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体系改革探索与实
摘 要:本文结合用人单位在对学生的选择要求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现状分析,在计算机基础课的实施教学中,需要一些相关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所实行的改革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大的提高,达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学生对计算机技能是否熟练和熟练到怎样的程度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中测试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指标,是能否顺利就业和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因此搞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因为学生多半来自农村,接触计算机少,操作水平低,所以通过对新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的调查情况来看,掌握在指定的磁盘建立文件夹的占8%,熟练占7%;掌握把指定文件夹中的文件复制到新的文件夹占15%,熟练占6%;掌握用画图软件画一个正方形并上颜色占20%,熟练占10%;很多同学不会用快捷菜单。据广西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调查数据显示,入学时已达到中等职业教育对计算机课程要求的占8%;已经学过一些,但不达标的占39%;根本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占31%。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使用电脑的目的是上网,上网又主要用于聊天的占34%,用于玩游戏的占28%,用于查资料的占30%,其他的占8%。这样看来,62%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娱乐,利用网络从事与工作,学习无关的活动。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掌握程度的差异也造成了教学的难易度难以把握。如果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这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差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整体教学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另外,受中国教育传统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过关为准则,只深入讲解和传授考试内容,学生也被动接受,结果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知识拓展能力也是欠佳,这给学生综合能力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计算机基础课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技能教育,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将所学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自专业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聘用单位往往也希望自己的员工打字熟练,熟悉office办公软件,掌握些计算机网络维护等。如此看来,我们更应该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探索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本着理论与技能同等重要的教学目的,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把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贯穿其中讲解操作系统的应用,把零碎的操作连成有系统性的知识,在学生明白了这个“理”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践操作中。
⒈构建“理”与“用”的桥梁
“理”即理论,系统知识,“用”即应用。紧紧地抓住一个“理”不放,把各应用技术按“理”连串在一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这章的教学,笔者从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入手,从“理”体现“用”,以“用”来深化“理”,构建“理”与“用”这座桥梁。“理”通了学生就有了推理能力,既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又能从理论上实践中深刻理解操作系统,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进而升华,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乃至计算机学科的认识与理解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的学生毕业了出去是进养殖场,或饲料、兽药销售行业的,例如他们就可以进行利用网络进行销售(迎合现在的高科技发展),在某一专门配置的网络室中操控,通过摄像机和网络传输系统将订单传送到远程客户中。而在远程网络室中也配有视频、音频接受器,并通过网络将接收到的视音频信号发送到下面各个定点机构的每一台计算机中,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实时交互式远程操作系统。在目前大力发展的远程高科技中,这种同步进行的形式应用得较为广泛。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和现在生活中的用就构建了一座桥梁。“理”与“用”相通相容。
⒉构建问题碰撞
教师讲解课堂的内容解决了学生的原来疑团问题,形成“原来如此”之感叫做问题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说者与听者有同感,构成了问题碰撞,碰出了火花,碰出了结果,从而解决了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学生本没有想到,但你提出来后学生也有同感,也有兴趣。对于学生来说,那就是老师帮助学生解决了早想知道的,原来根本不会的,压根就没有想到的问题。计算机基础理论的火花很难碰撞出来,因为学生不曾有过想法,而操作技能却是最容易互相碰撞的,正如新驾驶员热衷于相互交流心得一样,操作技能中的技巧和计算机的功能就容易在学生中产生问题碰撞。
⒊构建学习相关性
讲授课程的内容要紧紧抓住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信息。每个人都愿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信息往往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例如,有时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不同时间进行的。利用网络的万维网服务及电子邮件服务即可。教师只需将所要教授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教学材料制作成网页的形式发布在服务器上,学生可通过电子邮件,BBS或FAQ寻求问题答案,给出反馈信息,教师再进行针对性地解答,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唐培和.大学计算机基础【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姚合生,江晋剑,江克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师院校计算机职业本科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43~46
[3] 吴耕杨.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区别【J】.教改半月谈,2008
下一篇: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