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质量管理与高校计算中心的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5-12-14 13:51

摘 要:高校计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促进全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计算中心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要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教育质量;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计算中心
  近年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质量管理得到了大家一致肯定,质量的重点在于活动、过程或果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确定或改进价值或结果。教育的质量应着眼于学习者的需要,因为,组织的目标是确保教与学都是高效能的。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教育制度、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过程的合理程度;教师的素养、学生的基础以及师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校期间的表现,最终是走向社会的反应。
  高校计算中心(或称高校计算机中心)是一个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部门。它既有与其他专业实验室相类似之处,也有其本身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对促进全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看,质量管理的更高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从定义目标、采取措施、监督制定、加强调控和考核评估,各个环节都要坚持质量要求,才能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因此,要改进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
  (一)、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建设
  高等院校的计算中心承担着全校各学科专业在教学环节上的计算任务,以及通过借助于计算机进行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和开发工作。从这个角度上讲,计算机中心的工作和建设及发展,将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各项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此,把计算机中心办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中心”应当是计算中心的首要宗旨。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所在,作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系统几乎是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而承担这方面教学和实习条件最好的单位应当首属计算中心。计算中心的教师一般都能担任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的教学。但有些教师不熟悉机器和设备,不熟悉软件系统和多用户环境等。因此,实验室应实现从教学到辅导,上机到管理,把各个环节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可做到既方便了用户,又提高了机器的使用率,同时,也可大大简化上机管理手续。此外,还可以大力发挥应用软件的兼容性和软件资源的效益,有力地促进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计算中心还可以对校内外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以促进计算机在多方面的应用,使计算中心成为良好的“教育中心”。例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上机培训及考试任务,尤其以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教学上机和毕业设计上机为主。目前各类在校学生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在本院计算中心实验室上机,加之学校重视学生上机能力的培养,使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二)、计算中心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生命线,是出发点和最终的落点,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计算中心最终要实现:要面向全校,对于全校师生完全开放。教师的科研、备课;学生的学习、实验,都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让教师、学生有更多的上机实践机会。但计算中心完全开放的同时也给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问题,管理工作上既要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又要使计算中心的管理有条不紊,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而,做好计算机的维护工作,是保证计算中心能正常开展工作的必要措施。在电源正常,机房温度湿度都在规定范围的条件下,还要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诊断,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及时修理,确保机器正常使用。还有,计算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也相当重要,要从发挥高效能的组织效能出发,加强对人的资源管理。为了保证各项任务的正常进行,计算中心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要求全体中心人员及各类用户遵守执行。
  (三)、计算中心的发展规划
  教育界已广泛采用发展规划,以达到多种不同的目的,对学校来说,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校能协调和整合多项不同的变革,而这些变革是学校按要求进行的。计算中心要成为教学、科研、网络、信息和管理基地,对它的发展方向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及相应的重视程度。首先,在体制、机构、人员、经费和管理方面不能使计算中心的发展受到某些制约和限制。其次,需要一定的硬件投资。由于目前高等院校经费和资金普遍有限。但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按轻重缓急逐步创造条件实现。再者,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由于设备台数越来越多,而目前用于维修的经费相对不足,为了确保机器的完好率,在购置必要的备用器件情况下,必须加强计算中心自身的维修技术力量。除对机器进行定期检修外,努力做到发现故障及时处理,保障机器正常运行。
  (四)、计算中心进行有效自我评估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1)、评估内容应围绕教学与实践的重点问题。
  自我评估应从计算中心自身需求出发,计算中心是一个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部门,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与揭示,满足评估相关人员的需求和价值期待。评估内容选择应有利于服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质量提高。自我评估内容既可以是计算中心全局工作,也可以是某一领域的工作;既可以是已有实践的成效,也可以是计算中心发展战略的可行性目标;既可以是计算中心内部管理事项,也可以是计算中心与社会关系。最终应是一个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能的机构,能够提供一个平台,方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和信息的交流。
  (2)、发挥教职员工在评估中的主体作用。
  计算中心自我评估是以计算中心成员为主体,运用一定标准和团队作用进行集体的自我审视,因此需要教职员工的主动参与。由于实践主体成为了评估主体,计算中心自我评估具有鲜明的体验性。教职员工在评估中发挥主体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要为评估参与者创设开放、安全的心理环境。计算中心在管理制度上要对自我评估的目的、使用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使参与者保持开放心态,在自然状态下投入评估活动。其次,提供评估技术方法等支持。计算中心 自我评估需要受过培训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实施。因此,需要对参与评估人员开展关于评估目的、标准、技术、方法等专业培训。
  (3)、建立有利于自我评估有序运行的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自我评估工作规范与制度。自我评估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自我评估获得制度保障,有利于计算中心对阶段性发展目标达成情况做出全面评估,有利于通过发挥评估的调节反馈功能来优化计算中心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其次,探索建设计算中心自我评估文化。自我评估文化的核心在于,计算中心组织成员不仅要具有主体意识、目标意识,还要具有反思意识、批判意识,并转化成为改善常规化管理、教育行为的具体实践。自我评估文化要求计算中心成员具有自我决定能力,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高度融合是计算中心自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自我评估文化建设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应成为计算中心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上一篇:利用Windows消息机制实现程序的自动控制

下一篇:天津城市轨道交通自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