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园林的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
摘 要:节能环保是当今世界建设的主题,园林设计也一样。文章主要阐述了低碳园林设计的主要方法,从而结合园林设计案例,探讨了在景观设计中运用低碳景观技术及生态的元素,旨在不断地改善城市环境,从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观。
关键词:环境; 低碳生态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
在大力提倡环保意识的当今社会,“低碳、生态、环保”的词汇无疑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时时刻刻在各式媒体中频繁出现。2009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哥本哈根公布报告: 2009 年已成为历史排名第5的最热年份。大气中CO2含量升至390×10-6,离理想值350×10-6已越来越远。“低碳、生态、环保”已经成为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作为一名环境景观设计师,应采取节能环保的技术,改善环境,实现环境工程的目标。
1.低碳园林设计的方法
1.1 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
1.2 绿色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达到减排效果。
1.3 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人湿地系统,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芦苇、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等,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1.4 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
2.园林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本项目规划中,总体定位为低碳、生态的集星级酒店、商务办公、休闲商业、人文历史、滨江景观于一体的高档国际滨江商务休闲区。地块拥有天然优美的沿江景观面,而本身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所以对该项目的设计提出了在生态、低碳、自然造景的要求。
2.2 设计理念
(1)由于拥有绝好的观江视线,因此建议散落的独立单体建筑设计降低建筑一层高度, 并充分利用屋顶及建筑外形配合生态水景景观,使观江景面最大化,形成水江一体的景观效果。
(2)利用建筑沿江面层层递进的设计,将沿江绿化带引入建筑并延续至每个建筑屋顶,使建筑与绿化带自然融为一体。
(3)利用建筑天然弧面结合景观溪流水景设计,将屋面排水功能自然地融入到整个景观设计中,并巧妙的与各种景观功能相结合,创造低碳、生态、环保且有趣的滨水商业氛围。
2.3 景观生态技术的运用
2.3.1大雨收集过滤池
下大雨时,雨水通过道路事先设计好的坡度,流到两侧雨水口,再迅速排到市政雨水管网中,未经过滤和处理直接流入河流。因此利用道路的绿化带作为收集池,使雨水先汇集其中,给土壤更多的下渗空间和时间,减弱道路雨水的流速以缓冲对江河的污染。应建设一些生态洼地和池塘,在解除洪水威胁之前储存雨水,也可用于补充地下水。
由于建筑沿江面至滨江驳岸地形自然形成坡度,视为可改造设计部分。将绿化带分为大雨收集池和普通种植池两种,大雨收集池设计种植水生植物和砾石,并在道路和人行道两侧设有开口,雨水和从此处汇入池内,达到过滤沉淀的设计目的,在池内设计比土壤标高高出5cm的雨水口,当下大雨时,雨水下渗达饱和后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2.3.2 雨水收集花园
基地南面为沿江绿化带,设计概念是将其打造成为主题性的商业滨江后花园。其中绿地部分主要为雨水自然下渗为主,用绿地涵养水源,减少绿化灌溉。因此,尽量采用下凹式绿地或通过绿地自然坡度将屋面雨水及绿地雨水导入景观水系或引入进行雨水利用的设施。
绿地比周围路面或广场下凹5~10cm,路面和广场多余雨水可经过绿地入渗或外排。增加设施采用PP 排水片材、排水型材、排水管材以及渗滤框、渗槽、渗坑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的绿地内也设计了一定数量的雨水口,雨水口高于绿地5cm,只要超越设计标准的雨水才能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绿地可进行细致的地形设计,通过减缓地面坡度,增加起伏形成洼地或景观水系等方式来增强渗水能力。为配合这一设计,洼地、水系部分设计了一些禾本科植物,并与周边已建沿江景观带相呼应相联系。
2.3.3 屋顶花园
采用绿化覆盖建筑屋顶,可以大大增加建筑的保温性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手段。由于建筑屋顶上的风力和荷载,种植大型乔木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植物根系很发达,会穿越钢筋混凝土的屋面,破坏防水层,补救和修复工程浩大费时费钱等原因,设计师在设计绿色屋面时必须对各种因素全面考虑。
(1)屋面风力减弱策略。建筑设计高出屋面120cm的女儿墙,阻挡部分风力。靠近两侧女儿墙设计中层小乔木和灌木篱,以形成绝佳的围合感,大乔木尽可能种植在中间区域。大风季节,树枝的剧烈摇晃造成根系松动而使大树成片死去。因此需要在混凝土板上增加隐形支架固定大乔木。
(2)屋面减重设计策略。屋面覆土不能太厚,所以种植设计主要以中层小乔木为主,局部点缀大乔木。而普通绿色屋顶大多种植草坪和景天科植物,只需满足20cm左右覆土。如需种植大乔木至少满足120cm 左右的覆土需求,结合本项目中屋面阶梯状特点,并在建筑设计的扩初阶段参与进来,同建筑、结构工程师沟通,将大乔木和小乔木的种植位置在景观设计前期就确定下来,创造出最经济节约的空中花园。屋面种植设计引入禾本科植物,其特点为有较高的观赏性,低维护,减少除草剂、 农药等的使用,可水生可旱生的浅根系植物。轻质土壤与轻质填充物混合使用,轻
质土壤配比:腐植土50%~70%,蛭石10%~40%,砂土10%~20%。
(3)排水层。排水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在降雨和浇灌时让土壤多余的水分流走,即使在每小时降雨量为100mm时,也不会产生屋面积水。此外,如果是开放式而有人进出的话,还要考虑人的载重,必须要保证排水层不丧失排水功能的强度。有的排水层材料具有保水功能,对薄层土壤的绿化有更好的效果。
(4)屋顶雨水收集。屋顶雨水收集需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水指标,统筹、 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景观用水不宜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宜利用非传统水源,达到标准一般项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达到优选项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可收集的雨水可分为3 类:道路雨水、草地雨水、屋面雨水。3 种水源中,最节约成本和利用率最高的是屋面雨水。屋面雨水的收集水量是根据收集后的用量以及径流系数来决定的。
2.3.4 生态景观材料
生态景观材料分为以下3个特质:可减少,可再利用及可再生。只要满足上述可视为生态材料。如屋顶排水格分PVC和HDPE 2种,价格相差不大,那么HDPE的排水格相对PVC 排水格就更环保些;硬质铺装能透水的材质当然也比不透水的材料更环保,如透水混凝土、土壤硬化地面、碎石铺地、生态砂、透水砖、陶土砖,比混凝土相对环保些;竹材比木材更环保,因为竹是速生植物,3~4年即可成材;塑胶实际是透水材料且内部能有组织排水,所以下面的基础最好选用透水混凝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布置与利用城市园林绿地,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引导绿色交通、形成城市农业基地,减少城市的总体能耗,达到减排的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赵彩君,刘晓明.城市绿地系统对于低碳城市的作用[J].中国园林,2010(6).
[2]Carol Reed.解读绿色基础设施如何提升城市水质[M].上海: 国际新景观出版社,2008.
上一篇:浅析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
下一篇:电气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