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互联网+基金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6-07-11 16:27

  2013年以来,本来不温不火的基金业在计算机应用互联网基金与网售基金的带领下迅猛发展,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市场取得了骄人战绩。市场上,互联网+基金概念成为投资理财市场的新宠,各类型产品受到众多普通投资者的追捧。

 

  然而,就在互联网+基金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仍然要看到在繁荣的背面,问题依然存在,风险值得关注。

 

  冷静下来,或许我们就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风景

 

  投资误区需谨慎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脍炙人口的股市投资提示语,只要是炒过股的人都不会陌生,但是面对投资互联网基金产品的风险,估计很多人并不那么谨慎,一些显而易见的误区就这么长期存在着。具体来说,在互联网基金产品投资方面的误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误区一:低风险就是无风险

 

  当下的互联网基金产品主要对接的都是货币市场基金,该类基金产品与云波诡谲的股票市场相比,的确是算低风险产品,其基金存续期间不容易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一般是能够做到保本的。但是低风险并不意味着零风险。在大部分的互联网基金销售广告中都能看到,将所宣传的基金产品与银行活期存款作对比,通过对比放大产品收益,淡化产品风险。

 

  事实上,基金存续过程中的产品收益主要还是取决于市场环境,即使是最为低风险的余额宝类货币基金,在发达国家的基金发展过程中,货币基金净值低于1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当货币基金价格与公允价格差距过大的时候,货币基金的风险就产生了,一旦出现这种风险性事件,对接货币基金的互联网基金产品就极其容易出现挤兑风波,由此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误区二:高收益就是一定保证收益

 

  在宝类互联网基金的销售中,几乎都会强调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活期存款的X。也许大部分基金投资者只关注这句话的后半部分了,至于前半部分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什么,却不甚了了。

 

  简而言之,七日年化收益率就是基金七天之内的平均收益,这是一种投资学上短期收益数据长期化的体现。事实上,在瞬息万变的投资市场上,基金的收益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且随着央行发挥利率走廊作用、美联储加息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货币基金收益水平降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广告上的高收益只是基金的一个短期表现,长期来看,能否实现其广告上宣传的收益,恐怕任何一个基金经理都不能保证。

 

  风险隐患叠加

 

  互联网基金的快速发展以及基金销售互联网化进程的加速,帮助中国基金业创造了世界基金销售史上的多个第一,但正是这些高速度的增长掩盖了互联网+基金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让隐患在暗中积累,从而为互联网+基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风险正在叠加。

 

互联网+基金的冷思考


  互联网基金催动利率市场化

 

  与其他网售基金的高门槛、高起点不同,互联网基金以最低0申购手续费,1元起存(甚至有产品将投资门槛降低至了1分钱)的优势,快速更新换代、叠加增长,让原先大量属于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逐渐流失,商业银行的吸储难度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传统的低成本吸储、高利率借贷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被打破,吸储成本不断高企。

 

  互联网基金带来的鲶鱼效应带动了商业银行对于经营方式的变革,引发了银行服务模式的革命,迫使各大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宝类基金,加剧了零售银行市场的自我变革,倒逼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让利率更为接近市场利率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对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基金的快速发展,逐步抬高了市场利率水平,在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同时,却拉高了社会平均利率水平。在高利率的条件下,企业资金借贷成本进一步上升,从而使本就不景气的实体经济进一步承压,进而有可能导致基金的基础标的出现偿付危机,为基金行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逐步去中心化

 

  以基金官网直销为代表的网售基金在2013年之前一直是基金互联网发展的主渠道,但互联网基金出现之后,原先的主渠道正在逐步消退,以支付宝、汇付天下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强势崛起,通过货币基金申购0手续费、非货币基金申购高折扣的形式,从基金官网、银行平台等传统销售渠道争取了大量的用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基金的销售更为简便,只要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基金的申购与赎回。

 

  但是,与基金官网的高风险防控特征不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金销售往往会采取较为激进的市场拓展措施,在宣传中往往喜欢玩文字游戏,用年化高收益率来吸引客流,但在其内部条款中,多存在类似于保本不保息的隐藏猫腻,甚至对于产品退出设计了多重门槛,以及用过于复杂化的语言表述引诱投资者进入,却在纷繁的条款中设计一些投资者风险自担的把戏,从而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在互联网+基金去中心化的浪潮之外,去中心化所导致的监管缺失、风控不足则更需要警惕。此外,互联网+基金的渠道较为扁平化,投资者无法通过面对面沟通获取足够的信息,只能通过一些宣传介绍了解产品。同时,网络销售渠道层层外包,互联网经营规范不足,甚至不少基金销售网站成为黑客们的攻击目标,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手段来窃取用户资料,对资金安全构成威胁。

 

  随着基金行业的全面互联网化,渠道风险也在快速上升。

 

  成本的双刃剑

 

  无论是网售基金还是互联网基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互联网成功实现了成本的降低,特别是营销成本的降低,可以说互联网给基金销售提供了一个低廉便捷的渠道。诚然,用互联网销售基金可以去掉多余的层级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销售成本。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的风投模式让高投入成为一种常态,烧钱发展成为不少互联网企业的共识。

 

  在众多互联网基金的销售平台上,很多基金产品都显著地标明其平均收益在8%以上,但是从其对接的货币基金产品来看,货币基金产品平均利润水平只为4%左右,那么,这剩下的4%左右的收益依赖的就是互联网投资平台的补贴。

 

  这种依靠风投砸钱的互联网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聚集客户,但是纯粹的价格战补贴,极其容易让平台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引发承兑风险。与此同时,随着基金销售的火热,掌握优势资源的高流量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了基金业中的香饽饽,手续费率水涨船高,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主流电商平台的手续费已经达到2%左右,再加上各种促销支出,基金公司的成本逐渐攀升,一旦达到盈利分界点,势必会导致市场恶性循环,为发展带来隐忧。

 

  内部风险难防

 

  对于传统的基金而言,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对于员工的道德风险、投资风险、技术风险、会计风险都有一系列的监控,一旦出现基金从业人员借助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就会有严苛的惩罚,这也是传统网售基金最大的优势所在。但是互联网+基金则不同。由于其准入门槛不高,并且基金公司多将其互联网产品外包给第三方机构操作,甚至有多层外包的情况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基金从业人员的风险监管往往难以到位,内幕信息处于完全没有监控的状态,内部的防火墙机制形同虚设,一旦有从业人员借助相关管理漏洞,通过老鼠仓等行为从中牟利的话,基金的内部风险就会陡然上升。

 

  竞争同质化趋势严重

 

  随着新基金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基金市场参与数量激增,截至20151230日,市场上在存续期内的公募基金多达1244只,创造了基金市场史上之最,其销售渠道也普遍布局于网络,从而导致虽然基金产品竞争加剧,但是基金的同质化竞争明显,市场逐渐陷入恶性竞争状态。不少基金产品甚至以价格、收益等为手段,展开激烈的价格战,红海已经成为基金业的新常态。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使得基金规模膨胀过快,基金变得更加臃肿,对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没有管理超大规模基金资产的经验,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应对不及时的现象就会出现,极有可能引发风险性事件。

 

  《金融博览财富》2016年第2

上一篇:“互联网+”与信托公司竞争力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课有效教法探讨