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手机病毒的特点与防范策略

发布时间:2015-10-07 10:36

摘 要: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手机病毒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本文主要从手机病毒的来源、危害、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的相关阐述,并且提出了防范手机病毒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手机病毒;3G;防范措施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5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1014.8万户,其中3G用户总数达到7376万户。由此可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手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电话和短信业务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多数手机用户的需求,于是智能手机的功能正越来越向个人PC平台靠拢,并衍生出采用智能手机系统的平板电脑等新兴移动通信设备,通过它们可以实现收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在线视频、浏览网页、即时通讯、文档查看,程序应用等诸多功能。但是在带给我们便利和快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恶意软件出现在各种移动通信设备平台,且破坏力也日益加剧。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病毒的防治研究正成为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课题。
1.手机病毒的来源及定义
  1.1手机病毒来源
  最早的手机病毒出现于2000年3月的西班牙,被命名为“Timofonica”,它可以通过西班牙电信公司的移动系统向系统内的用户发送脏话等垃圾短信,然而“Timofonica”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病毒。直到2004年6月“Cabir”蠕虫病毒出现,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诺基亚s60系统手机复制,然后不断寻找安装了蓝牙的手机,因为持续的搜索蓝牙设备,从而造成待机能力明显降低并且手机被感染后蓝牙将不受控制。此后,手机病毒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1.2手机病毒定义
  一般认为,手机病毒是以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为感染对象,以移动运营商网络为平台,通过发送短信、彩信,电子邮件,浏览网站,下载铃声等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导致用户手机关机、死机、SIM卡或芯片损毁、存储资料被删或向外泄露、发送垃圾邮件、拨打未知电话、通话被窃听、订购高额SP(服务提供者)业务等损失的恶意程序。
2.手机病毒的工作原理及危害
  2.1手机病毒的工作原理
  智能手机平台一般都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固化在芯片中,常见有诺基亚Symbian系统、苹果iOS系统和谷歌Android系统,一般由C++、JAVA等语言编写),与PC平台的硬件组成类似,所以容易被病毒所攻击。病毒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彩信和电子邮件等途径通过手机的漏洞来侵入手机。手机病毒要传播和运行大体分为三种:通过手机外部接口进行传播:例如USB、蓝牙、红外等;通过互联网接入进行传播,例如网站浏览、程序下载等;通过手机业务进行传播,例如短信、彩信中的未知链接等。从后两种传播方式可以看出,手机病毒要传播和运行,必要条件是移动运营商要提供数据传输功能,而且手机需要支持 Java等高级程序写入功能。现在许多具备上网及下载等功能的手机都可能会被手机病毒入侵。
  2.2手机病毒的危害
  由于人们对待手机病毒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手机病毒一旦爆发,往往能够造成比计算机病毒更大的损失。例如2010年9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手机僵尸”病毒,在9月的第一个周,全国就发现将近100万部手机感染这种病毒。症状为自动向手机中的联系人发送广告短信,并通过短信进行连续传播,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手机病毒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恶意扣费、恶意传播、远程语音窃听、个人资料被窃取。据统计80%的手机恶意软件存在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恶意行为。其中,恶意扣费是手机恶意软件中最常见的行为,报告显示,75.6%的手机恶意软件存在恶意扣费行为。恶意扣费是指,在用户不知情或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恶意软件通过隐藏执行、欺骗用户点击等手段,订购各类移动增值收费业务,或使用手机支付,或直接扣除用户自费,导致用户经济损失。
3.针对手机病毒提出的防治措施
    预防手机病毒,首先广大用户需要转变以往病毒只能在电脑上传播的传统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在平时使用手机和其他移动通信设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移动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如收到乱码的短信、彩信则可能带有病毒,收到此类短信后应立即删除,以免感染病毒。当陌生号码发来不明网址时不要点击访问。在收到乱码电话或屏幕上出现奇异符号时最好也不要接听。对来电只响一声的电话也要谨慎对待,一般不要回拨。
(2)养成良好的手机上网习惯。不浏览危险网站,比如色情网站,诸如此类网站往往隐匿者木马或病毒。使用手机安装软件,下载图片、铃声、游戏等应用程序时小心收费陷阱,确保下载站点是否安全可靠。
(3)形成良好的传输习惯,比如利用无线传送功能比如蓝牙、红外接收信息时,一定要选择安全可靠的传送对象,如果有陌生设备请求连接时最好不要接受。
(4)从金山、360等国内杀毒软件厂商下载专门针对手机安全的防范软件,定期对设备进行全盘扫描,实现技术上的保护。
结束语: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广泛,带来的病毒危害也将越来越多。面对移动通信设备病毒的侵害和恶意攻击,一方面手机厂商和杀毒软件厂商必须加强防范技术的研发和支持,另一方面手机用户也应该增强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王喜才,周杰,张坚.浅谈手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2] 郑昌兴.手机病毒防治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 信息技术,2010(02).
[3] 刘一静,孙莹.基于手机病毒攻击方式的研究[J]. 信息安全于通信保密,2007(12).
[4] 何世平.正视漏洞风险、防范新型病毒[J].信息网络安全,2009(27).

上一篇:基于web2.0技术的医患信息交流平台的设计

下一篇:高校网络办公系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