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环保问题分析及改良措施
一、建筑工程中的环保现状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模式就是建筑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较多,施工环节中还有资源浪费的现象,现阶段的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不允许这种状况的继续发生了。在建筑工程中,很多的建筑单位没有良好的环保意识,轻视环保问题,导致建筑中的环保问题越演越烈。这样的建设模式不仅对环境带来了污染,还严重的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这个现象进行改变。
二、建筑工程中的环保问题
(一)水源的污染
在建筑施工的环节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很多的建筑单位对于这个废水并没有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了。这样就会对地下水、河流或者湖泊等水源造成直接的污染。
(二)空气的污染
在建筑施工的环节中,一般都会排放出有害气体,这是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的。与此同时,在施工环节出现的大量粉尘会危害人们的居住环境。另外,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三)噪声的污染
一般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地段来说,基本都是处于居民区,施工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一般声音超过75分贝就会对人们的听力造成损害。但是在实际的施工阶段,所产生的音量常常大于这个数值,这样就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困扰。因此,建筑工程在施工的环节中往往受到当地居民的投诉,导致工程进度的延缓。
(四)建筑垃圾的污染
对于在建筑工程中出现的垃圾现象,这个问题是伴随着建筑的始终的。从建筑工程的初始阶段一直到整个工程的结束,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整个过程的垃圾一般都是长期堆放的,没有及时的清理工作。这样长时间的堆放会对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危害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五)建筑单位环保意识差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对每一项的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单位注重的就是这个项目的经济效益。要想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做的就是成本控制。一般来说,成本与环保是互斥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就会忽视掉环境保护。这样的现象就是在施工的环节中,对于施工材料的选购往往会选择一些造价低廉但是环保不达标的来进行施工,这样的结果在短期内可以节省到一大笔的建筑费用。但是对于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来说,这些都是潜在的较大的损失。一旦后期进行材料的换置,将会是极大的资金开支。
三、建筑工程中环保问题的改良措施
(一)建筑单位加大环保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参与建筑的所有人都应该有着较高的环保意识。从一些层面上来讲,环保对于建筑工程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忽视环保的问题而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现象时有发生。这个环节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管理以及处理的问题,这其实是涉及到工程的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的层面。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中,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环境的保护工作,把所出现的环保问题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具体到每一个施工人员。
(二)加强环保设施方面的构建
在建筑施工的项目中,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主要就是采取相关的节能减排措施。按照相关的排水设施的建设,为了有效的保证废水的排放,对于排水渠的安放应该是在项目中有坡度的相关位置进行设置,在进行明沟的排水设置中可以采取钢板来进行适当的加固。对于建筑工程中的一些污染以及危害性比较严重的需要严格的进行整改,避免污染源进一步扩大。在建筑的施工环节中,还应该对于施工现场的噪音加以控制,对于一些较大的噪音应该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尽可能的运用低分贝的技术进行施工,对于一些处理不了的,应该需要对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请求援助。
(三)对于施工旧料进行科学处理以及再次利用
在施工的环节中,一般都是会产生一些废旧的建筑材料以及施工环节中的建筑垃圾,对于这些,建筑单位应该对于所产生的垃圾进行相应的分类,把一些可以再次利用的进行回收以便再次使用,对于一些不能再次使用的应该及时处理,不能进行长时间的搁置,以免对于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这样不仅仅可以避免环境的污染,还能够有效的节省建筑的施工成本。
(四)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在建筑施工的环节中,对于施工人员应该加强环保意识的培训教育工作,应该把建筑工程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不但不造成当前资源的浪费,还能够有效的加强经济效益。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应该避免对周边的绿色生态资源造成损害,保护当前的生态环境。如果发生了不可避免的现象,就应该在工程的结束阶段对于损害的绿色资源进行修补工作。不应该盲目的只顾满足建筑的结构而产生相应的生态失衡,对于这些问题,相关的建筑单位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
四、结束语
对于当前的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单位应该结合实际的工程,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措施来对环保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样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才能够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旭,薛燕飞.建筑工程中环保问题的分析及改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120~121.
[2] 曹磊.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J].华东科技,2013(01):88.
下一篇:环保工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