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乳制品业发展对内蒙古乳制品业的借鉴
摘要:内蒙古的乳制品业是国内外一个经典的发展案例。它的发展为与其地理位置、民族风俗相近的新疆乳制品业提供了一个可学习的对象。当然,新疆的乳制品业要想迅速发展起来,必须依靠自身优势克服相对劣势,借鉴内蒙古的发展经验,走产品多样、市场细分的路线。
作者:金琰
关键词:新疆:乳制品业;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F427.8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1672―3309(x).2010.12.10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2-24-02
一、两地乳制品业发展条件及现状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原奶生产的主要集中省区。无论是在自然地理条件还是传统民族习惯上,两地都有很多相似性,但是乳制品业为两地所贡献的GDP却存在很大差距。
(一)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分析
北纬40―47度之间是一条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带。这一区域,气候干爽、阳光充沛,特别适宜奶牛生长,而中国的内蒙古和新疆都处于此区域内,具有同样的自然地理优势。
内蒙古与东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相邻近,这些省市人口基数大且分布相对集中,城市间距较小,基本交通设施相对完善,为内蒙古乳制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且城市、人口分布相对分散。但从国际视角看,它位于亚欧板块中心,是联通欧亚大陆的门户,且周边国家都有食用乳制品的风俗习惯。
(二)民俗文化相似
多民族聚居的新疆和内蒙古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奶文化史”。他们擅于奶牛的饲养和乳制品加工。乳制品成为两地人们日常饮食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内部市场和民俗文化构成了两地乳制品业发展的另一优势。
(三)发展现状比较
现今的内蒙古不仅是全国重要的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乳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基地。现有奶牛存栏、原奶产量、加工能力、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均居全国第一,且奶牛品种优良,乳制品及相关制度完善。拥有伊利、蒙牛两家上市公司、5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10家企业进入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多家世界500强的加盟。
近年来,新疆的乳制品业发展也很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共有乳制品加工企业80多家,其中产品档次较高的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20家,日加工鲜奶能力为2400吨。产品已有7大类,近60个花色品种。但是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伊犁等地,生产能力占全区80%以上。全区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的区域及产品空白。企业的带动效力薄弱,缺乏像伊利、蒙牛一样的自生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体产业发展。且销售竞争都集中于区内市场,区内产品销售占总销售额的80%以上。
二、新疆乳制品业的相对优势与劣势
(一)相对优势分析
1、地理优势,双向发展。新疆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乳制品业发展的资源保障。而奶牛饲养及消费的民族心理因素是乳制品发展的文化保障。统计资料显示,新疆城市人均乳制品消费量逐年递增。仅1995年到2005年就从平均15.25千克增长到28.48千克,增长率高达86.75%,年均增长8.68%。新疆地处欧亚腹地,有560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和16个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交流日趋密切,新疆将实现对西开放的双向发展以完成其化劣势为优势的转变。
2、区域文化相似优势。多民族聚居的新疆多元文化并存,这是新疆发展乳制品业的又一文化优势。从对西开放的角度来看,新疆与其接壤的中亚国家都同在伊斯兰教文化圈内,具有天然的民族文化联系。新疆相对于其他乳制品出口国,更了解这些区域的文化特征和饮食习惯。发挥地缘和文化优势向中亚、西亚市场开拓,将成为新疆乳制品业发展的另一拉动点。
3、后发优势。与内蒙古的乳制品加工业相比,新疆的乳制品业属于后发经济。首先,对外溢效用的吸收。新疆的乳制品发展无论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上都可以对内蒙古的乳制品业进行借鉴。其次,新疆的环境污染相对较少。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标准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安全优质的绿色乳制品势必成为今后的主导。
(二)相对劣势分析
1、奶牛的单产低,原奶供需区域不平衡。虽然据统计资料显示,新疆良种或改良奶牛已居全国第二,但原奶产量却居全国第五。新疆奶牛总体上单产低的问题表现非常突出。我国奶牛平均年产奶量为3500kg,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年产奶量的2/3。新疆奶牛平均年产奶量1400余kR,又仅相当于全国的40%。另外原奶供需区域不平衡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性的原料奶供不应求。新疆的乳制品加工业主要是在天山北坡(乌鲁木齐至奎屯)一带,鲜奶日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了1570吨,而这一区域目前每天能供应的原料奶只有600吨左右。二是其他牧区出现原料奶过剩现象。新疆牧区面积广阔,但奶牛饲养分散又缺乏技术力量扶持和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使原料优势很难发挥,牧民大多自给自足,从而造成了原料奶的相对过剩。
2、交通不便,增加生产成本。新疆乳制品业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是较长的物流距离。首先从外销的角度分析,从进疆第一大站哈密到最近的市场也有400多公里。并且都是二、三级市场,市场规模和城市人口密度都较小。加之大的乳品生产企业多集中在天山北部经济带,哈密到乌鲁木齐的距离又要533公里。运输的屏障一方面成为新疆向外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成为新疆乳制品企业占领本土市场的保护机制。其次从疆域内销的角度来看,新疆地域辽阔,占全国总面积的1/6。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北至阿勒泰要800余公里,向南至和田2000余公里,向东至哈密600余公里。各城市之间跨度近的在30至60公里之间,多要100至200公里,尤其是南疆各城市跨度在500公里以上。市场区域的大跨度造成新疆乳业的高配送成本,成为疆内市场开拓的阻碍。
3、产业组织规模较小,不利于产业集群建设。新疆市场上常见的牛奶品牌多达10多种,小乳制品厂几乎每个县都有。与成熟乳制品企业的高度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相比,分散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使得区内乳制品加工技术及消毒设备都十分落后且乳品档次低,产品附加值小。产业加工链短,加工层次少,牛奶商品率一直在20%左右徘徊,形成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和产业技术等多项浪费。不仅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使得企业生产成本过高,而且无法跟其他外域乳制品厂家构成竞争。再则,近些年来,各大乳制品已对国内各大中心城市的份额瓜分完毕,并且在各自的领域形成一定的优势。而新疆的乳制品相对集中在对区域内市场的争夺中。产品及营销方式相近,没有形成差异生产。新疆目前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产业链条,品牌程度低是新疆乳品企业发展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三、内蒙古乳业的经验借鉴
(一)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
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内蒙古乳业得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新疆乳制品业发展的起步平台。一是龙头企业的培养有利于优质奶牛养殖基地的建设和加快科学奶牛养殖技术的推广。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乳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对小的乳制品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树立品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升新疆乳制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二是通过建立统一奶源收购模式,规范鲜奶收购行为,稳定牛奶收购价格。逐步推动牛奶第三方公正检测服务工作,保障乳制品质量,提升信誉度。三是建立多重营销网络,扩大产品市场覆盖。维护疆内市场,拓宽疆外市场,做大中亚市场。
(二)后发区域的技术承接
新疆的乳制品业相对于内蒙古是一个后发区域。后发区域的一个优势就是对先发区域的技术承接,随着内蒙古乳制品业的做大做强,必定会有技术、人力资源和先进行业管理理念的渗出。对于新疆自治区政府及企业而言。做好对溢出效应的承接是促进本区域乳制品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这样,可以迅速改变新疆目前乳牛存栏头数高但单产低、乳制品业管理监督不完善和市场目标及营销雷同等劣势境遇。
(三)产品多元化升级
由于已有的各大品牌几乎将现有的市场分割完毕。新疆乳制品要想发展就必须实现产品多样化。加强研发力度,进入细分市场,改变单一产品结构和集中于液态奶市场竞争的现状。积极利用乳制品业现有优势资源和特有民俗研发特色产品和功能性乳制品。例如,对黄油、干酪、功能奶粉等极具市场潜力的深加工品进行研发,以发展此类乳制品来谋求自身发展并蠃取国内外空白市场。目前此类国内市场还没起步,奶油和奶酪靠大量进口,每年进口的增幅在30%以上。新疆的乳品加工企业要从根本上实现飞跃式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拓展、丰富消费市场,避开同质化的竞争和外来竞争者的跟进,同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从而在品类扩展基础上,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延伸企业产品线。本文来自《中国乳品工业》杂志
上一篇:晨鸣纸业:纸业龙头 低碳先锋
下一篇:关于人造板厂防火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