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在印度农业教育中的作用
有些学术水平虽髙,但主要着重讲授作物的生产原理,而不涉及田间的应用问题,且多数农学院实验所的设施和田间试验用地 不足。为改变这种状况,印度于1960年在北方邦 甘地纳加尔(Pant Nagar)建立了第一所邦立 农业大学。以后10年间,大多数的邦至少都成立了一挪这类大学,有的邦还不只一所。邦立农业 大学设有农学院、兽医学院、家政学院、技术学院和基础学院,虽然没有一所邦立农业大学设有以上全部学院,但都设有其中的3个学院。印度 的邦立农业大学多仿效美国赠地学院的总体结构模式,如三学期制/两学期制,制定各科教学大纲等。印度各邦立农业大学的资金主要由各邦提供,其中部分来自农业研究委员会的资助。
印度农业教育课程的发展一般说来与其农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60年代,农业教育课裎主 要根据功利主义的标准进行评价,如农业生产必须尽快地增长,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以摆脱粮食短缺和进口。由于印度一般学校和学院在基础科学方面实力很强,所以有必要增加足够的技术课。目前,这种补充已取得成效,农业生产明显提髙, 粮食产;!从1950年的5100万吨增加到80年代的约 1.72亿吨。此外,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对课程有 严格的检査,在学期开始前,各邦立农业大学需根 据学校主任委员会提出的,经农业研究委员会批 准的指导方针拟定自己:的教学计划。这种计划釆取一种终结性职业课程的方式,使学生能广泛接触到各农业学科,包括实际工作经验和生产训练。计划组成的结构分布是,(1)农业职业核心科目占50%; (2)语言和人文科学占15%> (3)农业生产占15%(4)农业基础科学占20%。
研究生的课程一般是按学科范畴发展的,如土壤学、昆虫学、作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业经 济学、园艺学等。如同大多数其他国家一样,仅就农学的范畴而言,印度农业大学所设的专业学 科达15门之多。
印度农业教育课程的一般模式是“拼盘式”的, 设有基础科学、技术、人文科学和推广等各种型的课程.
在印度,对于理论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在农业中所起的作用,人们是喜忧掺半。为了给日益増长的人口提供粮食,今后将只有通过釆用 尖端技术和综合技术加以解决,如害虫综合防 治,生物固氮,干旱、虫害的遥感监测,生物技 术和基因工程等。这些都是髙度偏基础科学的,它们要求诸如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 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系统论、气候学等学科在髙层次上同土壤化学、植物生理、遗传学、植物 病理学、昆虫学等结合起来。再者,农业是有区 域性的,这些技术还必须适合地区情况,并在本地区发展、釆用并检验。为迎接这些挑战,农业科学家们在基础科学方面的能力必须日日更新, 以满足这些要求。
如果过于侧重技术方面又不把它置于科学基础之上,可能会招致以长远利益换取眼前利益时后果,有朝一日还会使科学变得无足轻重,这点 对印度的农业大学非常重要。现在,有关人士已' 认识到这一点并建议在本科和研究生两级上,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提髙基础科学水平。他们建议,在各邦立农业大学中,凡没有基础科学,如统计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教研会的都要建文起来。目前,许多邦立农业大学还另外成立了基础学院,进行大量有关新知识发展的科研查,从而使知识的探索与科学功利有效地结合起来。
除増加农业基础科学的教学学时外,印度有些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教授基础科学和农业科学时有一个根本的和修正的方法,即从过去各不同学科精炼式的、分割式的教学方法转向一种整体式 的或综合式的,并同时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 増长的方法。但究竟怎样七能将这些理想付诸实 践呢?实用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在普通大学同农业大学之间建立更好的工作关系。如任命一些普通大学的基础科学家参与农业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而农业大学则进行解决问题的应用研究等。
下一篇:催我成熟促我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