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改

发布时间:2015-12-14 13:55

摘 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高职计算机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加快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改的步伐,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探析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改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除了要具备计算机基本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外,更要具有能适应所学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实践应用创新能力。而当前依然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顺利实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落后。有些高职院校没有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不能深刻了解市场竞争形势,对学校的整体发展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兴奋点、积极面,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管理方式陈旧,疏于对教学活动的全方位管理,在制度上缺乏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2、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软件工程实践经验,教学只会照本宣科,不会按照课程的能力目标重组教材;缺乏精品意识,不能全面梳理教材内容进行有侧重的教学;备课过程只备知识和理论,不备学情、不备操作和实训、不备德育教育;教学只注重进度,不顾效果;不少教师的业务范围狭窄,难以在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两方面同时胜任,教学过程缺乏交流互动,缺乏动手操作,缺乏市场、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上机实践一般也只是教材上独立的小例子,不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这些都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导致该专业毕业的部分学生不能胜任毕业后的工作。
  3、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教材的编写,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和学术性,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不能及时删减过时、落后的教材,有时甚至会出现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突出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的特点。
  4、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不注意授课方法,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上课只介绍专业内容,不训练学习能力,固执地坚守某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不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实践环节不足。教师过于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将实验课环节当作教学的辅助环节,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有的对实践教学环节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但各课程之间缺乏沟通机制,学生很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职业能力。
  鉴于以上情况,高职院校在今后的教改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提高学生计算机课程的综合素质:  
  1、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探究计算机教学的新思路。高职教育应该根据社会和职业岗位的需求,结合学生的专业开设课程,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实用为主,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使计算机教学能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接轨。  
  2、加强师资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都既要熟知计算机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院校要采取多种方式给教师提高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让教师通过在职学习、在职进修等方式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并经常深入工厂企业实地工作,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教师平时要广泛涉猎,努力积累专业知识,多多了解教改动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3、合理构建课程体系。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一般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工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院校要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合理整合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院校要在学科体系的课程中解构课程内容,结合社会和企业需要,重构与实践相对应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学生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或多项技能,每个模块的内容要求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体现少而精,能够反映反映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手段。如办公自动化可分为网络应用、Word应用、Excel应用、PPT应用、办公硬件设备使用与维护五个模块。
  坚持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原则。必修课的内容要紧扣专业,突出实用性,内容的选取要做到少而精,要强制学生必须修完并且达到合格;选修课可以根绝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力求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要根据本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原理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使用一些应用软件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包括我们教学中常用的Office系列软件的使用。
  4、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全面、深入的掌握课程内容,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讲授课程的重点和基础知识,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讲授课程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大力提倡启发式、交流式、讨论式、案例式、自学指导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倡导和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提高教学效果。多应用多媒体与Internet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登陆有关的计算机教学网站,自己查询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觉学习,不断提高,从而更加贴近 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并鼓励学生考取计算机相关的国家证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5、强化实践环节。计算机课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实践性,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创新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完善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高职院校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块训练学生不同的职业能力。学生只有完成一个实践教学模块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后,再学习下一个模块。一个实践教学模块可以跨越多门课程或学科,彻底打破各课程或学科中知识和技能的条块分割,培养学生熟练的、完整的职业技能素质。  
  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重点突出使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要保证上机实习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给学生留下够动手练习实践的时间,在操作中体会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  
  6、改革考核方式。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考核时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考核,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和评价,还能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考核的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闭卷考试,因为闭卷考试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不能反映出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上机操作、论文考核和项目考核等,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将实践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毕业前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总之,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必须意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快速有效的掌握计算机课程的有关理论与技能,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4(9):7-10
[2] 李佳娃. 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A].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99-400.
[3]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4]茅及源.课程改革—职业教育发展的必有之路[J].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6
[5]赵智.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J ].教育与职业, 2006 (35).
[6]谭浩强.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 J ].计算机教育, 2003 (12).
[7]戴裕崴,华国祥,李玉峰.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原则和实施[ J ]. 高等职业教育, 2003 (2).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下一篇:基于智能客户端的协同系统中SRBAC访问控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