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解析
摘 要: 建筑作为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活动, 更被时代赋予了强烈的使命。把绿色生命的概念赋予建筑是为了让建筑有健康和再生的机理, 使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并可持续的生活工作环境。本文具体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及要点。
关键词:绿色建筑 ; 设计原则 ; 设计要点
当环境问题危及国计民生的时候, 人们才开始反省自己在改造生存环境的同时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现在国际社会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号召大家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建筑作为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活动, 更被时代赋予了强烈的使命。把绿色生命的概念赋予建筑是为了让建筑有健康和再生的机理, 使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并可持续的生活工作环境。
只有健康的才能再生, 绿色建筑是很具体的东西, 基本上包括四个特征, 第一节约资源, 第二利用可再生资源, 第三材料循环再利用和再生, 第四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 这是四个基本的原则。我们国家公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 把绿色建筑定义为: 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是绿色建筑评估规定的定义, 显然“四节一环保”是构建绿色建筑的核心技术, 是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根本发展方向。
一、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所谓的生态性原则,就是指建构绿色建筑人文理念要以现代生态科学为前提,所提出的人文理念必须体现尊重自然、尊重生态规律和维护我国及全球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客观要求。绿色建筑首先要遵循的是生态性原则,即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2.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社会的主体,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在绿色建筑中强调舒适不是以牺牲建筑生态性为前提,而是在环保节能的基础上强调人的主观舒适度,譬如在建筑上应用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通过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达到很好的效果。
3.合理选址原则:
绿色建筑强调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肓从,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等等。例如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充分的整合地形、风景等因素,创造出了一个非常优美和谐的环境。
4.整体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还强调整体设计思想,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而不顾整体。例如,热带地区如果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性能很差,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由此可见,整体设计将对建筑的节能以及舒适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5.和谐原则
即关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建筑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影响存在结果,由于其空间选择、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全寿命过程存在着消耗、扰动以及影响的实际作用,因此关注它的生命周期,不仅使它在使用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空间,而且在拆除后对环境的影响很小,拆除材料也可以进一步循环利用。
6、经济原则
绿色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在建设时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环保、最利于人居住的环境是每个单位、每个居民的愿望。因此,我们要推动经济型节能材料的发展,使建筑更加环保、更加节约资源、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1.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涉及到的有规划、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众多专业,是一个全系统的设计。在规划时要充分了解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
在室外环境方面,应该种植适应性较强、绿化效果好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对环境起很好的绿化作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植物维护成本,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减少建筑外立墙和室外照明引起的光污染、采用雨水回渗等措施减少室外环境对建筑的不利影响。
在室内环境方面,要创造良好的通风、光、声及空气环境,对通风要求较高的建筑要尽量保证每栋建筑物都有一定的迎风面,通过建筑形体设计、朝向、建筑群的布局等,根据当地风玫瑰来取得最大的自然通风,获得较好的通风效果;通过对天窗、窗户、照明系统等的合理布置,使室内达到最佳的采光效果;通过对建筑进行动静区进行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合理选用具有隔音效果的建筑材料都可以很好地保证声环境。
在节水方面,绿色建筑要实现节水目标,就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即将废水、雨水回用,将水环境系统由原来的“供给——排放”模式进行技术改进,增添必要的贮存和处理设施,形成“供给——排放——贮存——处理——回用”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在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首先要降低能耗,通过合理地布置环境减少能量的消耗,还要适当地能量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系统,进行能源回收等,当然,我们要尽可能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等。
由于早期规划的不规范、杂乱无章等问题,现在我们国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建筑一体化。在规划、建筑方案之初就必须与给排水、电气等专业密切配合,准确计算出建筑物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合理确定建筑物的体型及屋面形式,为光热、光电集热构件的安装提供合理安全的初始条件,使其融入建筑,成为建筑物的构成元素,使它们成为绿色建筑的亮点。
2.施工技术要点
在施工场地环境方面,通过合理布置,减少施工对场地及场地周边环境的扰动和破坏;设置专门场地堆置弃土,土方尽量原地回填利用,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采取保护表层土壤、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使用淤泥栅栏、沉淀池等措施控制沉淀物等等。要降低环境负荷。施
工废弃物分类处理,且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或减少排放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如:仓库、油库、化粪池、垃圾站等处应采取防漏防渗措施,防止危险品、化学品、污染物、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泄漏;施工结束后应恢复施工活动中被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补偿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等损失。要保护水文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和基础工程施工前应采取避免对地下水污染的对策;保护场地内及周围的地下水与自然水体,减少施工活动对其水质、水量的负面影响;优化施工降水方案,减少地下水抽取,且保证回灌水水质。
在节能方面,首先要降低能耗,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其次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工、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还要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通过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确保施工设备满负荷运转,减少无用功,禁止不合格临时设施用电,以免造成损失。
在节水方面,节水提高用水效率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尽可能地采用天然降水等作为施工用水,从而节约能量;采用更为合理的节水方案,使建筑在满足各项其他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约水资源。
在节材与材料资源方面,临时设施充分利用旧料和现场拆迁回收材料,使用装配方便、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例如采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周转材料、循环使用材料和机具应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且易于回收和再利用;采用工业化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与废料;减少建筑垃圾,充分利用废弃物。
使用绿色建材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管理部门对绿色建材做出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方法,选择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施工,减少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运营技术要点
首先是建立优良的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的监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系统。
在节能与节水管理方面。建立节能与节水的管理机制;实现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节能与节水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
在耗材管理方面。建立建筑、设备与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选用绿色材料。
在绿化管理方面。建立绿化管理制度;采用无公害病虫害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在垃圾管理方面。建筑装修及维修期间,对建筑垃圾实行容器化收集,避免或减少建筑垃圾遗撒;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在运营时应充分应用管理学知识,做到有效、有序的管理。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室内环境的绿色设计,还应当充分考虑选址和与环境的协调,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能源,从现场设计、布局设计和配套设施设计三方面都达到绿色设计的目标,使建筑物既舒适、健康、高效,又与环境和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当前,绿色设计正在各国大力推广,它将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领域,促进绿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可能预期,绿色建筑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和规范下,定会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胡敏. 浅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及误区[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 田华,赵文学.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 山西建筑, 2010,(11) .
[3] 陈捷. 探讨绿色可持续性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J]. 山西建筑, 2010,(11) .
[4] 王晓银. 绿色建筑及其设计浅谈[J]. 科技风, 2009,(01) .
[5] 王进军.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22) .
[6] 高峰. 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绿色设计趋势[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2) .
[7] 管蓓蕾,李朋. 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 科技资讯, 2011,(13) .
上一篇:加强园林绿化的生态体系建设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