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近年来,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既有宏观教育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微观上考试制度、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等方面的。在国家现行政策条件下,各地区也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及教育格局,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相继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可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一种办学模式。
中、高职学制结构及衔接现状我国中、高职学制结构及衔接现状,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体化结构类型指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所形成的上下贯通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在这一类型中,目前还存在着四年一贯制、五年一贯制、六年一贯制、四五套办制等几种学制,此种结构类型优点较多。但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早,而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因此,这种贯通式一体化结构类型目前在各地区数量不多。
独立性结构类型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升学考试择优招收中职毕业生。在这一类型中,中职学制有二年制、三年制和四年制三种,其中三年制是中职主流学制。高职学制同样有二、三、四年制三种。目前在我国中、高职学制结构衔接模式上,采用独立性结构类型的为大多数。这种类型,对于高职来讲,最大的优势是生源范围广,招生对象有职高生、中专生,还有普高生,高职可以通过对口单独考试的方式选拔较为充足的生源。但是,由于生源范围广,中职专业众多,入学的专业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需要各高职院校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够设置合理。笔者所在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行的中、高职衔接属于独立性结构,几年来对中、高职衔接中的核心和落脚点——课程衔接进行了探索。
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中、高职课程衔接一体化的前提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前提是必须满足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符合国家对中、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要求。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工作的中等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晰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标准,避免教育层次和职业能力水平的重复和错位。
中、高职衔接的接口标准要使中、高职衔接达到理想效果,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根据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能力分析,按照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据此制定中职与高职的专业教学标准和相应的专业接口标准。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接口标准可分为专业、文化基础两部分。专业又包括理论和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可根据中职相应专业的教学标准设计,技能考核可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四级(中级工)和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制定;文化基础部分接口标准与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考试要求一致。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基本框架一体化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专业能力拓展模块等五个模块组成。(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由文化课、计算机基础、素质教育等课程组成。(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培养该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的专业基础模块,对于中职学校可按专业大类设置该模块,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以大类专业共同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构建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相关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是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标志性课程。(4)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职业认知、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毕业设计根据本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可与顶岗实习同步进行。(5)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专业理论及职业技能拓展课程和专业群内相近专业的核心或主干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高校学习,具有足够的理论和技能应对技术变化,拓展学生的专业辐射面,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结构设计
公共基础模块的衔接课程设置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设置的思路是:根据学生文化程度和就业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不同专业的文化课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开设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块,允许学生进行选择,其理念之一就是“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为中、高职课程衔接奠定基石。中职阶段的公共基础模块1是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和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公共基础模块2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满足学生继续学习需要或为满足学生准备升学考试等个性化要求的“拓展模块”,是选修模块。针对电子大类专业,中职公共基础模块1中的文化基础课程安排应不少于130~150学时,修完公共基础模块2的中职学生,外语和数学水平应接近或达到普通高中学生的水平。升入高职后的公共基础模块3中的文化课应开设应用数学和英语,应用数学的开设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英语水平应达到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或B等级考试证书的要求。
专业基础模块的衔接课程设置中职电子大类的专业基础模块1应开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模电、数电)、《电子线路CAD》等课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模块2可开设《电路分析>〉、《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等课程与之衔接。《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课程仍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可加入高频电子技术知识。此类课程在高职段教学内容上要进行拓展和加深。《模拟电子技术>一直被学生认为是难学的课程,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力较弱、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并不深入,因此,该课程应采用项目教学法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的方式,将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融合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温故知新中系统掌握电子技术的应用。
专业核心模块的衔接课程设置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专业核心模块1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单片机技术基础》、《PLC技术基础>>、《电工电子基本技能》,因此,在高职阶段的专业核心模块2中建议开设《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调试》、《PLC综合应用技术>>等课程与之衔接;中职阶段的《单片机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大多是用汇编语言以51系列单片机为主,建议高职阶段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调试》课程内容所用C语言以AVR或PIC系列单片机为主,也可以继续选用51系列单片机,教学内容应包括单片机接口技术及外围扩展芯片的综合应用,选择企业真实项目,分梯度等级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中职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在高职阶段得到一个飞跃。研究发现,中职阶段的《PLC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以学习PLC基本指令应用为主,没有涉及更多的功能指令及外围扩展模块。建议高职阶段的《PLC综合应用技术>课程内容包括:一是由触摸屏、变频器与PLC综合应用的项目案例构成的横向扩展内容;二是加深功能指令在项目案例中的应用;三是PLC通讯组网技术及特殊功能模块的应用技术。除此之外,中、高职的专业核心模块课程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不同,本着“服务于地方经济,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各院校所设置的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符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也应包含在其中,在此不再详述。
专业能力拓展和综合实践模块课程专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是针对专业设置的各个方向开设的专门化的理论技能拓展提升课程,也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的专门化课程。中、高职所针对的岗位技能要求不同,专业细化方向不同,因此,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只需注意不同地区、相同方向,中、高职开设同一门课程内容难度的衔接。中职专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应由基础拓展模块和提升拓展模块组成,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课程,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若以中职毕业就业为目标,就可选择公共基础模块1、专业基础模块1、专业核心模块1、专业能力拓展模块1中的提升拓展模块,从而达到中级工考核要求。若以升学为目标,则可选择专业能力拓展模块1中的基础拓展模块,再增加选修公共基础模块2提升文化知识,并在专业核心和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中选择一到两门课程,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对接升学入口报名要求。对于综合实践模块课程,各中、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表1给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二年制与中职电子大类主要课程衔接明细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经过实践操作,课程衔接的效果较好。
热门论文
- 试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 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衔接构思与设置
-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地方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
- 运用现代技术推进高职高专“专本衔接”课程教
- 基于遂宁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现状调查的中高职衔接对策
- 新时期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管窥
- 浅析高职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的模块式结构
-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衔接初探
-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 浅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探索
-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