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时代,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时代的需要,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尤为重要。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学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竞争并取得胜利。成为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现在教师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为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必须发展教学思维,形成个人教育模式,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适应课程
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不但应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进行实践。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利用这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溶为一体的最佳教学手段,能充分协调的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一种方法。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同志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分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分,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更新的快,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从而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计算机教学应以实训为主。并要求教师角色要转变,把传统的教师角色知识的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变成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二)教学方法采取相互学习、启发式教学
计算机操作学生学习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即使一些知识点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学生自己实训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如:windwos画图工具中画笔,首先简单介绍绘图工具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创意画,可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以自由发挥,要求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学生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
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相互鉴别,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授课中还可以设计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如上例,当学生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绘图中如何绘出某以图形?提示利用windows文件操作的技巧,请学生自己在操作中发现操作方法。利用激将法,让学生当小老师,让最先绘出的同学操作给大家听,给同学们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且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当然教学效果就很明显了。计算机教学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要面对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气氛,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总之。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教学效果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知识迁移,激发兴趣
传统教学采取常规教学,即先讲理论,在实训,效果不是很好,在教室里讲的知识,到了实训室,学生差不多都忘了,计算机的理论非常抽象,很多知识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是非常抽象的,在授课中,即使讲解生动,学生也可能没有听懂,有的即使听懂了,也因为没有及时巩固上机实践,一段时间后也就陌生了。如键盘的使用,在第一课时在教室先将键盘的分区、特殊键的功能等,详细讲解,并带上键盘实物图,告知每个键的位置及其功能,第二课时同学们上机实践,到了机房,第一课时讲的内容,还得重复一遍,学生才能慢慢的进入状态。经过调查,有同学开玩笑说:“老师,你早点把我们领进机房,每讲一个键,就让我们操作一下就记住了”。虽然是一个玩笑但是说明教学要有创意,尤其是新的课程,传统的常规教学不在适应本课程的特点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感性认识远比理性认识接受来的更快一些。同样是讲述键盘,现在只需要一个课时,同学们就能基本掌握使用方法,每介绍一个键,大家立即动手,立竿见影。这种教学方法不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计算机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教学方法上要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为准绳。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才能使教学达到最高的实施效果。
二、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上习惯于采取单一的教学思维方式,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辩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作用。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的发展。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现把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归纳出一下几点。
一)被动接受式
该模式是一些理论学科一般采用的方法,但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科,要注意使用地方。该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激发学习兴趣—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总结实训—反思评价。
1、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经验的概括,一般来说激发学习动机有以下四种主要途径:
* 阐明学习的内容对于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意义;
* 说明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 设置知识悬念,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欲望;
* 利用周围生活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即可活跃教学气氛,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旧课
通过有机的重复逐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根据教学需要,既可以复习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讲授新课
教师将一门学科系统地按课时进行单元分配,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加工,通过讲授,引导学生了解学科新知识的基本结构体系,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总结及实训
对所讲授知识进行简短总结,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思考、练习或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消化,以达到巩固和运用的目的。让学生回顾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查看自己的掌握情况,让学生的思路清晰,了解自己的不足。
5、反思评价
通过反思,弥补授课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可以大幅度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学生作业、测试或组织学生进行自检、互检等方法来印证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示范模仿操作式
一般使用于班级人数多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采用该方法最有效。示范—模仿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模式之一,多用于以训练行为技能为目的的教学。因为许多行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单一动作有机组合而成的,而口耳相授、形体相传是人们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最经济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人们的行为结果立即得到反馈,使正确的动作不断得到强化,错误的动作不断得到纠正,短时间内便可以大大提高行为质量。
三)引导启迪式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创设教学条件、环境的基础上,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其次设置假设,教师尽量在诱发性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方法不断产生假设,并围绕假设进行推理,引导他们将已有的各种片断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组,从中发现必然联系,逐步形成比较正确的概念。再次进行验证,用其他类似的事例来对照检验已获得的概念的正误及其正误的程度,靠进一步的定性分析使自己有一个较明确的判断。最后总结提高,引导学生对认识的性质及其发展的过程作出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求得在后来的认识和发展中有进一步的借鉴意义。该教学模式实用于计算机内比较枯燥的课程如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等课程。
四)情境教学式
情境教学式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首先设置情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或场景表演等手段构成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融入情境,求得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效统一。其次参与各类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和实践操作等活动,使他们在特定的气氛中,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创设情境的活动之中。最后进行总结转化,通过教师的启发与总结,使学生实现科学知识和道德情感的内化。该教学模式实用于艺术性的课程,利用情景的设置,让学生融入情景中进行发挥,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总结:
计算机是当今最先进的生产力的标志,是信息时代的标志。时刻更新发展的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通行证,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授课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相结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症下药。才能使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守群 李彦军 多元化教学模式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年01月
[2] 刘明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模式创新与规范化管理及规章制度实务全书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2007
[3] 郭涛 最新国外基础教育先进理念与教学模式方法通览 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
[4] 简焕镇、戴明生 中国高校教学模式全集 2006年1月
[5] 戚万学 高等教育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