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建设发展的问题和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30 10:16

 全球变暖是指在一段时间中陆地,海洋和大气因温室效应而造成的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现象。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冻土消融和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效果最显著的温室气体,并且近50年来人类的工业化活动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导致了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过量聚集,加剧了温室效应。
  1 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使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战略层面上关注的重要问题,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成为21世纪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在全球一致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通过提高能效和节能、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碳排放强度,低碳经济理念正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并开始对各国经济结构,投资和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 低碳经济的内涵[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3 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3.1 法律政策体系应向低碳产业倾斜
  从政策引导层面建立有利于形成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对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进行低碳化调整。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规,考虑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对新能源、提高能效、生态基础设施等低碳经济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能源 清洁发展、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和相关法规,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建设。
  3.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二是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大型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积极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三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信息家电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及服务外包,动漫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水准的物流集聚园区、服务外包集聚区、动漫创意产业集聚区。
 3.3 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
  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2]从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环境污染、公众身体健康影响、交通拥堵和石油消费来讲,小汽车出行方式太昂贵,又是问题丛生之源。、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应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限制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同时,应率先大规模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和新型环保车辆。城市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保护自行车道和自行车的发展,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赋予人性化设计。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既无污染排放、保护环境,也能锻炼身体,在主要公交站点都应有自行车免费停放点,其站点设计和功能应该比汽车停放点更适宜人们的寄存。应在公交大的站点提供价廉或免费的自行车租借服务。
  3.4 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
  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强生物质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发生物热解气化,生物质制乙醇,生物质制氢,生物质燃料气合成二甲醚,生物质燃料气合成汽油,甲醇以及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业。加快推进风能发电成套装备产业化。支持发展光-热转换材料,集热器结构材料和部件,研发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及组件技术,积极推进薄膜电池,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及其他电池等先进太阳电池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太阳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推进新一代的地下温泉热水利用技术,小城镇区域性集中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发展小型高效天然气制氢,大规模煤气化制氢技术。支持开发高效热交换器和热系统的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工业高耗能产业的节能降耗新工艺,关键技术和设备。
  3.5 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用于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和促进技术进行成果转化。资金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煤 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3.6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城市发展低碳建筑应着力加强政府规划和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力度,严格实施低碳建筑标准,新建筑的立项、审批和建设过程都必须遵照相关标准。要扩大低碳建筑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推进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要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等设计理念。[3]推进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广低碳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鼓励商场、写字楼、工厂等现有商业建筑开展节能改造,政府办公室、医院、学校等公营机构要制定和实施强制节能措施。对大型公共建筑,应公开其能源消耗状况,进行能源审计,推动大型建筑节能减排等。推进低碳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普遍采用外遮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建筑绿化等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改进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提高低碳建筑的生产能力。
  3.7 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消费
  在公众中大力宣传低碳理念,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使公众真正参与进来。人类活动足迹加剧气候变化的趋势如不扭转,则生态系统崩溃、水资源缺乏、疾病肆虐、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从而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愿景
  低碳经济不仅仅只是一种愿望,更是人们心目中一股深受感动的力量。刚开始可能只是被一种想法所激发。然而一旦进一步发展成为感召那些人的信念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需要各方通过共同努力实现。胡锦涛主席在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四项建议,说了4次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争取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降低40%~60%。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低碳经济的愿景。在2010年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徐州和成都、深圳等10个城市被评为2009中国低碳风云榜,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成为全国首批低碳产业基地。[4]目标引领行动,发展促进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能够在低碳经济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淑文.中国低碳经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年 第3 期:296-299.
  [2]谭志雄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年 第9 期: 69-75.
  [3] 范基平.低碳城市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年 第3 期:478-481.
  [4] 乐正,廖明中.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9: ( 5).
  作者简介:范丽华(1977-),女,辽宁凌源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水污染治理及废弃物资源化.

上一篇:模糊综合评价在世博中心中央空调系统风险的应

下一篇:新时期强化污水处理设备管理的技术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