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12-14 13:49

摘 要:探究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表现和求知活动必需的一种能力。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起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激发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欲望,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体会,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交互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的优势特点,从多角度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探究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探析
一、巧设情景,把握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促进学生有效探究是需要一些条件的。除了更多的需要以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兴趣等内在的学习动机为前提外,还需要教师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资料、材料、设备,组织有效的交流,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经常会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或是对老师的教学质疑。教师应该认识到,这正是学生探究心理的表现,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心理,巧设情境,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创造外界条件。譬如,在信息教师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中,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首先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学生们感觉好奇,数学课老师画蝴蝶干什么呢?这只蝴蝶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将蝴蝶的两只翅膀时隐时现,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蝴蝶的两只翅膀并要求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回答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同学们有的摇头,有的窃窃私语。这时教师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引出今天的讲解内容“轴对称”,并适时地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很自然地发现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相应的定理,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明确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学习的关键,教学中的任务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要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去完成。这样,才能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探究的任务要有一定的挑战和困难水平,如果太容易,学生不思而知,探究没有兴趣和热情,如果太难,学生望而生威,百探而无一得,使探究无法进行。例如,在学习Word中的“绘制图形”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欣赏了一些精美的贺卡、书签、名片,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参考书中“做一做”的相关步骤,自选主题,完成一件作品,作品要精致、美观,新颖,而且具有一定的意义。学生对自己创造作品热情非常高,个个跃跃欲试,20分钟左右,每个学生都完成了独具特色的作品,我们可以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演示并进行了评价。经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更喜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自己学习掌握了书本知识,而且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时,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树立了持久的兴趣。
三、发挥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理解
    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全面,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便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方便创建更具开放性和活动性的教育空间,有利于激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不仅是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对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应用,学生通过实际的实验过程对凸透镜、凹透镜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照相机、放大镜的原理也有了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出《近视眼的形成和防止》的探究课题。在这个问题的探究上,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课件显示人的眼睛结构,形象呈现“近视眼”、“远视眼”的特征,并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探究眼睛近视或远视的人为什么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或“凹透镜”,如何防止眼睛的“近视”。此外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体现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从而达到对所探究问题的理解。
  结语:总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学生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探索思考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和创造社会。
参考文献:
[1]潘克明.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4,(1).
[2]张际平,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7).
[3]解月光等,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改善学习 ----20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8 月
[4]李克东,数字化学习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 2001 年第八期、第九期
[5]章剑卫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 2001 年第 8 期
[6]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改善学习 ----20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8 月

上一篇:基于51单片机多参数测控系统设计

下一篇:关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