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12-10 21:54

  生态学是资源类、生物类、环境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它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过程与机理,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优化调控的一门学科。生态学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科学,已渗透到地学、生物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农学等诸多领域,成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群。生态学所涉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且与社会热点及民计民生问题联系紧密。资源环境专业生态学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开拓视野,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来观察和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掌握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在充分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众所周知,专业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的中心环节,在本科生课程体系设置中占有较大比重,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资源环境专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加强实践实习环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改进考评方法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一、围绕专业特点,适当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是要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选择适用于本专业的较新的专用教材。当前,有关生态学教材数量繁多,选择适合本专业的课程教材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其次还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对所选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主要是删除那些在生产实际当中应用较少、陈旧的知识点,重点讲授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将来工作岗位有用的知识点,还需要收集相关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有针对性地施教。再次是针对学生来源、去向多样化的特点,可以考虑根据其基础和个人发展取向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来因材施教。同时,可考虑在课程系统讲授的基础上,结合专题分析来进行授课。生态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生态学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内容和专题分析两大部分。在教学方法上,除主讲教师外,可请在相应专题领域造诣较深的教师分若干专题以讲座的形式来进行专题授课。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意识地在各个部分穿插、加大应用生态学的教学内容。比如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沙坡头防沙体系建设、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等应用生态学的成功范例。介绍这些前沿领域的理论和最新成果,学生在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及时了解和本课程有关的一些前沿发展领域,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应与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保持一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吸收先进的生态学科技知识、科研成果和科技领域的前沿内容和理念,扩充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改革和利用多途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正确与否事关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实践证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不可能只靠某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综合、灵活、多变地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日新月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将大量的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需要借助多途径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加课程教学信息。生态学涉及到很多相互渗透的学科,对主讲教师的知识面要求比大部分课程要高。教师课前必需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来收集相关的教学信息,及时充实地更新教学内容,以弥补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不足。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搜索相关知识点;为他们提供一些专业性的网站,让他们去学习当前生态学领域所关注的一些最新信息和研究工作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灵活开展诸如讨论式、互动式、问题式、启发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鼓励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探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具有听觉与视觉两方面的特征,以其直观、信息量大、形式生动活泼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会产生较好的课堂效果。比如,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充分表达生态学研究对象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结构和变化规律,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讲述上述变化可使学生充分认识生态学有关理论的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比如在生物种群部分时,可穿插播放一些生物科教片,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不同空间尺度上种群的生长及衰退等,同时还可以从网上查阅一些生态学科研成果,为学生提供图片、图像等资料,让学生坐在教室就可以看到生动活泼的自然世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实践实习教学

  实践实习教学是实现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注重实践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大学阶段主要是通过实验、实习、参观等手段来进行的。实践实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亲手操作和所见所闻,提高其感性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必需的实践技术和经验。同时,通过实践实习,还能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生态学是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实践实习教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立足于西北黄土高原,有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义务,学生也应该了解西北地区的植被、气候、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践实习教学可加深对西北地区生态学知识的把握,将来也可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做好充足准备。围绕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生态学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另外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土壤学、地质地貌学相结合,进行了综合实习的初步摸索。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在暑假前后走出校门,实习路线贯穿黄土高原和秦岭南北,从陕北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到关中的农业区,再到秦岭南坡的森林生态系统、山顶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去实地实习考察。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生物量调查、物种多样性调查等生态学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与其他两门课程的综合实习,可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知识的把握能力,为学生将来在交叉学科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可以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最主要的两项工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如果缺乏相关专业的科研背景,很容易落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难以扩展相关知识背景,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自身的科研工作对教学也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为教学提供生动的素材。科研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熟悉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趋势,促进知识的更新和积累,并将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融入到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依托教师的科研课题,增加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如根据课题需要,让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跟着老师去实地采样或在实验室从事样品分析等,老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发放一些科研补助。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非常认真,热情和积极性也很高。这样让学生提前进入科研氛围的熏陶,对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此外,我们可以根据课程体系理论性强但实验素质欠缺的特点,通过鼓励学生申请和参与大学生科学创新项目等,提高其科研素养。实践表明,科研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知识面,还能满足其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增强其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信心。


  五、改进考核方法,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我们主要以考试成绩来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这种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为很多教师所诟病。因此,生态学课程应实行更加全面的考核方式。同时,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考核体系,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应考虑实行动态考核机制,动态评价学生在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们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虽然平时成绩的考核灵活多样,但大部分流于形式。我个人认为应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任课老师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合理安排考核。生态学是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会对学生很多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生态学相关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同时全球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该课程的内容也会得到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的繁多,再加上课程学时的缩减等原因,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应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保持教与学的高度协调一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关注生态安全的意识,并为其后续课程乃至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MackenzieA,BallAS,y[M].UK:BIOSScientificPublishersLimited,1998.

  [2]杨琴军,陈龙清,季华.浅谈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整合——以园林树木学课程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06,(3):14-17.

  [3]邹丽玲,李志宏.关于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90-91.

  [4]姜岩,刘群.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4,11(4):61-64.

  [5]颜醒华.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1):21-24.

  [6]张桂萍,茹文明,金山,等.生态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模式[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100-101.

  [7]国庆喜,孙龙.多媒体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3,(6):71-72.

  [8]王磊,王鹏程,张清德.生态学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233-235.

  [9]谢皓,潘金豹,张喜春.农学专业生产实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1):74-77.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Z109021003)资助

  作者简介:张建国(1981-),男,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干旱区生态与环境及生态学教学;马爱生(1963-),女,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资源环境科学实验方法与仪器研发。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41期

  作者:张建国 马爱生


上一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改实践探讨

下一篇:剖析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