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在环境中的作用
摘 要:新时期,水土保持实则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对于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水、旱、风沙等灾害,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使得环境资源获得有效的保持、改善以及合理地使用等等,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了土地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将水土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文章试研究和分析水土保持在环境中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环境;作用;重要性
水土保持又称为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防治水土流失,其深层含义实则指的是对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有植物措施(如水保造林、水保种草、水保耕作等)和工程措施(如坡面工程、沟道工程、挡墙工程等)。通过各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经营管理措施,防止水分和土壤流失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才能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一、水土流失现象
(一)成因
现今,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其成因不乏有历史因素在内,还包括一系列的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等。
首先,自然因素其主要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
其次,人为因素则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水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
(二)危害
1、水土流失容易造成地面的完整性缺失。
水土流失中的沟蚀是造成地面完整性缺失的关键因素,例如,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很多地方,沟头以每年平均前进三米的速度将地面进行破坏性的切割,破坏其完整性,很多地方将近一半的地面都已经呈现沟壑状。因此,造成地面完整性缺失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关键因素。
2、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肥力衰退,耕地逐渐减少,土地退化现象加剧,进而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生活。
3、水土流失还会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严重的影响。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山塘、水库,降低了这些水利设施的蓄水功能,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致使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甚至影响交通运输。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贫困。
二、水土保持工程的相关措施及特点
(一)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包括三个方面: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1、工程措施
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2、生物措施
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3、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二)水土保持的特点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
1、科学性,涉及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
2、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
3、综合性,涉及财政、计划、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经贸、司法、公安等诸多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才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4、群众性,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
三、水土保持在环境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不单单指的是对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等一系列的环境因素。保持(conservation)的内涵不只是保护(protection),同时还包括改良(improvement)与合理利用(rational use)。因此,不能把水土保持理解为土壤保持、土壤保护,更不能将其等同于侵蚀土壤控制(soil?erosion?control)。一定意义上来讲,水土保持是自然资源保育的主体。
(一)有效调节地表径流,减少坡地径流损失,提高土壤透水性及持水能力。
(二)有效提高土壤的抗蚀性,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有效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进而营造水土,保持林草。
(四)有效保护和改良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结果现实,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6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高达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蚀风蚀交错带26万平方公里,有很多地方还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蚀。据统计,从《水土保持法》颁布后的1991年到2002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全省开展重点治理的903小流域,有426条达到了部颁标准,通过了验收,其中有5个示范县、91条示范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1999年水利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城市、100个县、1000条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简称""
十、百、千""工程),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表彰。凡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林草覆盖率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20-40%,缓洪拦沙效益达60-80%,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治理区农民收入增加30%以上。全省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兴修的各类水利水保工程的总拦洪蓄水能力达3.6亿立方米,每年平均拦沙保土1亿吨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总结:
水土保持是环境获取良性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何君, 陈晞, 张秋阳, 张茜. 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及其评价[J]. 吉林农业科学, 2009,(04)
[2]刘巧莲. 浅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J]. 科学之友, 2011,(01) .
[3]王铁锤,赵秀梅,任娜. 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03) .
[4]尚梦平. 深入贯彻新《水土保持法》 努力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J]. 山东水利, 2011,(02) .
下一篇:环保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