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5-07-08 09:19
摘要:后 现代 主义,现在已经是一个在设计界家喻户晓的词汇了,但是在40年前,这个词汇却引起过许多的争论,不过,从现在看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成果是无比丰富的,尤其对于 工业 设计,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工业设计产生的影响方面来简单的分析那场被载入史册的思想运动,并对它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工业设计;思潮
一、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很快波及到欧洲及日本,经过30多年的 发展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领域。
根据各种描述、争论的文章来看,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念、流派、风格特征,似乎是一个大杂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它们都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都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中产生出来的,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或修正。[1]
1977年,查尔斯.詹克斯在他出版的《后现代建筑语言》中给后现代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至少同时在两个方面表述自己:一层是对其他建筑以及一小批对特定建筑 艺术 语言很关心的人;另一层是对广大的公众、当地居民,它们对舒适的传统房屋形式以及某种生活方式问题很有兴趣”。也就是说不仅从专业角度而且从大众的角度都能得到理解和接受的“折衷性”、通俗性及多元性,后来在八十年代查尔斯·詹克斯出版了一本《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中进一步将后现代主义定为双重译码:“现代技术与别的什么东西的组合,以使建筑能与大众及一个有关的少数(通常是其他建筑师)对话。”并指出只有具备这种“双重译码”的混血语言才可为更广泛的各种文化层次的人所接受。更有甚的是,查尔斯·詹克斯以日本现代主义设计师山崎实设计的帕鲁伊特伊戈公寓群的炸毁为标志,宣称现代主义已经死亡,进一步刺激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并从理论上铺平了后现代主义的道路。
如下图所示的作品,这是蒙狄尼1978年设计的普鲁斯特椅,是阿吉米亚工作室的“包豪斯藏品“之一,这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刚兴起时作品,这本身就是对现代主义的凭吊,是对现代主义观念和对现代主义运动中的设计师们的凭吊。[2]
图一:普鲁斯特椅
图片来源:《工业设计史》
就是在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修正中,后现代主义诞生了,作为一个广泛传播的文化变迁,后现代主义对设计有重要的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思想与特征
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将后现代主义归纳为六个方面的特征: 历史 主义、直接的复古主义、新民间风格、特定性加上都市规划专家等于有文理的、隐喻和玄学、后现代空间。另一位大师斯特恩在《后现代运动之后》一书中,将之归纳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种特征。
下面将简单分类给予说明:
(一)后现代古典主义
后现代古典主义主张重新恢复被遗忘的古典主义传统,使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相结合。立足于古典传统,用古典传统的符号来装饰现代建筑,满足当代社会的一部分人的口味,适当地吸收古典主义的要素,通过现代的方法组合传统的部件,从而形成后现代古典主义。
(二)新乡土风格 ,文脉主义和隐喻主义
与后现代古典一样,新乡土风格是后现代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甚至一度有超过后现代古典主义的趋势,新乡土风格抵制现代主义的城市化理想,采用现代技术但却大量使用本土的建筑材料如:砖、石头等,寻求传统的村落、砖墙的表现形式,甚至还有坡屋顶、粗实的细部处理等要素。有的建筑师甚至强调当地居民的参与意识,使之具有明显的民间风格,查尔斯·詹克斯将之称为新乡土风格。
文脉主义又称后现代都市主义,是一部分设计师在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的千篇一律的方盒子破坏了城市的原有的结构和传统文化之后,试图恢复原有的城市秩序和精神,重建失去的城市文化结构而发展出来的新的设计模式。建筑家斯特思将文脉主义定义为“寻求新建筑亲呢于环境,不管是 自然 环境还是人工环境,强调个性建筑是群体的一部分,同时还使建筑成为建筑史的注释”。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建筑的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手法,表现为引用某些历史上的形式要素,将之应用于新建筑之中,使人一见就会产生历史联想或其它的某种想法。与文脉主义有某种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隐喻主义更加看重所隐含的象征意义,以符号的象征来暗示含义,不仅在形式上产生视觉上的联想,甚至能达到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的效果,从而赋予建筑以文化的内涵。
(三)后现代装饰主义
一部分建筑设计师意图恢复到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装饰风格,文图里曾经提出建筑的装饰和结构实体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装饰即罪恶”的反动,认为建筑的装饰要素可以赋予建筑物以文化的含义。可以传递本身的信息从而更具号召性、说服性,人们可以通过对装饰要素中的内容的确认,引起某种知觉的认可或是愉悦的情感。这样建筑就具有了精神上的价值感,营造出环境上的文化氛围。
三、 工业 设计中的后 现代 主义
后现代主义成为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风格后,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流向。工业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微建筑风格”就是一批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在室内设计和家具用品的设计上出现的一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如格雷夫斯、泰格曼、詹克斯等人设计的茶具、咖啡具等,其他还有很多产品如:椅子、钟、小壶等等,都是这一时代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们在工业设计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诠释。
在英国的波普 艺术 的刺激下,很快就出现了反主流的激进主义设计风格与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不谋而合,涌现出了一大批激进的设计家如:保罗·罗尔兹设计了pvc塑料透明充气沙发[图二],皮尔罗·加提的可根据人体随意成型的“袋子”沙发,到70年代末期,意大利出现了“阿契米亚”工作室和大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在80年代初创办的“孟菲斯”设计组,使得后现代主义设计达到一个高峰,埃托·索特萨斯率领他的成员们设计了很多功能含糊、色彩鲜艳、含义不明的物品,展现出了与现代设计完全不同的新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设计观念极大的冲击了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将现代设计运动导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后现代主义建筑,楼梯通向一个不可及的空间
图三与图四的产品风格很相像,都属于在工业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典型设计作品,很完整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而图五的作品则是将风格派的特点与后现代主义思想相互结合的作品。
四、对后现代主义在工业设计领域 发展 的展望
在以后的工业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潮还是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我认为主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发展。
首先,绿色的设计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会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全世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绿色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很重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要求。
其次,高科技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结合必然会更深化的指导设计,这在现在已经可以明显的看出了,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很多结合只是非常简单的结合,科技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日新月异,我相信,在以后的设计领域,高科技与后现代思想能不能最好的融合是我们工业设计师要解决的最重要的课题。
五、结论
后现代主义思潮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对工业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21实际的设计师,必须对这一事实作出回应,我相信,随着设计思想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必然会在工业设计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 文献 :
[1],le corbusier and the tragic view of archetecture,1973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查尔斯·詹克斯.《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4]何人可.《工业设计史》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工业设计;思潮
一、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很快波及到欧洲及日本,经过30多年的 发展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领域。
根据各种描述、争论的文章来看,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念、流派、风格特征,似乎是一个大杂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它们都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都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中产生出来的,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或修正。[1]
1977年,查尔斯.詹克斯在他出版的《后现代建筑语言》中给后现代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至少同时在两个方面表述自己:一层是对其他建筑以及一小批对特定建筑 艺术 语言很关心的人;另一层是对广大的公众、当地居民,它们对舒适的传统房屋形式以及某种生活方式问题很有兴趣”。也就是说不仅从专业角度而且从大众的角度都能得到理解和接受的“折衷性”、通俗性及多元性,后来在八十年代查尔斯·詹克斯出版了一本《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中进一步将后现代主义定为双重译码:“现代技术与别的什么东西的组合,以使建筑能与大众及一个有关的少数(通常是其他建筑师)对话。”并指出只有具备这种“双重译码”的混血语言才可为更广泛的各种文化层次的人所接受。更有甚的是,查尔斯·詹克斯以日本现代主义设计师山崎实设计的帕鲁伊特伊戈公寓群的炸毁为标志,宣称现代主义已经死亡,进一步刺激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并从理论上铺平了后现代主义的道路。
如下图所示的作品,这是蒙狄尼1978年设计的普鲁斯特椅,是阿吉米亚工作室的“包豪斯藏品“之一,这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刚兴起时作品,这本身就是对现代主义的凭吊,是对现代主义观念和对现代主义运动中的设计师们的凭吊。[2]
图一:普鲁斯特椅
图片来源:《工业设计史》
就是在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修正中,后现代主义诞生了,作为一个广泛传播的文化变迁,后现代主义对设计有重要的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思想与特征
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将后现代主义归纳为六个方面的特征: 历史 主义、直接的复古主义、新民间风格、特定性加上都市规划专家等于有文理的、隐喻和玄学、后现代空间。另一位大师斯特恩在《后现代运动之后》一书中,将之归纳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种特征。
下面将简单分类给予说明:
(一)后现代古典主义
后现代古典主义主张重新恢复被遗忘的古典主义传统,使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相结合。立足于古典传统,用古典传统的符号来装饰现代建筑,满足当代社会的一部分人的口味,适当地吸收古典主义的要素,通过现代的方法组合传统的部件,从而形成后现代古典主义。
(二)新乡土风格 ,文脉主义和隐喻主义
与后现代古典一样,新乡土风格是后现代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甚至一度有超过后现代古典主义的趋势,新乡土风格抵制现代主义的城市化理想,采用现代技术但却大量使用本土的建筑材料如:砖、石头等,寻求传统的村落、砖墙的表现形式,甚至还有坡屋顶、粗实的细部处理等要素。有的建筑师甚至强调当地居民的参与意识,使之具有明显的民间风格,查尔斯·詹克斯将之称为新乡土风格。
文脉主义又称后现代都市主义,是一部分设计师在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的千篇一律的方盒子破坏了城市的原有的结构和传统文化之后,试图恢复原有的城市秩序和精神,重建失去的城市文化结构而发展出来的新的设计模式。建筑家斯特思将文脉主义定义为“寻求新建筑亲呢于环境,不管是 自然 环境还是人工环境,强调个性建筑是群体的一部分,同时还使建筑成为建筑史的注释”。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建筑的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手法,表现为引用某些历史上的形式要素,将之应用于新建筑之中,使人一见就会产生历史联想或其它的某种想法。与文脉主义有某种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隐喻主义更加看重所隐含的象征意义,以符号的象征来暗示含义,不仅在形式上产生视觉上的联想,甚至能达到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的效果,从而赋予建筑以文化的内涵。
(三)后现代装饰主义
一部分建筑设计师意图恢复到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装饰风格,文图里曾经提出建筑的装饰和结构实体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装饰即罪恶”的反动,认为建筑的装饰要素可以赋予建筑物以文化的含义。可以传递本身的信息从而更具号召性、说服性,人们可以通过对装饰要素中的内容的确认,引起某种知觉的认可或是愉悦的情感。这样建筑就具有了精神上的价值感,营造出环境上的文化氛围。
后现代主义成为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风格后,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流向。工业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微建筑风格”就是一批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在室内设计和家具用品的设计上出现的一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如格雷夫斯、泰格曼、詹克斯等人设计的茶具、咖啡具等,其他还有很多产品如:椅子、钟、小壶等等,都是这一时代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们在工业设计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诠释。
在英国的波普 艺术 的刺激下,很快就出现了反主流的激进主义设计风格与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不谋而合,涌现出了一大批激进的设计家如:保罗·罗尔兹设计了pvc塑料透明充气沙发[图二],皮尔罗·加提的可根据人体随意成型的“袋子”沙发,到70年代末期,意大利出现了“阿契米亚”工作室和大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在80年代初创办的“孟菲斯”设计组,使得后现代主义设计达到一个高峰,埃托·索特萨斯率领他的成员们设计了很多功能含糊、色彩鲜艳、含义不明的物品,展现出了与现代设计完全不同的新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设计观念极大的冲击了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将现代设计运动导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后现代主义建筑,楼梯通向一个不可及的空间
图三与图四的产品风格很相像,都属于在工业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典型设计作品,很完整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而图五的作品则是将风格派的特点与后现代主义思想相互结合的作品。
四、对后现代主义在工业设计领域 发展 的展望
在以后的工业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潮还是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我认为主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发展。
首先,绿色的设计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会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全世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绿色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很重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要求。
其次,高科技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结合必然会更深化的指导设计,这在现在已经可以明显的看出了,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很多结合只是非常简单的结合,科技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日新月异,我相信,在以后的设计领域,高科技与后现代思想能不能最好的融合是我们工业设计师要解决的最重要的课题。
五、结论
后现代主义思潮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对工业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21实际的设计师,必须对这一事实作出回应,我相信,随着设计思想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必然会在工业设计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 文献 :
[1],le corbusier and the tragic view of archetecture,1973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查尔斯·詹克斯.《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4]何人可.《工业设计史》
上一篇:对重庆“两翼”发展工业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