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崂山道教园林的山海之美

发布时间:2015-11-16 12:02

摘 要: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崂山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风景,而且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道教园林景观则是崂山人文景观的重要代表。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是崂山风景的特色,也为崂山道教园林增添了独特之美。本文重点分析了崂山自然景观与崂山道教园林之间的关系、崂山道教园林的特点、崂山道教园林的开发保护等内容,为崂山道教园林的进一步开发、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崂山 道教 道教园林 山 海
0 引言
  崂山与道教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联系,崂山被公认为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而道教园林则是这一历史的见证者。宗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左右,道教园林对于崂山人文景观的重要性也同样无可替代。道教园林给予崂山更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崂山则给予了道教园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山海景观。道教园林在别的地方可能仅仅是一处普通的宗教园林,而在崂山却成了道教正真的宫殿。
1 崂山道教园林的产生
1.1 崂山自然景观的独特性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侧,形成于亿年前的白垩纪,最高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崂山耸立在黄海之滨,其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山体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由于部分山体被黄海所淹没,显得格外高大雄伟。古人说:“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崂山保存有典型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崂山保存有我国目前仅有的冰碛海岸、冰碛海滩、海拔最低的古冰舌、冰碛小岛群等大量古冰川遗迹⑴。这些遗迹使得原本就与众不同的崂山自然景观得到了升华,形成了整个中国海岸线不可替代的山海美景。
1.2 崂山与道教
  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在大自然的雕凿下,崂山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的地貌形态。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许多岬角和海湾,大小岛屿星罗棋布。从海上看崂山,群峰拥簇,云雾缭绕;登崂山观大海,则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古往今来,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崂山地处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由于山势陡峻和地形复杂,形成了上下不同、内外迥异的小气候,山南麓的太清宫一带名为“小江南”,巨峰北侧的北九水则称“小关东”⑵。崂山的气象景观颇具特色,夏秋之际,如絮似缕、变幻无穷的云海,春来夏初,溟蒙飘渺、弥漫翻腾的海雾,为崂山平添了无限风光,也为道教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天然沃土。
  崂山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就是高山大海的紧密相连,而且在中国的土地上仅此一处。正因为此,崂山自古就被人们以独特的视角去崇拜。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古代那清净的条件下,当我们的祖先站在崂山上,天气晴朗时,眺望无边的大海,仰望湛蓝的天空,他们会产生怎样的想象?若是云海流动,或是海雾升腾,他们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慨?别说是在古代人们的知识和视野较狭窄的时候,就是在现在每当我们登山观海或是出海观山,我们也总会产生误入仙境的错觉。山、海、天,这三种古人最为推崇的事务在崂山结合到一起。于是一种思想也在这种环境下形成并发展起来。
1.3 崂山道教园林的产生
  在众多崂山崇拜者中,有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另一位是统驭大汉帝国的汉武帝,传说他们都曾来此拜山、求仙。求仙就是寻求长生不老药,这两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想在崂山这一山海天结合的地方得到能让他们生命永远延续、帝国永远昌盛的东西。这些最高统治者的思想、话语、活动,促使正规崂山道教园林的最终形成,也为崂山道教园林的发展奠定了人文基础。
  古时,民间一直传说崂山有时隐时现的仙人和道士,那时的普通百姓难以理直气壮地去寻找和接触,君王则不同,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天子,理应距离上天最近。据《即墨县志》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曾经登崂山寻求“灵宝度人经”,这或许为其他帝王到崂山开辟了一条心灵之路。《环宇记》载:“秦始皇登劳盛山望蓬莱。”相传秦始皇从琅琊去芝罘途中曾到过崂山,今崂山太清宫东山狍子峰西麓路旁还有后人的摩崖石刻:“波海参天——始皇帝二十八年游此山。”据传秦始皇遣徐福去海外求仙药,登船去东海之处,即今称为“徐福岛”的小海岛。徐福为当时琅琊与劳山的方士,今日本仍祭拜之,是崂山古代较早具有道家学说和思想的著名方士之一。《汉书》与《即墨县志》载:“西汉武帝太初四年幸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女姑山,四女姑其东岸也,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武帝所建明堂遗址在焉。”入山进海求仙药、炼金丹、修庙庵、敬神仙,这便是崂山道教最早的萌发时期,也是崂山道教园林的产生时期。
  随着崂山道教的不断发展,道教园林也慢慢兴盛起来,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这众多的道教园林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多被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太清宫是崂山最早的一座道庙,据赵太昌《太清宫志》中《开山始基》篇记载:崂山太清宫于西汉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张公讳廉夫所创建,当时他来到崂山,在今蟠桃峰下,黄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大帝神位,名为三官庙;自称“乐山居士”,开垦山麓,自食其力。这就是崂山最早的庙庵和道士。太清宫不仅成为崂山道教园林的典范,在整个中国的道教园林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景观财富。
2 崂山道教园林的特点
2.1 选址清静自然
  崂山道教园林在选址上大都与山或海联系在一起,或是选在山海交界的海边,或是选在背山面海的山腰,或是选在崂山深处。但是所有的这些道教园林选址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清静、自然。崂山道教园林并不是集中在崂山山脉的某一区域,而是遍布分散在崂山山脉的各处,崂山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等各区域,均有崂山道教园林的身影。每当你看到一处崂山道教园林时,你都会发现它跟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就像与周边的山石草木一起自然形成,而不是人为地砌筑成的。这也遵循了道教所主张的清静、回归自然的思想。
  自然式中有规则,规则式中有自然⑶。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而崂山道教 园林在选址上大都坐落在半围绕、半开放的环境中,如同一张太极图镌刻在那里一样,这里的围绕就是山体的围绕。也就是说,如果你将崂山道教园林作为圆心,以一定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你便会得到一张与太极图极为相似的图案。现存较为成规模的道教园林,如:东部的明道观,南部的上清宫、太清宫,西部的玉清宫,西北部的华阳宫,北部的百福庵,身处崂山中部峰峦间的蔚竹庵等等,无一例外都有着共同的地理环境特征。我们认为成功的选址是形成优质景观的基础,正是由于初期道教园林在选址上的付出才为后世留下了经典的园林景观。
2.2从朴素到典雅
  崂山道教园林形成后,经历了一个从朴素到典雅的过程。据《崂山太清宫志》记载,崂山第一处人工建造的庙宇始于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余年的历史⑷。在道教最早建立道观和寺庙时,大多以木材、草和简单的砖石为材料,形成较为朴素单一的拼凑型景观,因为初期的道观和寺庙大多以崇拜和标记为目的,而不以居住和游玩为目的。虽然这时的园林景观较为原始,但是并不是说这种景观不美丽。恰恰相反,这时的朴素景观之美相当突出,因为这种简单的景观能够更融入周边环境、更融入大自然。成功的选址已经为很多道教园林打下了景观上的坚实基础,接下来的美已经不需要人为地刻画了。初期朴素的园林景观对于崂山道教园林的发展起到了承接作用,正是由于这些朴素景的存在,才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使得人们对于崂山的崇拜更加深入。
  崂山道教园林的发展是与道教在崂山的发展紧密结合的,随着帝王造访崂山、崂山道教逐渐兴盛,道教园林慢慢开始具有实用性和规模性。道教园林需要提供包括修炼、居住、游览等多种功能,于是道教园林开始在原有朴素规模基础上进行结构性和的功能性的改进。崂山道教人士也开始在景观上注入更多的努力,于是道教园林慢慢过渡到了较为典雅的发展期,这也标志着崂山道教园林的成熟。
2.3景观中的景观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你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寻找道教园林的景观之美,因为与道教园林联系在一起的山、海,已经将崂山道教园林埋藏起来。你会带着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观的心态进入道教园林,而一旦你进入,你便会感觉自己已经成为这座园林的一体,仿佛就是古时这寺庙里的道士,站在道教园林的方位去欣赏周边无法形容的美景。其实崂山道教园林只不过是一张山水画中的一个点,即时把这个点盖住,这也还是一张精美的山水画。但是,由于道教园林的存在,周边一切的景观好像都充满了活力,它们是在与道教园林一起在自然的空间里探寻道教思想的精髓。
  山总是以围绕之势将道教园林托起,如果是一处见不到海的道观,它必然会面向一处具有宽阔视野的通道,山是它的景观屏障,而水则构成了它的景观灵魂。蔚竹庵就是典型的代表,它像一位隐士隐居在崂山深处,虽然四周环山但是蔚竹庵的地势并不低,就像一位真正的隐士,深藏不露。与蔚竹庵形成环绕之形的九水十八湾则是蔚竹庵最具景观意义的代表,从蔚竹庵流下的溪水也经常形成小瀑布注入北九水那清澈见底的涓流中。或许当初那些道教人士正是陶醉于这迷人的山水中,才决定留在崂山,也留下了这极具内涵的道教园林。
  倘若道教园林建在了见到海的地方,那么它背靠的山就是一把承载它的椅子,海便成了它前望的景观大道,这条大道一直延伸到了海天交界,在太清宫偶尔还可看到“海市蜃楼”奇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清宫,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但就周边环境这一点就足以让它变得弥足珍贵。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所以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由于太清宫的历史超过2000多年,古树名木成为了其园林景观的又一特点,园内有汉代种植的柏树、银杏等,还有相传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的耐冬(山茶的一种)等。你如果不亲自进入太清宫,你也许永远也不会相信在崂山的海边竟会有如此古典厚重的景观园林。
3 崂山道教园林保护开发
3.1 原始景观最为珍贵
  历史景观的更新需要遵循人文历史与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处历史景观的形成,必然经过了长期的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作用,本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景观更新必须谨慎而求实地寻找这些规律并给予足够的尊重,更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违背客观规律⑸。现存的崂山道教园林都是经过历史筛选的结果,任何一处景观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所以保护并提升财富的价值是我们现代人的责任。崂山道教园林需要开发,但是决不应该靠人为地创造新景观去拓展市场,新景观无论多么华贵都仅仅是一个空骨架,永远也达不到原始景观的历史高度和文化高度。只有将原始景观保护好,做好原始景观的文章,才能真正实现提升园林景观价值。
3.2 丰厚的文化积淀
  崂山道教历史文化具有很深的内涵,就像一们学科一样,需要人们去挖掘、研究、探索、总结、发扬光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崂山丰厚文化的挖掘开发并不充分,甚至说差的很远。从原始传说,先秦故事,到正史记载,崂山的文化积淀是从中华文明开始便从来没有中断过的。这包括近代史和现代史,青岛被德国和日本占领过,这都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崂山。由于在文化方面的投入不足,很多人甚至除了知道《聊斋志异》中多次提到过崂山外,就再也不知道崂山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还有没有其他亮点。利用道教园林进一步挖掘崂山文化,是成功开发崂山的必经之路。
3.3 独特的植物资源
  崂山有很多特有植被,如:耐冬(绛雪),作为青岛市市花,耐冬是山茶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品种;崂山百合,这是一种自然生长的野百合花品种,它的发现曾经震惊世界,这也是世界植物界少有的用山名来命名植物名字的特例;崂山石竹,石竹有很多种,但是崂山石竹旺盛的生命力让很多研究人员惊叹,寒冷居然也挡不住崂山石竹的快速蔓延;拳头菜,作为蕨菜的一种,仅在崂山特有,而且它的采摘只是在天亮到太阳光到达之前的段暂时间段内,这就使得它更加珍贵和稀少了。这些植物构成了崂山独特的植物资源,而这些资源大都与道教园林联系在一起。独特的崂山、独特的道教园林、独特的植被,肯定会产生独特的景观 效应。
3.4道教园林的水源保护
  由于崂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这里每年的降水量是十分丰富的,特别在北方,可能是降水条件最为丰厚的名川大山了。所以,崂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胜水是崂山一大特色, 巨峰顶上的“天乙泉”、太清宫的“神水泉”、上清宫的“圣水洋”等都是崂山名泉。现在著名的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等都是用崂山水酿造出来的,可是有谁会将这些与道教园林联系起来呢?其实这些名泉的发现、使用,都离不开道教园林的贡献,大部分泉都在道教园林中或其附近,因为在道教园林选址时,泉水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他们修炼、生活的水源。将保护道教园林与保护水源结合起来,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扩大崂山道教园林的影响力
  古人说:“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古人尚且知道崂山的神奇与独特,可我们现在人却很少有人产生这种感觉,所以在宣传、引导、扩大影响力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扩大崂山影响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扩大崂山道教园林的影响力,因为道教园林是崂山特有的文化物质瑰宝和景观财富,这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或不具备的,我们只要将崂山道教园林的文章做好,不断扩大崂山道教园林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崂山道教园林才能从隐士走向前台,才能用他那千年积淀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贡献潜伏的功力!
4结语
  一树一木一道经,一山一海一园林。崂山道教园林的底蕴总有一天会爆发,进入社会发展的文化大潮中。崂山的保护开发还刚刚开始,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崂山道教园林的开发更为有限,这为崂山和崂山道教园林的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崂山道教园林的山海之美正在吸引着更多学者、游人进入崂山,进入这座最具独特景观的海上第一名山!

上一篇: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科学发展观的应用

下一篇:阐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环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