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从栖息地理论看风水与现代环境科学

发布时间:2016-04-18 14:13

  风水是人们在营建城市或坟墓时,从风向、向阳、交通等条件出发,挑选建筑地点的思想,是风水鉴定专家所持有的高雅智术。风水是人们数百年来基于对环境之观察与体验,发展出的一套与环境和谐互动以求生存的独特方式,人们认为,选择理想的居住地点不但能使人、建筑物及环境之间达到和谐,且能带给居住者健康与繁荣。风水结合哲学、宗教、星象、数学、地理概念,强调 的概念。风水鉴定专家认为,从气的角度看,人和自然是一样的,透过基地周围流动的气,能使住宅与环境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形成聚风纳水的理想住宅,通过气的媒介,使环境与人一体化,涉及物理、生态、空间、时间、心理、宗教以及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风水的目的是达到人类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平衡。由于有些文献晦涩难懂以及一些风水师故弄玄虚(deliberately mystifyed),再加上大众对其缺乏了解以及系统研究,风水被许多人视为迷信,至少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对尚未全然了解之事物断然视之为迷信,此种作法并不符合科学原则,也并非探索真相的合理方式。判断某项理论是科学还是迷信准则如下:第一,背后常常隐藏着1个参照物,那就是当代自然科学;第二,判定其科学或者迷信的依据还来自科学哲学的评判标准。但是可能存在2个问题:首先,当代自然科学是否是评判所有知识的唯一标准;其次,当代科学哲学是否能够给出一个被所有科学家公认的评判标准。对于前者,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后者,随着当代科学、当代哲学的不断发展,仍需进一步研究。近年来,风水理论在海内外逐渐受到重视。风水理论所追求的人类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与西方新兴的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所追求的目标一致,所以有的西方学者称风水为 宇宙生态学”(astroecology)[3]。风水具有生态演进与适应的价值。在风水良好的地方,可以找到特定的环境特征显示该地的可居住性 [4]。好的风水能确保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且大多数建筑师的设计感知与风水原则是契合的。 由此可知,风水学是人类在凶吉祸福并存的条件下,所领悟到的如何依据周围环境条件来选择理想栖息地的应用科学。

 

  1 栖息地理论

 

  生物进化论、栖息地选择(habitat selection)理论认为,人类对环境的立即反应为偏好,因此偏好暗示某环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与繁衍。人类偏好于特定的自然生物区。由此提出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环境偏好模式,该模式强调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感觉隐藏着人类与生倶来的生物本能,包括生存、探索欲望、安全感等。早期人类为了生存寻找栖息地,适宜的居所应具备一些必需的条件,如食物、庇护所以及水源。人们也藉由栖息地的相关线索,学习总结这些景观环境,这些习性也转变成本能。英国地理学家Jay Appleton认为,人类的环境偏好行为是不断进化的。当环境很辽阔时,不但方便人类猎获食物,及早发现危险;而且能避免人类被天敌捕食。这类环境特征对于生物演化的生存竞争具有实质优势。人类所偏好的环境必定有某些特征显示该地资源丰富且有助于人类生存与繁衍。

 

  1.1 瞭望-庇护理论

 

  1975年英国地理学家Jay Appleton提出了瞭望-庇护理论 (prospect refuge theory)。瞭望-庇护理论认为,依据环境提供不同的信息,人们的偏好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人们偏好于可以满足瞭望或是藏匿特性亦或是两者兼具的地方,即能看到而不被看到”(seeing without being seen)的居所。这样的地方不但方便生物获取食物,也可以及早发现危险;能隐藏自我的环境,可以避免被天敌捕食造成物种灭绝。 这类环境的特征,对于生物演化的生存竞争具有实质性的优势。瞭望-庇护理论认为,人们偏爱有遮挡的空间。最适合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是瞭望与庇护达到平衡,自然环境中,瞭望包括丘陵、高山、靠近开放环境的树木。庇护包括密闭空间如山洞、茂密的植被。

 

  1.2 稀树草原偏爱理论

 

  人们偏爱开阔的空间,相对而言不喜欢简单的自然环境,如沙漠、森林。早期居住在大草原上的人类存活率比居住在其他环境里的人类高。草原植物大多分布在离地面2 m范围内,可直接为人类及草食动物所利用。平坦的草地有利于人类眺望猎物,发现敌踪,草地上散布的树木可作为人类躲避危险与遮挡阳光、风雨之用。这种偏爱会变成遗传倾向,直到今日,人们还是偏爱大草原环境。人们偏爱大草原,不喜欢视野受阻,这种偏爱超越年龄与文化界限。不管人们文化背景如何,对类似大草原或公园的环境有着普遍的偏爱[5]

 

  2 风水择居理论

 

QQ截图20160409103922.png


风水又名堪舆、地理、形法、向法、卜宅、相宅、相墓、相地、青乌、青囊、阴阳之术,自古以来风水就是中国人诠释人地关系的一套概念体系,也是上自帝王将相、下及庶民百姓普遍认同的行为法则[6]。风水源于古代人们选择城市、居住地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风水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是江西派,也称形势派、峦头派;二是福建派,也称理气派、宗庙派。一般来说江西派着重对地形、水文、植被、气候等环境因素进行实地分析,以求藏风得水并聚气;后者则注重则根据人的生辰八字,藉由罗盘找出适合人类居所的地点与方位。峦头派出现比理气派要早,故常被视为风水理论的最初模式。不论是峦头派还是理气派,它的全部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聚气这个问题展开的。风水强调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中庸、平衡,要实现此目的,唯一的方法是保持气的充盈与平衡[7]。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或本体,气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8]。风水理论认为,天地间有一股不可遏止的生气潜藏在大自然间。这股生气凝而为点,是活力之泉源,风水家称之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自然界的与针灸学上的人体的视为同类。不容易觅得,因为大自然用尽办法维护它生命的根泉,而峦头派的风水家所追求的就是要找到生气蓬勃的龙脉[9-10]。风水理论中最佳的风水宝地位于山丘与流水环抱之处,因为其不但可以凝聚气,也可以避免气的流失。基址背后有座山来龙,其北有连绵高山群峰 为屏障,左右有低岭岗阜青龙”“白虎环抱围护,前有池塘或河流经过,水前有远山近丘的朝案呼应。基址恰处于山水环抱中央,山林葱郁,河水清明(1)[11]。理想的风水宝地应有以下几项特征:风水宝地地形应呈马蹄状,北方、东方、西方均应有大小山体或高地围护,南面应临水,是开阔地。穴前池塘或河流呈半月状或环抱状,起抱水的作用,被认为是可使基址之地生气凝聚而不散泄,故好的基址前必有水抱,如九曲水、玉带水等。风水宝地应坐北朝南,形成非常清楚的南北轴线。

 

3 风水理论与环境偏好理论比较

 

  有学者认为,风水理论与环境偏好理论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就栖息地选择而言,人类所偏好的环境应容易探索并且具有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12]

 

  3.1 开阔性与景深讯息

 

  由于开阔的环境缺乏掩蔽物,人类居住在其中可能暴露于恶劣天候以及掠食者威胁之下,因此开阔的环境并不是人类理想的栖息地,短浅且受局限的视野则不利于人类察觉隐藏的掠食者或敌人。人们穿越开阔的环境时,会暴露于危险之中。风水理论中,理想的居住地是处于半封闭的空间,后方

 

  有高山,左右两侧是较低的山丘,前方地形较开阔,四周重群山环绕,提供了丰富的景深讯息。理想的风水宝地与瞭望-庇护理论可以找到相对应之处,高山形成天然的屏障及掩庇,可以抵挡北风寒流,也有助防御敌人的侦测与攻击;前方视野良好,有助于及早察觉从远方逼近的敌人。

 

  3.2 视觉重点

 

  人们习惯寻找景物的焦点,因为需要以这些焦点作为参考对整体环境作进一步观察与评估。因此视觉重点有助于提高人类的观察力,进而增加其安全感。理想风水居住地后方的高山是风水环境中最主要的视觉焦点。左右较低的山岳则为次要的视觉重点。虽然风水宝地前方宽敞的视野并非具体或实际的物体,但其重要性亦不容忽视,在此视野中风水宝地前方的2座山丘由于衬着远方的天空,也形成视觉的焦点。

 

  3.3 地表质感

 

  地表有助人类判断移动的难易程度[13],若地表相当粗糙崎岖,则人类穿越该地将会较困难与耗时,也会延长暴露于潜在危险的时间,因而不利探索体验环境。风水宝地的中央是较平坦的草地,地表质地一致且平顺,不仅移动便捷,而且农耕放牧、兴建土木等也相当方便。质感均匀的地表有助于人类对景深的判断,并了解空间中各物体间的关系。

 

  3.4 信息收集与认知评量

 

  对于以上环境特征,人们会立即产生无意识的反应,若为正面反应,则将进一步评估所收集的环境信息[14]。若环境具有明确的空间结构并提供丰富的景深讯息,将有助人类掌握更多的环境信息,并有助于认知评估。理想的风水宝地四周群山环绕,此外,风水宝地前方弯曲的河流也有类似曲折视线的效果 [15],人们视线外的地方可能蕴含更多的信息,促使人们进一步向前探索,远处植被、树叶、灌木植被等元素能唤起人们强烈的藏匿感受[16]。从信息收集角度来看,风水宝地明确的空间结构,如高山、草地等均有助于人类收集并评估更多的环境信息,进而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知评量,以了解整体环境相互关系。群山环绕的风水宝地,不仅安全无虞、易守难攻,更有助人们逃离。四周山峰与茂密的植物能提供良好的掩蔽,可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距离与高度来分析危机,人们发觉敌人逼近时,有多重逃亡路线可供选择。在平坦的草地上,视野宽广良好,人们可以往任何方向移动而不受阻碍。河流亦可作为人们快速逃亡的路径。此外,四周山岳间的缝隙亦可做为人们逃生的出口。理想的风水宝地包含草地、河畔、溪流、森林、山坡以及山巅等,不仅可容纳丰富的植物与动物,更可为当地居民提供进行各种活动必需的机会与资源。

 

  4 结论

 

  本研究比较了栖息地理论和传统风水理论,发现两者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栖息地理论认为,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需要有利于躲避、逃跑或战斗活动的环境,一处环境若具有人类生活所需资源,且危险性低,则此种环境会较受人类的喜爱,因为此环境有助于人类生存、生活。部分学者认为,风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术数或一种奇特的信仰。风水之所以流传迄今,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成为了一种广泛的民俗活动。对尚未全然了解之事物便断然视之为迷信,此种作法并不符合科学原则,也并非探索真相的合理方式。笔者认为,风水理论中所贯穿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与现代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所追求的目标一致。

上一篇:中美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差异比较

下一篇:科学开展企业兼并购中的环境尽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