6m×2.5m的小网箱逐渐发展为30m×30m×5m、40m×40m×5m、30m×50m×5m、50m×100m×5m等规格的大网箱,鳙鱼产量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养殖水域的选择网箱的设置。(1)养殖水域的选择是水流较缓、水面开阔、避风向阳、水质较肥、无污染,不投饵生态网箱安置位置水体深度要大于45m,重点防止冬季枯水季节时网箱触底搁浅。安置时要留出有效航道,不能影响正常航运交通。(2)如果网箱安置在主河道上,架设好的生态网箱与主河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100m。(3)总体上要考虑风浪、交通、水电、周围投饵网箱分布情况、不投饵生态网箱分布量、水域浮游生物量等各种影响因素。生态网箱布局不能过于集中,参照3‰的最高设置比例,各水域尽量均匀分布。(4)网箱为面积在900m2以上的浮动式网箱,框架固定材料是镀锌钢管,浮子采用油桶或泡沫塑料。网箱材料为聚乙烯,网眼大于5cm,以不跑鱼、漏鱼为准。浮子采用油桶的网箱,通过下锚固定于养殖区域,浮子采用泡沫塑料的网箱多用缆绳固定于岸边,可随风浪和水流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此种网箱加盖网,用砖块或混凝土块作沉子。
3.鱼种及其放养。(1)鱼种选择。所放养的鳙鱼种要求规格大小一致、体形健壮、体色鲜亮、鳍条无破损、体表无外伤、运动有力、生命力旺盛。所选鱼种最好以本水域附近或相似水域条件下培育而成的大规格鱼种。(2)鱼苗进箱。首先,小心捕捞鱼苗,拉网时不能带有淤泥,过筛数量适中,避免鱼受到擦伤。其次,选择体质好、活力强、规格整齐的育苗,要求10朝鱼苗,因其便于运输,跳跃能力相对小,而且易驯食。鱼苗网箱网目为1.2cm乙纶无结网箱,密度为800~880尾/m2,网箱提前1星期下水浸泡。(3)施肥的管理。应根据气候的变化以及温度差别和水库中浮游生物的特点,根据水库环境条件确定施肥的方法和施肥的数量,保证科学合理的施肥。通常情况下,水库水体的透明度为80cm~100cm。中型水库为60cm~80cm,小型水库为40cm~60cm。山坪塘为30cm~40cm。水库施肥应使用有机肥或是无机肥,也可根据水库条件施用生物肥。施肥过程中,应遵循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放养鱼种前应施足基肥,追肥以发酵后的有机肥为主,少量多次,并根据水质、天气以及水温的变化实现灵活的增减。投喂饵料时,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实施不同的饵料投放方式。若是水库中投放了吃食性鱼类,则应按照鱼类的投喂要求,采取定时定量定质和定位的要求,科学投放饲料。(4)适时分箱。经过20d左右的饲养,70%鱼苗规格可达到12朝以上,要及时分箱,否则鱼苗规格差距太大,影响鱼苗生长。分箱前1星期用网目为2.0cm乙纶无结网箱下水浸泡,分箱前必须停食6小时,分箱应在早上喂食前进行,用12朝筛子过筛,消毒后过数进箱,密度为700~720尾/厘米。
4.效益情况。经过12到18个月的养殖周期,网箱生态养殖鳙鱼平均个体重达1.5~2.5kg,平均成活率85%以上。扣除各项成本包括鱼种、网箱折旧、人工、其他费用等,每平方米网箱产值在35~40元,纯利润平均在20元左右。
四、渔业生态保护规划
1.水生生态保护。以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为重点,推进渔业生态文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渔业水域生态修复,坚持和完善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做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坚持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指导养殖渔民合理控制养殖容量,科学投饵和用药;逐步完善渔业资源及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修复。禁止设置养殖网箱和进行非法捕捞活动,保护水域生态平衡。
2.增殖放流规划。按照《贵州省渔业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和珠江渔业委员会的规定,江河、湖泊、大中型水库实行禁渔期制度。禁渔期为每年的4月1日12时至6月1日12时,禁止在禁渔期内从事捕捞、扎巢捕杀亲体和其他危害渔业资源的活动,禁止收购、销售在禁渔期和禁渔区非法捕捞的渔获物。在实施禁渔期制度的同时,应该结合水库实际情况,及时向省、州申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鱼类亲体正常产卵繁殖和幼体正常生长,使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恢复与增长,又能扩大天然水域鱼类种群规模,增殖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
五、结语
水库网箱养鱼投喂适口饵料和适时分箱,各阶段成活率、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在饲养过程中,应该根据鱼类的品种以及规格投喂饲料。并且还应该适时分箱,调整每箱放养量,对于大规格鱼种,可以使用大网目的网箱饲养。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养殖方式,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发生鱼病,因此,必须加强疾病预防和治疗,促进渔业发展。
作者:姚启飞
第4篇:“碳汇渔业”与“低碳渔业技术”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和倡导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符合这一选择,而我国的渔业主要是以养殖为主,这其中的贝类、藻类等养殖具有很强的碳汇功能,所以,在我国大力发展低碳渔业技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碳汇渔业
碳汇生物是指藻类、贝类等养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过程。还包括以贝类和藻类等为食的鱼类、甲壳类等生物资源种类通过食物链机制进行生长活动所使用的碳,它们以水中的天然饵料为食,在食物链的低端消耗了大量的浮游植物,从而从水域中移除了相当多的碳源。
1.1分析碳汇渔业具有的优势
1.1.1基础条件优越首先,我国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比较适合海水养殖,拥有广阔的海域和浅海滩面积,这些都是海洋碳循环活动非常活跃的区域,因此,这就为碳汇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其次,我国的海水养殖中贝、藻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发展碳汇渔业的必要条件就是大量养殖贝、藻类生物,所以,我国以贝、藻类为主的养殖优势也为碳汇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1.1.2人才技术丰富在碳汇渔业人才资源方面,我国已经拥有260多家涉及这方面的科研院校和高校,在人才和技术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我国的碳汇渔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碳汇渔业发展所涉及的其他领域,比如生物、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比较充沛,这就为碳汇渔业发展在人才方面做了一个保障。
1.2发展碳汇渔业的策略分析
从我国碳汇渔业具有的优势来看,发展碳汇渔业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应对策略,即:增强型、进取型、调整型、抵御型四种。这四种策略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由于我国碳汇渔业市场比较复杂,所以仅仅用一种战略很难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应当结合几种策略,互为补充,这样才能使碳汇渔业更好地发展,从而掀起发展中国低碳渔业的新浪潮。
2低碳渔业技术
所谓低碳技术指的就是当人们在使用能源的时候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去碳和减碳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去碳就是指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存储技术,而减碳就是减少碳的排放量以及实现零排放的技术。那么低碳渔业技术就是将低碳技术应用到渔业养殖中来,在养殖的过程中,减少压缩能源的消耗,降低碳和废水气的排放量,达到降低能源消耗,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的生产技术。低碳渔业技术主要包括深水网箱养殖、多营养层次的生态养殖等多种技术模式。在低碳渔业技术中,可以有效地增加碳汇。所以,可以看出,低碳渔业技术是一种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现代化渔业技术,既经济又效益的安全性渔业,保证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出。所以,在我国目前的渔业市场,大力推进和发展低碳渔业技术才是正确的选择,不断地强化具有碳汇功能的产业,而且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可以降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兼顾发展的原则。当然,现实的生产力条件和渔业的生产力水平是我们发展低碳渔业技术的一个基础,在具备这些基础的条件下,就应当以降低渔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为主要目标,依靠先进的科技,切实加快推进渔业低碳技术的发展。
3我国低碳渔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3.1捕捞业
在捕捞业中低碳渔业技术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捕捞的船型和配置不尽合理,甚至在建造上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基本上很少应用玻璃钢船舶,而渔船是在捕捞业中综合性能优化的集中体现,由于这些落后的设置以及不规范的建造使得渔船各方面的性能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二是在捕捞中应用装备整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科技条件支撑不足,现代技术应用的也比较少,我国渔船捕捞的装备整体上比发达国家落后30~40年。以上这两点原因就影响了渔船捕捞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1]。
3.2水产养殖业
在水产养殖业方面,首先,因为市场需求的原因,肉食性的品种成为了发展的热点,所以就导致了水产物种业的品质和技术长年得不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种类虽然已经多达100多种,而且其中的草食性鱼类、藻类、贝类等对养殖环境的影响很小,但是在这方面的品质技术的还非常欠缺,加上国内一些饮食文化的影响,人们大都养殖“名而优”的肉食性的品种,使得许多的优质蛋白资源就被这些“名而优”的品种消耗了,而那些低营养级的品种就得不到好的蛋白资源。其次,在生产水平上还有待提高,生产模式上也比较落后,池塘养殖还是我国现阶段养殖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明显的不足就是对养殖环境的调控能力较差,所以,一些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就凭借经验,要求比较低,对水电、饲料、设备等的消耗就不合理。
4发展低碳渔业技术的一些建议
在2011年11月举办的“碳汇渔业和低碳渔业技术”工程科技论坛中,许多的专家学者就积极倡导推进发展低碳技术渔业,然后从碳汇渔业的理论、技术以及可行性上都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从我国现阶段的渔业现状来看,大力发展低碳渔业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但是,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需要我们不断在实际中探索和实践,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经济和生态兼顾的原则,根据国外一些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案例,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2]。
4.1建立健全适应低碳渔业经济发展的政策
要想我国低碳渔业技术平稳定快速地发展,首先就是要实施低碳渔业经济的发展战略,其次必须对低碳渔业制定相关的措施,并且付诸到法律的层面,尤其是碳排放量对环境气候影响的一些措施,在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中,在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必须结合环境以及节能减排的需求,从而使得我国的低碳渔业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法可依。
4.2加强低碳渔业技术发展模式的创新,合理规划发展路线图
加强创新,这是每个行业都在一直专注的,在发展低碳渔业技术领域中,也是如此,要不断地创新低碳渔业技术的发展模式,规划好合理的发展路线图,这也是目前很多的研究机构都在关注的问题,虽然现在大多数都还是集中在宏观领域的研究,但是这对于提高创新的效率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所以,我国要发展低碳渔业技术,就必须研究规划出适合我国低碳渔业技术经济发展的路线图。
4.3谋求国际合作,不断探寻适合我国的低碳渔业技术经济的发展之路
不可否认,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总体要落后发达国家,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世界上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大部分都来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这其中所产生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必须推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从而实现全球化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更要不断建立和发达国家的对话合作机制,引进技术,大力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低碳渔业技术的发展之路。
5总结
总之,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今天,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之路已经迫在眉睫,而在渔业,发展低碳渔业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趋势,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经济生产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全球的经济走上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曹鑫磊
第5篇:红旗水库渔业增殖的技术措施
红旗水库位于蛟河市河南街红旗村西北,库区左侧紧靠302国道,距蛟河市市区8公里,坝址座落在二松流域拉法河支流东德河上。是以防洪、农业灌溉、养鱼综合利用的小(I)型水库。养鱼水面350亩,水库自然条件较好,水质较肥沃,年平均气温较高,日照时间较长,活动积温高,为发展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技术措施
水库渔业是利用水库工程所形成的水面进行渔业生产,因此,增殖鱼类资源是水库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人工投放鱼种又是增殖鱼类资源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投放大规格鱼种一直被认为是中小水面增产的必要措施。但规格的提高就意味着鱼种成本的增加,这已经成为许多水库生产单位的很大负担,也是导致很多水库鱼种投放不足的客观原因之一。所以,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解决好满足水库投放需要和降低投放成本这一矛盾,是充分开发利用水面资源的关键一环,也是水库渔业生产走出低谷,实现经济振兴的首要问题。为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自2007年以来红旗水库投放夏花鱼苗,从投放情况来看,投放夏花鱼苗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与投放秋片鱼种相比,可以节省72%的投资,又满足了水库的最大放养量。
2007年以前,红旗水库每年向大库内投放秋片鱼种约2000㎏,所需资金0.8万元左右,占水库鱼渔业投入的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水库的资金运作构成了压力。为节约资金,减轻投放压力,从2007年起改投放秋片鱼种为投放夏花鱼苗。红旗水库生物环境较好,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对花白鲢鱼苗危害较大的鲶鱼等肉食性鱼类,为投放夏花鱼苗提供了必要条件,投放夏花鱼苗所需资金少,风险不大,有成功的把握。
2007年—2010年向红旗水库投放花白鲢夏花鱼苗60万尾,其中2007—2009年分别投放规格为3—4㎝夏花鱼苗17万尾,2010年投放5㎝左右的大规格夏花鱼苗9万尾,成活率达40%以上。从2010年成鱼增产情况看,共捕获成鱼15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花白鲢占80%以上,且规格大都在每尾0.75㎏左右,这证明2007年投放的花白鲢夏花鱼苗育成的成鱼占了大多数,也证明了夏花鱼种的投放数量完全可以满足水库生产的需要。
2效益分析
红旗水库投放的夏花鱼苗和秋片鱼种均为外购,夏花鱼苗每万尾成本为150元,秋片鱼种每公斤成本为4元,2007—2010年四年投放的夏花鱼苗总成本为0.9万元,如果投放秋片鱼种则四年需要投放8000㎏,成本为3.2万元。由此可见,投放夏花鱼苗相当于投放秋片鱼种近4倍的投资效益,即节省了72%的投放成本,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资金0.5万元以上。
3对水库渔业增殖的指导意义
水库投放夏花鱼苗是对传统投放方式的改革,符合我市小(I)型水库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好经验。
3.1可行性
我市大多数小(I)型水库的生物环境与红旗水库相似,水面不大,风浪小,凶猛鱼类种类少,数量有限,尚不能对夏花鱼苗构成大的危害,且水质状况优于红旗水库,因此完全满足投放夏花鱼苗所需的自然条件。2007年蛟河市关门水库、厢房店水库、也都成功地投放了夏花鱼苗,成活率约50%,这也充分证明了我市小(I)型水库投放夏花鱼苗是完全可行的。
3.2必要性
我市小(I)型水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鱼类难以大量自然繁殖,因此人工投放就成为我市水库鱼类增殖的主要手段,但大多数水库每年投放的鱼种数量严重不足。从2007—2010年的统计情况看,我市小(I)型水库平均亩投放量只有2㎏左右,远远满足不了水库生产力的需求。这既有水库经营者短期行为的主管失误,客观上资金短缺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从目前我市各小(I)型水库的经济状况看,完全靠资金投入来满足水库的投放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水库中改投夏花鱼苗所需的资金少、见效快,是解决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水库生产单位挖掘内在潜力,提高自身活力的客观要求。
3.3可操作性
夏花鱼苗便于运输和投放,可节省人力和物力,对管理要求不高,容易被水库生产单位所接受。
3.4效益
蛟河市共有小(I)型水库14座,按正常的投放标准,每年至少要节省资金5万元以上,这对我市(I)型水库资金不足的矛盾是个极大地缓解,使水库渔业经济更具活力。
综上所述,小(I)型水库改投夏花鱼苗,可以减少投资,增加收入,推广开来,对提高小(I)型水库的投放能力,振兴水库渔业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郝胜国
第6篇:关于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
1改革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性
1.1我国渔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现如今,我国渔业的发展已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与时代,逐步转型为质量效益型。要想进一步推动渔业的发展,必须将其与科技、人员素质的提升进行紧密联系。一个科学、稳固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对于渔业的切实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海渔业的资源量开始骤减、水域环境也进一步恶化而人们对于水产品的质量标准也在逐步提升,因此,渔业结构进行改革的形势不可抵挡。针对此种现状,我国基层渔业的技术推广体系应将自身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并对相应的服务方式及手段进行增强,以此更快更好的进行科技成果与生产力的转化。另外,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技术领域中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渔业技术推广服务市场已初步形成。原有的由国家统一的渔业推广机构格局已有了突破,因此,原有的技术推广体系也应重新建立,积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
1.2满足机构改革和渔村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需要
为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已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加之我国的机构改革步伐呈逐年加快之势,政府职能转换,机关事业单位减少、减负[1]。因此,我国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机构应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改革,应着重注意的是乡镇级别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站在其总体数量的设置及存在形式方面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我国发展到现阶段,所接触到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形势越发严峻,渔业自然也不例外。国家对于渔业发展的扶持手段也应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可以依靠世贸组织协议中“绿箱政策”的力量。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恰恰是有效实现“绿箱政策”的良好途径。将WTO的要求作为扶持发展我国渔业的基本前提,对于我国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提出了新式的要求。另外,国外的大量先进渔业技术推广机构也开始进入到我国基层渔业的技术推广市场中,并加入到了整个竞争的市场中。资金及技术方面的劣势势必会给我国基层渔业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我国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2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度缺失,推广职能发挥受影响
现如今,农村乡镇所实行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对于基层渔业的技术推广体系而言,形成了较大力度的冲击,有部分区域缺少渔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对其重视度严重缺乏,甚至认为技术推广部门的存在与否对于渔业发展而言并无太大影响。在渔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否保留、相应的推广资金是否有所保障、人员如何科学编制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用而言,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更加面临着人散、网破的局面,基础渔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信心受到打压。
2.2资金投入缺乏,技术推广受到制约
技术推广机构经费短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部分地区的县级推广机构一直没有业务经费,许多地方连人头费也难以足额到位[2]。有部分渔业技术推广机构虽然拥有一定的推广经费,但也仅能进行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维持发放,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科研及推广。大部分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员工福利待遇较差,手段方式又极为陈旧落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水平也较低,运行机制不够灵活等问题均与机构的经费投入缺乏有直接的关联。在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中,资金投入严重缺乏已成为了影响其效果作用的主要因素。
2.3人员团队不稳,工作水平能力受限
有部分基础渔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始终存在着工资待遇偏低、工资拖欠频繁、相应的保险福利无法实施落实等问题,因此无法将一些专业化的优秀人才留在手中。日积月累下来,渔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专业人才比例严重下降,人员知识素质落后等问题突出。人才流失形势呈扩大化趋势,且无法实现及时的补充。有部分基层渔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都在自身的岗位上,并履行着相应的工作职责,但由于工作分工不明,未将工作重点放置在技术推广方面,因此影响了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3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措施
3.1加强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建立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依法稳定和完善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3]。应对相关的渔业推广技术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并对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趋势进行充分认识,并对投入资金进行保障落实。另外,还应对相应的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将整体的体制思路进行理清,将整体技术推广人员队伍进行稳定,以此确保基层渔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行。
3.2创新渔业技术推广机制,鼓励多元化推广组织发展
原有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工作及体系的制定完全由国家负责。但由于渔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空间范围扩大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多种组成主体开始进入到整个市场中。因此,国家性质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是对一些公益性质的推广服务工作进行承担,大部分的渔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需以国家作为基础进行相关市场的进入,并将由多种成分及形式组成的技术推广服务组织进行建立,鼓励科研单位、水产院校、民营组织和其它渔业企业以不同形式开展技术服务,进一步建立起一个与国家的相应扶持政策相互结合,以政府的推广队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格局。
3.3改革渔业技术推广手段,加快信息体系建设
现如今,渔业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渔民对于科技信息的重视度也在进一步提升,大量的先进技术应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现今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点。在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应积极地将原有的技术培训模式进行转变,并探索出一条新的推广实施道路。积极建立完善起一个将基地作为依托的技术推广体系,运用一些典型经验对渔民进行引导;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技术推广信息体系,将一些与当前渔业生产相关的预测信息及服务信息放在关键位置,促使渔民更快地进行渔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并对渔民对于大量信息的需求进行满足。
4结束语
基层渔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整个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且关键的地位,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改革能够促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发挥最大化的作用,从而促进渔业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良好发展。
作者:刘玉成
热门论文
- 渔业技术改革问题措施探讨论文(共6篇)
- 计算机网络问题改革创新思考探讨毕业论文(共6篇)
- 机械技术问题实践改革应用研究论文(共6篇)
- 税收改革问题对策优惠实施探讨论文(共4篇)
- 探讨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及改革措施
- 设施园艺发展对策及技术改革论文(共6篇)
- 工业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措施应用问题思考论文(共6篇)
- 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分析探讨毕业论文(共6篇)
- 纳税筹划教学改革探讨研究论文(共6篇)
- 妇幼保健现状思考应对措施探讨论文(共6篇)
- 电气施工技术问题对策方法措施论文(共7篇)
- 营养与健康教学改革问题方法实践对策探讨论文(共6篇)
- 农业发展建设问题改善措施论文(共3篇)
-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论文(共5篇)
- 合同法教学改革适应问题探讨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