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公共产品创新问题的发展理念

发布时间:2015-07-29 10:05

一、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有效组织和成功实施了“两弹一星”、三峡工程、载人航天飞船、青藏铁路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形成了一批处于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使我国的国防实力、科技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与此同时,我国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重要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问题却非常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为什么我国能在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上取得巨大的成就[1],但在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上面临比较大的困难?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目前加快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必须要研究和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由此也应该成为我国创新管理理论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按照公共经济学理论[2],产品应该分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包括准公共产品和纯公共产品)和满足私人个别需求的私人产品。“两弹一星”、三峡工程、载人航天飞船、青藏铁路等均属于公共产品,这些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属于公共产品创新的范畴。计算机、手机等属于私人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属于私人产品创新、也即传统的技术创新的范畴。因此,要研究和回答为什么我国能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上取得巨大成就,但在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上面临比较大的困难这一现实问题,实际上是要研究公共产品创新和私人产品创新的概念,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别。
目前,国际和国内创新管理学界还没有明确提出公共产品创新的概念,但是国际上已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澳大利亚政府生产率委员会在2007年3月发布的报告[3]中指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医疗卫生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科学技术的非商业性广泛应用,对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3年针对公共研究问题发布了研究报告[4],对公共研究中优先领域的设定、经费投入、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P. M. Koch等人[5]研究了公共部门创新问题,T. Halvorsen等人[6]研究了公共部门创新和私人部门创新之间的差别,这些为开展公共产品创新研究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公共产品创新和公共部门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方面公共部门不一定完全开展的是公共产品创新,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的建立是建筑在公共产品基础之上,还有从解决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考虑,首先是产品层面而不是部门层面上的问题,另外研究公共产品创新有公共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系统和深入地研究公共产品创新问题。
本文以公共经济学和技术创新管理等理论为基础,首先讨论公共产品创新的定义,研究公共产品创新过程及其管理决策过程,然后将公共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进行比较,剖析它们之间的差别,说明相比公共产品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困难所在,接着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比较公共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差别,说明通过公共产品创新带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能方式。
二、公共产品创新的定义及其过程
1.公共产品创新的定义
按照公共经济学理论,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又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一般而言,公共产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产品,而私人产品是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的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受益的非排他性,二是消费的非竞争性。所谓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或者说不能阻止不付费者对产品的消费,不付任何费用的人同支付费用的人一样能够享有产品带来的益处;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部分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结合公共产品和技术创新[7]的概念,可将公共产品创新定义为:公共产品创新是根据社会公共需求以及已有的知识和技术产生新的产品构想,经过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转化和应用,开发出新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所有活动构成的过程。
公共产品创新的定义表明,公共产品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活动,而是技术与社会相结合的活动,它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求为目标,以通过技术的研究开发形成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手段的活动。然而从本质上看,公共产品创新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检验公共产品创新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
2.公共产品创新过程及其管理决策过程
对“两弹一星”等典型公共产品创新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一般而言公共产品创新过程可以用图1描述,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首先,政府有关部门,从国家的战略需要(如国防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已有的技术基础和研究开发能力,识别新的社会公共需求和新的技术机会,形成新的产品构思,确定需要开发的新产品及其技术开发方案,并进行新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然后在有关政府部门的主导下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将公共产品提供给社会公众使用和消费。接着,根据社会公众提出的新需求,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具备的研究开发能力,再形成新的产品构思,进行新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该过程不断循环往复和重复进行,不断改进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N1S901.jpg
图1 公共产品创新过程
我国过去进行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飞船”等公共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其技术的高度复杂性,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公共产品创新也面临着失败的危险。为了提升创新的成功率,需要加强对公共产品创新过程的管理,创新组织管理能力是保证能成功地进行公共产品创新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伴随公共产品创新过程的是公共产品创新的管理决策过程。根据决策理论和方法[8],该过程包含信息收集和分析、评价和决策、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管理、效 益评价等几个阶段。
(1)信息收集和分析。信息收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公共需求信息;二是已有的知识、技术和技术开发能力信息;三是已经提供的类似公共产品形成的社会效益信息。在广泛收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社会公众的新需求,准确识别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科学评价已经提供的类似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并进行综合分析,产生多种新产品构思,确定可能开发的新产品。
(2)评价分析和决策。该阶段是公共产品创新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阶段。由于即使在非常富裕的国家和地区,政府财政投入能力总是非常有限的,必须把其投入到最迫切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上。因此,在评价和决策阶段,需要对信息收集和分析阶段形成的各种新产品进行构思,逐个分析其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程度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功的可能性、需要的财政投入规模等。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财政投入能力,对各种新产品构思充分论证和比较分析,确定需要研究开发的新产品。
(3)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管理。该阶段是公共产品创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它需要能有效调动进行公共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需要的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并能成功地研究开发和生产出需要的产品。依据生产管理理论,一般而言公共产品属于按订单组织研究开发和生产。同时,按照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类型分类,公共产品又可以分为:项目型(如神舟载人航天飞船等)、单件小批量型(如运载火箭等)、成批生产型(如战斗机等)和大量生产型(如枪支等)等。对项目型和单件小批量型,其研究开发和生产往往同步进行,对成批生产或大量生产型,往往是先研究开发,再组织生产。从管理角度看,该阶段不仅涉及资金、人力资源、质量、信息等的管理问题,特别需要重视技术及其技术风险的管理。
(4)效益评价。效益评价也是公共产品创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公共产品的特点决定其产生的主要是社会效益。通过对社会公众消费新开发公共产品产生效益的评价,既可以了解已经开发的新产品产生的效益,评价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组织管理水平和开发效率,又为将来开发出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产品服务。
3.公共产品创新的特点
分析公共产品创新过程及其创新管理决策过程可以发现它有一系列的特点:
(1)公共产品创新一般不存在市场风险。公共产品创新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在需求相对明确和稳定的环境下,按照政府提出的明确订单要求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主要购买者和研发的主要投入者,公共产品创新需求提出后,一般不存在生产出的产品销售不了的可能,即一般不存在市场风险。
(2)政府财政投入能力是公共产品创新规模和水平的核心影响因素。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有巨大的需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总是有限的,公共产品的总需求总是大于总供给。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只能在综合考虑需求程度、投入要求和能力、技术风险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公共产品创新做出选择。在这些因素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常规的技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增加投入得到解决,因此制约公共产品创新的首要因素是政府的投入保障能力。
(3)公共产品创新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公共产品创新是一个通过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转化和应用开发出新产品的复杂过程。在该过程中,为开发出新的公共产品,或者需要开发新的技术,或者需要将已有的技术进行新的应用。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存在着新技术开发或者已有技术的新应用无法成功等各种失败的可能,面临着比较大的技术风险,加强技术风险管理是公共产品创新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4)公共产品创新的经济核算主要是成本。国防、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创新产生的主要是社会效益,目前从定量角度科学和准确地评价社会效益的大小非常困难。因此,公共产品创新的经济核算很难、甚至无法做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无法将其设计为效益中心,只能将其设计为成本中心,每年的财务目标是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开发出数量尽可能多、质量尽可能好、社会公众需求满足程度尽可能高的新公共产品。
N1S902.jpg
图2 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公共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三、公共产品创新与其他科技和创新活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科技和创新活动及其相互联系
目前,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质和量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公共产品也需要不断改进质量和更新换代。因此,与企业类似,政府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不断进行公共产品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加稳固的国防安全保障、更优良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基础设施等各类高质量的公共产品。这样,科技发展不仅要支持私人产品的创新,也需要支持公共产品创新。
从科技发展既要支持公共产品创新、又要支持私人产品创新的要求考虑,国家创新系统中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与私人产品创新和公共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描述。
科学研究是产生有关物质、生物和社会现象的新发现,发现表现为知识形态,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新的发现和新的知识。技术发明是指在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并创造出与已有产品原型或方法完全不同或有很大改进的新产品原型或新的方法。技术发明只考察技术的变动性和先进性,不考察是否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存在很大的区别,但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因为当今技术上的重大进步总体来说是基于科学发展而取得的,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即新技术的发明促使人类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强,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按照技术发明形成新技术的可应用领域不同,可以将技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公共产品技术、私人产品技术和两用技术。所谓公共产品技术,是指主要应用于公共产品、一般不应用于私人产品开发的技术。目前常见的公共产品技术包括武器装备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如导弹、原子弹等武器装备技术主要应用于国防这样的公共产品的开发,属于公共产品技术。反之,私人产品技术,是指主要应用于私人产品、不应用于公共产品的技术,如洗衣机的洗衣技术、电冰箱的制冷技术等,这类技术也是大量存在的。另外,目前大量存在的一类技术是既能大量应用于公共产品、又能广泛应用于私 人产品的两用技术,如计算机芯片技术,既是应对现代高科技战争、保障国防安全必须掌握的技术,又是生产企业和个人大量应用需要的计算机类产品必须拥有的技术。
私人产品创新是指在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和/或新的技术机会产生技术新构想之后,经过应用研究、试验开发或技术集成与组合,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并实际应用和商业化,产生经济效益的所有活动构成的有机过程。实际上,传统的技术创新与私人产品创新是一致的。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和公共产品创新之间又存在紧密的联系。技术发明可以形成具有商业目的或社会目的的技术新构想,并由此开发出新的产品和工艺,从而构成技术创新或公共产品创新活动的一个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创新、公共产品创新可以包含技术发明。但是技术发明可能不具备商业价值或社会效益,只有技术意义,也可能终止于技术原型,这时技术发明就不能构成技术创新或公共产品创新的一个环节。如果将从技术发明到应用开发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活动链,技术发明仅侧重于链的前端。
2.公共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差别
将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表1)。
N1S921.jpg
(1)公共产品创新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产生社会效益服务的,而技术创新是为满足私人个别需求产生经济效益服务的。
公共产品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如国防技术的创新让社会公众有更强的安全感,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创新让社会公众的出行更顺畅,因此公共产品创新投入主要产生的是社会效益,这种投资的回报往往是间接的,许多情况下很难计算其投资回报率。
技术创新主要是满足私人的个人需求,企业是通过提供满足私人需求的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应直接反映在企业的利润上,相对而言创新投资的回报率是比较容易计算和评价的。
(2)公共产品创新投入的主体是政府,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是企业。
公共产品创新是根据社会公众不断提升的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开发新产品,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改进政府的服务水平。显然,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主体是政府,公共产品创新投入的主体必然是政府。私人产品是企业为满足私人的个别需求,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并从中获得利润。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利润获得的主体,自然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
投资主体的不同导致创新失败带来的结果完全不同。公共产品创新失败,导致投资不能收回,其损失实际上是由社会公众共同承担,一般而言参与公共产品创新的个人和单位由此带来的损失比较小。然而,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一旦企业技术创新失败,所有损失都要由企业来承担。如果损失太大,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和倒闭,企业技术创新面临更大的挑战。
(3)公共产品创新设计为成本中心,技术创新设计为利润中心。
公共产品创新主要产生的是社会效益,其经济价值或者很难体现,或者有经济价值,但也是潜在的,直接评价其经济效益是很困难的。这样,公共产品创新通常被设计为成本中心,每年的财务目标是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开发出数量尽可能多、质量尽可能高、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新的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的创新是经济活动,通常被设计为利润中心,具有自己的损益表。在私人产品的创新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将那些已经充分发展、成熟了的技术加以商业化开发,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新产品开发中的研究开发费用。同时,如果大量应用还不成熟的技术,在将其应用于新产品之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大大增加了成本,而且技术的不成熟还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容易错过产品进入市场的大好时机。
(4)公共产品创新主要面临技术风险,技术创新既存在技术风险,又存在市场风险。
公共产品创新是根据比较明确的社会公共需求,在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下进行的产品创新活动。公共产品创新实际上属于定单式生产方式,政府预先进行产品的创新投入,产品创新成功后也归政府所有,由政府提供给公众使用和消费。显然,公共产品创新一般不存在创新形成的产品没有用户的问题,即不存在市场风险,只存在技术风险,即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范围内开发出新产品。
与公共产品创新不同,技术创新既存在市场风险,也存在技术风险。大量的技术创新案例表明,即使企业克服了技术风险,开发出了技术性能很好的产品,也可能由于市场风险导致创新产品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由于公共产品创新主要面临的是技术风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其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私人产品的创新既面临技术风险,又面临市场风险,因此在其管理决策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技术管理,还要做好市场管理,更要把技术管理和市场管理有效结合起来。
(5)不同公共产品创新之间主要存在技术上的关联性,不同技术创新之间既存在技术上的关联性,又存在创新投入上的关联性。
所谓不同产品创新之间的关联性,是指在此之前产品创新成功与否对后续产品创新的影响。对公共产品创新而言,之前产品创新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其技术和技术能力的积累对后续类似产品的创新都会有积极的作用,他们之间存在技术上的关联性。但从创新投入的角度看,公共产品创新属于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其投入一般要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这样在一定的时期内,即使某个或某些公共产品创新失败,政府在公共产品创新上的投入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如果政府认定必须要完成某些产品的创新,它会一直投资直到实现为止。这说明即使上一轮公共产品创新投入失败,也一般不会明显影响下一轮政府在公共产品创新上的投入规模,只有可能影响其投入的领域和方向。不同公共产品创新投入上的关联性很小,公共产品创新投入具有稳定性。
对私人产品而言,之前产品创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其技术和技术能力的积累对后续产品的创新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产品创新能力是路径依赖的,需要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实践才能累积形成,因此企业内不同产品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上的关联性。
同时从创新投入上分析,企业上一轮创新投入的投资回报情况直接影响其下一轮可能的创新投入。如果企业上一轮创新投入产生了比较好的效益,带来了比较大的利润,自然会不断增加其创新投入,以图获得更大的回报。反之,如果上一轮投资回报非常低,甚至完全失败,很可能导致企业没有积 极性、甚至无力再进行新的创新投入,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和倒闭。因此,不同技术创新之间在创新投入上存在比较强的关联性,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投入规模和稳定性。
(6)公共产品持续创新的难度小,私人产品持续创新的难度大。
与技术创新不同,公共产品创新主要只面临技术风险,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大。同时不同产品创新投入上的关联性很小,这些都导致实现公共产品持续创新的可能性大。
然而技术创新不仅面临技术风险,更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导致其创新成功的难度大,可能性低。一旦企业内某个或某些产品创新失败,由于技术创新投入上的关联性,会直接影响企业后续产品创新的投入,导致私人产品持续创新的难度非常大,面临更大的困难。
(7)公共产品创新可以采用理性主义战略管理方法,技术创新需要采用渐进主义战略管理方法。
由于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相对比较平稳,公共产品的供给几乎没有竞争,公共产品创新是在比较稳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这样,在公共产品创新过程中,可以对社会公共需求进行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由此可以基于理性主义战略管理方法对公共产品创新进行战略管理。
技术创新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并且快速多变,更需要采用渐进主义战略管理方法。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随时根据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等的变化,调整产品创新的目标和研究开发方案;应把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动态博弈过程对待和管理。
四、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1.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开发铱星系统失败的原因分析
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比较的结果表明,公共产品创新主要面临技术风险,而技术创新不仅面临技术风险,更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难度更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开发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铱星系统的失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铱星系统1990年提出设想,1991年由摩托罗拉公司筹建。它的天上部分是运行在7条轨道上的卫星,每条轨道上均匀分布11颗卫星,组成一个完整的星座,就像化学元素铱(Ir)原子核外的77个电子围绕其运转一样,因此被称为铱星。后来经过计算证实,6条轨道就够了,于是,卫星总数减少到66颗,但仍习惯称为铱星。1997年铱星系统投入商业运营,成为第一个覆盖全球每个角落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其技术先进性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1998年被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全球最佳产品之一。
同其他卫星通信系统相比,铱星系统有如下一些显著优势:一是覆盖面广,能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提供通信。不像有的系统只能覆盖北美和南美等部分地区。二是铱星运行轨道低,更易于实现全球个人卫星移动通信。铱星公司的口号是,把整个地球覆盖起来,让世界上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都能相互沟通。三是有完善的应急服务。四是具备强大的漫游功能,不仅可以提供卫星和蜂窝网络之间的漫游,还可以进行跨协议漫游。铱星系统用户能在手机上装备不同制式的蜂窝模块,从而实现世界各地不同通信标准间的漫游。无论在哪里,用户只需要一个号码,只收到一个账单。五是提供完善的寻呼服务。
铱星系统开创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被认为是现代通信的一个里程碑,使人类在地球上任何“能见到的地方”都可以相互联络。其最大特点就是通信终端手持化,个人通信全球化,实现了5个“任何”(5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点(Wherever)、任何时间(Whenever)与任何人(Whomever)采取任何方式(Whatever)进行通信。
然而,如此高“技术含量”的系统却在移动通信市场上遭受了冷遇,用户最多时才5.5万。据估算它必须发展到50万用户才能赢利。由于无法形成足够的用户和达到基本的市场规模,2000年3月17日铱星系统终止提供服务,3月18日铱星背负40多亿美元债务正式破产。技术非常先进的铱星系统之所以失败,许多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其市场预测和定位错误。
将技术创新与公共产品创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弹一星”这样的公共产品创新,一般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在财政投入的支持下进行的,主要面临技术风险。而“铱星系统”这样的技术创新,不仅存在技术风险,更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铱星系统的技术研究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技术上非常先进的产品,但是由于创新产品没有被市场接受,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用户,最终还是导致其失败。显然,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
2.公共产品创新概念的提出带来的启示
公共产品创新概念的提出及前面的案例分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1)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技术创新面临更大困难。
显然,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它们之间创新的新构想来源不同、创新投入的主体不同、面临的风险不同。铱星系统失败的教训表明,技术创新不仅面临技术风险,更面临巨大的、难以应对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交织在一起极大地加剧了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难度。
当今企业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在市场需求拉动下进行的,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选择研究开发什么样的技术,是与需要开拓的市场和需要针对用户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技术风险管理和技术不确定性的解决依赖于明确要服务的市场和用户。但是,市场风险的存在导致企业很难马上明确产品要服务的市场和用户及其需求,由此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重点解决什么样的技术问题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形成了更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导致私人产品面临更大的技术风险。因此,仅在风险管理上,相比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不仅增加了市场风险,而且技术风险也显著增加,导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成功的难度更大。
(2)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巨大差别,导致公共产品的创新模式和组织管理方式很难直接移植和应用于技术创新。
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创新的新构想来源不同、创新投入的主体不同、面临的风险不同,产生的效益不同,导致公共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机理和模式存在比较大的差别。这样,政府能有效组织实施重大公共产品创新,却很难在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替代企业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因此,不能试图简单地把“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飞船”等公共产品创新的成功经验、创新模式和组织管理方式等直接移植和应用 于私人产品的创新,以加快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可以通过加强公共产品创新带动企业技术创新。
公共产品创新概念还表明,可以通过加强公共产品创新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公共经济学理论表明,部分准公共产品可以实行私人供给,同时政府作为主体供给纯公共产品的过程中也可以让企业参与。这样,公共产品创新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参与,以此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这些方式包括:在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创新中,尽可能吸纳企业参与创新过程;大力支持企业进行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创新;以公共产品创新为先导,大力支持既能应用于公共产品创新、又能应用于技术创新的两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向企业的转移;在政府消费的私人产品采购中,积极采购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私人产品等。
(4)通过加强公共产品创新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可以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在公共产品创新中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和比较大的。首先,可以让企业形成一块相对稳定的市场和利润来源,实现比较好的利润积累,增强企业抗击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的能力,为企业持续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其次,企业通过参与公共产品创新,可以形成更多的技术和技术能力积累,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再有,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公共产品创新投入上的作用,让一份投入在公共产品创新和企业创新这两方面均发挥作用,得到两份产出,既为满足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服务,又为私人的个别需求服务。
五、结语
本文提出了公共产品创新的概念,比较了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的差别。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初步,还有许多问题如公共产品技术和私人产品技术的界定标准、通过公共产品创新带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和路径、公共产品创新的有效治理结构等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

上一篇: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面板数据估算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