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策略
摘 要:搞好水土保持,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水土保持监测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措施,旨在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监测; 问题; 策略
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在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监测工作的开展及发展推动了水土流失治理理论的突破和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在总结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验,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措施。
1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及问题分析
1.1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监测任务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占国土面积的37.1%,年均流失土壤约50亿t。水土流失几乎遍布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掉的耕地达6.7万多h㎡,有些地方已经到了无土可流、无地可耕的境地。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水土资源的破坏、降低人口承载力、恶化生态环境、引发生态危机,进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处理发展经济和防止水土流失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有待研究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1.2对水土保持监测要求高
据目前有关统计数据分析,因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3.5%左右,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更是难以估算。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中央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加大的凸显期。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重要举措。水土保持监测作为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越来越重要。
1.3坚持水土保持监测的协调与发展
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主要包括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监测预报等 4项任务,其中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整体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近几年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和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相比,与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还不相适应。因此,水土保持监测也面临着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网络不完善,覆盖程度低;二是监测设施设备差,观测手段和方法落后,自动化程度低;三是没有形成完善的监测预报系统,不能及时预测预报水土流失事件和水土流失灾害;四是监测机构的性质与监测工作的性质不相符,大部分监测机构属于自收自支或差额事业单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监测网络运行维护等经费来源没有正常渠道,监测人员工作极不稳定,制约了监测预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策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强化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责任,这就要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创监测工作新局面。
2.1落实新水土保持法,改善民生的生活水平
目前,《水土保持法》修订版已于 2011年3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对水土保持监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别突出了对民生的关注,强调指出宏观调控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水土保持为民生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监测作为水土保持的基础,必须着力增强水土保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1)建立水土保持政绩考核制度。新水土保持法明确指出要将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情况与政府工作考核和评价直接挂钩,而与政府政绩考核和绩效评价等密切相关的指标如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情况、水土流失面积的变化、水土流失防治效果。重大水土流失事件、预防监督情况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都需要通过监测来获取。因此,我们应该按照通用性和广泛性、重要性和简便性、客观性和主动性等原则,建立水土保持考核指标体系,并尽快开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在全国推广应用,为民生水利服务。
(2)明确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主要是根据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结果,修订原来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为国家确定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3类主体功能区提供支撑,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落实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新水土保持法要求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纳入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已从法律角度予以了明确,因此要尽快制定和颁布全国性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加强研究水土流失补偿标准,建立科学的补偿标准测算指标体系,为规范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2.2 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
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通过进一步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网,提高监测设备配置水平和服务功能,加强监测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协作机制,完善监测网络体系,为充分发挥监测预报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保障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1)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基础上,按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及行政区划进行监测网络布局调整,初步解决监测分站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原则上一个地(市)设置一个监测分站形成国家级、省级结构合理、职能明确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充分发挥站网的总体功能。
(2)推进各级监测站点的标准化
建设。对现有站点进行现代化改造,并在全国建设30~ 50个高标准、自动化的水土保持监测基本站点,为监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进行有益探索。
(3)建立健全的监测管理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分级指导、自下而上逐级反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监测网络的高效运转。
2.3 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体系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并不断地加以总结完善,以卓有成效的创新成果来积极推动水土保持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1)正确把握水土保持监测科技创新的方向,将高新技术与传统水土保持深度融合,推动水土保持信息平台建设,以水土保持信息化推动水土保持现代化。
(2)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依托全国水利信息网,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发布系统,健全全国、流域、省级数据库系统,开发满足各级不同水土保持业务应用的服务系统,建立基于网络、面向社会的业务服务和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全面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预防监督、 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逐步建成一个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共享平台,内网和外网两类门户,国家、流域、省三级数据库,水土流失监测预报、生态建设管理、预防监督、社会服务四项业务,国家、流域、省、市、县五级服务的全国一盘棋式的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
(3)改进传统的以遥感技术为主的监测方法,建立由地面定位监测点和合理密度的抽样调查单元构成的全国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并进一步加强和水文站点的协作,以获得复杂环境下准确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动态变化信息。
2.4建立监测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状况和发展趋势,建立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高效运作、数据交换的安全畅通和协调发展,确保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得到全面的管理和控制,重点做好监测工作年报制度、开发建设项目监测报告制度、监测成果定期公告制度和监测成果、数据管理制度等,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有效发挥监测网络的效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为水土保持部门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他们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 郭索彦.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 李飞,郜风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释义[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11.
上一篇:关于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及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