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以青岛市为例
摘 要:
关键词:
目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一些高度工业化国家的大城市,针对随着经济繁荣带来的“城市病”,自上世纪八十年中期,就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主张。
1生态城市的有关概念
1.1“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1970s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
我国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1.2生态城市的评定标准
生态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它的区域整体观和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核心思想出发,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应从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个方面来确定。
1.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推广
在我国,80年代末开始实行“城考”制度,90年代初推广实行生态示范区,到1997年开始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而最近几年又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生态省的目标。进行生态城市(以及省、示范区)规划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其中,深圳、广州、杭州、绍兴、佛山、厦门、青岛等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这些意味着我国环境可持续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青岛逐步向生态城市迈进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面积10654km2,气候温和,这里山海风光秀丽,环境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市区海滨岸线蜿蜒曲折,分布有众多的优质沙滩,是海水浴的良好场所。
2001年青岛实现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2005年,又提出了把青岛建设成“生态城市”的宏伟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1当之无愧,力争生态城市
曾几何时,青岛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滨海风光著称于世,但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出来,甚至被列入“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然而,青岛市通过采取有效又独具特色的措施,使得城市面貌在几年的时间内得到巨大的改变,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作为全国较早推行生态建设的城市之一,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青岛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青岛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次三年提高三大步,并于2000年,全面实现了“一控双达标”。
2.2全力打造绿色青岛
为完成打造绿色青岛这个目标,青岛市建设部门提出了一个整体要求:即把握一个主题,坚持两翼齐飞,实现三个转变,突出四个重点。1、把握一个主题:即把握科学发展、更快更好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2、坚持两冀齐飞:即市区绿化与郊区绿化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3、实现三个转变:即努力实现由全面铺开向以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绿化为主的转变,由大面积植树绿化向绿化美化、提高绿化水平和档次、利用立体空间的转变,由以植树绿化为主向植树绿化与森林绿地资源管护“两手抓”的转变。4、突出四大重点:即抓好宜林“四荒”造林、25度以上坡退耕还林和疏林补植,抓好市区、城镇、村庄周边和国道、省道、县乡道、高速公路、铁路、主要旅游道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绿化建设。
3青岛市的建设和规划
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一个“蓝图”的话,那么生态规划就是一个“绿图”,美好的蓝图必须建立在勾勒好的绿图之上。综合青岛近几年的生态城市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生态规划的编制
生态规划的编制是生态城市建设正确开展的必要前提。青岛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下,调整了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将生态建设从沿海区域拓展到内陆腹地,在城与乡、陆与海的统筹中实现积极有效的互动。在编制完成了《青岛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后,下辖的各区、市、镇等也编制了相应的生态规划,真正形成了一个层次完整的市、区、镇三级生态规划体系。布局城乡一体,青岛市确立了“城市核心圈层、内圈层、外圈层梯次拓展、内外联动”的工作格局。
3.2有效的行政措施
2001年4月,青岛开始启动《青岛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2004年,签订了生态城市建设责任书,将各项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目标责任。
3.3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的海岸线总长862.64km,海岸线不仅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岛市的重要旅游资源,近海水域的保护至关重要。要加强对近海排污的监督整治力度,从根源上阻断海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市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其次加强海水淡化工程的推广和实际应用,并在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3.4完善的城市建设规划体系
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建设规划体系,避免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复建设。为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青岛市确定了城市建设的“七项原则”,即:“发展拉动、规划先导、生态标准、突出特色、经营城市、综合平衡、科学管理”。城建哲学“七项原则”的提出,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理论的一种升华,对怎样建设一座城市、建设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提供了战略思维平台,为在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构建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城市圈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空间。
3.5公众参与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参与,青岛市正是做好了从“一把手工程”到“全社会联动”的工作,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是通过普及环保知识,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来培育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4结语
生态城市的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因地制宜,从城市自身的条件出发,才能逐步向着生态城市的方向迈进。综合看来,把青岛市创建成一个生态城市,除了政府的监督、决策和立法作用及企业的规范生产等因素之外,市民整体环保意识的加强,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青岛市向生态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部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岛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规划研究,1997(6):17~20.
[2]陈予群.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生态经济,1997(3):15~19.
[3]青岛市政务网n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