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在黄土上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吸附量对土壤石
近年来,石油污染已成为人们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石油在勘探、开采、运输、存储以及销售过程中,都有可能引起对土壤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在油田及贮油场所尤为严重。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以其操作简单,费用低,无二次污染备受欢迎[1]。微生物除油效果的好坏可能与其在土壤表面的吸附量有直接关系。首先我们通过测定不同浓度微生物在黄土上的吸附量,
求出等温吸附方程,再次对微生物在黄土上的解吸特性进行试验,最后研究微生物吸附量对土壤石油降解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菌
试验所用的微生物细菌D是由从延安炼油厂的污水处理厂中采集的活性污泥,经分离、纯化筛选出的优势降解菌。主要根据菌的生长状况和降解能力进行筛选。
1.2 培养基
试验所用的富集培养基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其配方如表1所示。试验所用的扩大培养基是无机盐培养基,培养基的组成:柠檬酸钠 5g/l,KNO3 2 g/ L,K2HPO4 1 g/ L,KH2PO4 1 g/ L,MgSO4·7H2O 0.2g/l,pH调到7.5,每升培养基中加2ml微量元素混合液,其组成为:EDTA 50g/l,ZnSO4 2. 2g/ L,CaCl2 5. 5 g/ L,MnCl2·4H2O 5.06g/l,FeSO4·7H2O5g/l,(NH4)6Mo7O24·4H2O1.1g/l,CuSO4·5H2O 1.57g/ L,pH调节到7.0[2]。表1 富集培养基配方牛肉膏蛋白胨NaCl水pH3g10g5g1000ml7.0-7.2
1.3 黄土
试验所用黄土采自陕北靖边县,未受污染。挖取0-20cm的表层鲜土,去杂、粉碎、过筛、混匀,密封避光储存在塑料袋内备用。
1.4 油土
称100g上述干燥黄土倒入烧杯中,准确称取5g原油,用30mlCCl4溶解后倒入黄土中混匀。在通风条件下风干3d,待CCl4完全挥发后储存在冰箱中备用。
1.5 试验方法
1.5.1 细菌浓度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细菌D接种到富集培养基中,在水浴振荡摇床上(温度37℃,振荡频率120r/min)培养48h后,移取若干毫升菌液到扩大培养基中继续培养60h。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并在10支无菌试管中分别用无机培养基将菌液浓度稀释调整为1、2、3、4、5、6、7、8、9、10×107个/ml。在500nm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OD值。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见图1。图1 标准曲线
1.5.2 细菌吸附量测定方法
取7支已消毒的20ml塑料离心管并编号,于每支管中准确称取黄土0.3g。将经过48h富集培养,60h扩大培养的菌液测定吸光度,计算出浓度后,稀释为5、10、15、20、25、30、35×107个/ml。对于每个浓度,量取10ml菌液加入到对应的装有黄土的离心管中,振荡吸附15min,离心10min,转速1000rpm。取上层清液测定吸光度,计算出菌液浓度。则单位质量黄土表面的吸附量计算公式为:Г=(C1-C2)×V/m
其中:C1 ,C2-吸附前后菌液浓度
V-菌液体积
m-黄土的质量
1.5.3 细菌解吸量测定方法
经上述吸附操作的土样离心后,倾去上清液。加入10ml无机培养基,密封后置于摇床振荡15min,离心10min,转速1000rpm。取上清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1.5.4 吸附量对石油降解影响的测试方法
取6个锥形瓶并进行编号。于每个瓶中准确称取10g油土。测定并计算经过2天富集培
养,2天扩大培养的菌液的浓度,并将其稀释为5个不同浓度。各浓度对应的吸附量可将其代入到等温吸附方程中求解。将不同浓度菌液分别移取6ml加到对应编号的锥形瓶中,振荡使得菌液与油土充分混匀。剩余一个锥形瓶中不加任何菌液作为对照。用6层纱布封口,其一用来防止外来微生物污染,其二保证瓶内有充分的氧气。将6个锥形瓶在水浴锅中放置30d(温度37℃),最后用重量法测定各自含油量。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细菌D的等温吸附方程
相同体积的菌液,若浓度不同,则其在黄土上的吸附量不同,等温吸附曲线见图2,由图可见,当菌液浓度较低时,吸附量随浓度增加而急剧上升,随着菌液浓度进一步增加,吸附量随浓度的增加渐渐平缓。土壤对D菌的吸附涉及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细菌D可通过范德华力等分子间作用力与土壤 中有机质或无机胶体表面吸附位点发生作用,也可通过细菌D的功能基团与土壤中的有机或无机物质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被吸持在土壤中[3][4] [5]。在菌液浓度较低时,黄土表面只有部分被D菌占据,随着浓度增大,黄土表面被D菌占据的面积也增大,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黄土表面的特异吸附点基本饱和,无法再接受D菌,故吸附量不再增加[6]。
由计算得,细菌的解吸量平均仅是吸附量的1%。虽然解吸量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从黄土中解吸的细菌D非常少。表明细菌D在黄土上的解吸作用极弱,吸附固定作用较强,一旦被吸附后,较难被解吸。
2.3 吸附量对土壤中石油降解率的影响
由于原油的挥发作用,最后用重量法测得未加菌液的油土的含油量为3.52%。细菌D在黄土上的吸附量不同,对石油的去除效果也会产生差异。由表3可以看出,细菌在黄土上的吸附量越大,降解的油量也越大。说明在用微生物修复油污土壤时,微生物在土上的吸附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也反映出在修复油污土壤时,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固着在土壤上的微生物。当土中含油量为3.52%,菌液浓度为1.0×108个/ml,经过30d后,降解率可达到45%。表3 吸附量与降解率的关系
3 小结
⑴当菌液浓度较低时,吸附量随浓度增加而急剧上升,随着菌液浓度进一步增加,吸附量随浓度的增加渐渐平缓。细菌D的等温吸附方程为:
Γ=C菌0.1153-2.445×10-10C菌
⑵细菌在黄土上的解吸作用极弱,解吸量平均仅是吸附量的1%,吸附固定作用较强,一旦被吸附后,较难被解吸。
⑶随着细菌在土壤上吸附量的增加,降解率也相应提高。当土中含油量为3.52%,菌液浓度为1.0×108个/ml,经过30d后,降解率可达到45%。
参考文献
[1] 郭超,黄延林,唐智新等.西北黄土地区现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0):5-8.
[2] 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范成新.细菌在土壤上吸附的研究--以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o)为例[J].土壤,1992(01):23-28.
[4] 肖衍繁,李文斌.物理化学[M].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342-348.
[5] 赵景联.环境生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