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学城园林农药施用与环境保护
根据绵阳科学城园林农药施用现状及特点,分析了造成农药大量施用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农药施用的有效途径——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即重视植物检疲、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农药用量、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农药施用与环境保护历来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园林农药的施用是为了保护城市环境中的园林植物,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随着主干道和物业小区以及各实体单位绿化改造及建设的逐步完成。绵阳科学城环境的美观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绿化面积达到200余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m2以上。园林绿化在带给科学城居民高质量生活空间的同时,为防治园林病虫害而施用化学农药也给科学城环境带来了环境的影响。绿化面积愈大,农药施用量就愈大,负面污染就愈严重。因此。认清科学城农药施用的现状及特点,了解化学农药大量施用造成的原因。探讨减少化学农药污染的治理对策,以期达到既防治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侵害,又保护环境科学的目的。
1 科学域园林农药施用现状
较长时期以来,由于中物院技监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科学城在三废及其他污染治理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特殊性,科学城园林植物因化学农药大量施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其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1.1农药投放量大
正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得到普遍提倡和推广,以尽量降低化学农药施用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时,我国园林系统为防治病虫害的化学农药投放量却十分惊人。自1989年以来,北京、上海每年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农药用量均超过100t。其中北京每年有机磷农药占69.7%。生物农药不足1%。据不完全统计,科学城每年农药施用量在2t以上。其中以有机磷、有机氯为主。占98%以上,生物农药尚未得到使用。
1.2农药施用技术水平较低
园林系统每年有90%以上的农药是用高压喷雾,科学城也不例外,一般将化学农药直接喷洒在居民集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居住区以及行道树、公园的绿色植物上。这种单一、粗放的喷雾施用方法,造成喷洒在虫体及植物上的药剂常常不足10%(真正可利用的约2%),其余90%以上的药液流失到地面。通过土壤的吸附、转移、降解、富集等过程,进入了食物链或饮用水中;部分挥发到空气中,导致在施药期间,整个城市农药弥漫,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
1.3农药施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现代社会由于高楼林立,街道纵横,城市中静风率一般平均高达30%~50%,因而大气污染系数高,稀释能力弱。现代有机合成农药不仅具有较高的挥发度,且多为高度脂溶性品种。根据有关资料报道,用1000倍液的氧化乐果喷雾。经46h后测定,大气中的氧化乐果含量仍达97mg/m3,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农药除了从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外,还能从健康皮肤侵入机体。城市防治园林害虫喷洒农药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至秋季之间,由于气候炎热,市民身体裸露部分较多,外出活动频繁,因此时刻都有微量农药经呼吸道和皮肤潜入体内。研究表明,农药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安全措施,是可以避免的。但环境中的长期农药污染所引起的细微效应,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且无法避免。
2 农药大量施用的原因
近些年,随着全球气侯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以及科学城环境改造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淘汰了大量乡土物种,加之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构成科学城园林生态系统的气象因子(温度、湿度、光、水、土壤、大气、风、雨等)发生了改变,生物因子(食物、天敌等)结构单一,科学城园林生态系统原有自身平衡功能打破,恢复能力较低。病虫害较严重,尤其是夏秋季病虫害高发期,轻则草坪树木枯死,重则被害虫全部食光,势必大量施药。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
2.1构成科学城园林生态系统气象因子的影响
由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园林生态系统与农林生态系统相比。气温高、空气干燥、常处于无风或微风状态。科学城中心平均气温往往高出郊区4~6℃。由此不仅影响病虫害的生长速度,也改变了病虫害的生活周期。同时,城市中的大气、水体、土壤多被严重污染,对害虫及天敌也会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硫和氟化氢对蚜虫、介壳虫和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繁殖有刺激增强作用;低浓度臭氧不但促进豆蚜大量发生,还可对蓑蛾、毒蛾等咀嚼式口器害虫繁殖有利;汽车尾气中的含铅微粒积累在植物组织中对天敌的杀伤力往往大于植食性害虫;街道的尘埃覆盖在行道树的叶片上,既影响光合作用又阻碍寄生蜂在寄主植物体表的产卵活动。这些因素,都可导致科学城园林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
2.2构成科学城园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因子影响
由于科学城园林系统中的植物配置不尽合理。乔灌草的配置比例失调。乔木栽植较密,通透性较差;灌木栽植较少;大量种植外来草坪即冷季型草坪,科学城现有草坪面积90%以上是冷季型草坪,导致科学城园林植物结构单一,物种丰富度低。同时落叶很快被清扫干净,不能进入生态系统循环,也忽视了城市园林的生物多样性,天敌系统脆弱,稳定程度差,微生物常处于抑制状态。园林害虫通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长期适应,必然在生物学特性以致生理形态上形成程度不同的变异,使行为习性和适应性、抗逆性等都不断加强,导致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对环境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3人为活动及认识因素的影响
园林的社会性,决定了园林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妨碍了生态平衡的恢复。如某些单位在植物保护中例行施药,盲目加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或用同一种作用机制的农药剂型。这些不合理的农药施用方法,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其结果是害虫越治越多、农药越用越浓的恶性循环,防治成本逐年增大,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同时苗木种子调运时,不注意检疫,这些都将招致危险病虫害的扩大蔓延,导致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
3 科学城减少农药施用的有效途径
为适应以人的安全为首要条件,以有利于人的经济活动为前提的要求,在科学城园林植物保护中应采用“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策略。病虫害综合治理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人们考虑到单纯使用化学农药的不良后果而提出的一种防治新策略。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害治理系统。这个系统考虑到病虫害中的种群动态及其环境,利用所有适当的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相互配合的方式。把病虫害种群控制在低于经济危害的水平。由此可见,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是“容忍哲学”,而不是以前所有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中的“消灭哲学”。此策略只要求降低病虫害种群的数量,使其不造成危害,而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防治要根据害虫种群的动态及其有关环境,容忍一部分害虫存在,既是增强园林生态系统自然控制的要求,又是美化城市环境和人对美的享受所必须的。因为园林不仅提供人们休息、欣赏、怡情养性,也要供文人雅士即景吟诗作赋。他们不仅要求园林有美丽的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的如画景色。还需要以蝶舞花丛、蝉鸣枝头、蜻蜒点水、蝗跃草地作点缀,为景色增添生气、为诗词书画丰富内容。因此,园林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既能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又保护了这些有助于增加自然美景的昆虫,意义十分重大。
3.1重视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害、杂草人为传人或传出,或对已发生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我国每年都能在海关检查中发现数量众多的检疫植物及微生物。城市园林建设需要经常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一些本地没有的花草树木。但此举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本地没有的病虫害。因此,在进行苗木引进时一定要加强植物检疫,防止植物检疫对象的传人。
3.2增加科学城生物多样性。引进园林害虫的天敌
根据科学城园林植物结构现状,逐步完善和丰富植物品种结构,减少冷季型草坪的面积,增加生态草坪如麦冬、马尼拉等,增加乔灌木乡土树种的数量。同时,增加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天敌如鸟类、周氏啮小蜂、线虫、苏云金杆菌等。以丰富科学城园林生物的多样性,充分发挥科学城园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
3.3增加生物农药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农药大量研制并投入使用,如Bt制剂,几乎能防治科学城所有的食叶害虫,具有用量少、效果好、对人畜毒性低、选择性好、低残留、无“三致”作用、无不良气味和气味小等特点,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因此,应大力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
3.4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具有高效、经济、快捷的特点。因此,当园林植物病虫害大量发生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应科学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3.4.1确定经济为害限阀。所谓经济为害限阀。就是病虫为害是否造成了经济损失的界限。各种病虫害对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造成经济损失限阀,要掌握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必要的科学试验,将病虫为害的规律、发生程度进行系统比较。找出相互关系。
3.4.2决定和调节适宜的施药时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做好“两查两定”,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确定防治适期;又调查病虫害的发生量。确定防治地段或面积。对于病害应掌握发生中心区和病原物侵入之前的防治工作,对害虫要掌握幼虫的低龄时期。尽量避开天敌出现的高峰期施药。
3.4.3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和施药部位。合理的施药方法可减少用药量,避免伤害天敌及减少环境污染。
3.4.4在控制药量和防治效果好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施药次数。这是有效克服化学防治缺点的重要一环。做好此项工作,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可以减少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对天敌的杀伤,也可以减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并要选择适宜的农药和剂型,轮换或合理混配使用不同品种的农药。
作者:叶正强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