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商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
高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环境科学深化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基于战略的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创业理念的导向下,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了商科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目前商科专业学生在创业实践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提出针对创业型商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对策,构建适合学科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服务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2016 年是国家实施十三五战略规划的起始之年,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下,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机会和挑战并存的形势,浙江省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省,“十三五”期间,将是浙江省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转型期和升级期,这样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社会对应用型复合人才需求量将会不断加大。而从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地引导和整合。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高校商科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高校十分重视教学实践,大部分的高校都构建了适应自身学科特点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但也缺乏有效的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系统地规划,应用不高。实践指导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缺乏,创业创新类实践性教材发展滞后,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要求和社会的需要。
1.1 商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融合不够
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许多高校不重视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简单地认同于就业培训,在观念上还只是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创业者经历”的层面。创业教育只是体现在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综合素质培养层面上,这使得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存在偏差。此外,目前高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常会增加一些创业和创新的课程,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这些课程往往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联系,与企业的专业要求没有太大的实用性。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商科类专业教育的新目标,不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更容易导致创新和创业教育走向简单形式,难以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
1.2 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在系统地开发和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过程中,高校重视不够,往往只是形式性地开设几门相关创业课程,开展校内创业大赛或者联合校外企业举办几次创业讲座,这些工作显然在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方面还远远不够,创业教育本质上还脱离学生的专业特点,使学生失去了自身在商科专业发展上的优势动力。
1.3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缺乏创业文化的导向和制度化的保障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商科专业在创业文化在知识建设方面还明显不够,缺乏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大学生就业还是以传统行业为主,这些都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开展创业实践。创业文化的形成和创业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高校缺失健全的创业教育机制,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就没有保障。缺少创业教育积极性激励机制,没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去鼓励学生创业,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也没有相应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机制也运行不畅,无法对创业者提供场所、资金、联系等方面的支持。
2 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校要加强外联,打通关节,抢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实现对全体学生的全辐射,打破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束缚和限制条件;在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的前提下,要深化教学内涵,厚植土壤,凸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势,学院要积极承担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责任,以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通过着力构建“全面覆盖+分类推进+重点突破”的多层次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教育,凸显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势;要内外联动,互为支撑,通过构建分层次的有特色的创业基地,培育若干创新创业品牌工程,整合、规范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分层责任制度,打造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
2.1 建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平台
建立商科各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中。根据相关专业的业务流程来设置相关的课程内容,发挥数字化校园现有资源作用,从培养创新能力、经营风险预测和应对、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等教育素养。创新能力培养来如何发现创新点,如何实施技术、产品、管理创新等。学校深入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努力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使人才培养质量紧密地对接社会对外经济发展需求。
2.2 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企业是一个实践应用主体,让学生了解和深入企业实践,对学生实践思维能力的培养,企业基本技能的培训,行为规范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能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企业用工信息,这样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从上到下推进。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尤有必要。信息大数据时代为高校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业务模拟环境,创造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平台和实践平台、服务平台,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整合高校校园内的数字资源,积极开展校内各种模拟创业大赛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搭建校校协同平台,与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合作,选派优秀学生进行专业访学;深化校地协同,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合作,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协会”合作平台,优化办学资源;强化校企协同,引入企业实务前沿课程,聘请企业高管合作授课,实施“百名企业家进课堂”和“百名教师下企业”“双百计划”,聘请成功企业家和高管担任客座教授,开展“成功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系列活动,形成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办学的开放式联合培养机制;加强国际协同,通过与国外高校的课程引进、学分互认改革等探索,每年组织多批次学生出国(境)交流活动。
2.3 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建立合作创业园作为创业企业孵化器等相关服务。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创业基地为创业型企业的具体创业项目导航;积极探索社会资源,多渠道深化创业园等。创业导师团队则为具体的创业项目提供培训和指导,坚持项目带动活动,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项目,体验真正的创业过程,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水平。邀请工商企业专家和学生一起参加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高校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创业项目设计和策划的运作进行模拟,形成风险项目的运作和管理方法和流程,编制风险项目管理手册,为实际本科创业项目的选择、规划和指导管理。
高校要集中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发掘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优势,以战略为引领,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为特色,以校内外创业实践中心(创业园)为平台,以社会服务项目为创业教育与实践载体,以“学校统筹、资源整合、学院和部门协同、机制创新”为原则抓建设、促发展,建立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制定和实施好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兴趣学生创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逐步深化能较好展现优势的规模适度、方案完善、平台成熟、保障到位的创新创业人才教学体系和管理体制,着力深化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创业实践能力。
3 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3.1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奠基创业理论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出台相关制度,开展系列的创新和改革,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校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通识必修课《大学生创业基础》,同时开设《创业基础》、《创业创新领导力》《创业精神与实践》、《创业型企业财务管理》、《创业模拟实训》等选修课。学校还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项目、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等列为奖励学分。
3.2构建可持续的创业“第二课堂”,增强创业技能
学校坚持从服务对外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出发,积极探索对外经贸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育人新途径。学校与其他大学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共建项目,共建精品课程、导师团队、骨干队伍、实践基地、研究智库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促进协同发展;合作建立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引进国际行业认可的专业课程和证书,并与大型企业建立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建设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合作基地。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第二课堂”活动的发展,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以组织开展以专业协会为平台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定期举办由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计划研究和创业培训等组成的研讨会及一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在广大学生中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开拓学生的创业视野。同时在模拟实践中将创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技能。
3.3扩大创业实践平台,历练创业经验
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校每年组织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电子商务节等创新创业活动。校内大学生创业园模拟孵化基地,织开展国境外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活动。学校积极利用国外办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目前已选拔资助数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营项目、计划等境内外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活动。
认真研究分析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需求的变化趋势,学校将进一步坚定服务地方对外经济需求的办学追求,积极实践和落实人才培养体系的各项建设要求,努力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要深入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以及努力搭建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协同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这两项能直接促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关键性工作,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紧密地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3.4优化实践基地功能,打造校企合作型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设定创业项目。根据就业的需求变化和学生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四个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实践以创业学院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发展锻炼平台,要努力从思想教育活动,社团活动和竞赛活动,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与社会实践锻炼环节,各种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等方面,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更具竞争力,学校培养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质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初步构建特色鲜明的以“全过程的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全覆盖的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全员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支持”为主要内容的“三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开展了国(境)外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建构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符合学校实际的创新工作措施。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授课方式改革、创业师资培养等方面成效明显,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涌现了不少成功创业的典型,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高建明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