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背景下中小企业环境治理研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势如破竹,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等缺陷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和污染。如今,中小企业的环境治理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是国家急不可待的挑战。面对即将来临的2016年G20峰会,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环境治理,尤其是杭州地区的中小企业,对其进行了大批的整顿。
良好的企业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企业扩大经营利润的重要保障。环境科学治理符合“人与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企业整个经济链的过程。但环境时常被人忽略,无论是曾经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时代还是我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环境都遭到了严重的“践踏”与破坏,“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薄弱、技术落后、规模小等原因,在环境治理方面往往更力不从心。此外,中小企业还受到现实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在一定基础上以牺牲环境,污染环境为代价。因此,国内外越来越重视环境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研究,下面就以我国杭州在2016年成为G20峰会主办城市的背景下,来探讨如何治理中小企业的环境问题。
一、企业环境治理的概念
环境问题被广泛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十一五”规划《建议》曾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明确地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归根结底在于周围的企业超额地排放污水,废气而造成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现象。因此,在不阻碍企业发展的前提下,给企业在环境问题上加上紧箍咒刻不容缓,要让企业在环境治理上下功夫。什么是企业环境治理?环境治理就是企业设置专门的环境治理机构,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各种方式对企业每个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废气、废水指标严格监测及排放,企业内部各种机器设备的定时维修,以及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式来调整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其目的就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实现最终的可持续发展。
G20峰会即将到来,环境问题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企业在环境治理上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企业自身的环境治理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治理,对企业自身而言,有利于更长远的发展;对国家而言,符合“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环境薄弱的原因
随着9月G20峰会的即将到来,我国上上下下展开了严格的环境整顿,尤其是浙江杭州的环境治理,无论是杭州市内各个河流水质的检测还是空气质量,无论是城市中心的卫生还是农村地区的出租房卫生检查,政府都高度重视。当然,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紧张有序的卫生检查无疑对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批中小企业宣告破产倒闭的讯息。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内部的环境会如此薄弱?
1、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充足
据调查显示,以杭州地区的中小企业为例,它们的规模大致在20人—200人之间,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万元—480万元
左右。中小企业将80%的注册资金投入到日常设备的购买,厂房的改建以及员工的工资等。因为其本身资金就入不敷出,内部流动资金相比国有企业相差甚远,如果当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关于加强环境治理的政策时,例如《环保法》,中小企业在政策面前往往更力不从心,甚至会有逃避的侥幸心态,若是投入大量的资金于环境治理方面,那么企业内部资金流动就显得更为困难。若企业此时惨淡经营,整治环境的能力和精力也会更微不足道。
2、中小企业环境治理机构不完善
一个成功的企业是由多个阶层机构所构成,大到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小到基层职员等,每个阶层都有相应的负责人,每个部门也有完善的环境治理机构。例如一些优秀的大型国有企业,它们有明确的阶层机构,对于每一项的生产工作程序都会严格的执行,对于企业环境问题的治理也有自己独特的治理方式,废气、废水等排污量指标严格控制,它们的经营目标更是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小企业机构层次不明确,且存在一人领导一人决策的现象,环境治理机构更不复存在。对于企业内部环境问题的治理,领导者也往往极易忽略。由此可见,健全企业内部治理机构,有利于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3、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公司战略
社会上存在很多以营利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一部分中小企业就是其鲜明的代表。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存在严重的错误观念,在快速度追求经营利润的同时忽视企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曾提出公司战略具有应变性、风险性和竞争性。处在环保理念根深蒂固的时代,若没有正确的经营战略,没有环境治理策略,没有严谨的战略分析,则企业也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正是因为中小企业缺乏这种企业环境治理的战略,它们的内部环境也会格外的脆弱,企业也处在倒闭的边缘。
4、高层管理者环境意识淡薄
近年来,“富二代”这一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部分中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则是富二代的真实写照。他们通过继承家业的方式来获得最高层领导人的职位,其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企业管理知识方面相比有所欠缺。此外,部分管理者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以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和收入为目标,忽视追求利润之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后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企业需要投入2—3倍的资金去治理环境问题。由此可见,一般而言,若企业高层管理者存在错误的思想观念,该企业内部环境也往往是十分薄弱的。
5、其他社会因素
相比较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渠道相对狭窄。首先,近些年来,国家的主要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有企业的扶持,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是放任不管的态度,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条件也是十分苛刻,中小企业可从银行的贷款数额颇少,而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失去信心,在困难面前选择后退。其次,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不强,众多企业纷纷选择破产倒闭。最后,市场的不健全性,一些重要的信息在市场上存在滞后的现象,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中小企业环境治理的基本对策
1、建立多种环境治理机构及环境协议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后,全球建立多种治理环境的机构,例如世界环境组织(WEO)、可持续发展联合会、国际海洋委员会等,各国之间也制定了环境协议,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定书》。借鉴历史,我国政府可实行创新模式,与中小企业签订环境协议,也可在部分城市内设立企业关于各类环境问题治理的机构,颁发一系列的环境治理奖惩措施等,来提高中小企业对环境问题治理的重视度。
2、加强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
为促进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部门仍要加强贯彻落实《环保法》,加强企业各方面的环境监督。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环境治理制度,例如ISO 14000 环境管理体系,1986年美国环保局颁布的排污许可证贸易政策等,严格监督中小企业的排污、排水、排气量,通过检测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环保程度,并且来降低排放量,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污染现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市场机制和企业的融资渠道
首先,政府应健全中小企业市场的融资渠道,比如政府可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中小企业改革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信誉较好的中小企业,银行放宽贷款数额等来提高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数额,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4、制定正确的公司战略
面对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的现象,调整公司战略显得更尤为重要。首先,中小企业应调整公司的经营理念,由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为追求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领导者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倡导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其次,管理者应对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可以建立一个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治理完整的企业价值链配置系统,为企业营造和保持新的竞争优势。最后,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改变指挥混乱的现象,提高管理效率。
5、切实推行循环经济,走清洁之路
1972的《人类环境宣言》中强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问题不仅仅只是环境污染,还包括资源的浪费问题等。中小企业应从根本上治理环境,合理循环利用资源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应从我国的发展潮流和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与国家相符合,与自身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采用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清洁技术,对于一些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长远的眼光能够使企业更远的发展,管理者不仅要认识到现状,还要考虑到该经营项目会造成的后果,并加以改进,提出具体的措施实施。例如汪恕诚提出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经济价值的同时, 还必须应该考虑可能造成的水污染等因素, 要求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治理环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并且需要一直持续的远大任务,而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两者之间息息相关,都极其重要。对于2016年的G20峰会,中小企业要始终秉着“经济与环境相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环境的治理,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的同时,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此来促进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金晓燕 嵇红亮 来源:新经济 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