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电力产业环境保护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15-09-15 09:06

摘 要:本文从当前电力行业环境管理面临的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外部存在的挑战,最后提出环保管理对策:以电力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实施全过程技术监管,并积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系统化的电力环保管理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力;环境保护
一、电力行业环境污染现状
  近年来,电力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量逐年增加,2010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0%,发电量同比增长 13.2%,新增发电机组容量为 9118 万千瓦时,2005 年新增发电机组容量为 6326 万千瓦时,“十一五”期末比“十五”期末增长 44.14%,2001 年至 2005 年累计 17655 万千瓦时,2006 年至 2010 年累计 47265 万千瓦时,“十一五”时期比“十五”时期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电力生产能力增长 167.71%。“十一五”时期的五年,火电分别占据发电量的80.30%,83.04%,80.48%,80.30%和 79.17%,其余分别为水电、核电及新能源发电,各年均比重仅约为 20%。2010 年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 1238.1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85.1 万吨,都位居世界首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行业承担着提供稳定可靠电力保障的任务,但是电力行业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煤炭资源,2010 年我国发电生产耗用原煤量约 16 亿吨,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 50.24%。2010 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全国的40%左右,氮氧化物排放量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在我国大气污染控制中,例如火电厂的大气污染防治面临非常重大的压力,而电力污染主要来自于占据 80%比重的火电厂,与其相对应的电力建设产生环境污染,电力行业污染控制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我国电力工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电力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冲突与纠纷也不断增多。由此电力行业面临很多挑战,这其中既有行业内部的问题,也有来自于行业外部的问题。众多的压力促使电力行业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有必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成行业内外一致的理解,以帮助电力行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电力行业环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电力环保管理面临的内部问题分析电力行业内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环保管理的内部方面:
  1.在输变电建设阶段,出现电厂废弃物的处理不当,排污到河流导致水资源变质,影响生物的繁殖,进而影响下游的环境,主要属于常规型环保问题。就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对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服务意识和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意识不强;二是对输变电工程的环保内容、范围、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片面性。
  2.在电力运营阶段,往往分不清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出现管理无法参照合适的标准,或者不执行相关的标准。这其中原因有三:一是公司还没有成熟的电网环保管理模式,无论从电网环保管理的执行层面还是监督层面,都还需加强管理;二是支撑公司电网环保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机制有待改善;三是电网环保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紧缺,由于技术手段缺失,无法实施标准化的成本管理。
  3.电力企业经营多种业务,有的辅助业务与主业并不一定相关,导致出现使用电力行业流程管理非电力行业业务,电力主辅业务还没有完全分离。原因在于电网资产的管理流程和实际的业务流程往往不符。电力行业生产供应链条长,造成“牛鞭”效应,决策失效。
  (二)电力行业环保管理面临的外部问题分析
  1.来自政策制度的环保问题分析。节能环保调度政策主要针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业。截止到 2011 年 3 月 7日,国家环保部通报的各部委环保标准名录达 1434 种。但是省级单位和下属的地方政府通过控股等形式对电厂进行投资,对于管辖的电厂往往以照顾落后地区、维护安定团结等为由,实施过程中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节能政策难以为继。另外,由于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定价机制,导致电力不能市场定价,无法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无法保障电力投资回收计划与投资收益,因此实行电力企业节能环保调度受到弱化。同时,我国的电力市场结构基于自然垄断的网省级公司,自然难免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2.环境保护技术监管手段滞后。
  由于现有的环保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政策研究阶段,实施过程还需要有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技术监管。但是目前大多执行以往的技术标准,创新的技术匮乏,即便有部分创新,也往往受技术扩散范围的局限,还有对环保技术的保护措施过于谨慎,新的环保技术得不到及时应用,电力监管系统、电力辐射危险废物管理系统、电力排污收费管理系统、环境影响评估系统以及环境污染扩散模型与总量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数据无法及时更新。因此,环保技术监管手段落后呈现常态化。
  三、电力行业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一)电力行业应对环保问题治理的一般性原则由于电力企业运营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主体相关性显著、区域市场具有整体性、目标需求差异性明显、电力产品供给具有连续性等特征,使得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常规环境问题外,还要注意诸如电磁污染、电网噪声等非常规问题的处理。
  1.预防为主。将预防常规环境问题和非常规环境问题放在主要和优先位置,依据行业自身情况,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型预防管理手段,通过各种预防手段的综合运用,防止环境问题的发生。例如火电厂在其电力生产过程中直接从水库抽水并把含热废水排入水库问题,由于水污染影响范围大、影响时间长、影响程度强、致病危害大、污染容易治理难、治理成本高代价大,因此有必要对污染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将污染和损害减至最低的程度。
  2.防治结合。既对环境问题事先采取预防措施,也对其产生的问题积极予以治理。电力企业在污染事件发生后,要合理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以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也要组织相应的治理指挥中心,配置一定的应急资源快速反应处理环境问题。
  3.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发生。一旦环境问题发生后,各相关主体应协同作业。在事件发生后,要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和当事人进行有效 沟通,以最佳的平衡状态处理好这些环境问题。
  (二)以电力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实施全过程技术监管与其他的行业企业相比,电力企业首先具有自然垄断性,资产规模庞大,结构和分类复杂,分布地域广泛,利益主体相关性显著。这造成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和电力产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会面临利益相关者的矛盾与冲突。在承担环保责任时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
  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环保监管。一是实施环保监管总体策略。资产全生命周期环保监管首要工作是要站在企业的高度,从企业资产角度出发制定出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环保监管的总体策略,并通过对目标、手段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策略分析。一要界定环保对象和目标。运用资产管理对环保对象及目标进行明确,界定利益主体范围,减少因为环境问题引发的纠纷范围扩大化。二要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过渡。参考全方位的环评体系,建立通畅、统一的信息平台。三要打破条块分割式管理模式,从资产规划、采购设备以及、建设工程到生产运营、报废退役等各环节,建立紧密衔接的全过程、闭环监督管理模式二是实施环保监管细分策略。把电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过程分为规划设计、采购设备、建设工程、生产运营及退役报废等五个环节加强监管。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需要从这些环节中找到最佳的管理策略。在规划设计管理阶段,电力项目的落实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其评价体系中去,项目方案的选择采取多个利益主体的圆桌协议方式,保证项目群投资组织最优。电网设备的选择要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等理念。建设工程管理要达到过程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统一,要保证每一步都切实履行企业的环保理念,以实现更高的综合价值。生产运营管理中,通过资产管理优化电力设备的维护与检修,从源头上断绝因为设备故障等而引发的环境突发事件。建立环保管理的标准化流程,以成本精细化管理来管控其流程。退役报废管理环节需对报废设备等合理回收,实现废弃物的效益最大化,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上一篇:生态城市建设中规划与绿化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闽南地区建筑环境空调工程的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