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版式设计创新作用方略论文(共5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11:11

  

第1篇:论留白艺术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一、留白是版式设计的重要元素


  “留白”艺术最初来源于中国画,是绘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手法。事实上,“留白”艺术产生于中国的哲学思想,其主要原理是阴阳与虚实的辩证理念。换言之,就是通过黑与白、实与空的对比来进行绘画创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白”艺术被人们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并逐步成为平面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书籍的版式设计中,空白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书籍设计中封面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好的封面不仅能第一眼吸引读者的眼球,并令人耐人寻味。作为平面设计的一部分,留白是形象的延续。只有充分发挥留白的作用,体现其内在价值,才能在突出主题、提升内容美感的同时,给读者创造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总而言之,如果能够合理运用“留白”艺术必会起到积极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1)突出主题,强化版面重点。在版式设计中,任何一种版式中都有作者想吸引读者的主题。在传达主题的同时,又使版面能够精致和富有艺术气息是每个作者和编辑的心愿。如何有效的传达主题,并使版面清晰而又有特色,这就要求版面形成一个视觉中心。认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留着空白处的东西更容易被人注意和想起,把版面的主体放在空白处,与周围的众多的构成要素分割开来,留白在这里就起到了帮助读者视觉凝聚的作用,凸显了版面的主题内容,有效地形成了版面上的视觉焦点。


  (2)强化版面的视觉层次感。版面设计的要素很多,空白在版面中的穿插交叉,不仅调解了画面的虚实、黑白关系,而且是画面疏密有致,产生了视觉上的美感。设计师通过利用“白”来分割版面上的空间元素间的亲疏关系,虚实空间的呈现更加醒目,读者阅读更加方便,增添了阅读的空间想象感。


  (3)强化版面的审美境界,提升版面的审美价值。版式设计的留白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视觉的关注度,而且可以增强作品自身的审美意境,让读者产生想象的空间。特别是中国画中讲究墨与白的运用,“虚实相生,无画处竟成妙趣”。以留白衬托意境,以留白烘托出心思神远、空旷幽静的意味,虚实相互变化,突出表现版面不同的精神气韵。留白是中国画里人文精神的独特体现,也是版式设计中的独特艺术。有若无,便是留白体现独特无形美的奇妙之处;无恰似有,则展现中国文化与哲学相结合的价值升华。因此,留白法则是版式设计中的灵魂。


  (4)强化版面的动感。现代的版式设计,为了寻求强烈的版面视觉冲击力,经常会选择一些具有强烈动感的图形,例如:运动中的人或者物体,故意倾斜的图形等等。适当地设计版面,能够增加版面视觉的冲击力,例如加上一些人或动物在运动的时候,或者是图形故意倾斜的时候的图片,在图片的前面留有空白,表现出运动的不同方向,这具有强烈动感的图片,以生命为主要载体,并且给读者一种活力四射、充满生命力的感觉,并根据读者内心的需求,在处理版面的时候留有一些空白,这样,不仅比较好的强化了版面的动感,还迎合了读者的心理需求,使版面既有活力,又不张扬,体现了动感之美。


  (5)提升内容传达效果。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需要根据作品所蕴含的信息,首先对整个版面进行一定的构思。一般情况下,平面设计作品中的空间可以分为两类,即实空间和虚空间。其中,前者往往是指版面中具有实体视觉的元素所构成的空间;后者则是实空间以外的部分,即“留白”。事实上,留白并非设计中的多余,相反,它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手法。如果能够加以合理运用,反而能够起到积极意想不到的传达效果。设计者通过巧妙构思留白的大小或位置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意象,这种意象并非设计者的主观臆造的结果,而是设计者基于作品所进行的艺术创造而最终呈现的客观结果。


  三、结语


  留白是中国画里人文精神的独特体现,也是版式设计中的独特艺术。有若无,便是留白体现独特无形美的奇妙之处;无恰似有,则展现中国文化与哲学相结合的价值升华。版面设计作为信息传达的承载者,在信息多样和复杂的今天,版面设计不但要具备艺术性,更要具备传达的基本功能,更要考虑读者的感受。所以充分地发挥利用留白的作用,有目的、有意识的留白,借助留白给画面带来更广阔的空间,使画面主次分明,主题突出,高雅大方,这样才能使留白发挥最大的作用,使版面更有价值。所以在版面设计中的留白值得更深层次研究的价值性,值得人们去关注。作为设计者的我们更需要重视留白艺术,提高版面设计的水平,从实践中总结留白艺术的效果,为我国版面设计奠定理论基础,从而取得更深的艺术造诣。


  作者:张丹萍

  第2篇:论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的传统美学的表达


  一、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传统美的空灵之美


  从庄子的天地到郭象的自然到禅宗的境界,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外在世界的转换。在庄子美学的外在世界,只可以称之为天地自然。显然,这仍旧是一种人为选择之后的外往世界,庄子的天地就合乎逻辑地转向了自然现象。相对于庄子的天地,郭象的自然可以相应地称之为新天地.区别在于庄子的以自身亲近于自然,禅宗转而自然来亲近其身。对于庄子来说,自由即游;对于禅宗来说,自由即觉。这就是所谓“于相而离相”。由此,中国美学从求实转向了空灵.这在中国美学传统中显然是没有先例的。“禅”重视当下的直接的体验,推崇一种生死不染、时空不系的自由。美与艺术从此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民国书籍中诗集书籍版面的设计最为突出这种美学。1931年新月书店出版的《志摩的诗》,这种空白给读者留出了遅想的空间。1929年北新书局出版发行的《过去的生命》,这本诗集文字内容少,所以每个页面的四周留白较大,诗集的文字少但是适当的字距和行距的空间和以点为元素的字形成的线让版面空间感很强,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在注重阅读的速度,而是对诗词的内涵的细细品味,使得文章的思想内涵更为精致、细腻、丰富与空灵,达到了禅宗美学,郭象的自然又被心灵化,虚拟化的境界所取代。于是,外在的内容被抽空出来,并且打破了其中时空的具体规定性,转而不在仅仅是达到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而是从心灵上去感受整个诗词所带来的意境。


  版面四周留白面积不等,正文内容略靠上,在页面的低端中间以页码作为点来实现对整体的依托,但是这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元素既发挥对版面的自由度的有度把握。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學所带来的新的美学智慧,恰恰就在于此,真正揭示出审美活动的纯粹性、自由性,真正把审美活动与自由之为自由完全等同起来。


  二、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传统美的和谐之美


  中国文化强调“和”之美,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将人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事物统一协调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和谐,中庸的美学风格。它对应着儒家美学的“中和美”,讲究温和、均衡、对称与统一。此外也有含蓄之意。第二层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崇尚自然、力求与自然融合的美学风格。它对应的道家芙学中的“自然美”,倡导返璞归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不刻意讲究规则。两层含义的综合概括便是“整体意识”,在整体的思想基础上产生出“和”之美。正如中国古代艺术家一直遵循着整体的原则,将艺术与天、地、思想等当作一个整体进行创作。因此在中图古代艺术作品中普遍具有一种内在的、各成分间契合统一的生命形式,而不同于古希腊雕塑的相对孤立,个人的状态。“和”是宇宙众生的生命状态,也足一种美的意境。以“和”为美,既提醒着设计师把握好一种艺术设计的要素,如疏密、软硬、曲直、繁简等,避免运用不当走入极端,注重设计的本质目的——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做到良好的装饰效果与方便实用功能的统一。


  民国图书中“和谐之美”的表现主要是几何的点、线、面、对构成物体形成基础的元素,遵循形式美的规律,竖线会给人带来一种向下的重力感,大量的竖线应该是最明显能起到作用的,竖线能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种刺激,形成庄严、向上的感觉。书籍版面中,竖排可以使版面更加充满动感和活力。尤其是对于汉字来说。汉字不同于西方英文,汉字相对于英文结构更加复杂,从构成的角度来看,每个字的结构比较完美,给人一种很稳定的感觉,但是英文在小写的时候是高低不同,一个单词中字母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结构不是很稳定的。所以对于汉字来说,竖排会增添一定的动感,使版面更加活跃。


  几根简单的横向线条会给人平稳、安定的感受。在各种设计风格和元素的影响下,现在的横向条纹正在以不同的姿态出现。横向线条的粗细也对版面的效果有很深的影响,粗线显得粗壮、有力,文章的题目字号一般比较大,横排的话可以形成粗线条,给人醒目,坚固和工业化的感觉,横排的题目不太适合文艺清新主题的页面,如果要横排的话,字号要偏小,文字笔画不宜描粗;细线尖锐、敏感,能在版面制造出写意、细腻的感觉。


  1936年出版的《参观欧洲大战记》中,章节和题目之间的空格是版面产生了一条隐形的横线好像一条水平线上不同时间流下了水珠,长短不一,水珠连接页码和题目形成的点仿佛水不断流动的水珠。引导线为竖线使版面更加充满下坠的纵深感,由点连成的线一直延伸到下面的页码,由方块汉字写成的页码好像坠在线上的小重物,是版面的重心显得比较稳定,达到动中取静,静中有动的和谐之美。


  三、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传统美的虚实之美


  “虚”可生意造境:“虚”空间所蕴含的意境从人们视觉习惯上讲是间接的,它不同实体那样直观,一目了然,而是以一种“似有非有”或“若隐若现”的形态藏匿于实体之中,不但能够以形达意而且能够做到无形亦能传情,艺术作品的美感,有时并不单纯是信息本身的接受。


  《青衣记》文中的注文采用了在原文的基础上排成两列位于被释文的下方,从视觉角度来看,是空间疏密分离的同时增强了版面的凹凸感,同时也产生了远近距离的虚实感,加上这些信息所诱读者的思维想象。即通过造型传达出这个文字信息是比原文重要度要退一级的意义,使观者在一种审美意境中愉快地接受特定信息的传达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体会到作品中的深层思想感情,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最终达到与创作者的共鸣.


  作者简介:钱红红

  第3篇:数据新闻图表版式设计方略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新闻图表成为广受欢迎、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类型,它是基于新闻数据的抓取、分析、整理,运用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最终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价值的一种新型报道形式。因此,数据新闻图表也称“数据新闻”或“可视化新闻”。


  目前,数据新闻图表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二维图表,即:对新闻事实进行理性分析、整理、解读,再进行2D可视化呈现,也叫“信息图形”。有点类似于二维平面设计,但是由于二维图表大多采用矢量图形制作,而且主要是在移动终端的电子显示屏上被阅读,所以不必像传统平面设计那样,被转换为相对灰暗的印刷色彩。因此,二维图表的色彩更加艳丽,视觉表现手法更加灵活自由,更加年轻、时尚、有活力,具有“互联网气质”,潮流感浓郁。其优势在于:使冰冷的数字具有温度,寓教于乐,在具有强烈视觉趣味性的同时,数据详实、论证有力,有效增强传播力度。此外,二维图表的矢量素材,还可以利用AE等视频特效软件,制作成年轻一族喜爱的MG动画,配以网络语言的调侃解说,在手机等终端播放,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拓展性、跨平台性。因此,二维图表也是目前最常见的新闻图表类型。


  另一类是三维图表,即:将新闻信息进行3D可视化,运用3DMAX、MAYA等计算机三维软件,最大限度还原新闻现场情境,营造逼真的视觉体验,也称“三维仿真图表”。其优势在于:真实、立体,充分运用虚拟技术,真切还原新闻现场,可以有效弥补某些情况下,记者无法及时拍摄新闻现场照片或视频的缺憾。


  由于二维数据新闻图表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梳理、解读,往往信息量庞杂,图形元素众多。因此,良好的版式布局,在数据新闻图表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成功的版式设计,可以令版面清新整洁、一目了然,方便观众阅读,快速抓取新闻信息点,并起到引导视觉流程的作用。


  本文将从版式设计角度,结合经典设计理论与从业案例实践,探讨数据新闻图表的创作方法。


  一、对称均衡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互呼应的特点,包括水平对称、垂直对称两种。对称式构图,是版式设计中非常经典的构图类型。


  例如图1,表现的是2012年奥巴马第一届任期即将结束时,奥巴马及其对手罗姆尼的民调结果。该图采用水平对称式构图,将二人“笑里藏刀”般侧面头像分别放在画面左右两侧,形成一种“竞争、对抗”的氛围。同时,使用立体半环形图表,呈现两个人的民调支持率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二人的实力对比一目了然,奥巴马支持率过半,连任胜算很大。最后,画面下方用饼图、环形图,显示具体民调支持率情况,作为新闻信息的解读和补充。整张图的版式设计,结构稳定,又蕴藏张力。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对称式构图,非常适合制作具有“对比、对抗、PK、两方对峙”意味的新闻题材,特别是针对政治竞选、体育比赛,这类有明确的输赢胜负结果的题材,具有天然的优势。


  除了政治、体育题材,财经类题材也很适合采用对称式构图。比如图2,表现的是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城鄉居民收入发展变化的对比。画面水平上半部分,分别用红绿两组柱状图,将城乡居民收入按照年代排列;画面水平下半部分,分别用红绿两种色调的插画,表现城乡居民生活风貌。图2包含的数据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是由于采用了对称式构图,版面显得非常清新、整洁,信息传达准确、明晰,达到“一图胜千言”。


  二、圆形之美


  2016年末,国民导演冯小刚的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图3)让国人印象深刻。其中,冯导在影片中大胆采用了圆形屏幕,营造出中国古典团扇、圆形花窗的意境。这种大胆尝试,不仅给电影创作带来新鲜感,而且也留给其他门类的视觉创作者很大启迪,开始重新审视圆形构图的审美价值。


  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圆形代表着完满、团聚、稳定,具有幸福美好的含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圆形扇面、古典园林中的圆形花窗,就是圆形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版式设计领域,圆形构图同样具有特别的魅力。


  例如图4,是一张介绍“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图表。“格林巴利综合症”属于医学上相对冷僻的病症,如何将专业而冷僻的内容做出趣味性,是该图表能否成功的关键。笔者大胆采用了圆形构图,让大大的绿色圆形成为画面主体,将“格林巴利综合症”的介绍文字置于其中,引人注目,再搭配医生的头像、冒着气泡的小试管、捣草药的碗、注射器等医疗相关小图标。整张图表最终效果,不仅形式生动,而且细节丰富。前景人物呈奶黄色调,也与墨绿色的圆形背景相得益彰。


  除了整张图表可以采用圆形构图增添魅力,图表头部(也就是大标题部分)也适合采用圆形构图。比如图5,表现的是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产业现状,图表头部就采用圆形结构,将主题插图剪裁为圆形,将大标题文字环绕圆形插图排列,达到图文交织的效果,完满而紧凑,从视觉形式上,明确区别于正文。同时,图表头部的大圆,也与正文底部的三个小环形数据图形成呼应。画面中几个大小圆错落交织,疏密相宜,平添趣味。


  三、垂直有力


  如果说圆形构图是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的一种画面形式,那么垂直构图,则与当下流行的简约主义审美相契合:删繁就简、庄重、硬朗。由于垂直方向是力量感的体现,西方哥特式教堂的经典隐喻,就是垂直方向的柱式、线脚升腾指向天空,所以垂直构图在为画面赋予秩序感、稳定感的同时,更能有力增强画面气势。


  例如图6,表现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画面中,9项核心经济数据以长长的手臂齐刷刷伸向天空,每只手里都拿着金融类物品,包括:银行卡、金币、存折等等,具有经济发展“成果林立”的意味。垂直构图的巧妙运用,带给画面以秩序感,清晰理性,充满力量。此外,该图表采用色彩艳丽的矢量插画,具有时尚扁平风格,将原本枯燥的经济数据,用一种非常具象而谐趣的方式进行解读,清新温暖、蕴藏力量。


  图7也是垂直构图的典型案例。该图表是对中国十大在建摩天大楼工程的盘点。画面中,10座摩天大楼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一字排开,像10把利剑一樣刺向天空,气势豪迈,霸气外露。每座摩天大楼旁边,都配有相应的关键信息简介,包括:项目名称、设计总高度、计划竣工时间。垂直构图,使画面主体物得到强调突出,关键内容清晰、简明,画面传达出一种凌厉的氛围,非常符合与人们印象中“摩天大楼”超拔的气质。这种剑指长天的升腾气势,也为画面赋予秩序感,仿佛一支整装待发的王牌之师。


  除了以上案例,在图表版式设计领域,垂直构图还有一种最为常见的应用方式,就是:柱状图及其变体。例如图8,画面中的主体对象是由美元钞票堆垒起来的4个钱堆,其实是柱状图的变体。同时,每一摞美元钞票堆的上方,都摆放了与之对应的精致小图标,包括: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苹果显示器、小机器人,具有潮流感,有效烘托“科技范儿”氛围。垂直构图的运用,使柱形图这一数据主体,得到有力渲染与彰显,使统计数据类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增强了整幅图表的可读性、可看性。


  由此可见,垂直构图在图表版式设计中,总能带给人惊喜。因为它打破了“从左到右”阅读的惯有思维,开启纵向空间的活力。垂直构图营造出一种纵横捭阖的视觉语言,充分展示了数据新闻图表“读图”的鲜活魅力。


  结语


  其实在数据新闻图表版式设计领域,除了本文介绍的三种构图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经典构图法则,比如三分法、黄金分割法等。本文所探讨的三种构图方法,是日常工作中运用较多,且容易上手的方法,属于深邃海洋中的几朵小浪花。


  无论哪种构图,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传达数据信息,为画面创造节奏,让版式更有力量。好的版式设计,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艺术格调,增强形式美感,在准确传递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长久的审美价值。


  作者:高微

  第4篇:老龄化背景下老人读物版式设计研究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在全民阅读的号召下,以及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下。老年读物的地位逐渐提升,不仅是老年人丰富业余生活的一种生活物品,同时更是老年人的精神食粮。所以加强对老年读物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而老年读物的版式设计影响到老年人阅读的便捷性、有效性和知识的获取程度,因此在老龄化背景下,读物的出版企业需要能够全方位的考虑到老年人的阅读需要,强化对读物版面设计的要求。


  一、我国老年人读物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我国已经完全进入到了老年化社会。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人口总数的15.5%,而且仍在不断的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也在增长。老年人不再仅满足于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新的要求,书籍作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这也显示出了老年人的精神面貌更加开放化和科学化。与社会的发展形势是同步的。而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发现,当前老年人的书籍中,缺乏对老年人视觉需求的设计重视。在市面上很多的老年书籍、杂志、报纸等,虽然内容都与老年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设计上却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特殊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很多的出版商,在图书的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老年人对内容的需求,而完全忽视了老年人的视觉影响,进而忽视了读物的设计;有的出版商过于针对节日、礼品等方面的特性,将书籍设计的重点放在了销售和推广上,过分强调活动策划的新颖,完全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阅读特点。而我们一直强调的关注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健康、幸福和快乐,考虑到的不仅是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同时还需要能够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将注意力放在老年读物的版式设计上,使老年人不仅能够被读物的内容吸引,满足老年人精神和知识的摄取,同时还要方便老年人阅读,符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


  二、老年人阅读的视觉特点


  我国古代将60岁的老人称为花甲。也就是人从60岁之后就开始进入到另一种生活模式。在心理以及生理上都会有很大的改变。而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这些改变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视觉变化。在视觉的需求以及审美上都与中青年间存在較大的差异。


  人进入到老年阶段后,皮肤会出现皱纹、骨骼肌肉会出现萎缩、体重会逐渐地降低,须发也会慢慢地变白,各种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渐衰退。其中视觉的变化也是十分显著的。我们会发现老年人一般都会出现视力下降和眼花的现象。在看物体时,近距离的事物会模糊,而远距离的事物反而会清晰。除了视力的减退,对光的敏感度也逐渐下降。而且随着老年人水晶体的变化,对颜色的辨别度也会逐渐地减弱。


  同时随着各种器官的衰退,老年人的反应能力也逐渐地变慢,当光对眼睛产生刺激时,脑电波的反应会明显迟钝,这也表明,老年人衰退的不仅是眼力,而是整个视觉中枢。而老年人视觉中枢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也就是老年人对读物的视觉需求以及审美需求。在视觉需求上表现为视觉障碍,包括对读物中字体、图片颜色、版面大小等方面的要求。在审美上的需求主要包括对读物影像色彩、关系的和谐度,比如要求影像要柔美、温暖等。


  三、老年读物的版式设计策略


  (一)老人读物设计要具有易读性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开始逐渐走下坡路。所以在对老年读物版式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人性化。需要能够满足老年人阅读的易读性原则。这就要求读物中的文字以及图片的设计要有利于老年人的视觉观看和理解。市面上普通的书籍,正文字体一般都为宋体、黑体以及楷体等,在标题的设计中为了能够吸引人的眼球,通常会对字体进行加大和加黑。而宋体的主要特点为字的拐点都有修饰角,而且横细竖粗;黑体则是字体比较刚硬而且特别规整。老年读物的字体设计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视觉需求。对于字的大小、间距、行距以及各段落、篇章的过渡等,都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老年人的视力减退,如果字体排列过于紧密,会使老年人感觉字数过于紧凑,阅读时产生不通畅的感觉,所以老年读物的版面设计中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视觉需要合理的安排字距。在字体大小的选择上也需要选择大号的字体,使读物的版面设计简单明了,老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觉顺畅,符合老人的阅读习惯。同时在版式的设计中,换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词的组合。尽量不要将一个词组分成两行,因为老年人的反映不再灵敏,眼睛的反应能力也比较慢,如果将一个词组分成两行,会提升老年人阅读难度,从而使得老年人在阅读中形成障碍。老年人随着眼睛水晶体的变化。对不同波频颜色的区分也会产生变化。所以在字体的选择上需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需要。避免使用绿色、蓝色等低波频的字体颜色,而是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红色、黄色等高波频的暖色,从而降低水晶体变化对老年人阅读的影响。在颜色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地放弃一些老年人辨识较弱的颜色。而要通过老年人辨识度较高的颜色来构建合理的视觉创意。同时在图形的设计中,需要根据老年人视觉以及审美的变化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比较圆润、温和、简单的图案,尽可能的免一些刚硬、异形和发射形的图形。而且在图形的搭配上,尽可能做到图形与文字的统一,这样更有利于老年人的理解和阅读。如果图案的表达与主题的意义较远。或者是用一些引申意义的图形来表达主题,会使老年人在阅读中形成障碍,不但不利于主题的表达,反而会造成老年人阅读的累赘。


  (二)老年人读物设计要具有实用性


  在满足老年人阅读的人性化后。还需要能够满足老年人阅读的实用性。当前市面上老年人读物设计的开本大小不同,以16开的居多,一般一页纸的行数为28行,每行的字数为32个字,常用的字号为小四号字体。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视力下降。需要利用老花镜来辅助阅读,一些老年人甚至要借助于放大镜,放大镜的直径一般为9厘米左右,小于一行文字的距离,所以在阅读的过程需要左右移动放大镜,这无疑加大了老年人的阅读难度。因此在老年读物的版式设计中,可以将文字分成两栏。这样老年人在利用放大镜阅读的过程中会更加方便。同时版式设计的段落不宜过长,进而造成老年人阅读疲劳,通过对篇幅以及段落的合理调整,来为老年人提供放松的阅读空间,使老年人可以在缓慢的阅读中品味和体会内容。有利于老年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在读物的纸张设计中,首先需要选择轻型的纸张,这样即使放大字体,加宽行间距也不会因为厚度的增加而使书籍增重,方便老年人对读物的携带和阅读。同时在纸张和字体颜色的选择中。我们常见的读物印刷一般都采用白紙黑字,这种强烈的对比会使得老年人的视力出现疲劳。而且长时间的阅读容易造成眩晕。因此在读物的版面设计中,可以选择一些微黄的纸张,字体颜色则采用双色,有利于降低老年人的视觉疲劳。现在很多的老年读物常被作为礼品。用于晚辈对长辈的礼品赠送。或者老年人之间的礼品赠送等,作为礼品在礼包中都会附赠一些附加品,比如光盘、优惠卡等,但是这些对于老年人来说实用性并不强。很多老年人对光盘或者优惠卡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附赠品对老年人的实用性方面考虑。比如可以赠送放大镜或者书签等,同时还可以考虑将放大镜和书签进行结合。使得书签的放大镜长度与读物一行的距离相等。这样老年人就可以利用放大镜进行阅读,提升了读物的方便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老年人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


  (三)老年读物设计要具有特殊性


  老年人读物的设计需要有其特殊之处。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符合老年人的审美。老年读物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到内部内容和排版的设计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到读物的整体设计,包括印刷、选材以及辅助材料等方面的设计。老年人对读物的要求不再追求花哨,而是希望书籍能够更为朴素,所以可以考虑采用一些木材、布料、绳或者特种纸张等特殊的材料来设计老年图书。同时根据材料的不同和特殊性,采取与之相符的印刷方式,从而产生独特的印刷效果,这样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制作出老年人特有的图书形式。同时还可以采用局部烫金、热压打磨等方式来加强对读物的制作,带给老年人更多的视觉享受和刺激,使老年书籍更具独特性。同时,在读物的装订上也需要能够符合老年人的特点,保证装订的扎实性。同时也要确保装订的美观性,不能影响到老年人的阅读。为了更好地突出老年人读物的特点。还可以在装订的过程中增添趣味性的元素,使得老年人读物具有自己的标签。


  四、结语


  中国老龄化社会形势越来越严重。这也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备受关注。随着老年人文化素质的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读物作为精神文化的主要产品,在其版面设计、内容选择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能够紧跟时代的变化。在老年读物的设计中,需要能够尽可能的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坚持为老年人服务的原则。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生理需要。符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和视觉审美,提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作者:尹俊毅

  第5篇:浅谈报纸版式设计创新


  报纸的版式设计现在又称视觉化设计,是指在报纸版面上对新闻信息从视觉化的角度进行再加工。版式设计虽然只是平面媒体信息传播的辅助手段,却可以影响信息传播的质量。《今日美国》就是以其适应读图时代的版式设计增强了传播效果,一举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创新”是媒体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读者的持续关注与喜爱,而版式设计创新恰恰是报纸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加强报纸版式创新


  报纸视觉化设计之前被称为版式设计或者版面编排,但仅局限在好看不好看,属于较低层次。报纸的视觉化设计是最近十几年随新媒体而出现的,是信息传达方式革命性的突破,它规范了报纸整体视觉形式的包装,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在市场上形成了独特的报相。


  (一)统一稳定的设计风格。工业社会商品的基本属性,越是知名品牌如可口可乐、康师傅方便面等的外包装就越统一稳定,报纸也是如此,统一稳定的视觉风格是报纸面对市场的一种必然选择。


  遵守版面规范是确立版面风格的前提。面临报纸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各报越来越重视自己独特的视觉形象标识,包括外在的包装形式等。只有报纸视觉形式方面长期保持一个稳定的报相,才能将目标用户锁定在自己的读者群中。90年代中期,《北京青年报》有著名的“五步三秒”理念,就是在五步之外,三秒之内让读者识别到报纸独特风格。事实上,绝大部分报纸都有自己的视觉设计规范,比如《新京报》在創办之初就制定了一份极其详尽的视觉设计规范,大到整体视觉设计理念,小到新闻稿件内文如何行文等等,都制定了严格标准,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渐进式改版是保持版面风格创新的关键。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读者受众对信息兴趣爱好的不断变化,各报纷纷对报纸的视觉化设计重新定位并进行改版。但有的报纸改版过于颠覆性,甚至一年一个样,导致报纸整体视觉形象没有统一的延续。实质上,一份成熟的报纸需要在继承自身风格基础上创新,而不是彻底的、革命性的推翻既有风格。基本设计风格的统一稳定,将最大限度地使报纸吸引读者注意力,直观体现报纸的个性形象,并能够帮助读者阅读,提升读者满意度,进而最终获取读者的品牌忠诚。《新京报》在建报之初,就秉承国际平面媒体新风,提出简洁、时尚,为易读性服务,几次改版都围绕着这个版面理念,新京报的版式总监何龙盛说,不做改版的“拆迁办”。《新京报》的第一次改版,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每个版的文字容量在原基础上减掉300字,对于此举,他们称之为“削减超载的信息”。第二次改版是再次将每版减掉500字,之后改版更是提出要在原有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增加各版组之间的节奏变化,但不得破坏报纸的整体风格。


  (二)版面设计突出简约之风。现代报纸视觉化设计一个主要的标志是版面简洁、流畅、条块明晰。报纸版面视觉形式上简约之风的兴起,源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阅读时需要快速地浏览,而多余的修饰、过多的线条、过重的底纹、凌乱的版面只会给人们的阅读带来障碍。有人甚至总结出了一个递进式的报纸阅读境界:可读性——易读性——速读性——悦读性。基于快速阅读理论,报纸版面兴起了简约之风,当时以《北京青年报》为代表的一个著名说法是“我们只做减法”,其他各报也纷纷效仿。21世纪初一些市场化的报纸、先锋类报纸开始进行报纸视觉设计上的简约化处理。《新京报》创刊后,以其简洁的版面极大地冲击着北派报纸,以至于《北京青年报》的美术部主任王虎说: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做了。事实上,版面设计的简约之风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因为设计元素的减少,会给设计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加强表现手法创新


  报纸主要是依靠文字传达信息,虽然图形设计等平面设计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报纸版式设计和其他平面设计一样,可以融入各种表现技法,如书法、漫画、插画、3D图示等,将极大增加文字信息的传播力。


  (一)新闻信息的立体化表达。长久以来,文字在报纸中有着难以动摇的强势地位,因此编辑们普遍地抱有文字优越于图片的假想,对于图文的各自特性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许多报纸正是在这种重文轻图观念的影响下,导致在版式设计的图文结构上出现对文字不合理的过度倾斜。


  然而,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网络的日益发达,预示着报纸的阅读方式将从传统的精读方式过渡向速读方式。报纸必须要做到向速读、易读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采用非写作的方式、以视觉方式传递新闻信息,无怪乎有人称现在为读图时代。与文字传播相比,图形信息最大特点是其直接性,可以让读者直接地接受到相对完整的信息,是一种高效率的信息接受方式。相反,传统的以“阅读”为主要信息接受手段的载体,需要较长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接受相对完整的信息,效率相对较低。而图片在叙述新闻过程中有独特优势,合理地使用图片的版面将能明显提高阅读率,平面媒体必须重视对图片的运用,将其回归到在报纸版面上的应有位置。


  最典型的例子是《今日美国》,它大量使用图片,而且极其强调速读和易读性,如今已经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办报准则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报纸。反观美国主流大报《华尔街日报》一向忽视图片的使用,导致近年来发行量不断下降,如今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也不得不开始尝试使用图片这种报道形式。


  (二)新闻图片再设计。在艺术上有个词汇叫“留白”,它是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对于新闻图片的再设计,包括抠图和剪裁等方式所形成的空白就是最美妙的“留白”。新闻图片的剪裁形式要做到两个方面:剪裁有度和剪裁有形。剪裁有度(局部抠图)适用于三种情况:一是需要背景来支持剪裁的对象;二是组合不同的图片;三是人形整体的形态并不好,但是局部比如头部或者某一肢体适合剪裁。适度剪裁的优点是整体图形从视觉上既使图片产生了节奏感,巧妙地留出空白,又不破坏其空间感纵深感,较好地解决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剪裁有形是指剪裁背景只保留人物的图片,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剪裁之后的形状看起来必须稳,即某一个大边一定要是接近于平面,二是图片要体现出厚度,三是剪裁之后的图片不能太空洞。


  三、加强专题策划创新


  专题报道是报纸不可或缺的宣传报道方式,与一般的版面设计相比,专题策划难度更大,尤其是特刊这种具有深度的系列主题报道,不仅仅需要记者提前谋划文字内容,也需要美术编辑提前准备版式设计。可以说,专题特刊的创新更加需要美编提前介入,与编辑记者一起共同策划。


  (一)了解主题,确定主题风格。任何版面的设计都是依托于内容,美术编辑首先要做的就是与采编人员“碰头儿”,交换双方初步想法,尽可能地在提供的稿件和讨论中得到更多信息,比如报眉名字、稿件分类、字数等。同时,查阅借鉴兄弟媒体处理相关内容的版面,做到知己知彼在学习中创新,然后与采编人员经过讨论确定设计风格。特刊设计中尤其要注重封面这个“门面”,封面是否出彩直接决定了整个特刊的设计水平。


  (二)做概念版,把握整体基调。做概念版是指提前做模拟版,不是画草图,而是出预拼版,河北日报在重大特刊时都采用这种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做概念版,既可以确保设计风格统一,也方便领导提出意见时能及时修改,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设计概念版时,必须做到:一是要把握整体感,所有的版面必须服务主体,形成统一的形象风格。无论是版面结构还是基本色调,甚至是图片处理方式都要遵循主线原则。二是要有强烈的厚重感,连续多版的专题报道,无论在内容组织还是版式设计都是当期报纸的亮点,在设计的时候要把握主题基调,展现特刊特有的设计风格。三是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专题往往表达当期主题和稿件的最鲜明观点,版式设计必须清晰表达出这种感情色彩。


  作者:展茂光等

上一篇:标志设计应用研究思路论文(共5篇)

下一篇:包装设计的应用因素与作用影响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