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问题和发展的
1 兴化市概况
兴化市地处江淮之间,苏北里下河腹部,属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北纬32°40′至33°13′,东经119°43′至120°16′。东邻大丰、东台,南接姜堰、泰州,西与高邮、宝应毗邻,北与盐城隔界河相望。全市总面积2393.35 km2,境内东西、南北最大宽度各约55 km。陆地、水域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73%和27%。兴化境内地貌为碟形洼地,地面平均高1.8m,地势小,起伏小,在地形上呈“中间低,周边高”碟形,是里下河地区兴化、溱潼、建湖三大洼地中最低洼的地方,素有“锅底洼”之称。
2 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兴化市目前实行区域供水,四大区域分六个水厂对全市进行供水(详见表1)。日供水可供万吨以上的饮用水源地为兴化市自来水一厂上官河饮用水源地、二厂横泾河饮用水源地,还有兴化自来水厂(周庄水厂)卤汀河饮用水源地,戴南水厂泰东河饮用水源地、兴东水厂通榆河饮用水源地以及建设中的缸顾水厂下官河饮用水源地。
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
3.1 调查项目和时间
根据《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要求,选择pH值、硬度、溶解性总固体、CODMn、NH3-N、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砷、Hg、Cr、Fe、Mn、Cd、Pb、大肠菌总数、细菌总数等18项指标作为调查项目。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兴化市环境监测站2011、2012年常规监测结果,部分数据取自兴化市自来水公司监测报告。
3.2 水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地表水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地表水水源地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该标准中没有的项目采用《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一级标准进行评价。基本项目水质类别分I类、II类、III类、IV类、V类及劣V类评价;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以II类地表水标准值为限值,二级保护区以III类地表水标准值为限值,给出是否达标、主要不达标污染指标、超标倍数等。
3.3 环境质量调查结果表2 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情况表
4 饮用水源地存在的问题
4.1 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较严重
尽管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试运行,但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由于基础薄弱、投资巨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建设进度相对滞后,仍有一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未能有效收集处理。随着生态市的创建,2012年有一批乡镇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厂,但兴化市乡镇数量多,部分乡镇尚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
4.2 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业污染问题突出
兴化市是全国农业大市,尽管近年来在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市农田总量、养殖总量相比,规范化处置的比重仍然偏低。作为一、二水厂水源地的上官河、横泾河,其两侧也是兴化重要农业生产基地,残留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4.3 企业偷排漏排现象难以根除
受基础、装备、人员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对企业的环保监管还难以完全落实到位,部分企业治污设施未能实现正常运行,不法企业偷排漏排现象难以完全消除。
4.4 饮用水源地取水口设置不尽合理,跨区域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受四周高、中间低“锅底洼”地形的影响,兴化市饮用水水源地水体易受到邻近县市来水的影响。有限的水环境容量承受着本地和周边县市污水排放的双重压力,跨区域水污染事件近年来已发生多次,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威胁。如市一水厂、二水厂的饮用水水源会受到上游高邮市来水的影响;供城区及周边乡镇用水的周庄水厂的饮用水水源会受到江都、泰州、姜堰三市的上游来水影响;戴南水厂的饮用水水源会受到东台、姜堰的上游来水影响。
4.5 有关饮用水源地划分设置尚未通过水利部门审批
到目前为止,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保护区划分并获得省环保厅批准的只有一、二水厂及周庄水厂的饮用水源地,其他水厂只是在其饮用水源地上下游一定范围内进行相关的保护及污染防治,还未真正按照要求进行保护区的划分工作。
4.6 地域特点造成自净能力差、污染易扩散
兴化市地理位置特殊、水系复杂,部分河段河道较窄,水流不畅,水体自净能力较差。大量水生植物、秸秆、沿河垃圾等腐烂变质影响水源地水质,加之河网密布,河道分岔多,一旦某一河道受污染极易影响相互联通的其它河道,造成污染扩散。
5 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
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对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
5.1 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针对水源保护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兴化市水务、建设两部门正在抓紧实施,加快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度,结合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运,将保护区内生活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环保部门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和其它违章建筑进行整治,并开展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防止不合理活动对水源保护区水量水质造成影响。
5.2 深化综合整治,严控农业污染
针对农业面源、养殖业污染问题,一方面加大国家级生态镇、村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戴南赵家、董北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的示范效应,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乡镇、村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厂。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业,推广无公害综防技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强化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禁用农药的执法和管理力度,从源头减少农药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积极研究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努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大力提倡应用生物有机肥,减轻化肥对土体和水体的污染。切实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
5.3 加大资金投入,严格环境监管
加大环保基础建设投入,通过对河岸的整治、基底修复,种植对土壤、气候适宜的水生、陆生植物,构成绿化隔离带,维护河流良性生态系统。针对少数企业有偷排漏排现象,应加大主要河流沿线环境监管力度,确保重点排污企业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督促重点排污企
业全部安装COD流量计等在线监控装置,着力防范偷排偷放行为的发生。严格实施项目环评制度,加强对“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我市工业废水的规范化处置率。
5.4 加强沟通协调,减少跨区污染
根据淮河干流上游污水团下泄的季节及人为因素特征,早预防、早准备,尽量减轻其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同时积极规划建设应急或备用水源地工程;加强与周边市区的沟通协调,细化交界处工业、生活污染源的排查工作,建立完善跨区域污染问题处置协作机制,加大对非法转移废渣废水污染水体等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跨区域水污染问题。
5.5 强化监控预警,提高监管能力
每月例行监测同时,在饮用水水源地以及上游断面设置自动水质监测系统,进行连续水质监测,使人工监测与自动监测互相呼应,互为补充,提高水源地预警预报能力;对影响水源地水质的重点排污口实施实时监控;逐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系统建设,提高我市饮用水水源地的应急响应能力。
5.6 加强环保宣传,科学调整水源
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的参与意识;定期向社会公布行政区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转变为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全民活动。兴化市自来水厂水源地卤汀河水体易受上下游多种污染因素影响,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水源地。而兴化市是苏中地区唯一没有直接引长江水作为区域供水水源的县(市),因此,自长江引水是兴化市区域供水工程的迫切需要,工程投资不大,通过泰州引江河引长江水,可操作性较强,是保障兴化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最佳途径和长远之计。
参考文献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