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研究点,分析了现存的弊端和问题,从而探讨了高校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准备解决的问题和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建构理论;语言课程;教学模式
前言
现今大部分高校的主流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 “以教为中心”,课堂教学仍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主要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到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师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其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很少实现了互动过程。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家从理论与实践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升入的研究与探索,得出了最终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是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协作教学模式成为主体,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会话”、“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情境: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中创建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是真实情境的体现,学生借助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利用获得的学习资源,可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
会话:借助学生原有的不同的认知结构和理解能力,通过“会话”达成某一共识。使每个参与者的思维成果可以被整个学习群体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
协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团队精神,借助合作的方式来建构,由共同的学习目标作为指引,从而实现相互影响,相互监督。
语言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老师首先都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初步掌握了学生所拥有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制定了教学进度表和不同的教学起点,最后严格按照之前设计的教学目标和进度来执行课程的教学过程,之后根据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反馈意见对教学环节做出修改和内容的调整。
教师以教科书作为基础,借助课堂讲授、板书及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像海绵吸水般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中心,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外界刺激被动的接受者和输对象;教科书是学习内容的载体;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与手段。
这种教学使得学生缺乏激情,不能主动发现编程中的技巧和所强调的知识点在编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语言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出现了“上课听得懂,程序编不出”的现象,使得知识点出现断层,从而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过程枯燥,语言课程难学、厌学,体会不到通过所讲述的知识点解决编程难点之后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样导致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要进行教学变革,改变学生被动的进行知识的获取,变被动为主动的现象。
拟解决的问题
语言课程是针对大一本科生开设的,之前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能力,在实际的项目中能主动应用这种主动个的认知和分析任务的能力。主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如何实现在教学模式中把学习任务分解到较大的任务或问题中去研究
2)如何把对于支持学生发展到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的过程研究
3)如何设计真实的任务和学习环境,便于学生以后应变环境能力的提升
4)如何体现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5)如何更好合理的设计支持并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6)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
教学模式的改进
建构理论来展开的教学过程,认为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进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从以教为主的角色,逐渐转变成引导学生来学习知识,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做到在实践中学习编程的基础,交流中加深编程技巧和知识点的运用,通过学生的这种合作实现多元互动环节的社会建构过程。针对这些,运用构建主义理论来建立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有一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是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可以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2)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经验的介绍和知识的讲解。
(3)随机进入教学。学生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总结
语言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灵活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点,遵循严谨的编程思维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编程技巧。结合案例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老师应该有详尽的教学设计,教学中进行提问、思考、回答问题等互动式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分组讨论,提出合理有效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不同学生的编程思路和解题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编程技巧。总之使得计算机的语言课程的教和学的过程变得轻松,学生可以主动的去探索新的编程思路,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军、谢志培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转换” 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